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佛人必须了解《妙法莲华经》的几个要点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3:5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这句话几乎所有的学佛人都会说,但就是不去做,说得轻一点是辜负了佛的良苦用心,说重一点是大逆不道。为什么要这样说?您最好认真去学习一遍《妙法莲华经》就明白了。要是您觉得读完《法华经》太麻烦了,那您也可以简单看完下面的概括。《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与《大佛顶首楞严经》——“妙莲花王”,也叫“妙莲华”属同一部经。


《妙法莲华经》共有7卷,共28品。其中
[方便品]:这一品一定要好好看,石破天惊,原来佛的用心真苦啊。看了这一品,才知道当今学佛人“半吊子”太多了,贻误自己也贻误别人。
[譬喻品] :三界犹如火灾,警告那些诽谤修持、讲解《法华经》者的人果报极其惨烈;
[信解品]:提出“诸法是戏弄之粪”,不是真实法,是方便诱引;这句话在《楞严经》里面也强调。
[药王菩萨本事品]:警示《法华经》是“诸经之王”,受持者命终后生莲花中法座之上。

【序品 第一】
这一品描写佛传法41年的时候,佛示化的肉身已经衰老,佛运用了各种善巧方便的法门,成功地完成了引诱、化导众生趋向了了义大乘——《妙法莲华经》。
在场的四众对此闻所未闻,十分疑惑。文殊师利菩萨告诉大家,佛显现这种稀有的瑞祥,是为了 要“雨大法雨,击大法鼓,吹大法螺”,要为四众传“一切世界难信之法,故现斯瑞”。“今日如来当说大乘经,名妙法莲花,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可见,真正的大乘经,此时此刻才出现,是了义大乘,以前的《金刚经》《华严经》《地藏经》等等是层次不一样的不了义大乘经。不读《法华经》您怎么会知道这个?
这一品还告诉我们,每一尊佛出世都是先 运用各种善巧方便的小法门,完成了引诱、化导众生趋向了了义大乘《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 第二】
这一品非常重要!!
佛一开始就告诉大家,佛41年所传的无量百千万亿诸法“意趣难解,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佛狮子吼:“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人,闻必不敬信”。
当佛刚要传这个妙法的时候,“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5000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呵呵,佛亲自主持的法会上竟有5000多人不信此法,退席而去,何况现在。

接下去佛告诉四众一下几个要点,石破天惊!
1,诸佛出世间不为别的,只为唯一的一件大事:就是来告诉大家每个众生都是佛,佛是来“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个“一佛乘”的,没有余乘,别的都不过是方便引导而已。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无二亦无三。 除佛方便说,
  但以假名字, 引导于众生, 说佛智慧故。 诸佛出于世,
  唯此一事实, 余二则非真, 终不以小乘、 济度于众生。”
意思是:十方佛土中,唯有《法华经》《楞严经》是一乘法,没有第二部也没有第三部,除了佛在前面方便法中,只是以一些假名字、譬喻来引导诱引众生归趋佛慧。所有的佛出世间,只有这件事是真实的,其他都不是真实的。佛的最终目的,不是用小乘来救济众生的,而是用了义大乘度人成佛的。

2,佛告诫四众什么才是“佛子”:
“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

3, 是大家最迷惑的一个问题:佛为什么一开始就不传这个一佛乘妙法?原因是:
“少智乐小法, 不自信作佛, 是故以方便、分别说诸果。”
就是说:缺少智慧的人喜好小法,根本不自信自己能成佛,以少为足,所以佛先用种种方便法,设立“化城”(分别说诸果)来诱化众生。

“薄德少福人, 众苦所逼迫, 入邪见稠林, 若有若无等。
依止此诸见, 具足六十二, 深著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意思是:这些人不但德很薄,福也很少(所谓“德、福”不是世间人所谓的做善事积德的“德福”,而是累世中缺少接受真实佛法),迷惑颠倒,邪知邪见如同稠林一般多,或者执着“有”,或者执着“无”,各种各样的邪见具足62种之多,所以被众苦逼迫。“

“若我遇众生, 尽教以佛道, 无智者错乱, 迷惑不受教。”
即:要是佛遇到众生,只是以真实佛法来教之修道,那么这些无知者就会错乱,不信,甚至诽谤,不肯受教。

“我此九部法, 随顺众生说, 入大乘为本, 以故说是经。”
意思是:我前面的方便法门和经典,都是随顺众生而说的,现在必须“入大乘为本, 以故说是经”。
“声闻若菩萨, 闻我所说法, 乃至于一偈, 皆成佛无疑。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无二亦无三。”
真是石破天惊哪!天大的宝贝被魔鬼一再淹没,不让人知道啊。谁要是把这个宝贝弘扬出来,就一定遭到众魔鬼的摈弃诽谤,佛在此经后面说得清清楚楚啦!!

