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造物主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0 14:5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真正的入定,是24小时清醒、清澈、确定,是明了洞知一切,却远离意识分别,远离思维造作,远离体验觉受,远离情绪波动,却在一切情感波动中,清净无挂,在妄想念头相续纷飞中,念念了了晴明,心灵柔软安详,不随妄念起伏。禅定不以坐上与坐下划分,而由心识攀缘外界,或者内守,来呈现心性迷幻或者觉醒;心识攀缘外界名色,心神扰动,身心被世界名相牵引,被六根色尘扰乱,散乱心即名凡夫,被因缘所困,定随业缘牵引,堕落生死苦海;若心识内观,凝然专注,内守内察,净化心识分别,熄灭欲望我执,心灵展现原始明空寂静,就是入定,心灵见证自性原本清净,就是入禅,心灵觉悟自性圆满的过程,就是修行。
只要我们还有对于现实生活的渴望,就无法真正进入禅定。

因为我们把虚假的业力相续,所现的自我意识觉知,当做了自己。
众生认为的自我,觉悟者也有,但是觉悟者将身心自我,当做修行佛法的资粮,是度过生死大海的竹筏,但是众生将自我当成了真实,当成了真正的,永恒不变的自己,我们都将这个肉体,思维,意识,当作了自己,却不知道偷窃我们生命的,就是意识对于六根欲望的贪恋攀缘,正是因为意识摄取六根尘色,聚合习气体验,在内心形成境界,境界与六根相续,就是世界,内外世界的景象体验,带动内心分别取舍,就是自我。我们所谓的自我,根本上就是扼杀我们先天自性的骗子、小偷、凶手,我们被这个愚昧可怜而又自私小气的自我,带入无法停止的爱恨情愁,带入无法止息的喜怒哀乐。我们所谓的自己,真的是生死痛苦的根源啊!
如同我们将穿在身上的一件衣服,当成了自己。
甚至于,禅定境界中所有的种种境界体验,都是心识分别,牵引六根形成的习气体验;如同用河水淘洗沙子,沙子随着水流慢慢清净,我们就会觉得,哎呀,禅定的境界真的好殊胜好美妙啊。其实,淘洗沙子的水,和沙子本身的清净,都是虚幻不实,都是累世业障幻觉的聚合。

你能够看到世界,因为所看而有一个能看的你,这个能看,就是我们确定的自己;
你能够听到声音,因为所听而有一个能听的你,这个能听,就是自我存在的组合;
你能够闻到气味,因为所嗅而有一个能嗅的你,这个能嗅,就是我们存在的证据;
你能够触摸物质,因为所触而有一个能触的你,这个能触,就是固化自我的依据;

你能够尝到滋味,因为所尝而有一个能尝的你,这个能尝,就是自我存在的延续;
你能够意识分别,因为所意而有一个能意的你,这个能意,就是自我的根本核心;

注意听。。。。。

能够看到世界的见性,不会被所看扭转了见的性质,不会因为看到黑,见性就成为黑,而无法看到白。也即是说,能看的见性,不会随着所看的对境而改变。

同理,能够听到声音的闻性,不会因为听到了声音,就被听到改变了闻性,-----“什么都听不到”也是闻性的展现,听不到也是闻性在听。

能够尝到味道的尝性,不会因为尝到苦,就成为了苦,从而永远无法尝到甜,也就是说,分别甜与苦,并不是尝性的性质,仅仅是尝性的作用,如果是尝性本身苦,就不可能尝到甜,尝性可以依所尝的因缘,体现酸甜苦辣不同的味道,却不会被所尝的味道,改变了尝性的性质,尝性的作用,随舌根所现,能现酸甜苦辣咸五味,如果舌根坏了,无法品尝五味的无味,依旧是尝性的延续体现。

我们通过意识,分别世界运动的形态,对于动静,明暗,冷暖,高低,生灭,尊卑,老幼,男女,世界自然万象有了概念化,抽象的认知,将世界事务概念化后,概念的积累形成记忆,记忆库中,积累的概念,与意识提取六根反馈的信息,进行交换互动,形成了对比,分析,检验,意识与记忆的相续过程,形成了思维,思维不断地提取记忆概念,与六根反射的世界信息相互交融,分类,储存在大脑的不同反射区域,形成了我们人类,所认为的感性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的不同体系。

我们可以思维善,可以思维恶,可以意识诅咒,可以观想诸佛,意识本身,并不会被所想象之事,而改变了能分别的性质。如果想了神佛就不会想到魔鬼,那么众生只要一学佛法,就都成佛了,如果想了魔鬼就无法想神佛,那么我们气愤他人的仇恨,当下我们就在地狱,永无出期,意识分别所现的内心体验,仅仅是意识分别的相续,妄念习气聚合形成的业果,果无法改变想的本质。

意识是心识攀缘六根,所现的意根色尘聚合,自我意识阻碍着心识明照,心识清晰,则意识分解;意识分别凝聚,则固化心识成为体验。当意识不再分别外界,内心体验清净柔软,则心识与意识的相续,就会逐渐淡化,淡化了意识对于肉体觉知的攀缘取舍,心识的分别二见,就会逐渐停息,停息心识分别的心,犹如海浪消散平息于大海,心体就会如同虚空一般,湛然朗照。

好了,既然眼睛所看到的世界,仅仅是心灵见性的投射,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光明,与所看到的黑暗,二者本身没有本质的区别,看,仅仅是眼根的生理性质,光明或者黑暗,本身对于内心见性,没有丝毫差异,是我们心识对于肉体六根的攀缘分别,形成了光明与黑暗的对境。

我们睁开眼睛,看到光明,闭上眼睛,看到黑暗,能够看到黑暗的心识,并不会因为我们闭上眼睛而消失;恰恰是心识分别,取舍了光明的体验,从而辨认光明的运动,取舍光明运动的阴影,而呈现出对于黑暗的认知。

若是心识不攀缘肉体六根,眼睛看到光,或者闭上眼睛,看到黑暗,觉知明暗的心识本身,不会被明暗二相所触及动摇。

或者说,黑暗与光明,是心识沾染六根尘色,形成的幻影分别。犹如纯粹无杂的光,透过染色玻璃,投射出绿色、红色、蓝色七彩光线,染色玻璃就是心识分别,有色光线就是六根信息,展现出明暗、动静、生灭诸相;而纯色的光就是觉性,虽然被染色的玻璃,所扭曲投射成有色光,但是光觉照事物的性质,不会随着绿色、红色、蓝色七彩光的颜色而改变,修行就是在有色光中,体验觉察纯光无杂无染的纯然觉照;


随顺六根呈现见闻觉知功效,展现眼耳鼻舌身意六用,相伴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却无染无杂,清净周遍,随顺寂灭,如如圆觉;于身心意识分别中,柔和柔软,安住见性之光,随顺六根,清净六尘,反观逆流,反闻闻自性,则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根根皆是圆觉正道,则色声香味触法,法法皆是解脱之门,心攀缘根尘,即名生死,心反观心识,清净六根,识融于心,则名解脱。

举个例子,我生长在北方,冬天在西北有一道名小吃,是“软儿梨”,这种梨的品种很奇怪,正常生长的时期,肉质粗糙,酸,属于梨中的下品。

如果在秋天将梨摘下来,放在稻草上,在数九寒天的时候,冻上一个月,里外发黑的梨,冰晶溶化形成的梨汤,那就是润肺健身的良药,令人赞不绝口。

好了,我的心识,调动意识,意识调取记忆库中冻梨这个概念记忆,于内心体验升起了甜美的觉受。冻梨的概念,与曾经体验过它的,六根觉受习气聚合,形成了内心冻梨甜美的境界,境界左右我的意识,带动肉体,到了冬天就想吃冻梨,想起冻梨,就会浮现冻梨的模样,升起冻梨的味道,身体就会有条件反射,会流口水,深入的仔细回忆香甜的梨汁,身体就会有体验甜美梨汁的享受感。

这就是五蕴相续的过程。

如果你是成长在南方,一辈子没有见过冻梨,以你对于水果的认知体验,见到黑色的冻梨,就以为一定是冻坏了的烂果,赶紧扔掉,不要中毒了。

识阴未曾储存想阴对于冻梨,这个因缘业果的分别,受阴未曾积累对于冻梨的习气觉受,就算是眼睛看到了冻梨,这个空间的因缘业果兑现了,心灵也无法升起对于冻梨的业境,甜美甘冽的美味体验。注意,注意-----你眼睛看到冻梨的能看,这个功能与我的眼睛一样,你意识分别冻梨的分别意识,与我的意识分别一样-----你的情感体验,对于冻梨的麻木或者排斥感受,与我对于冻梨的激动渴望,体验的性质一样-------你内心深处,觉知冻梨,是存在的事物,与其他存在的事物,在存在的表现上,有不同的名相分别,确定世界是存在的,这个存在感与我也一样,可是为什么,我看到冻梨就会激动感动,而你却无动于衷?

