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宝华聚,散多宝佛及释迦牟尼佛上:这是法会大众「以天宝华聚」。「天宝华聚」就是「第一义天」,就是这个心,是表众生与佛道交感应为一体。这与前面的「开示悟入」的「佛知见」相对应。「开示悟入」,非纵非横。你不能讲我「开」了以后再「示」,「示」了以后再「悟」,「悟」了以后再「入」;而是「开」当下就「入」,当下就「悟」。但是呢,要经过这四个程序,你不能讲它并列,也不能讲它不并列,这就是「妙法」,我们一念就可以成就。可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它有时间的前后次顺序,有空间的上下左右之分。所以佛法很难用世间法表达。 非纵非横、即纵即横。「纵」就是过去、现在、未来这个次第,「横」就是上下十方这个空间。我们这一个心当下就是一个念。它有没有过去、现在、未来这个次序?比如从唐朝到现在是不是就是我?从无量劫以来是不是还是我?我们当下是不是就是这个东西啊?所以讲「非纵」,我就是这个东西嘛!我现在就是无量百千万亿年之前的人,也是无量百千万年以后的人。可是在相上,我们毕竟经过了过去现在未来,叫「非纵非不纵」。再从「横」来讲,我们现在的身体是不是就是长宽高?是不是「横」?我们今天东跑西窜的是不是「横」呐?我们的心是不是横?前后、上下、左右都想到啊!你不能讲它不是横,可是无量无量的横,是不是就是当下这一个念?叫「非横非不横」。心法不可思议。 所以这个「以天宝华聚,散多宝佛及释迦牟尼佛」,你想想看那些地球人跑哪找「天宝华」去散啊?他有「天宝华」也没有办法散。再说佛跟释迦牟尼佛要散那么多华,那把他埋在华里啊?有那个必要吗?读经不可以依文解字。这个「天宝华」就是讲我们的心。而且「天宝华」跟「聚」,「天」是不是很大?「聚」是不是一点?是不是大小无碍、大小是一体啊?这也是表心的特征。三藏十二部经处处指归,果真会用心,一部经、一句经、一个字的经、一点一捺,你都能开悟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