4,佛强调,只要众生对这个妙法“ 闻法信解”
(就是明心见性),那么悟后起修,做什么都能成佛,而且一定成佛!这就是“条条马路通佛果”,此时以后就“万法平等”了,什么法门都能成就。
其实道理很简单,通过一佛乘妙法的学习理解,明白了“目的地”的具体位置(明心见性,开悟),然后,或者走路、或者骑自行车、或者开汽车、或者坐飞机(无量法门),都能够到达目的地。

5,在这一品的后面,佛提醒四众:无量无数劫,众生遇到肉身佛很难,遇到正法更难!能听到正法,明白正法的更更难!!!
现在很多学佛人都说自己修持的是正法,呵呵,读了《妙法莲华经》后,就知道了。 石破天惊哪!!


【譬喻品 第三】
一,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怀疑 释迦佛是 波旬魔王:
当释迦佛在为小乘人传《法华经》时,舍利弗第一个反应就是以为这个释迦佛是魔王化生的 。
初闻佛所说,心中大惊疑, 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耶。
当听完了妙法,才知道自己误会了:
“佛以种种缘、譬喻巧言说, 其心安如海,我闻、疑网断。”
“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 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
我堕疑网故,谓是魔所为。”

二,舍利弗为自己授记成佛:
于是心中大欢喜,为什么啊?因为听了《法华经》后,舍利弗知道自己成“分真即佛”了:
“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 演畅清净法。
我心大欢喜, 疑悔永已尽,安住实智中。
我定当作佛,为天人所敬。”

三,四部众也为自己授记:
四部众虽然没有舍利弗那样的智慧,但是,他们十分相信释迦佛,相信《法华经》, 于是也为自己授记成佛:
“是法甚深奥,少有能信者”;
“世尊说是法,我等皆随喜。 大智舍利弗,今得受尊记,
我等亦如是,必当得作佛, 于一切世间,最尊无有上。”

四,释迦佛用无量方便法门诱引众生出离“三界火灾”:
“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著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

但是,佛不能一开始就用一乘法救济众生,为什么呢?
“ 舍利弗,如来复作是念,若我但(只)以神力及智慧力(一乘法),舍于方便,为诸众生赞(传授)如来知见力无所畏者(一佛乘),众生不能以是得度。所以者何。是诸众生,未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而为三界火宅所烧,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意思是:如来想,要是如来一开始只用一乘法,舍去方便法为众生传授“如来”大乘空义,众生不可能相信。
所以,佛只好用三乘法诱引众生,只是诱引作用而已啊:
“ 但(只)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说三乘。如来以是方便、诱进众生。”“如彼长者、初以三车诱引诸子,然后但与大车,宝物庄严,安隐第一,然彼长者无虚妄之咎。如来亦复如是、无有虚妄,初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

五,受持、解义《妙法莲华经》者是“阿鞞跋致”菩萨,见释迦佛:
“ 若有闻者,随喜顶受, 当知是人阿鞞跋致。若有信受此经法者,是人已曾见过去佛, 恭敬供养,亦闻是法。若人有能 信汝所说,则为见我”激动啊!!!

六,怀疑诽谤受持《妙法莲华经》者 的人下无间地狱!!!
佛有10个名号,其中一个是“调御丈夫”,这就是“御”。
因为《妙法莲华经》是佛真正要传的真实法,受持此经的人才是真佛子,佛“以衣覆之”,“与其共宿”都来不及,哪里允许有人破坏和诽谤受持《法华经》者,尤其不允许诽谤弘扬《妙法莲华经》的法师:
“若人不信, 毁谤此经,则断一切世间佛种。若灭度后, 其有诽谤如斯经典,见有读诵书持经者,轻贱憎嫉、而怀结恨, 此人罪报,汝今复听:其人命终入阿鼻狱,具足一劫,劫尽更生。 如是展转,至无数劫。从地狱出, 当堕畜生。又复为人, 常困饥渴,骨肉枯竭, 生受楚毒,死披瓦石。断佛种故, 受斯罪报!若作骆驼,或生驴中, 身常负重,加诸杖捶, 但念水草, 余无所知。谤斯经故,获罪如是!生辄聋哑,诸根不具、 常处地狱,如游园观,在余恶道, 如己舍宅,驼驴猪狗、是其行处 , 谤斯经故,获罪如是!若得为人, 聋、盲、瘖哑、贫穷、诸衰、以自庄严, 水肿、乾痟、疥癞、痈疽、如是等病, 以为衣服,身常臭处,垢秽不净, 深著我见,增益瞋恚,淫欲炽盛, 不择禽兽,谤斯经故,获罪如是!”
衷心劝告那些“人云我云”的少智人 ,万万不要轻易轻贱受持《法华经》的法师。不读《法华经》,开口要小心!

