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三界世界,众生真理,是法界圣贤的倒影,犹如放映电影的人,自己被电影情节蒙蔽,身心进入电影屏幕,被屏幕之中的电影情节,所带动蒙蔽,完全忘记了放映电影的自己,却不知道,电影剧情之中的自我角色,其实是电影外放映电影的人,所投射出来的幻影而已。
因确认生而呈现灭,生灭就是行阴,行阴所现光明海洋,波动起伏,光明的运动,呈现出时间,因确定生的体现,衍生出来过去。所以说,过去未来现在,本质上就是识阴分别行阴流所现的时空错觉;因运动而呈现生灭,因运动而呈现时间,因时间延续,从而展现广袤空间,因运动而呈现空间明暗,因识阴虚空摄取明暗光影,光影明暗运动形成的虚影,遮蔽虚空识阴,识阴取舍虚影,虚影掩盖识阴,凝聚行阴光明相,形成想阴,想阴就是对于光明虚影的辨认分别,想如阳焰,如同烈日照耀下,远方的高速马路地面上展现出来的水波流动,识阴以阳焰作为取舍的标准,就是想阴的形成。
想阴源于对于行阴光明运动的虚影分别,虚影运动形成明暗、动静、生灭诸相,想阴确认光明的存在,从而分别出黑暗,确定生的存在,从而分别出灭,分别静止的存在,从而分别出动态;想阴源于虚影分别,分别虚影形成的明暗,动静,生灭相,就固化了、确定了想阴存在的真实,原本建立在虚影之上的性空如梦的想,成为了真实的存在,心灵觉性被想阴塑造成为“真实存在”,好了,从想阴开始,形成的受、色、世界、众生、生死、轮回,都打上了“真实”的出厂标签。
想阴将虚影具体化了存在,具体化的存在,反过来牵引想阴,形成对于具体化事物的细腻分别,觉受形成体验,体验相续形成经验,经验与想阴概念聚合,就是受阴,受阴就是想阴的具体化。
想左右感受,感受牵引想,体现出想的具体对境,就是色阴;色阴,就是想与受结合,形成的业果,概念聚合体验,呈现世界、众生、自我的名相,称为色阴。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肉体所认识,感受,体验到的世界,以及对于肉身自我名相觉受的认知,皆是属于色阴范围。
色阴所现的世界名相,完整呈现出受、想、行、识,五蕴的相续轮转,聚合融汇,因此,心因色起,色依心生,灭除色阴虚幻,也就同时清净、灭除了五蕴相续的轮回体系。因此,佛陀又说,解脱生死,见性成佛的道路,在于六根,只因六根尘境,任何一根都蕴含着觉性、识性、行阴、想阴、受阴、色阴,任何一根反流溯源,都可以如实圆满的还原色、受、想、行、识、觉、空,直至寂灭现前。因此,六根即是生死轮回之道,也是觉悟解脱之门,只看我们的心,是攀缘六根,沉迷欲望流浪因果,还是清净内守,明心见性,觉悟自性,即身成佛。
一切体验都是心识的体验,离开心识就绝对无有体验,宇宙世界所有名相,皆因心识分别而缘起,宇宙中没有一粒微尘,是离开心而展现形态。
所以说,在一切体验、感受、境界、思维、意识中,去仔细深入细腻的觉察,这些运动散乱中,凝光不动,清净圆满的纯澈心灵。
你会发现,自我其实是不存在的,仅仅是一层层的乌云习气,重叠聚合而成的业境假象而已,客观物质世界,也是不存在的,仅仅是相续流转的,如海浪起伏泛起的泡沫一样,暂时堆积的假象。
而我们能够分别这些假象的心,却不是假象的虚妄,渗透在假象中,如日出云开,驱散雾霾,照亮五蕴苍穹世界,
真的,好像是在宇宙的顶端,拨开云雾,穿透层层微尘宇宙,渗透无边无量微尘世界,明澈洞照一切,却不被所洞照的境界、世界、众生、景象所染着,所改变,所动摇,所阻碍。一切微尘佛土,所有苍穹宇宙,都是瞬间洞照圆满觉知,可是,觉照世界的光明,与所觉照的世界,慢慢地都会消散。最终,只是觉性的一念困顿而已,这一念困顿,幻化出无量无极,无边无尽的宇宙,这个困顿的觉性,在幻化宇宙中呈现,就是如同太阳核心一般,亿亿万个明亮的太阳升起,所绽放出纯净无杂的纯然明光。
这一念困顿,随着觉照与所觉照的世界淡化消散,一念困顿复苏,真的,确实是,一面镜子翻转的感受,一模一样。瞬间,刚才,那个无限无量,无边无尽的宇宙微尘苍茫世界,以及洞彻苍茫世界的虚空觉性,就成为了漂浮在明空广袤大空性虚空中,一粒微尘。
觉醒的感受无法言说,因为空性是没有对比的。
我们人类,以及三界众生,所能思维理解的,所能体验辨认的,所能感受觉知的,都是心识分别所现的二元对立,因缘业境的波动。
我们知道高,才分别低;体验热,才觉知冷;辨认光明,才产生黑暗;体验痛苦,才会有幸福。确定微尘,才呈现苍穹;确认自己,才呈现众生;确定生,而辨认死;体验健康,从而觉受病痛,取舍众生相,而升起神佛相,却不知一切相皆是非相。
可是,这所有一切的对比,二元相对而成的世界,无论是微尘还是宇宙,无论是黑暗还是光明,无论是高贵还是卑贱,无论是凡夫还是神灵,无论是生还是死,所有一切现象体验,概念分别的基础,是-----存在感。
一切事物因存在感而呈现,任何现象皆是存在感的分别延续,可是,认识存在感的是谁?谁来分别存在感的相续幻化?修行者净化身心,寂静内观,深入心灵,觉察心识幻化的根本,却发现,对于存在感的分别,就是存在感的缘起,确定存在的“辨认”,就是“存在”幻觉的缘起,以及存在感相续的基础,这个确定,就是觉性的固化,就是识阴的诞生,就是三界世界,无量无尽生灭众生的源头与基础,也是三界内,律法真理诞生的源头以及律法的最高处----
“居一切处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熄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圆觉经》
空有一体,动静相融,善恶一体,以众生呈现生命,却不被众生带动,以世界呈现真理,却不被世界改变真理,这就是三界的顶端,世界造物主的根本存在。
可是,三界造物主,仅仅是法界圣贤觉性困顿所现的倒影。
真是-------太荒唐的事情!!!
