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冒失的檀腻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闭嘴
    2017-9-5 09:41
  •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13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8 11:2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冒失的檀腻觭

    •   从前有个人,名叫檀腻觭。家境清寒,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寒。
        有一年秋天,他从田里收成了一些稻谷,可是因家里穷,养不起牛,无法打谷子。于是,他向邻村的熟人借了一头牛。打完谷子后,正准备把这头牛送回去。
        当他把牛送到邻居的门前,看见人家正在忙著,便没有向人家打个招呼,将牛系在门旁的树上就走了。
        牛的主人倒是看见他牵牛过来,但以为他还要用牛,所以既没有细问,又没有将牛牵回自己家去。
        结果,牛不见了!
        过了几天,牛主人见檀腻觭还没还牛来,就上门索讨。
        檀腻觭说:“我早已把牛送还了。”两人便争吵起来。
        牛主人见檀腻觭不肯还牛,气极了,拉著他去见国王评理。
        两人走了一段路,遇到一个人正在追赶一匹逃逸的马。
        马夫看见有人迎面过来,便大声喊:“快帮我拦住它!快帮我拦住它!”
        这时,刚好路旁有块石头,檀腻觭便捡起石头扔过去,
        这一扔,正巧砸在马腿上,马腿一下子断了。
        原来这马是从国王的马群中逃出来的,马夫见到这景状,吓坏了,害怕国王怪罪,便抓住檀腻觭去见国王。
        三人一起顺著大路前进,来到一条河前,不知道那里有渡口。
        这时,他们看见一个木匠左手提著工具、右手挽著衣服,还剩一把斧头没法处理,便衔在嘴里,正摸索著涉河而过。
        檀腻觭便问:“请问,您那儿水深吗?可以涉水过河吗?”
        木匠回答:“行!”
        没想到一张口,斧头就掉入水里,
        木匠十分生气,揪住檀腻觭,要他一起去见国王,赔斧头。
        四人一起前进。檀腻觭这时又饿、又渴、又累,心情又特别烦燥。
        突然间,发现前面有一道墙,
        心想:“这可是好机会,跳过墙,就可以逃之夭夭了。”
        猛地挣脱几个人的手,像兔子一样窜出,一下子翻上墙头,跳了过去。
        可是谁也没想到,一个老织布匠带著他的儿子正在墙的那头休息,檀腻觭翻过墙头,正好落在老织布匠身上,两脚正踏在心口部位,老织布匠一口气上不来,头一歪,死了。
        织布匠的儿子见父亲被人踏死,哪肯罢休,抓住檀腻觭揍了一顿。这时牛主人、马夫、木匠也都赶到,大伙扯著檀腻觭,一同向王宫走去。
        走了不多远,看到路旁有棵树,树上有一只鹦鹉。
        鹦鹉看见他们过来,就问:“檀腻觭,檀腻觭,你到哪里去?”
        檀腻觭把自己的倒霉事一五一十地叙述一遍,
        告诉鹦鹉说:“现在他们抓我去见国王。”
        鹦鹉说:“听说国王很有智慧,你既然去见他,请你代为打听一件事。不知为什么,我在其它树上时,叫的声音不如在这棵树上时叫得好听。你见了国王,就请你问问他,这到底是为什么?”檀腻觭答应了。
        又走了一会,看见路旁有个洞,洞口有条毒蛇。
        毒蛇看见他们走来,便问:“檀腻觭啊!您要到哪里去?”
        檀腻觭把自己的倒霉事又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告诉毒蛇:“他们要抓我去见国王。”
        毒蛇说:“你到国王那儿去,请帮我打听一件事。我每天早晨刚出门出洞时,身体柔软,哪儿也不疼;但到了每天晚上入洞时,身体僵硬,全身疼痛,入洞很困难。请问国王,这到底是为什么?”檀腻觭也答应了。
        就这样,檀腻觭被牛主人等几个人挟持著来到王宫。
        牛主人首先上前向国王禀告说:“这个人借了我的牛,我去索讨时,他却不还我。”
        国王问檀腻觭:“你为什么借牛不还?”
        檀腻觭回答:“我因为太贫穷,收获的稻谷没法打,便向他借了一头牛。承他好意,把牛借给我。我打完谷就把牛送到他家,他自己也看见了。虽然没有当面交代清楚,但这头牛确实是系在他家门前了,我是空著两只手回家的。也不知道这头牛会给弄丢了。”
        国王问牛主人:“他讲的经过对不对?”
        牛主人说:“对。”
        于是,国王对他们两人说:“你们两人都有错。檀腻觭还牛时,应该交代一声;而牛主人既然已看见,就该把牛收好。现在听我宣判--檀腻觭还牛时,口不吭声应当割舌头;牛主人见牛不管好,应当挖眼睛。”
        牛主人一听慌了:“不!不!大王!那头牛我不要了,请不要割他的舌头,也不要割我的眼睛。让我们自己和解吧!”
        国王说:“你们愿意和解最好了。此案宣告审理结束。”
        接著马夫上前告状:“这人太没有道理,把马腿砸断了。”
        国王沉下脸来,问檀腻觭:“这是我的马,你为什么好端端地砸断它的腿呢?”