因为,我们对于冻梨形成的记忆体验不同,也就是想阴分别六根色尘,聚合习气形成的体验不同,色,受,想,行识,众生因想,而展现不同的生命差异。

或者说-----我们目前,此刻,现在,认为的这个世界,这种生活,这个活生生的自我,就是我们自己的心识,所幻想出来的。

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理解到的,品尝到的,闻到的,接触到的-----都是我们自己的心识分别,所愿意看到的,所能够看到的,只能够看到的,以及被心识构成的业力因果,所——“被看到,被触到,被听到,被尝到,被想到,被闻到”。

因为心识本幻,并无实质存在的主体,而是觉性光明,辨认光影流动,所现的困顿错觉,错觉融解,觉性无生,则见诸相非相,本性清澈,随诸法生灭,却寂静圆觉,伴随因缘聚合,却清净无染,即相离相,即心离心,随众心现量,非性而性有,于心性所现业果,却于业境幻心中,不取一相,如如不动,是名涅槃,亦名如来。

所谓的禅定,就是要在身心自我活动的当下,体验心灵深处,不变不动,不染,清晰明确的纯然,于内外境界中,当下认识自我本性原始的面目。

以六根,六识,六入的相续,剖析了自我与世界,本质因缘和合,并无实性。

一切皆是心识的造作,在所有的运动名相,我执幻觉中,心识原本的明照,却是不动不摇,清净随顺,圆满无杂,在心识色阴中,觉性的呈现,是欲望清净,不贪色相。

在心识受阴中,觉性的呈现,是随顺体验,却不染体验,能够体验觉知一切,但是于一切觉知中不染着,在一切体验中,安然寂静,柔软祥和。

在心识想阴中,觉性的呈现,是内观深观,是意识分别心,内观意识分别的本体,意识深观心灵觉知深处,安定的住在心意觉知中,清净不动的明澈晴朗。

在行阴境界中,觉性的呈现,是于光明波动中,身心柔软,觉知清净,随顺光明海洋波澜,却不分别光明境界,不贪恋光明海洋中,生灭起伏,于光明世界中,不做思维体验,心灵寂静,观世界光明大海,如梦如幻。

在识阴境界中,觉性的呈现,是湛出与合湛;虚空朗寂,不挂色尘,落落清净,舒缓松弛,映照光明流动而无取,于倒影众生世界而无受,于诸法诸相无贪无受,于空有名相不辨不思,于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分别,离清净心而清净自在。

如果我们能够在活着的当下,安住内心深处,心灵觉照,心虽然依心识分别,可以明辩世界,依习气清晰觉知世界,心却不被分别觉知所现的世界纷扰带动,随诸心生灭而觉照清净,居一切处不起妄想,于诸妄心亦不熄灭,住妄想境不加了之,于无了之不辨真实,即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宇宙中一切生命,皆因存在而有生,这种存在体现出十法界,从一念妄动,觉明为咎起,“觉明”就是本觉投射的梦境,因梦境本觉有了体现,犹如我们通过静止的湖面,看到了倒影的自己,可是,倒影自己的湖面本来就是梦境,通过梦境所倒影的本觉,与倒影的湖面,皆是性空本幻的。

犹如云彩在虚空中聚合,流转,消散,云彩组合成为不同的图案,展现云彩的命运起伏,善恶对错,可是云彩毕竟没有永恒长驻的实性,云彩的本质,是虚空,虚空因云彩的展现,而呈现虚空的不动,云彩消散于虚空,虚空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获得的实性了,能所双亡,那就是我们的自性如来。

无论我们今生犯过多少错误,都是因为心灵迷失了原本的自己,从而被六根色尘蒙蔽了心灵,扭曲灵魂成为自我,这个自我塑造着因果,也被习气因果所塑造,心于业轮转,成为不同时期,不同空间,不同世界的自我,那就是六道轮回。

这个自我,真的不是我们原本的自己。这个自我,为了保护自己不被社会伤害,从而去伤害别人,伤害社会。这个自我,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不断地索取世界资粮,索取赞美,索取承认,索取肯定,索取情感,索取欲望,索取价值,同时被价值固化,被情感蒙蔽,被肯定束缚,被承认镣铐,被赞美欺骗,被贪婪世界的欲望所绑架,这就是我们,被因果业力所塑造绑架,牵引,伤害,永无止息的我们。

我们真正的自我,是内心无染的觉性。可是我们却将觉性绽放在肉体六根门头的光,当作了自己,我们能看,听,闻,说,触,思维,感受,我们就以为,眼耳鼻舌身意就是自己,我们就以为,能够见闻觉知的思维意识就是自己,我们为了满足见闻觉知的贪婪,去肆无忌惮地,无所顾忌地满足六根贪欲,满足内心妄想。我们就是被贪欲妄想蒙蔽的心灵,产生的恶业因果,可是我们却沾沾自喜,毫不自知,被贪欲妄想的习气相续,带入永无终止的生死苦海,我们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地、无奈地、恐惧地面对死亡,因为,死亡的结果,就是我们渴望生活更好的心,所塑造的未来,你珍惜肉身贪欲的自我,就必定面对死亡的黑暗苦难。

觉性投射着本觉,本觉以觉性呈现法界,法界就是本觉的幻影,犹如我们用手捏住眼皮,看天上的月亮,会同时展现出两个月影,佛陀将觉性称为“第二月”。

觉性依觉体验本觉,对于本觉的理解,呈现出智慧,通过智慧认识本觉的程度,呈现出法界浩瀚海汇世界,众生对于自我,本觉寂灭性的觉悟,阻碍着本觉先天清净的容颜,呈现出众生光明法性,犹如透明度不同的玻璃,掩盖虚空,呈现出虚空不同的空明境界,对于明空性质的还原,呈现出众生智慧境界的层次,这就是,“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区别”。

以觉性检验自性的众生,依觉性塑造着法性的存在形态,因为智慧的本质是空性,因空性程度不同,而体现法性光明境界,空性不变不易,不动不摇,空不异空,因此法界海汇无量众生,本性皆空,互摄互用,犹如烛光,灯光,阳光,月光,虽然光明程度,照耀范围在形态上有所区别,可是光的空性性质并无更改,光融于光,光统摄光,光与光并无二质,光与光同性一体。

法性光明呈现觉性明空,明空觉性的寂灭程度,展现众生智慧大小,体现法性生命境界高低,依觉悟本觉寂灭,而展现法性空性有所区别,空,明,觉性本是一体,依觉现空,依空现明,依明现觉。

觉性依法性光明展现,法性光明消散,则觉性无存,若法性光明掩盖了空性本质,则觉性境界降低,呈现在法性形态上,就是光明众生所现的法性光,越来越具体,普照法界空性的境界,随着光明的具体化,从而缩小着光明身的范围,光明黯淡,黯淡的法性明光,掩盖了空性,阻碍了觉性;觉性对于黯淡的法性光明,形成了认识,犹如,光明非常强烈的时候,在强光中是无有阴影,亦无对于强光的分别;我们是光,光明驱散一切黑暗,没有明暗对比,就无法体验光的存在,因为性空无挂一丝疑虑,明空驱散所有阴影,而无有“光明”形态存在的对境;


当光明减弱,阴影展现,我们对于光明的辨认,觉性的细微思虑,将觉性与原始空性牵引偏移,觉性对于光产生了认识,认识蒙蔽自性空明,幻取光明影像,就会呈现光明的形态,光明有了形态,就会有形态的相续,相续即是阴影,阴影呈现出黑暗,如同光明黯淡时,看到光明映照身心,倒映在地上的身影,被黯淡光掩盖的空性,形成了觉性的疲惫,疲惫的觉性对身影产生了辨认,犹如高速奔跑的人,疲惫后,就会对于身体产生了体验感知。

分别光明的觉性,被光明法性的表现,束缚蒙蔽了觉性的空性,空性对于光明形成了倒影,觉性对于倒影形成了分辨,分辨倒影的觉性,因为“确认”光明是存在的,这一念确定,将明空觉性,瞬间束缚固化在“确认”之中,确定就是存在感的基础,存在感是确认分辨的具体化,存在感就是识阴,也就是三界无量世界,无尽众生的源头与基础。

存在感将觉性,折射为灵觉,也就是最初的念头,念头的生,呈现出虚空不动,虚空就是空性的具体化,念头的本质是光,光明的展现,就是存在感折射明性,成为具体的光明,觉性明空无染无挂的自性,被存在感束缚在一念辨认的疲惫劳顿之中;在一念困顿中,展现出光明灵觉的运动;这就是三界最原始,最高处的本源,一切生命与真理的源头。