历史上一切外道,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在极度崇拜,极度敬仰,极度渴望宇宙中,最原始,最高深,最基础,最完美,最高尚,最圆满,也是最终极的力量,在耗费生命灵魂的一切,去崇拜,去为了追随真理,而牺牲付出,以博得神灵的宽恕,帮助,以及神灵的眷恋,赐予生命的永远,获得无尽的力量,可以改造天地,可以造福众生,这看上去,似乎无比伟大的神圣,根本的真相,却,却,却仅仅是,法界光明圣贤的-------倒影!!!
当觉性的困顿,随着妄念幻影的消散,一念困顿融解,虚空粉碎,世界分解,大地沉沦,众生如梦境般消散,觉性犹如太阳的光明,亿万个太阳,同时绽放的无杂无染明光,撕裂蒸发了最后一丝存在感的阴影,圆明十方,空觉极圆,觉性遍满世界,而我们此刻认为的这个世界,真真切切的,实实在在的,就是漂浮在太空中的一粒微尘。
而觉性之所以圆明十方,是因为觉性本空。空性必明,空性渗透在识阴中,就是觉照,空性分解了识阴,识阴融解在空性中,就是彻底解脱生死轮回,原始觉性复苏,三界噩梦苏醒的过程,犹如冰块融化为水,水蒸发为气,气融解为虚空,虚空随着最后一丝气体消散,虚空也就没有了承载的对镜,虚空也就粉碎了,粉碎后的虚空,原来仅仅是大空性中,沧海上泛起的一粒泡沫。
空性渗透在识阴,就是朗照,觉性就是空性在识阴中,清净寂灭具体的呈现。
而善恶,生死,对错,男女,老少,明暗,高低,大小,动静,微尘苍穹,天堂地狱,众生诸神,皆是依识阴所现的觉性存在感,存在感折射觉性,成为确定,确定存在,呈现觉性错觉,而体现出动静,明暗,生灭,觉与所觉,这就是三界最基础的时间空间的诞生。
虽然世界众生,皆缘起于心识分别的幻觉,可是心识分别的本质,却是无分别的圆觉。
所以,众生虽然无法通过建立在分别二见的对立思维,去理解法界圣贤圆明,身心深处,生命的本质,却与圣贤同性,与法界同体,仅仅是被心识分别所造就的因缘业障蒙蔽了本心自性,只要众生明确身心本幻,世界如梦的真相,清净心识,离舍对于六根欲望的攀缘,心识融化于心,心融于空,空融于寂灭,当下梦醒,即呈现十法界圆满究竟。
我们爱护心灵,遵守真诚,善良,宽恕,付出,求神,福报,我们热诚地爱戴这一切形式上的美好,执迷内心对于善良的体验,我们自认为自己很高尚,其实,却被执着获得美好的内心,被造物主,抓住了灵魂,束缚我们的本觉,继续沉迷在生死福报的轮回之中。我们贪恋自己的欲望,痴迷自己的感受,期许自我的圆满获得,就是被三界内魔王控制了灵魂,被他们左右着,去寻找人间诸种外道魔说。
我们为了爱护自己,保护自己的获得,心生恐惧,因为恐惧去伤害别人,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仇恨别人,去杀害生命,去偷盗别人,心生邪淫,满口谎言,我们就是被地狱之中的鬼抓住了灵魂,丧失了心灵深处不灭的光明,光明毁灭,我们的身心内在,只有黑暗与业障。被业障黑暗带动的心,所看到的世界,只有仇恨、怀疑、妒忌、凶残、恶毒,以及淫乱的色相。人身虽然还在人间,可是身心实质已经在地狱,言行思维,意识情感,都被魔鬼抓住,生不如死的活着,感受不到任何生命的快乐。
可是,能够体验善良的心,本身不是善良;能够体验罪恶的心,本身不是罪恶;能够体验天堂的心,并不会被天堂禁锢,能够展现地狱的心,不会被地狱改变性质。犹如镜子可以映照诸种景象,却不会被任何景象改变镜子的本质,只是因为,无明的我们,将镜子中倒映出来的色相,当成了自我,我们内心渴望的获得体验,凝固了色尘的境界,成为了三界六道生死大海。
我们无论贪恋什么境界,都是有力地维护了三界内不同境界神明的存在。造物主的存在基础,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确认世界是实有的概念;神灵的存在基础,就是我们的道德;魔王的存在基础,就是我们的内心贪欲;地狱恶鬼的存在基础,就是我们内心的仇恨恶毒;而畜生道的存在基础,就是众生淫乱的习气。
为何我们要忏悔?就是要将内心深处,最阴暗最不敢面对的肮脏,曝光于如来自性光明中。我们敢于面对他们,细细分析他们,他们就不再是我,就不会再有力量去继续控制我,内心深处,原始的无染觉性,就会在心灵敞开的宽恕中,在自我习气清净的当下,绽放明空纯粹的光明,消散累世罪恶,融化累世业尘。当构成身心自我的细腻业尘,都如云雾消散于心光,心光失去折射光的心尘,心与尘皆会分解,如同云彩融入虚空,虚空随着云彩分解,而归于寂灭,三界六道一切神灵众生,天堂地狱,尽皆融解,空性不动,十方三世,即是当下,如如圆满,寂灭随顺,清净无生,众生界,当下就是佛之净土了。
恶业由心生,善德也由心生,善恶都是心的做意,却因为执迷善恶,而蒙蔽了心灵本质,心的本质,就是如来的身影。我们的自性如来,依心所现宇宙微尘,法界海汇,三界众生。我们的自性周遍世界而清净,充满苍穹而圆满,从无生处,也无灭处,蕴涵万物,众生因道而生,随顺道之蕴化,却无形无相。
让光归于光,让色归于色,让看归于看,让听归于听,让思维归于思维,让意归于意,让心归于心,不再被身、口、意带动泛滥,不要被思维记忆情绪,带动波澜,清醒而柔软的心,远离身心自我的束缚,当下,性光就会脱离心识,由心体纯明所现,如虚空清净,包藏身心世界,如亿万万太阳升起,普照微尘苍穹,纯光无生无灭,清净遍满,不动不摇,即是见性了,累世因果,身心自我,如灰尘翻滚,虚空寂灭不动,生死轮回即是清净涅槃。
明是觉性的迷失,暗是觉性的辨认,善是觉性的紧张,恶是觉性的迷茫,生是觉性的错愕,死是觉性的沉沦,动是觉性的幻影,静是觉性的梦境,存在是觉性的困顿,无存在是觉性的迷失,一切分别中,都圆满呈现着觉性的清澈,所有分别心的当下,核心皆是觉性清净无染的圆满。