        檀腻觭吓得连忙跪下,说:“牛主人抓住我来见大王时,这位马夫叫我拦住国王的马。马跑得太快了,实在拦不住,于是我捡了块石头扔过去,没想到误把马腿打断了。大王,我实在不是故意的。”
        国王问马夫:“他说的是实话吗?”
        马夫说:“是。”
        国王脸色和缓下来说:“你们两人都有错。”并对马夫说:“谁让你喊他拦马的?该塞住你的嘴巴!他手掷石头砸断马腿,该砍掉他的手。”
        马夫听了也慌了,连忙说:“大王,这匹马就由我赔偿吧。请不要割我的舌头,也不要砍它的手了,让我们和解吧!”国王也答应了。
        再接著,木匠告状:“檀腻觭把我的斧头搞丢了。”
        国王问檀腻觭:“这又是怎么回事?”
        檀腻觭跪下说:“我向他打听哪儿能过河,他开口回答,这时口中衔著的斧头就掉到河里了。”
        国王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便把木匠叫到面前说:“由于他问你话,才使你丢了斧头,所以我宣判割掉他的舌头。不过,东西应该是用手拿,由于你用嘴衔斧头,斧头才掉到水里。所以应该敲掉你的门牙。”
        木匠一听急了:“大王!我宁愿不要斧头了,请饶了我吧!就像牛主人、马夫那样和解吧!”
        于是两人也和解了。
        最后,织布匠儿子上前告状:“大王,这个人生性凶暴,把我父亲踏死了。”
        国王一听,是条人命,忙问檀腻觭:“你是怎么踏死他的父亲?”
        檀腻觭回答:“这么多人围逼著我,拉我来看大王。我心中害怕,想要越墙逃跑,可没想到他们父子两人正在墙的那头休息。不小心掉在他父亲身上,把他父亲踏死了。这实在不是出于我所愿啊!”
        国王这才明白又是误伤,便对织布匠的儿子说:“这件事你们都有错。为什么不找个平坦、安全的地方,而要在这墙后休息呢?好吧!你父亲反正已经死了,就罚檀腻觭做你的父亲。”
        织布匠的儿子一听急了:“我可不要这个人做我的父亲。”
        国王说:“那么你们也和解了吧!” 织布匠的儿子无耐,只好答应了。
        就这样,檀腻觭的一身官司,全让国王解脱了。
        他十分高兴,也非常感谢国王。
        这时,又有两个妇女前来打官司。
        她们两人带来了一个小男孩,都说这个孩子是自己的,在国王面前争吵不休。
        国王也搞不清楚这个孩子到底是谁的。
        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大声斥责说:“得了!得了!谁能搞得清你们的这些事。这样吧,你们一人抓住孩子的一条胳臂,谁能把孩子拉到自己身边,孩子就算谁的。”
        两个妇女听国王这么一说,就扯著孩子的胳臂拉。
        冒充的母亲一心想把别人的孩子据为己有,毫不考虑地扯住胳臂拼命地拉。
        而真正的母亲心疼孩子,唯恐孩子受伤,抓住胳臂又想拉,又不敢使劲。
        国王见到这种情形,赶忙叫他们松手,
        指著那拼命地拉扯孩子的妇女说:“你是冒充的,对孩子一点也没有爱怜的感情,你难道不怕把孩子拉伤吗?你如果能老实认罪,我可以饶了你,否则一定严办!”
        那妇女慌了,连忙跪下磕头,承认自己的罪行。
        另一个妇女则带著自己的儿子高高兴兴地辞别国王走了。
        这时,檀腻觭想起路上毒蛇和鹦鹉的嘱托,便上前跪下,说:
        “大王,刚刚在路上,有一条毒蛇想请教大王,为什么它每天从洞里出来时身体柔软,动作方便;回洞时却感到僵直痛苦。”
        国王说:“每天早晨从洞里出来时,没什么烦恼,心平气和,所以身体很柔软。在洞外,它遇到其他动物,常常动火,这样身体就粗大、僵硬了,自然就僵直不方便了。你可以告诉它,要时常保持柔和的心境,不要动不动就生气,就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了。”
        檀腻觭接著问:“我还遇到一只鹦鹉,它在其他树上时鸣叫声都不好听,只有在这一棵树上叫起来最婉转动人。不知道是为什么?”
        国王答:“这是因为那棵树下埋有一坛金子,所以叫声好听。其他的树就不如此了。”
        国王接著说:“你这个人冒冒失失的,犯下许多过错,但今天都原谅你。按照国法,树下这坛金子应该归国王所有。但我念你家庭贫穷,没法生活,人还老实,所以这坛金子赏赐给你。你去把它挖出来,回家好好地过日子去吧!”檀腻觭十分感谢国王,返回家去。路上把国王的回答一一告诉毒蛇和鹦鹉。他用挖出的那坛金子,进行贸易,添置田产,从此再也不愁吃穿,过起幸福的日子。
        当时的国王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檀腻觭即现在的婆罗门宾头卢埵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