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滕老师《弟子规与如来藏》 第五讲(2)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2 13:33
  • 3244

    主题

    3591

    帖子

    2万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2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9 10:01: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滕老师简介

    内蒙古鄂尔多斯西莲净苑法华道场居士,1972年出生,1996年大学本科毕业,在职教师 。2006年接触传统文化,2008年在安徽庐江文化教育中心随蔡礼旭老师学习,2010年皈依佛门,2011年接触如来藏妙法,2013年依止上当下慧法师,2013年8月开始练讲《大佛顶首楞严经》,2014年初开始在网络上讲经,2014年春天开始在总7群答疑,并给答疑老师进行培训,2014年8月开始在网上讲解《弟子规与如来藏》。
    提示:自古“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如来藏讲的是人与宇宙的关系,天地万物,森罗万象,千变万化的总规律,明达此理当下成佛。《弟子规》讲人与宇宙关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弟子规》与如来藏是一体的。

    滕老师《弟子规与如来藏》 第五讲(2)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这是在告诉我们平时在说话的时候稍微慢一点,不要忙的,说了一大堆,人家也没听懂你说的啥。我们有机会的话,到一些佛教场所去看一看,你里边的所有节奏都是很慢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必要着急,急啥呀,用有些骂人的话说:你忙死个呀。根本就不用着急!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是从字面上理解。究竟来讲:“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勿”告诉我们,我们在传递正法、传递正能量的时候,要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毫不含糊。往往那些优柔寡断的父母,让孩子也优柔寡断。在《论语》里边讲:损者三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就是这样的人不能去交,其中一个就是优柔寡断。大家想为什么会优柔寡断?他自己在那试了,他连自己对自己都没有信心,如果我们对自己都没有信心,别人怎么会对你产生信心?当然我们自己对自己有信心,那一定是对这个道理充分认识的。我们不充分认识的话你的信心来自哪。所以在佛法里就叫“依法不依人”。不是因为是佛说的我就相信,而是因为说的有道理,我才相信的。《弟子规》后边就在讲:“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大家一定要透过这些事观照其中道理,这样我们在传递正能量、传递正法时就会做到心中有数、有必要、有力度。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乍一听上去,说长道短,人我是非,不关己,莫闲管。好像多多少少有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味道。“彼说长,此说短”,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家长里短的,说起来有啥用呢?太多太多见到这样的情况了。这在告诉我们对于人我是非、家长里短的事情,我们能够用智慧去制止,尽量就制止一下,那不能制止的话,就要保持自己的清净,不要跟他们瞎掺和。你要听东边说你:你人好啊,哎呀,把你高兴的,西边又来一句:说你不好了,又把你悲伤的。其实我们很多人,他就活在别人的评价当中。到哪去参加一个活动以后,或者说了一段话以后,下来马上就问别人怎么样,自己不自信,总爱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咱们前面讲“步从容,立端正”,如果我们走的正,行得通,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知道我们是对的,就不要管那么多了。咱们前边也讲过,本身这个东西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我们到底是听他的还是听自己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正见建立起来,正知正见。我就能够非常充分地知道,深刻了解我的这种做法是对的。别人怎么说怎么做,我可以不去管你。
    我记得在我的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多,我们家弟兄比较多。大哥家侄儿子,我在这边做学堂的时候,让我侄儿子过来。我妈就很担心,说哎呀,你哥你嫂子他们可是爱说的很呀,我侄儿子二十七八了,二十七八了该找对象了,这种情况下,你让他到你那儿去,将来你会不会落埋怨呀,耽误找对象呀,耽误这个呀,那个呀。然后我跟妈说:没事,妈,我只做我该做的,然后,他怎么说,他想说我能咋办?!因为我在观照来看,真要坚持做下去的话,走国学这条路一定是走的通的。至于你最后没走通,那是你没用心,你的缘分不到。后来我侄儿回去了,还找了工作。有一次在打电话时,我给哥打电话,就听嫂子在旁边说了,意思在你们心里边,你这个侄子啥也不是,我在电话里听到了,我就直接跟我大哥说:你看看你们,马上已经五六十的人了,现在思考问题咋还这么想,是你兄弟没帮吗?是没尽力吗?现在翻过来说这道那的,你们做了多少呀?所以索达吉堪布上师写了几本书,就是与生活有关的《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我们要做的,你不做,这种体会永远没有,你永远得不到,只是挂在嘴上。昨天我侄女还过来听课,今天回家了,那么在回家的路上我给她发了一条短信:来到这以后学了十多天,你学到这么多,回去以后一定要做,做到才是得到。真的去做了,就不怕得不到。我们做到了,一定是该做的。我们琢磨这句话:做的都是我该做的。这句话当中是无求,我就没指望你对我感恩戴德。我认为我当前的能力,我能帮你一把,我的水平我能给你指导,所以我就帮帮你,指导一下。要是就听你的闲言碎语,然后再怎么怎么样的话,那这社会就没有进步了。“彼说长,此说短”,在告诉我们要通过学习建立自己充分的信心,那充分的信心来自于自己的正知正见,这种正见,一定要听闻法华楞严如来藏的道理,把它建立起来,一切唯心所现。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见贤思齐,也这么说。这个善更多体现的是智慧。“见人善,即思齐”,看到我们周围的人智慧很高,我们去接近他,要提升我们的智慧。这个善不要简单的理解成善良,因为大家知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好和坏的都是相对的,都是我们世间人的执着。我以前一直给举一个例子:孝敬父母,这是好事,但是我们的父母就爱吃点肉,你就每天给买肉吃吗?这是善吗?在佛法里传统文化里,这个善,有很多解成智慧远比善良这个词要好要高。什么是最好的,最好的一定是最适合的、最智慧的。“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我们的智慧不到,但是也会渐渐的去接近,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熄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我们的智慧一开始不是那么很高,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智慧,我们的境界慢慢的就提起来了,我们在观照问题的时候,慢慢的就越来越准确了,见地就深了。
    “见人恶,即内省”,看到恶道众生,看到一些人在做坏事,自己要反思。“有则改,无加警”,我们有这种过错就改了,没有就警惕自己。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智慧、佛家的智慧。《论语》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平时译成:三个人跟我走的话,都是我的老师,好的跟学,不好的我改。这种解法太狭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一切的人、事、物,只要是在我们周围的,都是我们的老师,都是表法的。表的什么法,有的人犯错误了,我们现在的孩子他不是这样的,回家有机会大家可以问一问,我们孩子的负思维特别强,不是正思维,你跟他说:孩子你这次成绩可是没考好呀。他马上就跟你说:你们班那个谁谁谁,比我考得还不好呢。回去问问,我是很有经验的,我们班那个谁谁谁还不如我了,意思我还不是最差的,倒数第二名,心里边还有支点;后面还有倒数第一了。倒数第一的也不认为自己很差,在别的方面还不是倒数第一的,维护自己那点可怜的自尊心、可怜的虚荣心。通过比较,通过说别人不行,然后说自己行。能达到这个目的吗?在念佛堂居士林里讲课时在这样讲:一切的佛事活动、一切的戒律清规都是表法,只不过是我们没有智慧看出这个来。在念佛堂供花代表什么意思?供花代表即因即果,因开花了就要结果,我们这一辈子造作,下一辈子要承受,这是供花的道理。供水表示我们的平等心,后边要讲到“勿谄富,勿骄贫”讲的就是平等心。因为水往那里一放,不管什么样的位置,水面一定是平的。供灯是什么?告诉我们要用智慧之火。烧香什么?把香烧完了,是表用智慧之心,化解我们的烦恼之习。