犹如水中的光,犹如水中的盐味,犹如空间中的凉意,犹如色中胶青,犹如沉迷电影情节的人,突然间发现有一个看电影的自己;犹如睡醒的人,没有睁开眼睛,却已经不再做梦,而是知道自己在睡觉。
觉性包藏世界,蕴含宇宙,渗透微尘,依众生心识,呈现觉性之恒常明澈,只因众生自我,心识分裂明觉,折射圆满觉性成为见闻觉知,众生于见闻觉知,逆流而上,反观见闻觉知之本源,就可以见到觉性;当身心自我,皆融化于觉性,觉性明澈,失去觉照的对境,觉性的空明光芒,就会消散,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楞严经》
自性非性,非性性有,随类各应,随觉而现,空觉无住,是名寂灭,周遍充满,清净无挂,随心现量,无取无证,生而无生,觉而无觉,随生灭而不动,随因果而圆觉,本来究竟,是名众生,亦名如来,众生界即是佛界,轮回即涅槃,烦恼即菩提,这是我们原始的家园,处处展现,随处清净,不舍众生,当下即是,却远离思虑言说的------本觉如来。
佛法本为一乘,因随顺众生烦恼,所现三乘方便。未觉悟者无法区分第一义究竟佛法与方便随顺佛法相的区别,方便佛法核心是修,有可修行的法,有修行佛法之人,讲究清心净欲,修福修慧,往生佛土,其中就会谈到各种神迹、福报,善恶业的转化,地狱以及天国,可是,地狱与天国,本来是自性依觉性,所现业境因果,并无自性。
而真如自性,于修行中不落修行相;于佛法中不着诸法相;于知见中不落空有二边见;于生活中随顺世间诸相,性自如如,清净圆满,并无成就与不成就,不取高低对错分别心,明澈一切境界,见诸相非相,心不随境所转,于因缘生灭,心了了分明,心净则万法净,居一切法,无取无舍,如如不动,心即是佛,见性解脱。
众生觉得自己活得很真实,可是事实上,我们的身心真的不真实。一个人觉悟的过程,就好像海水枯竭,映照虚空的大海消散,虚空相消散,于虚空相对的宇宙色相,一同消散,修行者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从人体肉身的迷幻中,见证着神灵的伟大、光明、神圣,诸种不可思议,直到最终,众生、诸神皆如梦幻,而我却依众生、诸神所现,却没有一个固有、独立、有相的自己。
由内心深处呈现的自性明觉,进入肉体表层,在自我意识的相续思维中,绽放舒缓、明澈、寂静、轻柔、不动的空明觉照,如同鸡蛋壳中小鸡已经孵化成型,懵懵懂懂睁开眼睛,看到从蛋壳外投射进来的光,难以言说的解脱感,在空明周遍的心光中,肉体、意识,如同虚空中快速聚散的浮云流动。
觉悟,如同沉睡之人梦醒的感受;我们睡醒觉,有一个短暂的意识清醒过程,虽然身体躺在床上,眼睛尚未睁开,可是心意已经开始清醒,很类似这种感受。可是,觉悟的内在体验,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身心犹如冰雪融化出现裂缝,思虑犹如桶底脱落一丝不挂,情绪体验犹如云开雾散,觉性如虚空湛然裸露。
意念是妄心所现业果,意与念是两样东西,念是意的分别取舍,相续流转,意是念的依托所现分别,离开念,意就会淡化,淡化的意,就会呈现心灵的分别觉知。当念头逐渐清净,则自我意识就会慢慢消失,心灵深处的见精就会展现,那就是照,如镜子映照世界,却不随世界波动,此刻,念头的形式依旧相续,却不会带动意,这就是奢摩他,止观境界。脱离意识攀缘的念,在明镜心的映照下,就会呈现三界轮回,融入心灵觉照的意,不被妄念带动,就是阿罗汉果,不入生死。
意识的核心就是心灵,心灵的本质就是觉性,觉性的核心就是妄动,意识清净心灵清净,心灵清净觉性圆满,觉性圆满则自性复苏,自性复苏则意识依旧存在,念头依旧相续,却如云彩漂浮于虚空,虚空寂照云彩聚合,清净不挂,圆觉不动。离开妄想没有觉悟,离开轮回没有涅槃,烦恼即菩提。
三界轮回好像一块烧红的铁板,上面爬满了细菌,细菌没有看到整体铁板的智慧,就将自己看到的眼前这一点,当成世界。执迷眼前世界的细菌,自大自狂,因为执迷眼前的看到,从而确定了自我的存在。依自我从而划分出来细菌的亲朋好友,仇敌以及怨恨。细菌津津有味地活在一毫米的空间中,为了一毫米空间的利益,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一毫米的铁板上,细菌活着的时间,只有三十秒,对于细菌,这就是一生。
铁板就是我们的心识,细菌,就是现实的我们。
我,就是这些无量细菌中,醒过来的一个。醒来的细菌,不会把梦境中的景象境界当成真实。醒来的细菌,虽然具备了细菌相貌,内在却不受铁板与细菌的因果业境束缚。离舍身心意识,分解情绪体验的心,融入无生纯明,包藏虚空,三界众生,生灭宇宙,犹如虚空中漂浮的一粒灰尘。而虚空漂浮在明空觉性中,犹如太空中漂浮一粒微尘,而太空,那无边无际、无内无外的觉性,却是我的梦境。
不再做梦的我,却因为梦醒,失去了自我存在的依据。正是因为梦境的迷失,在迷失中,寻找自我的困惑,而呈现出我的身影。梦醒来,没有寻找自我的心,也没有被寻找到的觉悟,觉与所觉,尽皆寂灭。那就是我了,却没有一个体验自我的言说。犹如头颅被砍掉的人,不会再说,我的头被砍掉了。
觉醒心不与众生相对,不与宇宙苍穹相对,不与生灭相对,不与法界相对。恰恰,因为生灭因果,呈现本觉的错愕;因为众生诸相,呈现自性之生命;因为诸法真理,呈现自性之迷茫;因为宇宙万物,呈现自性的梦魇;因为十法界繁华,呈现本觉的烦恼;因为众生自我,呈现自性之游戏。
本觉没有形体,以众生万物体现无所不在;本觉超越生命,以自然宇宙呈现生生不息;本觉没有居所,以微尘佛刹所现遍际无穷;本觉远离分别,以善恶、垢净、高下、尊卑、美丑、生死,呈现自性平等无二;众生于本觉中流转轮回,因迷失自性之见,而沉沦在自我营造的烦恼苦海;本觉清净质朴。
