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方佛护(四)
玄机之三: 「不可思议」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一、俗解 《佛说阿弥陀佛》这部经,太重要,太神奇,太难得,简直无法形容,无法比况!它是一切如来共同护持的经典! 二、真解 (一)佛法乃出世法 出世法是不可以用世间语言来表达的,但又不得不用世间语言来表达。 虽用世间语言表达,却不可以用凡夫头脑来思维,但又不得不用凡夫头脑来思维。 虽用凡夫头脑思维,却不可以用世间逻辑来思维。 如《楞严经·卷三、四》所辩证,「用世语言,入佛知见」则成「但有言说,都无实义」,终成「汝暂举心,尘劳先起」。 虽不可用世间逻辑思维,却又不得不用世间逻辑思维。 如何用?
(二)八大次第 1、「人、天、声、缘、藏、通、别、圆」。前七方便皆从权小之法,从善美、公德、伦理、高尚、信仰……诸多角度,引导人们向善、向美、向高尚攀缘。 佛陀将之说为初善、中善。而将之作为向后善,向第八次第(圆实正法、真法)过渡的药引、起铺垫作用。 于《法华经·方便品》五十多处直接、间接将之说为三乘菩萨法,说为三法印;又于四十多处直接、间接将《法华经》说为「唯一佛乘」(「教菩萨法」≠叫菩萨法!),说为一实相印。 2、鉴于法华、楞严虽号「经王」、「最大」……而其下手之处,却是从四科七大(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乃至地、水、火、风、空、见、识)说起。 加之顾及千百年来权小教乘既成习惯 ,笔者不敢居高棒喝!唯以「半违心机」权宜,将此无上尊严、无等等之「经王」,勉说为最低法门、基础科目,以平佛友之疑!试图免意外之难!
(三)逻辑反证,次第圆通 诸如上述,「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楞严经·卷二》)并已现前。 权小之法及人天法,奔流攀缘,背觉合尘,纵见真如,无可言说,故作不说,如何服众?故同于妄。如佛说为「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楞严经·卷五》)。 圆实教乘,入流照性,通达权变,即真即妄,既成了义之说! 其真既妄,妄为可说,真何绝说?真虽可说,毕竟非说。说虽非说,听者却明。何也?何其自性,法尔如是! 如我拳掌,掌之当下,如何说拳?虽无可说,心已明拳。心虽明拳,无可说拳。虽无可说,强辞能说。说虽非说,听者却知。何也?自性拳也! 当知,不可思议者, 不可「以识心思」,不可「以语言议」。 「不可不以」识心思,「不可不以」语言议。 是为不可思议! (下期预告:一切佛护) 2019.10.28
(7月14日)主题分享
分享六方佛护(四)
不可思也不可议也,
法味妙也真妙极也。
识心思也语言议也,
法语阵阵醍醐灌顶!
八大次第始将引导,
逻辑反证次第圆通。
圆实教乘入流照性,
通达权变即真即妄。
其真既妄妄为可说,
真虽可说毕竟非说。
说虽非说听者却明,
何其自性法尔如是!
——滨州当圆(论坛义工)
![]()
分享六方佛护(四)
佛法是出世间的真理,不可思议法,要讲清这个道理还要利用语言文字,不利用语言文字就开不了口,无法教化众生明心见性;但利用了语言文字,仍用世间人逻辑思维去想也不能见真实义。是说为:真理不可以用世间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但又不得不用世间的语言文字表达。
正如楞严经说教:【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一切经文字语言都是手指,通过文字悟本来面目,若悟了则是见月。不伸手不能见月,伸了手,不顺着手的方向看,不能见月。
另文殊在《楞严经》说为“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法华经》上佛说为“无漏不思议,甚深微妙法。”是为异口同音。
无漏不思议,唯有一心三藏,其它权小之法皆为有漏,漏一漏无量,云何获圆通?因而文殊在楞严会不举荐前24法门,(24法门即无量法门),并点评为「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当莲当莲(左开)
![]()
心得体会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
「汝等众生」当知,一切众生是名众生而非众生,一切众生本圆具如来藏性。只因执着(见思惑)分别(尘沙惑)妄想(无明微细惑)而不能证得。出世间法不能用凡夫俗子的知见和逻辑思维来测度。“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信是称赞」圆教行人与诸佛菩萨摩诃萨感应道交,心心念念一起。
「不可思议功德」,世尊讲法49年,「用世语言,引导众生入佛知见。但众生「汝暂举心,尘劳先起」,因此「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佛陀将前七方便法(人、天、声、缘、藏、通、别、)说为初善、中善,作为桥梁化城引导向后善,第八次第纯圆实教(圆实正法、真法)宝所。抵达目的地,圆融一切,借助文字般若,观照般若悟到实相般若。不可思议也可思可议。
于《法华经·方便品》五十多处直接、间接将之说为三乘菩萨法,说为三法印;又于四十多处直接、间接将《法华经》说为「唯一佛乘」「教菩萨法」,说为一实相印。
法华、楞严虽号「经王」,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从四科七大汇归如来藏性,「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即是前七方便法皆是识心分别计度,因此「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究其病因,1.以攀缘心为自性者,不知常住真心,用诸妄想,背觉合尘;2.自恃学的经典多,积德行善,盘腿,唸咒,唸佛,放生,朝山,烧香,拜佛……事相用功;3.外求佛力,他佛接引;4.恃性忘修。知真本有,达妄本空,自恃天真,顿捐修证;无可言说,故作不说,如何服众?故同于妄。如佛说为「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楞严经·卷五》)
圆实教乘,一念当下,入佛知见。返源全性,入流照性,通达权变,应机施教。
拳真掌妄,拳既现掌,真既显妄,即真即妄;眼见掌心见拳,在妄见真;非拳非掌,非真非妄,随缘现真现妄,胜义中之胜义法,了义中真了义。
——济南左开
六方佛护(四)
汝等众生,当信圆教一乘一心三藏,唯此一实相印广度末法一切众生,信则得度,此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信解大乘空义一心三藏,则入佛知见,则一切不可思议法皆可思可议,皆由获佛知见故。圆教前七种方便,是为宣此一实相一心三藏而设方便,皆非真实非诸佛出世之本怀,唯圆实佛教为一切诸佛所护念。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信解大乘,在现今时代要入此信门,一般需三个条件,一是依大乘经典,二是须善知识引导,三是需有恭敬致诚之心向大乘。这三条里善知识的引导是重要的一条,由大乘为不可思议经典,非凡夫思议能至,大乘佛法是为一法,而凡夫由习气使然心乱不定,若无善知识引导则不能得此一法是为不可思议,善知识的引导是时时以佛知见为标月指,事事处处让众生悟入佛知见是为一相一味之法。
我等众生,当信善知识引导,当信入大乘门唯信乃入,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无上诸善根。
——运城中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