所以说,三界世界,众生真理,是法界圣贤的倒影,犹如放映电影的人,自己被电影情节蒙蔽,身心进入电影屏幕,被屏幕之中的电影情节,所带动蒙蔽,完全忘记了放映电影的自己,却不知道,电影剧情之中的自我角色,其实是电影外放映电影的人,所投射出来的幻影而已。


因确认生而呈现灭,生灭就是行阴,行阴所现光明海洋,波动起伏,光明的运动,呈现出时间,因确定生的体现,衍生出来过去。所以说,过去未来现在,本质上就是识阴分别行阴流所现的时空错觉;因运动而呈现生灭,因运动而呈现时间,因时间延续,从而展现广袤空间,因运动而呈现空间明暗,因识阴虚空摄取明暗光影,光影明暗运动形成的虚影,遮蔽虚空识阴,识阴取舍虚影,虚影掩盖识阴,凝聚行阴光明相,形成想阴,想阴就是对于光明虚影的辨认分别,想如阳焰,如同烈日照耀下,远方的高速马路地面上展现出来的水波流动,识阴以阳焰作为取舍的标准,就是想阴的形成。
想阴源于对于行阴光明运动的虚影分别,虚影运动形成明暗、动静、生灭诸相,想阴确认光明的存在,从而分别出黑暗,确定生的存在,从而分别出灭,分别静止的存在,从而分别出动态;想阴源于虚影分别,分别虚影形成的明暗,动静,生灭相,就固化了、确定了想阴存在的真实,原本建立在虚影之上的性空如梦的想,成为了真实的存在,心灵觉性被想阴塑造成为“真实存在”,好了,从想阴开始,形成的受、色、世界、众生、生死、轮回,都打上了“真实”的出厂标签。
想阴将虚影具体化了存在,具体化的存在,反过来牵引想阴,形成对于具体化事物的细腻分别,觉受形成体验,体验相续形成经验,经验与想阴概念聚合,就是受阴,受阴就是想阴的具体化。
想左右感受,感受牵引想,体现出想的具体对境,就是色阴;色阴,就是想与受结合,形成的业果,概念聚合体验,呈现世界、众生、自我的名相,称为色阴。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肉体所认识,感受,体验到的世界,以及对于肉身自我名相觉受的认知,皆是属于色阴范围。
色阴所现的世界名相,完整呈现出受、想、行、识,五蕴的相续轮转,聚合融汇,因此,心因色起,色依心生,灭除色阴虚幻,也就同时清净、灭除了五蕴相续的轮回体系。因此,佛陀又说,解脱生死,见性成佛的道路,在于六根,只因六根尘境,任何一根都蕴含着觉性、识性、行阴、想阴、受阴、色阴,任何一根反流溯源,都可以如实圆满的还原色、受、想、行、识、觉、空,直至寂灭现前。因此,六根即是生死轮回之道,也是觉悟解脱之门,只看我们的心,是攀缘六根,沉迷欲望流浪因果,还是清净内守,明心见性,觉悟自性,即身成佛。
一切体验都是心识的体验,离开心识就绝对无有体验,宇宙世界所有名相,皆因心识分别而缘起,宇宙中没有一粒微尘,是离开心而展现形态。
所以说,在一切体验、感受、境界、思维、意识中,去仔细深入细腻的觉察,这些运动散乱中,凝光不动,清净圆满的纯澈心灵。
你会发现,自我其实是不存在的,仅仅是一层层的乌云习气,重叠聚合而成的业境假象而已,客观物质世界,也是不存在的,仅仅是相续流转的,如海浪起伏泛起的泡沫一样,暂时堆积的假象。
而我们能够分别这些假象的心,却不是假象的虚妄,渗透在假象中,如日出云开,驱散雾霾,照亮五蕴苍穹世界,
真的,好像是在宇宙的顶端,拨开云雾,穿透层层微尘宇宙,渗透无边无量微尘世界,明澈洞照一切,却不被所洞照的境界、世界、众生、景象所染着,所改变,所动摇,所阻碍。一切微尘佛土,所有苍穹宇宙,都是瞬间洞照圆满觉知,可是,觉照世界的光明,与所觉照的世界,慢慢地都会消散。最终,只是觉性的一念困顿而已,这一念困顿,幻化出无量无极,无边无尽的宇宙,这个困顿的觉性,在幻化宇宙中呈现,就是如同太阳核心一般,亿亿万个明亮的太阳升起,所绽放出纯净无杂的纯然明光。
这一念困顿,随着觉照与所觉照的世界淡化消散,一念困顿复苏,真的,确实是,一面镜子翻转的感受,一模一样。瞬间,刚才,那个无限无量,无边无尽的宇宙微尘苍茫世界,以及洞彻苍茫世界的虚空觉性,就成为了漂浮在明空广袤大空性虚空中,一粒微尘。
觉醒的感受无法言说,因为空性是没有对比的。
我们人类,以及三界众生,所能思维理解的,所能体验辨认的,所能感受觉知的,都是心识分别所现的二元对立,因缘业境的波动。
我们知道高,才分别低;体验热,才觉知冷;辨认光明,才产生黑暗;体验痛苦,才会有幸福。确定微尘,才呈现苍穹;确认自己,才呈现众生;确定生,而辨认死;体验健康,从而觉受病痛,取舍众生相,而升起神佛相,却不知一切相皆是非相。
可是,这所有一切的对比,二元相对而成的世界,无论是微尘还是宇宙,无论是黑暗还是光明,无论是高贵还是卑贱,无论是凡夫还是神灵,无论是生还是死,所有一切现象体验,概念分别的基础,是-----存在感。
一切事物因存在感而呈现,任何现象皆是存在感的分别延续,可是,认识存在感的是谁?谁来分别存在感的相续幻化?修行者净化身心,寂静内观,深入心灵,觉察心识幻化的根本,却发现,对于存在感的分别,就是存在感的缘起,确定存在的“辨认”,就是“存在”幻觉的缘起,以及存在感相续的基础,这个确定,就是觉性的固化,就是识阴的诞生,就是三界世界,无量无尽生灭众生的源头与基础,也是三界内,律法真理诞生的源头以及律法的最高处----
“居一切处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熄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圆觉经》