本觉纯然无有造作,是裸露的喜悦,是自由的解脱,是明澈的当下,是轻柔的安详;美好不足以形容祂的灿烂,伟大不足以形容祂的稚朴,祂是如此直观,可是众生就是见不到祂,只因为被众生所见,污染了祂的单纯;祂是如此简单,随处皆是祂的身影,可是人们就是无法认识,只因为人们的思虑,蒙住了祂的眼睛。
本觉是如此的简单,简单到无法以意识思维去分析;本觉的展现如此单纯,单纯到情绪思虑无法染着;真理就在幻垢身心,于繁杂习气中,清净无为;佛性就在自我之痛苦,于我执欲望中,清醒明澈;没有思维理性可以通往祂,只因意识就是佛性迷茫之颠倒;没有行为可以还原祂,只因心识分别就是祂的妄想造作;没有经验可以描述祂,只因体验就是束缚祂的镣铐;一切都是本觉的所为,本觉却在所有造作中,圆满不动。
觉醒心即是当下,却脱离众生心识对于当下的分别,清净圆满,随顺无为,至高无上是祂,卑微低贱也是祂,祂不与任何色相相对,随顺一切境界,清净圆满;佛性是心灵体验的根本,因体验而呈现祂的清净,见证自性,却没有清净的痕迹;佛性是心识分别的核心,因分别心呈现无量法门,却在诸法生灭中无生不动。
并不是,觉醒的细菌展现上帝相;并不是,觉悟的细菌呈现如来金光无限相;并不是细菌成就了宇宙之王,高高在上,俯视万物;并不是细菌圆满了苍穹之主,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成为一个金光闪闪的细菌之王,成为一个与普通细菌相对的超级细菌。
而是,原本就没有细菌以及铁板的名相,细菌与铁板,皆是幻觉所生。因为幻觉,从而体现出细菌以及铁板的境界;因为细菌在幻觉中,执迷细菌的体验以及铁板的真实,而假想假说,有一个无所不能的神,有一个主掌宇宙的主宰。 可是,事实上,细菌与宇宙本来是一;细菌与主宰本来是一;梦境与清醒本来是一;众生与我,佛与众生,本来是一。众生们就是佛,只是你被自己蒙蔽了,看不到原始自己的样子。
可是,我们与觉者,本来都是同一个本觉。我们认识了心灵原本的实相,就会发现,原本自我,是空性寂静的,是无生清净,圆满不动的。你与如来本来一体,没有分离,本无分别,空不异空,没有阻碍,佛拥抱你,你融入佛,心与你,原本性空,无从生灭。
本觉一念妄动,依妄认识了自己,就是觉明为咎,明觉即是无明,本觉依妄想呈现自己的样子,明觉性空呈现法界, 自性随顺诸法,清净无染,随诸性起,无取无证,依明空觉性展现法界光明众生,法界众生即是本觉迷盹, 妄想所现智慧体验,智慧觉性就是始觉。
法界众生认取自身觉性绽放的明光,空明智慧被认取的光明掩盖,觉性认取光明为实有,实有的取舍认知,凝固了觉性空性,呈现出虚空境界,觉性有了存在的体验,觉性的存在感, 就是识性; 识阴蒙蔽了本自性空的觉性,呈现觉性为虚空境界,这就是三界世界众生的缘起, 识阴,也就是三界内无明众生,生命意识的源头,也就是众生所说的“造物主”, 或者“宇宙本源”。
虚空,我们仔细,深入,细致,细腻,详尽的体验,去寂静的思维,虚空,是不是因为我们的辨认而起?虚空,本质,是不是意识体验存在感的确认?正是因为我们的心灵深处,有了对于物质,世界,影像,明暗,动静,诸种形态的确认感,才会相对产生一个不动的,虚无的,无限的,空性的虚空体验。所以说,世界与虚空是相对的,虚空依世界起,世界产生于虚空,二者的性质是统一的,都是迷失自性的觉性,一念确认而生的迷茫。
心灵的本体,就是确认存在,因确认存在,而升起了对于存在感受的细致分析,这种分析是本能的,犹如镜子照耀太阳,本能地会投射阳光一样。存在感,因为确认幻影的存在,而固化了觉性的光,确定光是存在,这个确定就是识阴,呈现虚空,确定的对境,就是虚空折射觉性的光明,于虚空展现光明流动,就是行阴光明海洋,三界一切众生的生命,由此处诞生。
三界世界是法界明空的倒影,犹如广袤湖泊倒影湛然晴朗的虚空, 虚空本来无自性,无可得,却被湖泊的体验性质,固化凝聚而成“虚空相”, 觉性虚空被识性湖泊凝聚固化,透过湖泊识性展现虚空光明,湖水中展现虚空光明的波澜, 湖水波动呈现出光明波澜的延续, 闪烁的波澜明光不断汇集、聚合,而呈现出三界内最原始, 最基础,最高层的生命。我将他们称为灵觉, 灵觉汇聚成光明大海,光明海展现三界最原始的众生,为光明大海。此处世界众生,皆是光明一性,物质,植物,动物,与众生,虽然体像有所不同,而本性皆是光明一体,众生的思想心意,相互觉知相互感受,没有自我的概念,只因依托光明世界,展现灵觉的智慧境界,境界固化了虚空的存在体验。存在感就是造物主 ,而行阴所现光明海,灵觉呈现三界内诸天王,以及众天神。
人类历史中,所有的外道修行,所崇拜的神灵,修行要达到的最终归宿,就是这些三界内最高深,最原始的灵觉主宰;外道行者,他们也遵从真理,也讲究心地,也净化身心,要求灵魂深处的觉悟达到某一种境界。可是,他们所说的真理,是有自性的,是实质存在的某种超越凡尘的性质,要么善,要么真,要么忍,要么是超能量,要么是神秘文化,要么是布施,要么是放生,要么是崇拜供养,要么是某种古老仪式。
外道所说的真理,是离开心灵,而独立存在的,是固有的,先天的,不被人类意志为左右的永恒真理。换个角度,外道认为的真理,是脱离众生心灵觉知,而先天的存在,因为外道将自我生灭当做虚幻,从而树立起永恒绝对的真理,认为众生生灭仓促,而真神永恒不朽。因为对比辨别,从而呈现生命高低贵贱等级,生命短暂以及永恒的差异,神灵以及凡夫的名相,永生或者毁灭的结局。所有这些二元对立论点,可不是源于人类,不是凡夫头脑发昏,一时冲动可以编造出来的理论。