    我们有好多的佛事活动,人们特别执着于做这个,供灯呀放生呀等等。我不知道大家参加没参加过放生。对于放生这个事,它只是表一个法,我们通过这种法,把里边的深刻的道理解答出来。放生并不能减少杀生,为什么呢?举个例子,我们到菜市场拉了一车鱼出去放生,今天人们就少吃一车鱼吗?不会吧,人们该怎吃还怎吃呀,所以放生不能减少杀生。我也参加过两三次放生,有的鱼呀还没放出去就死了,有的时候还造成一种额外伤害。再一个杀生有的时候还破坏因果,当然破坏因果也是因果。举个例子:比如两只羊拴着,咱们这不是有手指羊(你指定杀哪只,饭店老板就给你杀哪只,叫手指羊)吗,其中一只羊被指了,你特别慈悲,这只羊可别杀了,我把它买了放生了,把这只羊救了。于是那人没指上这只羊,就指了下一只,大家想一想,你救了一个是不是也害了一个。这只羊不高兴了,你看你明明准备是杀它了,结果你把它救了,把我给杀了,真的恨死你了。那么究竟来讲什么是放生呀?吃素是最好的放生!对于我们自己来讲,我们自己吃素,这是最大的放生。放生一定是随缘放生,比如屋里进来苍蝇了,把窗户打开,把苍蝇放出去,我们没有必要把屋里弄得臭烘烘的,把窗户打开,把苍蝇引进来,然后再往出赶,这叫放生,是不是多此一举呀。所以很多时候因为对法理法义不清楚,不懂,所以看人们在造作的过程中,这就是咱们讲的前边那个,“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所以,真的我们要懂,否则,给别人的指导是错的,就很麻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