七,佛说,佛灭度后, 学佛人只要受持《妙法莲华经》,可以不受持其他一切经典!吃惊了吧?
“ 若有比丘, 为一切智,四方求法,合掌顶受, 但乐受持大乘经典,乃至不受 余经一偈,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如人至心求佛舍利,如是求经, 得已顶受,其人不复志求余经, 亦未曾念外道典籍,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信解品 第四】
一, 每个人都能成佛,都具有佛性,不要以少为足:
“我等今于佛前、闻授声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甚欢喜,得未曾有,不谓于今,忽然得闻稀有之法,深自庆幸,获大善利,无量珍宝、不求自得。”

二, 捐除诸法戏论之粪:
“世尊,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迷惑无知,乐著小法。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捐除诸法戏论之粪”。
每次跟小乘人说起这句话,小乘人都会生大烦恼:“三藏十二部经,是佛说的,怎么会是 戏论之粪?你是谤佛!” 所以,请学习《妙法莲华经》吧!此经是佛最后的“所嘱法”, “所嘱法”这个句话在【劝持品 第十三】的最后面。佛前41年传的法是引导,是方便法。


【药草喻品 第五】
佛对众生平等说法,众生根据自己的根性 “随上中下、各有所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境界和根性对照经句,看看自己是药草还是卉木?是小树还是大树?
同时,佛再三强调,苦口婆心“ 迦叶当知,以诸因缘、种种譬喻、 开示佛道,是我方便,诸佛亦然。 今为汝等说最实事,诸声闻众、 皆非灭度,汝等所行,是菩萨道, 渐渐修学,悉当成佛。”


【授记品 第六】
佛为阿罗汉、身闻等有学、无学人授记。此时,小乘人后悔“得少为足”,后悔不“回小向大”,也不敢相信自己成佛:“我等亦如是,每惟小乘过, 不知当云何、得佛无上慧。 虽闻佛音声,言我等作佛, 心尚怀忧惧,如未敢便食。”


【化城喻品 第七】
佛为了防止修行人中途退还,所以所“二涅槃”——阿罗汉、辟支佛等,其实只是“化城”而已:
“此辈甚可愍, 如何欲退还,而失大珍宝。
寻时思方便,当设神通力, 化作大城郭,
诸人既入城,心皆大欢喜, 皆生安隐想,
自谓已得度,汝等当前进, 此是化城耳。
我见汝疲极,中路欲退还, 故以方便力、
权化作此城,诸佛方便力,分别说三乘,
唯有一佛乘,息处故说二”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授学无学人记品 第九】
讲佛授记,同时也透露一些乘愿再来的菩萨
“ 知众乐小法、而畏于大智, 是故诸菩萨,
作声闻缘觉, 以无数方便、化诸众生类。”
所以“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
意思就是,这些菩萨为了度化那些好小法的众生,现身闻模样,诱化小乘人。
现在有好几个法师也是现小乘人,传小乘法,那是因为众生不信大乘佛法 ,这是乘愿再来的菩萨使命不一样,所以,千万不要随便议论传法的法师,他们使命不同而已。



【法师功德品 第十】
这一品也很重要,篇幅不长,经句也很好理解,可以供忙碌的人先暂时读诵。
什么叫“法师”?就是“以法为师”,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一乘佛法者都是法师。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莲华经》《楞严经》者就是法师。

一,这一品佛讲任何人受持《法华经》的功德合福报大得不可思议,只要受持《法华经》无一不成佛:
“尔时世尊因药王菩萨、告八万大士,药王,汝见是大众中,无量诸天、龙王、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类,咸于佛前、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里的“闻”不是“听到”的意思,是“明白,懂”的意思。)

二,末法时期群魔乱舞,胡说八道,扰乱佛法,都说如来灭度后,极大数的人不能成就。看看《法华经》里面,佛是怎么说的:
“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
(“一念随喜”是指完全信解。)

三,很多人跑这个庙那个庙去拜佛,供养佛。而持《法华经》者轻轻松松在家里供养十万亿佛:
“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 ”