人类的意识思维很可怜,肤浅的四维时空的认识想像,无法触及到能量与生命的诞生缘起的基础。这些二元对立的宇宙生命观,源于三界高层,来自行阴光明海洋中,不同境界,不同生命智慧层次的宇宙主宰。
三界内,最高处,最基本的能量生命缘起,也就是外道所说的宇宙本源,最终结的造物主。他们是久远劫前修行者错误知见的体现,这些宇宙本源,造物主,苍穹主人,仅仅是本觉迷失在识阴中的倒影,只因倒影迷失了本来的自性,而将倒影呈现的世界当做实有,贪爱实有的光明世界,从而凝固了原始的妙明觉悟,迷失本性的幻影,追逐倒影的光明。 他们认为,宇宙世界是实有的,众生生命是实有的,宇宙世界,众生灵魂,皆源于我的生命,我以所有灵魂呈现,我以山川大地展现,星河流转是我的意志,苍穹生灭是我的心愿。他们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去理解,佛法所说的究竟意义。
不要把三界内的造物主、梵天、神灵,当作多么伟大,因为我们现在未曾解脱我执,所以心识分别二见,造就着名相境界对比,对于外道来说,造物主就是宇宙的尽头了。而对于佛法修行者,造物主仅仅是梦境中,觉悟倒影的凝聚幻影存在,而唯有脱离自我存在感,才可能解脱三界因果的束缚。或者说,我们的灵魂本质,心地基础,就是存在感的固化,我们自己,就是从造物主到人间凡夫的整个通道。
修行的核心是出离心,一切觉悟智慧皆是出离心,离舍我执,清净身心欲望,所现的自性明光,一切自性觉悟,皆因遵从正知见,出离我执烦恼,所现本觉明空威仪,而出离心,一定要纯粹。
出离心,可以通过深入学法,以佛法思维人身苦、空、无常、世界如幻、人生如梦的实质,继而升起决绝的出离心,也可以建立在爱、感恩、包容、理解、接纳,等等积极的阳光心态中,通过大爱包容,彻底消散自我存在感。
众生天性中,都有纯真、正义、美好、善良、宽恕、接纳、包容以及牺牲等种种美好的品质,这些美好的品质深处,就是觉性的光明;我们的天性之中,具有虚伪、恐惧、自私、仇恨、埋怨、狭隘、懒惰、怀疑,诸种肮脏阴暗的特征。当我们觉察内心的阴暗,觉察阴暗罪恶的心,就是觉性的智慧。所以,出离心,即可以从爱中升华,也可以从自我觉察、忏悔、改过中见证。觉性,随顺善与恶,清净圆满,未曾生灭动摇。
可是,如何让内心升起出离心?是对于生死的恐惧吗?是对于人间的绝望吗?是对于亲情的失落吗?是对于自己一生失败的逃避吗?是对于未曾满足的人生欲望,彻底地放弃吗?建立在心灰意冷的出离心,看上去很决绝,其实,内心有很多的不甘心,如果,转换一下让我们出离的条件,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去满足人性所有的渴望、欲望、索取,一切所想都能满足,我们是否还愿意出离?
这种情况,十法界内,比比皆是。天人道,就是因为随心所欲,恣意放纵,从而不愿意修行解脱。阿修罗道,就是因为满足了爱与恨,痛快彻底的恩怨情仇,而不愿意入佛道修行。天人与阿修罗,都具备一世成佛的资粮,却因为随顺了心意的满足,而堕落轮回。
那么,我们人类,因为体验人生的痛苦,为了回避身心欲望的痛苦煎熬,从而发心出离,与天人、阿修罗,肆意满足欲望情绪,从而拒绝出离,这两种心,本质有何不同?皆是心灵的体验波动,皆是内心对于外界名相的选择。如果,我们的内心是为了回避痛苦而去修行,那么,如果痛苦满足后,修行的意义何在?
真正的出离心,是对于生命彻底究竟的理解。也就是说,我们要从理性上,彻底、完全、究竟、绝对地明了,自己是在作梦。你只希望从睡梦中醒来,而不是选择渴望、执迷梦境之中,不在意任何一种做梦的形态,不论这个梦境是天堂,或者地狱。
出离心,不是回避现实世界,更不是在信仰中暗藏着对于人间未曾满足欲望的贪恋,期许通过修行获得未来的福报满足,这些细腻细微的贪欲、我执的索取参与修行的动机,就如同掺了毒的蜜。
让我们静心仔细觉察,体验自我身心中,何种情感觉受是最纯粹的?----唯有爱。
只有本然纯净,无我的,无所贪欲的爱,是毫无杂质的心灵光明。当母亲抱着婴儿的时候,母亲会对于怀抱之中的婴儿,有所贪求吗?当一个人遭遇意外,见义勇为的义士,勇往直前不顾危险,他的大脑中,有贪图利益的思虑吗?当恶人欺负弱小,恃强凌弱,我们内心升起的不忿与正义的坦荡,在正直正义的心灵袒露的当下,正直的心,有丝毫的利益价值标价吗?
修行的道路,应该是充满温暖,充满阳光,充满感恩,充满积极意义,是正能量的延续,是正知见的具体彰显。佛法不应该高高在上,不应该仅仅落于佛经文字中,受人顶礼膜拜,佛法是指引众生,如实认识自己的心灵,直面内心错误,深刻忏悔自我贪恋,通过心灵习气的净化,在人间红尘中,绽放出佛性的灿烂,在幻垢身心中,呈现如来庄严殊胜慈悲。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六祖慧能如是说。
当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时时处处觉察自心,觉醒身心贪欲习气,那么,生活本身就是修行,人间处处皆是修行者圆觉自性的庄严道场。当我们敢于直面自心,赤诚袒露身心污垢,以无上虔诚的心地,供养如来究竟佛义,那么,我们在人世间所遭遇的一切善缘、恶缘,都会因心转境,世间因缘皆会成为圆满佛陀的增上缘。这即是迷时佛度众生,悟时众生度佛,觉悟者,随顺众生诸缘,度尽自心烦恼,心空则法灭,众生与如来,同体一性,本来性空,随顺生灭,不取一相,清净周遍,如如不动,是名如来。
修行者如实面对自心,观察身心,心灵深处,依旧有很多深重、细腻、很难察觉的习气罪恶。可是,我热爱这些罪恶,因为他们是我心灵的错误,是心灵曾经迷失后历史的见证。罪恶就是曾经的我,为何我要去回避他,否定他?
