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恩师开示“十如是”后的心得体悟:
这“十个如是”分别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一、下面我们分别对“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十个内容进行分类解释:
1、如是性,“性”就是讲真如本性;空如来藏;《心经》讲的“色不异空”中的“空”;阿弥陀佛的“阿”;
2、如是相、体、果、报、本末究竟就是讲不空如来藏;《心经》当中的“色不异空”的“色”;阿弥陀佛的“陀”;
3、如是力、作、因、缘,方便讲是空不空如来藏,也叫半如来藏、半不如来藏。因为这几个词是讲精神意识的内容,看不到摸不着,所以你不能讲它是空出来藏,也不能讲它是不空如来藏,所以讲他是半空半不空如来藏,对应《心经》当中的“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报身智慧功德,阿弥陀佛的“弥”。
二、总讲“十个如是”的含义
1、这“十个如是”是对“阿弥陀佛”、“如是我闻”、《心经》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已复如是”最详细的概括和解释,也是对“如是我闻”的“如是我”;阿弥陀佛中的“阿弥陀”;“心经”当中的“五蕴皆空”对照对接分解,这样我们可以对整个佛法进行系统的理解。
2、从别教的角度来解释,这十个内容都是由“如”变现出来的,如是相、如是体、如是性等等。
从圆教的角度来讲,如是相,相是如;如是性,性是如;如是体,体是如等等,没有谁不是谁,也没有谁不变谁,也就是圆教的“是即非即,离即离非”不二法门。
三、“十个如是”依文解字的解释如下:
1、如是相,“相”就是我们的人相、牛相、马相、男人相、女人相,用眼一看就知道。
2、如是性,“性”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它是无形无相,不生不灭,真实存在。
3、如是体,“体”包括“性”和“相”以及它的用途。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一心三藏”,这个“体”包括“十如是”的全部内容。
4、如是力,“力”表我们的智慧功德,思想精神意识的作用。这个“力”包含生相无明、业相无明、转相无明、现相无明以及六粗相(包含了我们的意识心以及种种的行为造作)。
我们的第七识一秒钟就能产生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亿次的生灭,方便说每个人都有一个第七识,所有的第七识共一个第八识,其实来讲,每一个人都有无量的第七识。
5、“如是作”就是“如是力”,在“力”还没有显现出来的时候,它作为一种潜力,变成“作”以后叫现力,现力和潜力其实是一个东西,比如:我能吃饭,我就有吃饭的能力,开始吃饭了,这个潜力就发挥作用了。
6、由于真心本体现出了“相”,真心的“力”在运作,自然而然形成了因缘果报。“如是力、如是作”,可以作为“因”和“缘”,没有思想意识,没有动作,就不能有任何的果报。因是主因,缘是次因,也可以讲因是主缘,缘是次缘。比如说我要做一件事情,我自己起心动念是主因,其他方面配合作用是次因,但根本的因和缘来自于思维心力。
果和报,就是因果报应,已经不是意识心的活动,已经形成了物质和物质现象,前世行善积德,今世福德现前,福德现前就是果报,前世造业就是因和缘。
本末究竟是总述,真心本来面目叫本,“本”就是一个“阿”,就是一个“如”。
“末”由于无明不觉有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现出了十法界千差万别的一切万法都是“末”。
“究竟”:从个体来讲,我们虽然在六道里轮回,但我们本来就是佛,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就了生死了,成就圆满佛的果位叫究竟,但是成就的是十法界的佛,就如阿弥陀佛、观世音那样的圆满佛。
从总体来讲,十法界有情无情,天地万法,全部都圆满了,都成佛了,叫究竟,成就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讲的“大方广佛”,一切万法都成佛了,这时候叫一真法界,十法界万法全部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