空有一体,动静相融,善恶一体,以众生呈现生命,却不被众生带动,以世界呈现真理,却不被世界改变真理,这就是三界的顶端,世界造物主的根本存在。
可是,三界造物主,仅仅是法界圣贤觉性困顿所现的倒影。
真是-------太荒唐的事情!!!
历史上一切外道,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在极度崇拜,极度敬仰,极度渴望宇宙中,最原始,最高深,最基础,最完美,最高尚,最圆满,也是最终极的力量,在耗费生命灵魂的一切,去崇拜,去为了追随真理,而牺牲付出,以博得神灵的宽恕,帮助,以及神灵的眷恋,赐予生命的永远,获得无尽的力量,可以改造天地,可以造福众生,这看上去,似乎无比伟大的神圣,根本的真相,却,却,却仅仅是,法界光明圣贤的-------倒影!!!
当觉性的困顿,随着妄念幻影的消散,一念困顿融解,虚空粉碎,世界分解,大地沉沦,众生如梦境般消散,觉性犹如太阳的光明,亿万个太阳,同时绽放的无杂无染明光,撕裂蒸发了最后一丝存在感的阴影,圆明十方,空觉极圆,觉性遍满世界,而我们此刻认为的这个世界,真真切切的,实实在在的,就是漂浮在太空中的一粒微尘。
而觉性之所以圆明十方,是因为觉性本空。空性必明,空性渗透在识阴中,就是觉照,空性分解了识阴,识阴融解在空性中,就是彻底解脱生死轮回,原始觉性复苏,三界噩梦苏醒的过程,犹如冰块融化为水,水蒸发为气,气融解为虚空,虚空随着最后一丝气体消散,虚空也就没有了承载的对镜,虚空也就粉碎了,粉碎后的虚空,原来仅仅是大空性中,沧海上泛起的一粒泡沫。
空性渗透在识阴,就是朗照,觉性就是空性在识阴中,清净寂灭具体的呈现。
而善恶,生死,对错,男女,老少,明暗,高低,大小,动静,微尘苍穹,天堂地狱,众生诸神,皆是依识阴所现的觉性存在感,存在感折射觉性,成为确定,确定存在,呈现觉性错觉,而体现出动静,明暗,生灭,觉与所觉,这就是三界最基础的时间空间的诞生。
虽然世界众生,皆缘起于心识分别的幻觉,可是心识分别的本质,却是无分别的圆觉。
所以,众生虽然无法通过建立在分别二见的对立思维,去理解法界圣贤圆明,身心深处,生命的本质,却与圣贤同性,与法界同体,仅仅是被心识分别所造就的因缘业障蒙蔽了本心自性,只要众生明确身心本幻,世界如梦的真相,清净心识,离舍对于六根欲望的攀缘,心识融化于心,心融于空,空融于寂灭,当下梦醒,即呈现十法界圆满究竟。
我们爱护心灵,遵守真诚,善良,宽恕,付出,求神,福报,我们热诚地爱戴这一切形式上的美好,执迷内心对于善良的体验,我们自认为自己很高尚,其实,却被执着获得美好的内心,被造物主,抓住了灵魂,束缚我们的本觉,继续沉迷在生死福报的轮回之中。我们贪恋自己的欲望,痴迷自己的感受,期许自我的圆满获得,就是被三界内魔王控制了灵魂,被他们左右着,去寻找人间诸种外道魔说。
我们为了爱护自己,保护自己的获得,心生恐惧,因为恐惧去伤害别人,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仇恨别人,去杀害生命,去偷盗别人,心生邪淫,满口谎言,我们就是被地狱之中的鬼抓住了灵魂,丧失了心灵深处不灭的光明,光明毁灭,我们的身心内在,只有黑暗与业障。被业障黑暗带动的心,所看到的世界,只有仇恨、怀疑、妒忌、凶残、恶毒,以及淫乱的色相。人身虽然还在人间,可是身心实质已经在地狱,言行思维,意识情感,都被魔鬼抓住,生不如死的活着,感受不到任何生命的快乐。
可是,能够体验善良的心,本身不是善良;能够体验罪恶的心,本身不是罪恶;能够体验天堂的心,并不会被天堂禁锢,能够展现地狱的心,不会被地狱改变性质。犹如镜子可以映照诸种景象,却不会被任何景象改变镜子的本质,只是因为,无明的我们,将镜子中倒映出来的色相,当成了自我,我们内心渴望的获得体验,凝固了色尘的境界,成为了三界六道生死大海。
我们无论贪恋什么境界,都是有力地维护了三界内不同境界神明的存在。造物主的存在基础,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确认世界是实有的概念;神灵的存在基础,就是我们的道德;魔王的存在基础,就是我们的内心贪欲;地狱恶鬼的存在基础,就是我们内心的仇恨恶毒;而畜生道的存在基础,就是众生淫乱的习气。
为何我们要忏悔?就是要将内心深处,最阴暗最不敢面对的肮脏,曝光于如来自性光明中。我们敢于面对他们,细细分析他们,他们就不再是我,就不会再有力量去继续控制我,内心深处,原始的无染觉性,就会在心灵敞开的宽恕中,在自我习气清净的当下,绽放明空纯粹的光明,消散累世罪恶,融化累世业尘。当构成身心自我的细腻业尘,都如云雾消散于心光,心光失去折射光的心尘,心与尘皆会分解,如同云彩融入虚空,虚空随着云彩分解,而归于寂灭,三界六道一切神灵众生,天堂地狱,尽皆融解,空性不动,十方三世,即是当下,如如圆满,寂灭随顺,清净无生,众生界,当下就是佛之净土了。
恶业由心生,善德也由心生,善恶都是心的做意,却因为执迷善恶,而蒙蔽了心灵本质,心的本质,就是如来的身影。我们的自性如来,依心所现宇宙微尘,法界海汇,三界众生。我们的自性周遍世界而清净,充满苍穹而圆满,从无生处,也无灭处,蕴涵万物,众生因道而生,随顺道之蕴化,却无形无相。
让光归于光,让色归于色,让看归于看,让听归于听,让思维归于思维,让意归于意,让心归于心,不再被身、口、意带动泛滥,不要被思维记忆情绪,带动波澜,清醒而柔软的心,远离身心自我的束缚,当下,性光就会脱离心识,由心体纯明所现,如虚空清净,包藏身心世界,如亿万万太阳升起,普照微尘苍穹,纯光无生无灭,清净遍满,不动不摇,即是见性了,累世因果,身心自我,如灰尘翻滚,虚空寂灭不动,生死轮回即是清净涅槃。
明是觉性的迷失,暗是觉性的辨认,善是觉性的紧张,恶是觉性的迷茫,生是觉性的错愕,死是觉性的沉沦,动是觉性的幻影,静是觉性的梦境,存在是觉性的困顿,无存在是觉性的迷失,一切分别中,都圆满呈现着觉性的清澈,所有分别心的当下,核心皆是觉性清净无染的圆满。
犹如水中的光,犹如水中的盐味,犹如空间中的凉意,犹如色中胶青,犹如沉迷电影情节的人,突然间发现有一个看电影的自己;犹如睡醒的人,没有睁开眼睛,却已经不再做梦,而是知道自己在睡觉。

觉性包藏世界,蕴含宇宙,渗透微尘,依众生心识,呈现觉性之恒常明澈,只因众生自我,心识分裂明觉,折射圆满觉性成为见闻觉知,众生于见闻觉知,逆流而上,反观见闻觉知之本源,就可以见到觉性;当身心自我,皆融化于觉性,觉性明澈,失去觉照的对境,觉性的空明光芒,就会消散,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楞严经》


自性非性,非性性有,随类各应,随觉而现,空觉无住,是名寂灭,周遍充满,清净无挂,随心现量,无取无证,生而无生,觉而无觉,随生灭而不动,随因果而圆觉,本来究竟,是名众生,亦名如来,众生界即是佛界,轮回即涅槃,烦恼即菩提,这是我们原始的家园,处处展现,随处清净,不舍众生,当下即是,却远离思虑言说的------本觉如来。


佛法本为一乘,因随顺众生烦恼,所现三乘方便。未觉悟者无法区分第一义究竟佛法与方便随顺佛法相的区别,方便佛法核心是修,有可修行的法,有修行佛法之人,讲究清心净欲,修福修慧,往生佛土,其中就会谈到各种神迹、福报,善恶业的转化,地狱以及天国,可是,地狱与天国,本来是自性依觉性,所现业境因果,并无自性。

而真如自性,于修行中不落修行相;于佛法中不着诸法相;于知见中不落空有二边见;于生活中随顺世间诸相,性自如如,清净圆满,并无成就与不成就,不取高低对错分别心,明澈一切境界,见诸相非相,心不随境所转,于因缘生灭,心了了分明,心净则万法净,居一切法,无取无舍,如如不动,心即是佛,见性解脱。

众生觉得自己活得很真实,可是事实上,我们的身心真的不真实。一个人觉悟的过程,就好像海水枯竭,映照虚空的大海消散,虚空相消散,于虚空相对的宇宙色相,一同消散,修行者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从人体肉身的迷幻中,见证着神灵的伟大、光明、神圣,诸种不可思议,直到最终,众生、诸神皆如梦幻,而我却依众生、诸神所现,却没有一个固有、独立、有相的自己。

由内心深处呈现的自性明觉,进入肉体表层,在自我意识的相续思维中,绽放舒缓、明澈、寂静、轻柔、不动的空明觉照,如同鸡蛋壳中小鸡已经孵化成型,懵懵懂懂睁开眼睛,看到从蛋壳外投射进来的光,难以言说的解脱感,在空明周遍的心光中,肉体、意识,如同虚空中快速聚散的浮云流动。

觉悟,如同沉睡之人梦醒的感受;我们睡醒觉,有一个短暂的意识清醒过程,虽然身体躺在床上,眼睛尚未睁开,可是心意已经开始清醒,很类似这种感受。可是,觉悟的内在体验,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身心犹如冰雪融化出现裂缝,思虑犹如桶底脱落一丝不挂,情绪体验犹如云开雾散,觉性如虚空湛然裸露。

意念是妄心所现业果,意与念是两样东西,念是意的分别取舍,相续流转,意是念的依托所现分别,离开念,意就会淡化,淡化的意,就会呈现心灵的分别觉知。当念头逐渐清净,则自我意识就会慢慢消失,心灵深处的见精就会展现,那就是照,如镜子映照世界,却不随世界波动,此刻,念头的形式依旧相续,却不会带动意,这就是奢摩他,止观境界。脱离意识攀缘的念,在明镜心的映照下,就会呈现三界轮回,融入心灵觉照的意,不被妄念带动,就是阿罗汉果,不入生死。

意识的核心就是心灵,心灵的本质就是觉性,觉性的核心就是妄动,意识清净心灵清净,心灵清净觉性圆满,觉性圆满则自性复苏,自性复苏则意识依旧存在,念头依旧相续,却如云彩漂浮于虚空,虚空寂照云彩聚合,清净不挂,圆觉不动。离开妄想没有觉悟,离开轮回没有涅槃,烦恼即菩提。