所以啊,我们要接受自己身心深处的罪恶,要去爱这些罪恶,要去理解、包容、宽恕这些罪恶,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只有爱,可以温暖灵魂;只有爱,能够融化恐惧;只有爱,可以善解一切冤仇。爱我们自己,原谅我们自己,接纳我们自己,宽恕我们自己,包容、温暖我们自己,祝福、拥抱我们自己。然后,以温暖自己的心,去拥抱一切人,这就是出离心。
以爱融化自我,以爱宽恕罪恶,以爱接纳因果,以爱消散恐惧。自我融化于爱,这就是出离;以爱包容世界,用爱拥抱苦难,这就是出离。心中的爱,融化了自我,就不会有我与他人的分别,众生与我,皆是光明。
心中的爱,融化了累世的恐惧,你的眼中,就见不到仇人,见不到危机,见不到灾难,见不到危险,并不是你自欺欺人,视而不见,而是,无恨无怨的清净心,可以透过世间因果,见到无常业境,实质的体验,那就是众生无明的悲伤。
不要回避现实世界,现实的世界,无一不是内心习气记忆的投射。我们包容了内心,就善待了世界;我们接纳、包容了世界,就拥抱了心灵深处孤单的灵魂。
去爱自己,去爱自己的错误,去拥抱自己的阴暗,去宽恕自己的自私,去体谅自己的胆怯,去理解自己的恶毒,用心灵最深最纯粹,最完美无私的爱,直面自我的胆怯颤抖,让心灵深处隐藏的罪恶阴暗,裸露在爱的温暖中,让爱融化自我,让自我融入爱的光明。出离自我,就出离了生死;出离自我,就出离了因果。
这就是出离心。
用爱拥抱一切,当我们学会爱时,我们才可能体会到,什么是解脱。无我,心灵解脱自我的镣铐,自性才可能于妄想业境呈现不动明觉,当我们学会爱时,真理,自然会从我们的心性流淌。
这是修行者的忏悔,也是心灵的修行,用积极、阳光、温暖、包容的心,接纳生命中所有一切,微笑拥抱一切,善待每一个人,祝福每一个孤单的灵魂,让自己的心中,流淌爱的火焰,将生命的温度,带给每一个在黑暗中孤单流浪的人。
以爱融化自我的心,就是驱散了恐惧黑暗的明光,而光明因驱散了恐惧黑暗,从而固守光明的觉照湛然,此刻的湛然明空,就是存在感的固化,光明虚空的本质,就是觉性的困顿,就是识阴如实原本的面目,也就是三界内,造就生命,生命物质最基本的源头,众生的色身幻心,融入自性虚空,此刻,佛陀所讲的究竟了义,解脱生死,超拔三界的第一义如来妙法,才可能真正被众生清净心所受持,才可能在无我清净的明空体验中,解开存在感的困顿,舍尽对于名相的最后贪爱,则承载贪爱的虚空,顷刻分解;世界众生如云雾消散,自性无生,明空绽放,圆明十方,清净不动,那就是入法界,登大菩萨果位,入佛地。
在心性明空的寂静法界,继续学法修行,身心与佛义相应,自证圣智,当累世因缘兑现,觉所觉空,空所空灭,如火烧木尽,寂灭诸法,自性如火烧木尽,无挂无痕,随顺十方苍穹,包藏微尘世界,周遍宇宙而清净无挂,随顺众生无生不动,众生心即是佛心,众生界就是佛界,以一切众生烦恼体现生命,以生命觉醒烦恼,而与你同性。这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也称为如来,无形无相,却当下圆满,无来无去,却遍知遍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佛陀慈悲。
我们的内心深处,不愿意彻底放弃自我,贪婪获得的喜悦存在,就是这些三界天主的神力控制。他们的境界,已经可以与菩萨相当,他们若能舍弃自我获得,净化自心,放弃对于众生世界的贪恋,一念离舍,虚空粉碎,觉性绽放,遍满十方,圆满不动,入无生法忍,就是大菩萨,八地以上的大菩萨,继续修证,圆满自性觉悟,你就是佛。
三界生命的缘起,能量的尽头,就在识阴的存在感。如果众生未曾听闻佛法,而是修行外道法,就无法知道,一切生命能量,皆是心识的幻化。执迷幻化的景象,心识就会被幻化所牵引,树立幻化的景象为实有,从而心被相转,轮回生死,永无出头之日。真正的真理,超越过去未来,亦不在永恒短暂中,就在当下,就是当下,真理包容宇宙微尘,随顺善恶对错,随顺高贵卑贱,周遍生死涅槃而无二无别,佛是自性所现,魔是自性所现,你是自性所现,众生是自性所现,一切皆是自性的蕴化,一切生灭轮回,皆包藏于自性之中。
世界是心灵的倒影,心灵是法界的倒影,法界是本觉的倒影,众生若觉醒自性,则倒影当下即是如来妙觉;若贪恋倒影名色,因固守不同境界倒影体验,而成为自我众生,由自我分别心呈现出伟大与卑微,造物主与梵天,本质仅仅是信受二元边见,净化心灵所成就的倒影境界;而妙觉佛性超越过去未来,亦不驻永恒短暂,包藏宇宙微尘,随顺善恶对错,随顺高贵卑贱,周遍生死涅槃而无二无别,一切皆是自性的蕴化,本觉随顺生灭因缘,当下寂静智慧圆觉。
当心灵解脱对于名相的贪恋执着,心灵失去了攀缘的对境,心灵觉照,就会分解消散,也就是造物主、梵天神灵的分解逝去,也就是法界圣贤,明空觉悟的呈现,也就是修行者,入佛地,脱生死的时刻。所以,修行者的成就,意味着脱离三界内魔王、宇宙主宰,最终造物主的控制,我们贪爱世界的心,就是他们建造天国宫殿的地基,当修行者清净觉醒,自性于心显发空明,明空觉性与行者身心内,绽放亿万豪光,就会撼动三界内所有天主,魔王的宫殿,魔王看到自己所住的宫殿,无故崩裂,魔众恐慌,而心生恼怒。
而造物主看到众生纷纷消失,却不得其解,因为众生名相是保障造物主存在的根本,造物主只是光明众生的对境,因为确定众生是实有的,才会呈现出确定感的存在,存在感只能觉照存在事物的生灭,却无法窥视不生不灭的法界空明觉海,为了维护自我存在的对境,保证众生世界的体现不被消散,所以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恐吓你,诱惑你,威胁你,劝导你,乃至控制人世间一切外道魔法,邪教鬼魅,来造谣中伤,恶毒攻击真理,希望阻碍众生信受真理,阻碍众生觉悟自性,就最大程度保护了魔王,造物主的安泰美满。
