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进补对素食者尤为重要,今天分享圆入师姐传授的冬天进补汤的制作方法,师姐在台湾生活很多年,吃长素也快有十年了,对养生很有研究,所以在师姐那学了些如何健康吃素的的方法,冬日进补汤就是关键的一布,对于我们吃素一族,假如我们能把吃素吃的身体健康,面色红润,那就是最好的推广素食的方法,所以吃健康素不是简单的为自己吃,这是我的愚见。 进补汤的制作: 1.选方剂:我喜欢初冬喝归脾汤,深冬喝十全大补汤,归脾汤实际是四季都可以喝的,特别是现在的上班一族,思虑伤脾,十全大补汤一个冬天能吃上2次就蛮好的了;后面有附归脾汤原方,原方是一个人一天的量,假如一家3-5口人,一般是原方的计量2倍,煲好汤,可以喝2顿,所有的滋补汤有表症忌用。就像我们小时候忌吃鸡一样的,不如感冒,有疮痈期间是都是忌滋补的。假如有自己信任的中医师开的滋补药方,也可以成滋补煲汤。 2.选食材:煲滋补汤食材都一般选增味的食材,增鲜味,我喜欢用:香菇或猴头菇,增甜味:土豆、山药、板栗、莲藕都可以,这时是不用萝卜的,想让看起来丰富漂亮点,我还是会加些枸杞子。 3.制作: a.煎药,和正常的煎药方法一样,先浸泡30分钟,武火煮开,文火煲15-20分钟,就可以出汤,再加水直接烧开,文火煲30分钟后出汤,2次的汤混合待用,3-5人份我一般每次加1000毫升水,2次2000毫升,汤估计在1800毫升左右。 b.食材准备:这次的图片制作的是香菇山药归脾汤,香菇切丝,山药切小块,有加一些高丽菜和枸杞子 c.香菇用油煎成金黄色,加山药去生水气后就可以和汤汁、高丽菜、枸杞一起放入砂锅武火烧开,文火煲1小时就可以食用。 附:归脾汤归脾汤药方。方一∶《正体类要》【出处】 《正体类要》【类别】 补益剂-气血双补。【组成】 白术(3克) 当归(3克) 白茯苓(3克)黄芪炒(3克) 远志(3克) 龙眼肉(3克) 酸枣仁炒 (3克) 人参(6克)木香(1.5克) 炙甘草(1克)【方组趣味记忆】 四君归期早,远知龙do眼香。解:四君(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归(当归),期(黄芪),早(酸枣仁),远知(远志),龙眼(龙眼肉),香(木香)。【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用法】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方论】本方是在严氏《济生方》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而成,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证。方中以参、耆、术、甘草温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更以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腻滞碍胃。组合成方,心脾兼顾,气血双补。【方解】 本方证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上述诸症虽属心脾两虚,却是以脾虚为核心,气血亏虚为基础。脾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故方中以参、芪、术、草大队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多用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用法中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全方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为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之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