三界轮回好像一块烧红的铁板,上面爬满了细菌,细菌没有看到整体铁板的智慧,就将自己看到的眼前这一点,当成世界。执迷眼前世界的细菌,自大自狂,因为执迷眼前的看到,从而确定了自我的存在。依自我从而划分出来细菌的亲朋好友,仇敌以及怨恨。细菌津津有味地活在一毫米的空间中,为了一毫米空间的利益,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一毫米的铁板上,细菌活着的时间,只有三十秒,对于细菌,这就是一生。

铁板就是我们的心识,细菌,就是现实的我们。

我,就是这些无量细菌中,醒过来的一个。醒来的细菌,不会把梦境中的景象境界当成真实。醒来的细菌,虽然具备了细菌相貌,内在却不受铁板与细菌的因果业境束缚。离舍身心意识,分解情绪体验的心,融入无生纯明,包藏虚空,三界众生,生灭宇宙,犹如虚空中漂浮的一粒灰尘。而虚空漂浮在明空觉性中,犹如太空中漂浮一粒微尘,而太空,那无边无际、无内无外的觉性,却是我的梦境。

不再做梦的我,却因为梦醒,失去了自我存在的依据。正是因为梦境的迷失,在迷失中,寻找自我的困惑,而呈现出我的身影。梦醒来,没有寻找自我的心,也没有被寻找到的觉悟,觉与所觉,尽皆寂灭。那就是我了,却没有一个体验自我的言说。犹如头颅被砍掉的人,不会再说,我的头被砍掉了。

觉醒心不与众生相对,不与宇宙苍穹相对,不与生灭相对,不与法界相对。恰恰,因为生灭因果,呈现本觉的错愕;因为众生诸相,呈现自性之生命;因为诸法真理,呈现自性之迷茫;因为宇宙万物,呈现自性的梦魇;因为十法界繁华,呈现本觉的烦恼;因为众生自我,呈现自性之游戏。

本觉没有形体,以众生万物体现无所不在;本觉超越生命,以自然宇宙呈现生生不息;本觉没有居所,以微尘佛刹所现遍际无穷;本觉远离分别,以善恶、垢净、高下、尊卑、美丑、生死,呈现自性平等无二;众生于本觉中流转轮回,因迷失自性之见,而沉沦在自我营造的烦恼苦海;本觉清净质朴。

本觉纯然无有造作,是裸露的喜悦,是自由的解脱,是明澈的当下,是轻柔的安详;美好不足以形容祂的灿烂,伟大不足以形容的稚朴,是如此直观,可是众生就是见不到,只因为被众生所见,污染了的单纯;是如此简单,随处皆是的身影,可是人们就是无法认识,只因为人们的思虑,蒙住了的眼睛。

本觉是如此的简单,简单到无法以意识思维去分析;本觉的展现如此单纯,单纯到情绪思虑无法染着;真理就在幻垢身心,于繁杂习气中,清净无为;佛性就在自我之痛苦,于我执欲望中,清醒明澈;没有思维理性可以通往,只因意识就是佛性迷茫之颠倒;没有行为可以还原,只因心识分别就是的妄想造作;没有经验可以描述,只因体验就是束缚的镣铐;一切都是本觉的所为,本觉却在所有造作中,圆满不动。

觉醒心即是当下,却脱离众生心识对于当下的分别,清净圆满,随顺无为,至高无上是祂,卑微低贱也是祂,祂不与任何色相相对,随顺一切境界,清净圆满;佛性是心灵体验的根本,因体验而呈现的清净,见证自性,却没有清净的痕迹;佛性是心识分别的核心,因分别心呈现无量法门,却在诸法生灭中无生不动。

并不是,觉醒的细菌展现上帝相;并不是,觉悟的细菌呈现如来金光无限相;并不是细菌成就了宇宙之王,高高在上,俯视万物;并不是细菌圆满了苍穹之主,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成为一个金光闪闪的细菌之王,成为一个与普通细菌相对的超级细菌。

而是,原本就没有细菌以及铁板的名相,细菌与铁板,皆是幻觉所生。因为幻觉,从而体现出细菌以及铁板的境界;因为细菌在幻觉中,执迷细菌的体验以及铁板的真实,而假想假说,有一个无所不能的神,有一个主掌宇宙的主宰。 可是,事实上,细菌与宇宙本来是一;细菌与主宰本来是一;梦境与清醒本来是一;众生与我,佛与众生,本来是一。众生们就是佛,只是你被自己蒙蔽了,看不到原始自己的样子。

可是,我们与觉者,本来都是同一个本觉。我们认识了心灵原本的实相,就会发现,原本自我,是空性寂静的,是无生清净,圆满不动的。你与如来本来一体,没有分离,本无分别,空不异空,没有阻碍,佛拥抱你,你融入佛,心与你,原本性空,无从生灭。

本觉一念妄动,依妄认识了自己,就是觉明为咎,明觉即是无明,本觉依妄想呈现自己的样子,明觉性空呈现法界, 自性随顺诸法,清净无染,随诸性起,无取无证,依明空觉性展现法界光明众生,法界众生即是本觉迷盹, 妄想所现智慧体验,智慧觉性就是始觉。

法界众生认取自身觉性绽放的明光,空明智慧被认取的光明掩盖,觉性认取光明为实有,实有的取舍认知凝固了觉性空性,呈现出虚空境界觉性有了存在的体验觉性的存在感就是识性; 识阴蒙蔽了本自性空的觉性呈现觉性为虚空境界这就是三界世界众生的缘起识阴也就是三界内无明众生生命意识的源头也就是众生所说的“造物主”, 或者“宇宙本源”。

虚空,我们仔细,深入,细致,细腻,详尽的体验,去寂静的思维,虚空,是不是因为我们的辨认而起?虚空,本质,是不是意识体验存在感的确认?正是因为我们的心灵深处,有了对于物质,世界,影像,明暗,动静,诸种形态的确认感,才会相对产生一个不动的,虚无的,无限的,空性的虚空体验。所以说,世界与虚空是相对的,虚空依世界起,世界产生于虚空,二者的性质是统一的,都是迷失自性的觉性,一念确认而生的迷茫。

心灵的本体,就是确认存在,因确认存在,而升起了对于存在感受的细致分析,这种分析是本能的,犹如镜子照耀太阳,本能地会投射阳光一样。存在感,因为确认幻影的存在,而固化了觉性的光,确定光是存在,这个确定就是识阴,呈现虚空,确定的对境,就是虚空折射觉性的光明,于虚空展现光明流动,就是行阴光明海洋,三界一切众生的生命,由此处诞生。

三界世界是法界明空的倒影,犹如广袤湖泊倒影湛然晴朗的虚空, 虚空本来无自性,无可得,却被湖泊的体验性质,固化凝聚而成“虚空相”, 觉性虚空被识性湖泊凝聚固化,透过湖泊识性展现虚空光明,湖水中展现虚空光明的波澜, 湖水波动呈现出光明波澜的延续, 闪烁的波澜明光不断汇集、聚合,而呈现出三界内最原始, 最基础,最高层的生命。我将他们称为灵觉, 灵觉汇聚成光明大海,光明海展现三界最原始的众生,为光明大海。此处世界众生,皆是光明一性,物质,植物,动物,与众生,虽然体像有所不同,而本性皆是光明一体,众生的思想心意,相互觉知相互感受,没有自我的概念,只因依托光明世界,展现灵觉的智慧境界,境界固化了虚空的存在体验。存在感就是造物主 ,而行阴所现光明海,灵觉呈现三界内诸天王,以及众天神。

人类历史中,所有的外道修行,所崇拜的神灵,修行要达到的最终归宿,就是这些三界内最高深,最原始的灵觉主宰;外道行者,他们也遵从真理,也讲究心地,也净化身心,要求灵魂深处的觉悟达到某一种境界。可是,他们所说的真理,是有自性的,是实质存在的某种超越凡尘的性质,要么善,要么真,要么忍,要么是超能量,要么是神秘文化,要么是布施,要么是放生,要么是崇拜供养,要么是某种古老仪式。

外道所说的真理,是离开心灵,而独立存在的,是固有的,先天的,不被人类意志为左右的永恒真理。换个角度,外道认为的真理,是脱离众生心灵觉知,而先天的存在,因为外道将自我生灭当做虚幻,从而树立起永恒绝对的真理,认为众生生灭仓促,而真神永恒不朽。因为对比辨别,从而呈现生命高低贵贱等级,生命短暂以及永恒的差异,神灵以及凡夫的名相,永生或者毁灭的结局。所有这些二元对立论点,可不是源于人类,不是凡夫头脑发昏,一时冲动可以编造出来的理论。

人类的意识思维很可怜,肤浅的四维时空的认识想像,无法触及到能量与生命的诞生缘起的基础。这些二元对立的宇宙生命观,源于三界高层,来自行阴光明海洋中,不同境界,不同生命智慧层次的宇宙主宰。