这就是为何每当真理诞生,传播世界的时候,就会有许许多多外道邪魔、丧心病狂的人,无理由的跑出来谩骂、诽谤、攻击,如丧心病狂的魔鬼一般,体现着内心的恶毒阴暗。其实让我们冷静的看待他们的内心深处,充满仇恨的心,根本的动机却源于恐惧感的虚弱。这些被魔王控制的灵魂,因为太爱护自我,太渴望自己的成就,太渴望圆满佛陀无上威德,从而被魔王抓住了灵魂,当魔王利用完这些肮脏的灵魂,这些迷失在我执欲望之中的人,因为犯下了诽谤佛法,攻击真理的罪业,从而堕落无间地狱。历史就是这样不断地重复上演着。
而释迦牟尼佛为了拯救这些诽谤如来,恶毒攻击真理的罪恶灵魂,订下了僧团制度,其中一条戒律,就是不予争论,忍辱沉默。不是智者们没有批驳这些魔鬼的能力,而是不想让这些灵魂,被自我的贪婪欲望,带入无间地狱。佛陀无上慈悲,只因觉者内心无我,借一切因缘,随顺众生,度化众生,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在无明中,甚至于,侮辱攻击、恶毒诽谤佛的人,如来都会慈悲授记。在未来世界,当此人从无间地狱中,承受偿还完所有的痛苦灾难,依旧可以听闻佛法,觉悟成佛。这才是真正觉者的心怀。
三界内众生世界,如沧海中无量的微末气泡,无尽无量众生,充满了从三界能量本源,到物质最宏观的,宇宙星云构成的苍茫宇宙体系,在无量无际的三界时空中,能够听闻究竟佛法的世界,只有很少的一些世界。正是因为三界内,更多的世界无法听闻究竟圆满的佛法,所以,众生无明心性凝聚本觉,业境成就着宇宙中,无数无尽的三界体系,维护着所有三界范围内,这些造物主、诸天王,以及魔王的生命系统。
造物主迷恋这样的自豪,这样的高高在上,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无所遗漏的伟大,因为他们的觉悟智慧中,有明确的对于色相、名相的对比。所以,因确认了众生物质的名相,从而固守了自我存在的永恒。这就是三界内最终的生命,最原始、最高层、拥有最终能量的宇宙主宰,也是三界内一切真理与善恶标准的源头,是掌握众生生死祸福的主宰者,造就生命的开创者,掌握真理的统治者,一切光明与黑暗的拥有者。
此类天主不断地以肉体转生在人间,借助人体觉悟,展现三界神灵的真理,以控制人类的心识,从而牢牢掌控三界内,物质能量,灵魂升华净化的通道,以此维护他们的最终存在。因为,如果人类以及三界众生,都听闻了究竟佛法,了知生命能量的根源,是自心现量,见性解脱的时候,就是三界造物主,所住宇宙天宫崩溃的时候。他们不愿意失去现有的一切,所以大展神通,造就巍峨宫殿,广设美女王子,恣纵淫乐,就是为了维护自我存在的确定感。
他以众生作为自己,仅仅因为确定众生存在,而有了他的体现。他如同虚空般,明空不动,一切光明众生皆从他的身体流出,一切众生心识就是他明觉的分裂展现,他的存在,就是众生的生命,他的力量,就是众生的意识觉知,他没有作意,一切意识波动的本质,就是贪婪存在,他就是一切贪爱的最基本源头,只因贪恋众生世界的实有,而呈现他的存在。而造物主与众生,在究竟佛义观察,皆是梦境的倒影,非实本幻,离幻即觉,因此,佛借助众生说法,却不驻众生法相,随顺方便,救度苦海而现诸法相。
造物主对于众生的成就,与佛陀慈悲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对于众生的爱护基础,是净化存在感的觉知,存在感的觉知分别,就是众生灵觉所现世界;这些世界,就是人类五蕴聚合的产物,所以修行者净化身心,提升五蕴构成的身心内在境界,就有力地维护了三界内最原始最本初造物主的存在永恒;当一个修行者圆满时,自性明觉渗透肉体,从内心深处,肉体深入的细胞境界内,不断地呈现本觉明空法性光明,就会触及到五蕴交织,所现三界内不同境界的宇宙主宰,诸天王天主。
三界就是存在感的呈现,造物主是存在感呈现的觉照。他们没有自我,仅仅在维护他们所体现的宇宙法则,他们看不到觉者的完整体貌,不可能看得到,犹如湖水中的光明倒影,不可能理解虚空一样。但是修行者的肉体在三界内呈现,自性光明,从心灵深处呈现,逐渐突破肉体,进入表面思维,会经过造物主的世界范围,这些天主、天王、神灵,看到觉者圆满的过程,也是很震撼的。在本觉圆满的肉体境界内,一个细胞微观中,包容整体宇宙,里面蕴含着,无尽无际无量的三界,以及他们一样的天主。
所以,他们将三界内造就宇宙的本源能力,通过修行者觉悟的智慧,展现在三界众生心中,以此确定他们的存在,在未来十法界得以存在,而造物主的生命标准,就是确定存在,而净化存在感的方式,就是无私无限的包容付出,以爱的温暖包容,化解众生累世迷失的恐惧阴冷。当众生所执迷的自我体验,完全融化于大爱无我的包容,自我习气觉知分别,皆融化在心灵明空大爱中,身语意三业,就会融化在心灵原始空明的无量广袤中,众生即造物主存在。
他们也渴望在修行者的圆满中,加入他们的意愿,以三界内造物主的力量,开启众生灵魂的恐惧。当修行者内心深处的自我,通过爱,融化了自我恐惧感,自我就会融化在爱的光明之中,此刻,光明的存在,就是觉性的困顿,他们的法理虽然可以解开众生的色身我执,却无法解决存在的妄想。所以,我借助这些天主的大爱之心,融化众生的心灵觉知分别,但是,依旧在这些爱的情绪中,贯穿着究竟圆满的如来智慧。这样一来,造物主的法理与能力,就可以帮助世间人,解开身心自我,却不会被三界最高境界的虚空觉照,将众生灵魂束缚在存在感的生灭轮回中,只因有究竟佛义的导引,三界内一切梵天、诸神、造物主的法理能力,皆成为正法,皆是助诸佛正法的护法,而不会成为扭曲佛法的外道神魔,因为他们护法,救赎众生无明灵魂的功德,未来这些护法的神灵,依此功德,投生如来净土,修行圆满,见性成佛。
