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如何看待得失的? 2015-11-20 道德经微言 道德经微言 道德经微言 道德经微言 [img][/img] 微信号 ddjwy123 功能介绍 这是一个有灵魂的平台!【道德经微言】以弘扬中华道家传统文化,替往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旨。感谢您的支持,福生无量天尊!
[size=2.7em]关[size=1em]
于得失的问题,老子曾说过这样几句话: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size=2.7em]
[size=1em]简单几句话,读透了,相信您会有所得。“名与身孰亲?”名声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人都爱名,但是如果一个人为了名誉低三下四,奴颜婢膝都失去了尊严,或者这个人累得都病倒了,获得了名声,还有意义吗? “身与货孰多?”生命和利益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人都爱财,有的人工作像在“卖命”,用身体健康换来利益。钱是最能够算计到一分一厘的,但是拼命赚钱的同时我们却也失去了不少。是要用“命”换钱,还是边过好生活边赚钱,您会如何选择呢?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当一个人特别爱一样东西的时候,就会投入过多的钱财、精力在这件事情上。过多地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不可否认,人是要有所得的,一个人可以从名誉、尊严、财富、生活品质、朋友、收藏爱好等方面有所得,然而学会掌握分寸很关键。知足者不辱,说的就是当“得”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该知足,如此就不会自取其辱了。懂得适可而止,见好就收,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要知道不甘心,不是跟世界较劲,而是在跟自己较劲。人若能生活得谦卑一点,感恩一点,就会觉得人人都不容易,还有人对你好,这是多大的情分和善意啊。见了好要是不收,那不是物极必反吗?所以得失之间的平衡点,很大程度上就是是否有一颗见好就收的心。
每时每刻,我们都在得失之间取舍。对于得失,除了要参透老子的这几句话,也不妨记得 “小事不算计、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算计,人遇事就能放宽心,大事不糊涂,遇事要学会明辨是非。任何人在算自己得失的时候,得往大处上看一看,是否符合道德的标准。否则,人到最后输得只剩下钱,人格、名誉、尊严、自由,可能全都没有了。
中国人常说“君子慎独”,说的是独处的时候,能否自律地处事。当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违背良心,还是仅仅为了工作而工作。敬业是一种态度。得失和敬业,跟社会上每一个组成部分的工作状态都有关系,别人的敬业关系到你的得,而你的舍和奉献也关系到别人的得。所以,没有一个人能够独善其身,只得不失。得与失,说到底是一种观念,如果人人都能懂得得失之道,世界将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