三界内,最高处,最基本的能量生命缘起,也就是外道所说的宇宙本源,最终结的造物主。他们是久远劫前修行者错误知见的体现,这些宇宙本源,造物主,苍穹主人,仅仅是本觉迷失在识阴中的倒影,只因倒影迷失了本来的自性,而将倒影呈现的世界当做实有,贪爱实有的光明世界,从而凝固了原始的妙明觉悟,迷失本性的幻影,追逐倒影的光明。 他们认为,宇宙世界是实有的,众生生命是实有的,宇宙世界,众生灵魂,皆源于我的生命,我以所有灵魂呈现,我以山川大地展现,星河流转是我的意志,苍穹生灭是我的心愿。他们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去理解,佛法所说的究竟意义。

不要把三界内的造物主、梵天、神灵,当作多么伟大,因为我们现在未曾解脱我执,所以心识分别二见,造就着名相境界对比,对于外道来说,造物主就是宇宙的尽头了。而对于佛法修行者,造物主仅仅是梦境中,觉悟倒影的凝聚幻影存在,而唯有脱离自我存在感,才可能解脱三界因果的束缚。或者说,我们的灵魂本质,心地基础,就是存在感的固化,我们自己,就是从造物主到人间凡夫的整个通道。

修行的核心是出离心,一切觉悟智慧皆是出离心,离舍我执,清净身心欲望,所现的自性明光,一切自性觉悟,皆因遵从正知见,出离我执烦恼,所现本觉明空威仪,而出离心,一定要纯粹。

出离心,可以通过深入学法,以佛法思维人身苦、空、无常、世界如幻、人生如梦的实质,继而升起决绝的出离心,也可以建立在爱、感恩、包容、理解、接纳,等等积极的阳光心态中,通过大爱包容,彻底消散自我存在感。

众生天性中,都有纯真、正义、美好、善良、宽恕、接纳、包容以及牺牲等种种美好的品质,这些美好的品质深处,就是觉性的光明;我们的天性之中,具有虚伪、恐惧、自私、仇恨、埋怨、狭隘、懒惰、怀疑,诸种肮脏阴暗的特征。当我们觉察内心的阴暗,觉察阴暗罪恶的心,就是觉性的智慧。所以,出离心,即可以从爱中升华,也可以从自我觉察、忏悔、改过中见证。觉性,随顺善与恶,清净圆满,未曾生灭动摇。

可是,如何让内心升起出离心?是对于生死的恐惧吗?是对于人间的绝望吗?是对于亲情的失落吗?是对于自己一生失败的逃避吗?是对于未曾满足的人生欲望,彻底地放弃吗?建立在心灰意冷的出离心,看上去很决绝,其实,内心有很多的不甘心,如果,转换一下让我们出离的条件,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去满足人性所有的渴望、欲望、索取,一切所想都能满足,我们是否还愿意出离?

这种情况,十法界内,比比皆是。天人道,就是因为随心所欲,恣意放纵,从而不愿意修行解脱。阿修罗道,就是因为满足了爱与恨,痛快彻底的恩怨情仇,而不愿意入佛道修行。天人与阿修罗,都具备一世成佛的资粮,却因为随顺了心意的满足,而堕落轮回。

那么,我们人类,因为体验人生的痛苦,为了回避身心欲望的痛苦煎熬,从而发心出离,与天人、阿修罗,肆意满足欲望情绪,从而拒绝出离,这两种心,本质有何不同?皆是心灵的体验波动,皆是内心对于外界名相的选择。如果,我们的内心是为了回避痛苦而去修行,那么,如果痛苦满足后,修行的意义何在?

真正的出离心,是对于生命彻底究竟的理解。也就是说,我们要从理性上,彻底、完全、究竟、绝对地明了,自己是在作梦。你只希望从睡梦中醒来,而不是选择渴望、执迷梦境之中,不在意任何一种做梦的形态,不论这个梦境是天堂,或者地狱。

出离心,不是回避现实世界,更不是在信仰中暗藏着对于人间未曾满足欲望的贪恋,期许通过修行获得未来的福报满足,这些细腻细微的贪欲、我执的索取参与修行的动机,就如同掺了毒的蜜。

让我们静心仔细觉察,体验自我身心中,何种情感觉受是最纯粹的?----唯有爱。

只有本然纯净,无我的,无所贪欲的爱,是毫无杂质的心灵光明。当母亲抱着婴儿的时候,母亲会对于怀抱之中的婴儿,有所贪求吗?当一个人遭遇意外,见义勇为的义士,勇往直前不顾危险,他的大脑中,有贪图利益的思虑吗?当恶人欺负弱小,恃强凌弱,我们内心升起的不忿与正义的坦荡,在正直正义的心灵袒露的当下,正直的心,有丝毫的利益价值标价吗?

修行的道路,应该是充满温暖,充满阳光,充满感恩,充满积极意义,是正能量的延续,是正知见的具体彰显。佛法不应该高高在上,不应该仅仅落于佛经文字中,受人顶礼膜拜,佛法是指引众生,如实认识自己的心灵,直面内心错误,深刻忏悔自我贪恋,通过心灵习气的净化,在人间红尘中,绽放出佛性的灿烂,在幻垢身心中,呈现如来庄严殊胜慈悲。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六祖慧能如是说。

当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时时处处觉察自心,觉醒身心贪欲习气,那么,生活本身就是修行,人间处处皆是修行者圆觉自性的庄严道场。当我们敢于直面自心,赤诚袒露身心污垢,以无上虔诚的心地,供养如来究竟佛义,那么,我们在人世间所遭遇的一切善缘、恶缘,都会因心转境,世间因缘皆会成为圆满佛陀的增上缘。这即是迷时佛度众生,悟时众生度佛,觉悟者,随顺众生诸缘,度尽自心烦恼,心空则法灭,众生与如来,同体一性,本来性空,随顺生灭,不取一相,清净周遍,如如不动,是名如来。

修行者如实面对自心,观察身心,心灵深处,依旧有很多深重、细腻、很难察觉的习气罪恶。可是,我热爱这些罪恶,因为他们是我心灵的错误,是心灵曾经迷失后历史的见证。罪恶就是曾经的我,为何我要去回避他,否定他?

所以啊,我们要接受自己身心深处的罪恶,要去爱这些罪恶,要去理解、包容、宽恕这些罪恶,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只有爱,可以温暖灵魂;只有爱,能够融化恐惧;只有爱,可以善解一切冤仇。爱我们自己,原谅我们自己,接纳我们自己,宽恕我们自己,包容、温暖我们自己,祝福、拥抱我们自己。然后,以温暖自己的心,去拥抱一切人,这就是出离心。

以爱融化自我,以爱宽恕罪恶,以爱接纳因果,以爱消散恐惧。自我融化于爱,这就是出离;以爱包容世界,用爱拥抱苦难,这就是出离。心中的爱,融化了自我,就不会有我与他人的分别,众生与我,皆是光明。

心中的爱,融化了累世的恐惧,你的眼中,就见不到仇人,见不到危机,见不到灾难,见不到危险,并不是你自欺欺人,视而不见,而是,无恨无怨的清净心,可以透过世间因果,见到无常业境,实质的体验,那就是众生无明的悲伤。

不要回避现实世界,现实的世界,无一不是内心习气记忆的投射。我们包容了内心,就善待了世界;我们接纳、包容了世界,就拥抱了心灵深处孤单的灵魂。

去爱自己,去爱自己的错误,去拥抱自己的阴暗,去宽恕自己的自私,去体谅自己的胆怯,去理解自己的恶毒,用心灵最深最纯粹,最完美无私的爱,直面自我的胆怯颤抖,让心灵深处隐藏的罪恶阴暗,裸露在爱的温暖中,让爱融化自我,让自我融入爱的光明。出离自我,就出离了生死;出离自我,就出离了因果。

这就是出离心。

用爱拥抱一切,当我们学会爱时,我们才可能体会到,什么是解脱。无我,心灵解脱自我的镣铐,自性才可能于妄想业境呈现不动明觉,当我们学会爱时,真理,自然会从我们的心性流淌。

这是修行者的忏悔,也是心灵的修行,用积极、阳光、温暖、包容的心,接纳生命中所有一切,微笑拥抱一切,善待每一个人,祝福每一个孤单的灵魂,让自己的心中,流淌爱的火焰,将生命的温度,带给每一个在黑暗中孤单流浪的人。