没有一粒微尘脱离我们的心灵存在,没有任何神灵,脱离我们的心灵存在,离心无法,离心无佛,离心无神,佛借助一切法,解说众生一切心,目的就是让无明众生认识心灵,见证心灵原本的面目,众生就觉悟了唯一的佛。
外道修行无法解脱,因为梵天、造物主,就是外道的顶端,虽然寿命长达亿万劫,依旧无法入法界空明海汇,无量亿劫后,依旧受业所困缚,堕落三界生死,轮回六道苦海。若修行者听闻外道言论,被二元边见固化了心灵觉知,虽然通过无量劫艰苦地修行,清净身心业障的表现后,觉知分别所现的一切色尘得以净化,从而呈现三界无量天宫世界。可是觉知的根本,却因为确定存在,固化自性明觉成为虚空相。
存在感无法改变自己,存在或不存在的认知,都是存在感的延续,造物主本身就是错误知见的体现,知见无法改变自己,所以他无法改变自我,固守自我的体验他们就无法修行。他仅仅是一念虚妄,若信受佛知见,明心见性,觉醒自心虚妄,虚空分解,大地平沉,众生虚幻分解,造物主亦无所成;觉性空寂,无生无灭,不垢不净,空明圆照,呈现法界明空圣贤,证寂灭性,入佛地;而三界内只有人类愿意通过修正知见,可以迅速改变心灵,解脱无明业境,所以三界内只有人类,修行最快。
之所以讲三界、宇宙、时空、神灵的真相,是因为觉醒的自性,已经破开五蕴色身,渗透进入三界最表面的时空世界,于幻业身心中,展现自性明空智慧觉悟;自性于清净身心所现,就是神通智慧,光明诸神,必须把这些因素说清楚。我说神通,是为了破除神通对于心智的束缚;我说神灵,是为了破除众生对于神灵的迷信。佛性就是汝自性,去如实认识自心,你就能够见证唯一的佛。
三界内无限广袤的世界,苍茫宇宙,相对比法界觉性的空明,就好比沧海上一粒泡沫,就好比太空中一粒灰尘。而觉性所现法界光明,大菩萨的光明身,高大无限,甚至于高达几百由旬,大菩萨的衣袖中,一粒微尘中,就包藏无量劫,恒河沙数般的三界体系。可是,大菩萨明空广袤的不动法性,遍满十方的觉空明光,相比如来,犹如篝火与太阳的对比。大菩萨的觉悟浩瀚,在如来寂灭海,犹如一念微尘,犹如虚空中一尘埃。
行阴光明,蒙蔽识阴虚空,灵觉认识了虚空,无边虚空的觉照,被灵觉割裂,分割为光影波动,行阴灵觉,如同一面彩色玻璃折射出来的阳光,阳光因为染着了色彩,从而以色彩去认识玻璃,色彩光线对于玻璃的认识,更进一步,扭曲了玻璃原本无色的状态,在有色阳光的波动下,光线与玻璃,皆呈现出雾化的朦胧状态,灵觉取舍雾化之虚空光明,形成想阴。
想阴确定雾化的光明为实有,对于实有的确定,就是念头; 念头分别光明虚影成为体验,体验的细腻相续即是经验,经验凝聚念头形成受阴,念头的转化,可以左右体验的感受,感受的波动,也会影响念头的分别判断,因而感受与念头,本无自性,如幻影波动随时变化,想与受的聚合就是神识,神识在三界内的真实体现,就是光明虚影的细腻波动。
神识,也被称为分别心。分别心本来就是习业的聚合,习气业力本能的取舍五蕴中 色、 受、想、行、等习气境界,储存在识阴的虚空觉照中,分别心与五蕴业境,相续轮转,同业相吸,妄念相续,诸种业力因果聚合,业感牵引神识,体现出众生的灵魂,灵魂是分别心感召业力,共业相聚形成的债主团体,无量无数微细的灵体,围绕聚合在神识周围,巨大的业境蒙蔽神识,昏沉了神识原本的清明,所以灵魂又被称为业身、业感、中阴身、无明身。
灵魂幻业,聚合累世妄业,兑现因果轮回,在人世间呈现出肉体六根,灵魂幻业攀缘六根尘境,依六根幻尘折射自性明觉,透过色、受、想、行、识,以及肉体呈现自性妙明,被色、受、想、行、识,五蕴六根蒙蔽污染,折射在肉体六根之中,以六根投射出性光之用,就呈现出我们的意识、情绪、体验、记忆、看到、听到、闻到、触到、想到,等等自我意识觉受。
如来寂灭性,未曾有终始,从未远离众生,于一切呈现,在一切生灭中,清净不动,就在众生身心,当下闪烁。无论是法界圣贤、三界造物主、神灵、人类、阿修罗、鬼魔、蚂蚁、臭虫、细菌……大至天主魔王,小至蝼蚁细菌,上至菩萨圣贤,下至地狱魔鬼,皆是众生的自性通过心识所幻现。你认识了心,就认识了天主,解脱了心识,你就是圣贤菩萨,圆满了自心自性,你就在一切梦境中,清醒不动,遍满十方,那就是佛。
宇宙无量众生本为一个自性,犹如我们的念头纷飞,却源于一颗心的分别。念头清净,当下,念头中的空性光明,就是心体,心不随念头波动,心与念头两者寂灭,清净无挂,无生无灭,就是自性如来; 你是念头,就会有其他念头的相对,念头就呈现出众生,你是心,就是光明空性,就会包藏一切法界明光,一切明光,是因为光明心认识了原始清净自性,而展现明空觉悟,这就是法界圣贤;众生寂灭了一切心识分别,也就熄灭了自我表现的源头,从诸法诸相的表现中,认清了自己分别心的烦恼,觉醒世界唯心所现,诸法因缘缘起性空,自心现量,清净心就不会被名相束缚,自性妙觉当下于一切心中圆满不动,一切心即是你,你却不住一切心,即心离心,即相离相,见所有相皆是虚妄,即见如来。
世界一切事物,物质,生命,现象的本质,皆是如来自性,随顺因缘呈现性空,诸相皆是诸佛圆觉所现寂静。众生心,就是如来心的幻影,众生理解了自心,就见到了如来。
宇宙是觉性呈现本觉,众生世界就是如来的梦境,在梦境之中,众生觉醒了自性,即刻梦醒,当下即是圆觉,十法界犹如梦幻,于一念中圆满呈现,而一念所现十法界,本性究竟涅槃。十法界中,充满浩如烟海,无量无际微尘国土。一微尘世界中,任何一众生汗毛端上,即圆满呈现无量亿如来刹土,一刹土中,如来身心圆满呈现十法界庄严巍峨,如来端坐于任何一众生一毛端中,众生一毛端中,尽显无量无尽宇宙全貌;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众生与佛无二无别。
心即世界,心即众生,心即生死,心即如来,明心则诸法性空,见性则众生皆佛,离心无法,心即是佛,如来说:“佛语心为宗”,这就是一心三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