不但已供养十万亿佛,受持《法华经》都是乘愿再来的大菩萨:
“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
所以,人与人就是不一样,不要光看人有没有地位,有没有道场,屁股后面有没有一大帮弟子,他们未必是大菩萨。依法不依人!!佛不可能欺骗我们的。
慧律法师有天眼通,法师极力主张人们读诵《妙法莲华经》,他天眼看到,凡是在读《法华经》的,不管句子意思懂得多少,都是升天的,只是高低不同而已。

再来读读下面经文:
“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乘愿再来的大菩萨来救度众生的)
“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
(只要能为他人说《法华经》,都是如来使者)

“药王,若有恶人,以不善心,于一劫中、现于佛前,常毁骂佛,其罪尚轻,若人以一恶言、毁呰在家出家读诵法华经者,其罪甚重 。”

“药王,其有读诵法华经者,当知是人、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则为如来肩所荷担。其所至方,应随向礼,一心合掌,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肴馔,作诸伎乐,人中上供、而供养之,应持天宝、而以散之,天上宝聚,应以奉献。”
看清楚了吗?受持此经者,是肩负如来使的责任,应以最好的东西来供养受持此经者。
“若欲住佛道, 成就自然智,
 常当勤供养, 受持法华者。
 其有欲疾得  一切种智慧,
 当受持是经, 并供养持者。
  若有能受持  妙法华经者,
 当知佛所使, 愍念诸众生。
 诸有能受持  妙法华经者,
 舍于清净土, 愍众故生此。
 当知如是人, 自在所欲生,
 能于此恶世, 广说无上法。”
意思是:要想安住真实佛道,成就自然智慧,应当跟随受持法华者时时事事处处供养(听法,解义)。要想快速成就究竟佛果(一切种智),应当受持此经。受持此经者是怜悯众生而来此间的。受持此经者,能自在往生任何一个佛国,能在此五浊恶世中广说一乘法。
“药王今告汝, 我所说诸经,
而于此经中, 法华最第一。”


【药王菩萨本事品 】
此品更加震撼,不读此品怎么知道《法华经》的地位是那样的高贵?
一, 以七宝供养三千大千世界的佛菩萨的功德和福报,远远不如受持、解说1—4句《法华经》:“若复有人。以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供养于佛。及大菩萨。辟支佛。阿罗汉。是人所得功德。不如受持此法华经。乃至一四句偈。其福最多。”

二, 《妙法莲华经》是诸经之王。佛用10个比喻,用了整整一个页面来说明:
1,“宿王华,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诸水之中,海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如来所说经中,最为深大。
2,又如土山,黑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及十宝山,众山之中须弥山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经中最为其上。
3,又如众星之中,月天子最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千万亿种诸经法中,最为照明。
4,又如日天子能除诸暗,此经亦复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暗。
5,又如诸小王中,转轮圣王最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众经中最为其尊。
6,又如帝释,于三十三天中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
7,又如大梵天王,一切众生之父。此经亦复如是,一切贤圣学无学,及发菩萨心者之父。
8,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一切如来所说,若菩萨所说,若声闻所说,于一切众生中最为第一。
9,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
10,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
睁大眼睛好好看看哪!!!不要在被魔鬼糊弄啦!!!

三, 佛特别强调,在现在这个时期的女人,受持此经能:
“宿王华!若有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者,亦得无量无边功德。若有女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能受持者,尽是女身后不复受。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

四, 受持此经者,不是鬼神护佑,而是诸佛护佑:
“汝今已能破诸魔贼,坏生死军,诸余怨敌皆悉摧灭。善男子,百千诸佛以神通力共守护汝。”(说明:受持一乘佛法者称“善男子”、“大丈夫”)

五,佛说无人与受持《法华经》的人相比:
“于一切世间天人之中无如汝者,唯除如来。”



为何说“成佛的法华”?看看这些句子:
听经闻法,当下成就!看清楚!!!
“于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
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乐说无碍辩才,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百千万亿无量旋陀罗尼,复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不退法轮,复有二千中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清净法轮,复有小千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八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四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四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三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三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二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二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 是故有智者、 闻此功德利,于我灭度后, 应受持斯经,是人于佛道, 决定无有疑。”


再看看,受持《法华经》是鬼神护佑还是谁在护佑受持者?

“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六十二亿恒河沙等诸佛所说,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恒河沙等诸佛所说,亦皆随喜,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总结:
不学《楞严经》,你不能开悟,纵然你怎么修行,都是“枉入诸趣”(“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楞严经》卷一最后一段)。
不修持《法华经》你成佛远着哪!
“其有众生、求佛道者,若见、若闻是法华经,闻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亦复如是,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若得闻、解、思惟、修习,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