以爱融化自我的心,就是驱散了恐惧黑暗的明光,而光明因驱散了恐惧黑暗,从而固守光明的觉照湛然,此刻的湛然明空,就是存在感的固化,光明虚空的本质,就是觉性的困顿,就是识阴如实原本的面目,也就是三界内,造就生命,生命物质最基本的源头,众生的色身幻心,融入自性虚空,此刻,佛陀所讲的究竟了义,解脱生死,超拔三界的第一义如来妙法,才可能真正被众生清净心所受持,才可能在无我清净的明空体验中,解开存在感的困顿,舍尽对于名相的最后贪爱,则承载贪爱的虚空,顷刻分解;世界众生如云雾消散,自性无生,明空绽放,圆明十方,清净不动,那就是入法界,登大菩萨果位,入佛地。

在心性明空的寂静法界,继续学法修行,身心与佛义相应,自证圣智,当累世因缘兑现,觉所觉空,空所空灭,如火烧木尽,寂灭诸法,自性如火烧木尽,无挂无痕,随顺十方苍穹,包藏微尘世界,周遍宇宙而清净无挂,随顺众生无生不动,众生心即是佛心,众生界就是佛界,以一切众生烦恼体现生命,以生命觉醒烦恼,而与你同性。这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也称为如来,无形无相,却当下圆满,无来无去,却遍知遍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佛陀慈悲。

我们的内心深处,不愿意彻底放弃自我,贪婪获得的喜悦存在,就是这些三界天主的神力控制。他们的境界,已经可以与菩萨相当,他们若能舍弃自我获得,净化自心,放弃对于众生世界的贪恋,一念离舍,虚空粉碎,觉性绽放,遍满十方,圆满不动,入无生法忍,就是大菩萨,八地以上的大菩萨,继续修证,圆满自性觉悟,你就是佛。

三界生命的缘起,能量的尽头,就在识阴的存在感。如果众生未曾听闻佛法,而是修行外道法,就无法知道,一切生命能量,皆是心识的幻化。执迷幻化的景象,心识就会被幻化所牵引,树立幻化的景象为实有,从而心被相转,轮回生死,永无出头之日。真正的真理,超越过去未来,亦不在永恒短暂中,就在当下,就是当下,真理包容宇宙微尘,随顺善恶对错,随顺高贵卑贱,周遍生死涅槃而无二无别,佛是自性所现,魔是自性所现,你是自性所现,众生是自性所现,一切皆是自性的蕴化,一切生灭轮回,皆包藏于自性之中。

世界是心灵的倒影,心灵是法界的倒影,法界是本觉的倒影,众生若觉醒自性,则倒影当下即是如来妙觉;若贪恋倒影名色,因固守不同境界倒影体验,而成为自我众生,由自我分别心呈现出伟大与卑微,造物主与梵天,本质仅仅是信受二元边见,净化心灵所成就的倒影境界;而妙觉佛性超越过去未来,亦不驻永恒短暂,包藏宇宙微尘,随顺善恶对错,随顺高贵卑贱,周遍生死涅槃而无二无别,一切皆是自性的蕴化,本觉随顺生灭因缘,当下寂静智慧圆觉。

当心灵解脱对于名相的贪恋执着,心灵失去了攀缘的对境,心灵觉照,就会分解消散,也就是造物主、梵天神灵的分解逝去,也就是法界圣贤,明空觉悟的呈现,也就是修行者,入佛地,脱生死的时刻。所以,修行者的成就,意味着脱离三界内魔王、宇宙主宰,最终造物主的控制,我们贪爱世界的心,就是他们建造天国宫殿的地基,当修行者清净觉醒,自性于心显发空明,明空觉性与行者身心内,绽放亿万豪光,就会撼动三界内所有天主,魔王的宫殿,魔王看到自己所住的宫殿,无故崩裂,魔众恐慌,而心生恼怒。

而造物主看到众生纷纷消失,却不得其解,因为众生名相是保障造物主存在的根本,造物主只是光明众生的对境,因为确定众生是实有的,才会呈现出确定感的存在,存在感只能觉照存在事物的生灭,却无法窥视不生不灭的法界空明觉海,为了维护自我存在的对境,保证众生世界的体现不被消散,所以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恐吓你,诱惑你,威胁你,劝导你,乃至控制人世间一切外道魔法,邪教鬼魅,来造谣中伤,恶毒攻击真理,希望阻碍众生信受真理,阻碍众生觉悟自性,就最大程度保护了魔王,造物主的安泰美满。

这就是为何每当真理诞生,传播世界的时候,就会有许许多多外道邪魔、丧心病狂的人,无理由的跑出来谩骂、诽谤、攻击,如丧心病狂的魔鬼一般,体现着内心的恶毒阴暗。其实让我们冷静的看待他们的内心深处,充满仇恨的心,根本的动机却源于恐惧感的虚弱。这些被魔王控制的灵魂,因为太爱护自我,太渴望自己的成就,太渴望圆满佛陀无上威德,从而被魔王抓住了灵魂,当魔王利用完这些肮脏的灵魂,这些迷失在我执欲望之中的人,因为犯下了诽谤佛法,攻击真理的罪业,从而堕落无间地狱。历史就是这样不断地重复上演着。


而释迦牟尼佛为了拯救这些诽谤如来,恶毒攻击真理的罪恶灵魂,订下了僧团制度,其中一条戒律,就是不予争论,忍辱沉默。不是智者们没有批驳这些魔鬼的能力,而是不想让这些灵魂,被自我的贪婪欲望,带入无间地狱。佛陀无上慈悲,只因觉者内心无我,借一切因缘,随顺众生,度化众生,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在无明中,甚至于,侮辱攻击、恶毒诽谤佛的人,如来都会慈悲授记。在未来世界,当此人从无间地狱中,承受偿还完所有的痛苦灾难,依旧可以听闻佛法,觉悟成佛。这才是真正觉者的心怀。

三界内众生世界,如沧海中无量的微末气泡,无尽无量众生,充满了从三界能量本源,到物质最宏观的,宇宙星云构成的苍茫宇宙体系,在无量无际的三界时空中,能够听闻究竟佛法的世界,只有很少的一些世界。正是因为三界内,更多的世界无法听闻究竟圆满的佛法,所以,众生无明心性凝聚本觉,业境成就着宇宙中,无数无尽的三界体系,维护着所有三界范围内,这些造物主、诸天王,以及魔王的生命系统。

造物主迷恋这样的自豪,这样的高高在上,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无所遗漏的伟大,因为他们的觉悟智慧中,有明确的对于色相、名相的对比。所以,因确认了众生物质的名相,从而固守了自我存在的永恒。这就是三界内最终的生命,最原始、最高层、拥有最终能量的宇宙主宰,也是三界内一切真理与善恶标准的源头,是掌握众生生死祸福的主宰者,造就生命的开创者,掌握真理的统治者,一切光明与黑暗的拥有者。

此类天主不断地以肉体转生在人间,借助人体觉悟,展现三界神灵的真理,以控制人类的心识,从而牢牢掌控三界内,物质能量,灵魂升华净化的通道,以此维护他们的最终存在。因为,如果人类以及三界众生,都听闻了究竟佛法,了知生命能量的根源,是自心现量,见性解脱的时候,就是三界造物主,所住宇宙天宫崩溃的时候。他们不愿意失去现有的一切,所以大展神通,造就巍峨宫殿,广设美女王子,恣纵淫乐,就是为了维护自我存在的确定感。

他以众生作为自己,仅仅因为确定众生存在,而有了他的体现。他如同虚空般,明空不动,一切光明众生皆从他的身体流出,一切众生心识就是他明觉的分裂展现,他的存在,就是众生的生命,他的力量,就是众生的意识觉知,他没有作意,一切意识波动的本质,就是贪婪存在,他就是一切贪爱的最基本源头,只因贪恋众生世界的实有,而呈现他的存在。而造物主与众生,在究竟佛义观察,皆是梦境的倒影,非实本幻,离幻即觉,因此,佛借助众生说法,却不驻众生法相,随顺方便,救度苦海而现诸法相。

造物主对于众生的成就,与佛陀慈悲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对于众生的爱护基础,是净化存在感的觉知,存在感的觉知分别,就是众生灵觉所现世界;这些世界,就是人类五蕴聚合的产物,所以修行者净化身心,提升五蕴构成的身心内在境界,就有力地维护了三界内最原始最本初造物主的存在永恒;当一个修行者圆满时,自性明觉渗透肉体,从内心深处,肉体深入的细胞境界内,不断地呈现本觉明空法性光明,就会触及到五蕴交织,所现三界内不同境界的宇宙主宰,诸天王天主。

三界就是存在感的呈现,造物主是存在感呈现的觉照。他们没有自我,仅仅在维护他们所体现的宇宙法则,他们看不到觉者的完整体貌,不可能看得到,犹如湖水中的光明倒影,不可能理解虚空一样。但是修行者的肉体在三界内呈现,自性光明,从心灵深处呈现,逐渐突破肉体,进入表面思维,会经过造物主的世界范围,这些天主、天王、神灵,看到觉者圆满的过程,也是很震撼的。在本觉圆满的肉体境界内,一个细胞微观中,包容整体宇宙,里面蕴含着,无尽无际无量的三界,以及他们一样的天主。

所以,他们将三界内造就宇宙的本源能力,通过修行者觉悟的智慧,展现在三界众生心中,以此确定他们的存在,在未来十法界得以存在,而造物主的生命标准,就是确定存在,而净化存在感的方式,就是无私无限的包容付出,以爱的温暖包容,化解众生累世迷失的恐惧阴冷。当众生所执迷的自我体验,完全融化于大爱无我的包容,自我习气觉知分别,皆融化在心灵明空大爱中,身语意三业,就会融化在心灵原始空明的无量广袤中,众生即造物主存在。

他们也渴望在修行者的圆满中,加入他们的意愿,以三界内造物主的力量,开启众生灵魂的恐惧。当修行者内心深处的自我,通过爱,融化了自我恐惧感,自我就会融化在爱的光明之中,此刻,光明的存在,就是觉性的困顿,他们的法理虽然可以解开众生的色身我执,却无法解决存在的妄想。所以,我借助这些天主的大爱之心,融化众生的心灵觉知分别,但是,依旧在这些爱的情绪中,贯穿着究竟圆满的如来智慧。这样一来,造物主的法理与能力,就可以帮助世间人,解开身心自我,却不会被三界最高境界的虚空觉照,将众生灵魂束缚在存在感的生灭轮回中,只因有究竟佛义的导引,三界内一切梵天、诸神、造物主的法理能力,皆成为正法,皆是助诸佛正法的护法,而不会成为扭曲佛法的外道神魔,因为他们护法,救赎众生无明灵魂的功德,未来这些护法的神灵,依此功德,投生如来净土,修行圆满,见性成佛。

没有一粒微尘脱离我们的心灵存在,没有任何神灵,脱离我们的心灵存在,离心无法,离心无佛,离心无神,佛借助一切法,解说众生一切心,目的就是让无明众生认识心灵,见证心灵原本的面目,众生就觉悟了唯一的佛。

外道修行无法解脱,因为梵天、造物主,就是外道的顶端,虽然寿命长达亿万劫,依旧无法入法界空明海汇,无量亿劫后,依旧受业所困缚,堕落三界生死,轮回六道苦海。若修行者听闻外道言论,被二元边见固化了心灵觉知,虽然通过无量劫艰苦地修行,清净身心业障的表现后,觉知分别所现的一切色尘得以净化,从而呈现三界无量天宫世界。可是觉知的根本,却因为确定存在,固化自性明觉成为虚空相。

存在感无法改变自己,存在或不存在的认知,都是存在感的延续,造物主本身就是错误知见的体现,知见无法改变自己,所以他无法改变自我,固守自我的体验他们就无法修行。他仅仅是一念虚妄,若信受佛知见,明心见性,觉醒自心虚妄,虚空分解,大地平沉,众生虚幻分解,造物主亦无所成;觉性空寂,无生无灭,不垢不净,空明圆照,呈现法界明空圣贤,证寂灭性,入佛地;而三界内只有人类愿意通过修正知见,可以迅速改变心灵,解脱无明业境,所以三界内只有人类,修行最快。

之所以讲三界、宇宙、时空、神灵的真相,是因为觉醒的自性,已经破开五蕴色身,渗透进入三界最表面的时空世界,于幻业身心中,展现自性明空智慧觉悟;自性于清净身心所现,就是神通智慧,光明诸神,必须把这些因素说清楚。我说神通,是为了破除神通对于心智的束缚;我说神灵,是为了破除众生对于神灵的迷信。佛性就是汝自性,去如实认识自心,你就能够见证唯一的佛。

三界内无限广袤的世界,苍茫宇宙,相对比法界觉性的空明,就好比沧海上一粒泡沫,就好比太空中一粒灰尘。而觉性所现法界光明,大菩萨的光明身,高大无限,甚至于高达几百由旬,大菩萨的衣袖中,一粒微尘中,就包藏无量劫,恒河沙数般的三界体系。可是,大菩萨明空广袤的不动法性,遍满十方的觉空明光,相比如来,犹如篝火与太阳的对比。大菩萨的觉悟浩瀚,在如来寂灭海,犹如一念微尘,犹如虚空中一尘埃。

行阴光明,蒙蔽识阴虚空,灵觉认识了虚空,无边虚空的觉照,被灵觉割裂,分割为光影波动,行阴灵觉,如同一面彩色玻璃折射出来的阳光,阳光因为染着了色彩,从而以色彩去认识玻璃,色彩光线对于玻璃的认识,更进一步,扭曲了玻璃原本无色的状态,在有色阳光的波动下,光线与玻璃,皆呈现出雾化的朦胧状态,灵觉取舍雾化之虚空光明,形成想阴。

想阴确定雾化的光明为实有,对于实有的确定,就是念头; 念头分别光明虚影成为体验,体验的细腻相续即是经验,经验凝聚念头形成受阴,念头的转化,可以左右体验的感受,感受的波动,也会影响念头的分别判断,因而感受与念头,本无自性,如幻影波动随时变化,想与受的聚合就是神识,神识在三界内的真实体现,就是光明虚影的细腻波动。

神识,也被称为分别心。分别心本来就是习业的聚合,习气业力本能的取舍五蕴中 色、 受、想、行、等习气境界,储存在识阴的虚空觉照中,分别心与五蕴业境,相续轮转,同业相吸,妄念相续,诸种业力因果聚合,业感牵引神识,体现出众生的灵魂,灵魂是分别心感召业力,共业相聚形成的债主团体,无量无数微细的灵体,围绕聚合在神识周围,巨大的业境蒙蔽神识,昏沉了神识原本的清明,所以灵魂又被称为业身、业感、中阴身、无明身。

灵魂幻业,聚合累世妄业,兑现因果轮回,在人世间呈现出肉体六根,灵魂幻业攀缘六根尘境,依六根幻尘折射自性明觉,透过色、受、想、行、识,以及肉体呈现自性妙明,被色、受、想、行、识,五蕴六根蒙蔽污染,折射在肉体六根之中,以六根投射出性光之用,就呈现出我们的意识、情绪、体验、记忆、看到、听到、闻到、触到、想到,等等自我意识觉受。

如来寂灭性,未曾有终始,从未远离众生,于一切呈现,在一切生灭中,清净不动,就在众生身心,当下闪烁。无论是法界圣贤、三界造物主、神灵、人类、阿修罗、鬼魔、蚂蚁、臭虫、细菌……大至天主魔王,小至蝼蚁细菌,上至菩萨圣贤,下至地狱魔鬼,皆是众生的自性通过心识所幻现。你认识了心,就认识了天主,解脱了心识,你就是圣贤菩萨,圆满了自心自性,你就在一切梦境中,清醒不动,遍满十方,那就是佛。

宇宙无量众生本为一个自性,犹如我们的念头纷飞,却源于一颗心的分别。念头清净,当下,念头中的空性光明,就是心体,心不随念头波动,心与念头两者寂灭,清净无挂,无生无灭,就是自性如来; 你是念头,就会有其他念头的相对,念头就呈现出众生,你是心,就是光明空性,就会包藏一切法界明光,一切明光,是因为光明心认识了原始清净自性,而展现明空觉悟,这就是法界圣贤;众生寂灭了一切心识分别,也就熄灭了自我表现的源头,从诸法诸相的表现中,认清了自己分别心的烦恼,觉醒世界唯心所现,诸法因缘缘起性空,自心现量,清净心就不会被名相束缚,自性妙觉当下于一切心中圆满不动,一切心即是你,你却不住一切心,即心离心,即相离相,见所有相皆是虚妄,即见如来。

世界一切事物,物质,生命,现象的本质,皆是如来自性,随顺因缘呈现性空,诸相皆是诸佛圆觉所现寂静。众生心,就是如来心的幻影,众生理解了自心,就见到了如来。

宇宙是觉性呈现本觉,众生世界就是如来的梦境,在梦境之中,众生觉醒了自性,即刻梦醒,当下即是圆觉,十法界犹如梦幻,于一念中圆满呈现,而一念所现十法界,本性究竟涅槃。十法界中,充满浩如烟海,无量无际微尘国土。一微尘世界中,任何一众生汗毛端上,即圆满呈现无量亿如来刹土,一刹土中,如来身心圆满呈现十法界庄严巍峨,如来端坐于任何一众生一毛端中,众生一毛端中,尽显无量无尽宇宙全貌;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众生与佛无二无别。

心即世界,心即众生,心即生死,心即如来,明心则诸法性空,见性则众生皆佛,离心无法,心即是佛,如来说:“佛语心为宗”,这就是一心三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