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9-2 08:27:22
|
只看该作者
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完全颠倒了。
我们住在这个地区,希望这个地区(整个澳洲),这里的居民都能够正确的认识佛法、理解佛法。我们住在这个地方有责任、有使命。佛法,我们现在真正了解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自己得到了,就要介绍给别人;不介绍给别人,对不起诸佛菩萨,对不起祖师大德。别人得到了肯传给我们,我得到了不肯传给别人,这是罪过。佛家讲知恩报恩,也就是在这个地方说的。前人把佛法介绍给我,我得到佛法的享受,真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要知恩,我怎么报答他?我要把我享受的奉献给别人,全心全力把佛法介绍给别人,报恩!除这桩事情之外,还有什么能报恩的?
一切设施作为,都是知恩报恩的手段,知恩报恩的方法、形相。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全部的都是教学,起心动念是教学,言语造作是教学,所有一切设施,没有一样不是教学。《华严》的教学是推得最广,遍法界虚空界统统在教学,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你要把这些都搞清楚、搞明白了,古大德讲参透了,你才能报佛恩。回向偈上所说的,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不离这个,这是真报恩者。
这个社会上常常有很多活动,大部分的活动不是我们自己办的,社会上有政府办的,有民间团体办的,我们参与。参与是什么?参与就是正法久住,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正法,为人演说!去年九月,我们这个地方花季游行,我叫大家参加,结果报...(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0八卷) 2003/4/1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08》)
...二种得财富,这个法施里头有财施;第三种法施里头有无畏施,所以果报得健康长寿,三种果报具足,所以这是得大福报。如果说法心行与法性相应,决定没有希求世间果报,没有这个念头,这就变成功德。三轮体空,不著说法的相,也不著法布施的相,真正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说法是功德,德首菩萨代表。
第六目首菩萨代表的是「福田甚深」。当然与性德相应的福田那不必说了,那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不可思议称性的福田。纵然我们没有入佛境界,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你真正觉悟,真正明白了,福报到哪里求?福报要认识福田,你要去修福,修福就叫做种福田。前面跟诸位说过,佛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福田归纳不外乎三类:第一个是「恩田」。知恩报恩,报本反始,父母是恩田,念念不忘祖宗,恩田。怎样报父母之恩,报祖宗之恩?要修德,要敬业,自己有道德,有很好的事业,为父母、为祖宗增光,这才能报恩。这个家里面出孝子,这家里面出忠臣,光耀门楣,这是报恩德。第二,三宝,三宝是老师,「敬田」,恭敬的敬。你看看报父母是恩田,那是孝。佛法跟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都是以孝敬为教学的中心,敬田。怎样报老师的恩?依教奉行,不敢违背,这是报师恩。老师有好学生,老师的荣耀,我们要为老师增光,好学不倦,把自己所学的能够尽心尽力奉献给社会,造福社会,这是敬田,报老师的恩。
第三个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是「悲田」,慈悲的悲。苦难众生,我们要全心全力去照顾他、去...(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一一卷) 2003/4/1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11》)
...实人欲横流,道德沦丧。我们六根所接触到的,无不是杀盗淫妄,无不是损人利己,这样发展下去,这世界的前途可悲。
我们读前人的著作,半个世纪前的人,一个世纪前的人,这距离我们算是很近的。一个世纪一百年以前的人,五十年以前的人,对於这世局已经非常感慨,认为众生造作恶业已经非常严重,要遭劫难。现在这社会的浊恶,比五十年前、比一百年前增加多少倍?这些人确实迷而不觉,因迷而不觉,所以就邪而不正,染而不净。佛菩萨到这世间来,我们冷静思惟,他会现什么相救度苦难众生,消除眼前的劫难?他一定是像古圣先贤、像诸佛菩萨一样,做正面的示现。
现在人不知道孝亲,菩萨一定示现孝亲;现在的人不知道恩义,菩萨一定示现知恩行义,完全是对症社会的病态。希望这些示现,这些言说,我们在这里看的,这是前面总说里面我们读到的「种种造作」,要给世间人做榜样,所谓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两句话重要!觉悟的人应当如是。换句话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给社会做负面的样子,要做正面的,负面已经不可收拾了,还能做负面样子吗?名言尤其要特别注意到,我们凡夫学习离不开名言,离不开名字,离不开术语,在佛法讲名相。
第三句说『种种色相』。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金银等色不同,三十二相等异」。色相,这一句《钞》里面引用佛经里面的典故,佛菩萨的相每个人见的不一样,确确实实说明了相随心转。释迦牟尼佛有一次做了个实验,他叫大家看...(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二一卷) 2003/4/2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21》)
...教我们怎么做,我们依教奉行,这样就对了。这是说要是就德来立名。「若随机立名,等众生界」。随顺众生的机宜,众生的根机不相同,这是什么?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无量法门是随机而立的,经上又常说「无量为一,一为无量」,那个一是就德而立的。
下面清凉大师又说,「虽复多种,皆为随宜,生善、灭恶、见理,而立」,这是把立名几个原则说出来了,这可以说是最高的原则,我们在这里要学。所立的一些名,一定要想到生善、灭恶、见理,见什么?明理。我们这小道场,有两个大厅,原来的教堂现在我们建立教室,教室当中也有一个大厅。我们大型的厅堂有三个,教室有十个,宿舍也有不少,怎么命名?这教堂我们念念不忘老师护法,这是什么?知恩报恩,饮水思源。大教堂我们命名嘉南堂,你们在这里看到,我们教堂的上方,一面是章嘉大师的德相,一面是李炳南老居士的德相,嘉是章嘉,南是李炳南老居士,这个堂嘉南堂。
现在我们这斋堂,我们纪念韩瑛居士,这是我们的护法,护持我们三十年,没有这三十年的护持,我们怎么会有成就?不可能有成就。所以这堂纪念她的,韩瑛堂。新建的教室当中,这一个堂口,我们纪念老师、护法,方东美先生,李木源居士,我们那一个堂口,东源堂,方东美先生,李木源居士。靠马路边上,我们这三个寮房,我们用觉正净,觉路、正路、净路,我们那个小牌子都钉上去了。还有不少的寮房还没有起名字,你们同学们去想想,记住这原则:生善、灭恶、见理。我...(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二三卷) 2003/4/2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23》)
...学而来的。所以,父母给我们的是身命,我们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慧命比身命更重要,人要没有智慧,跟一般的动物有什么差别?人跟一般动物不一样,就是因为有智慧,智慧得自於老师,老师是慧命的父母。中国人知道,所以对老师非常尊重,中国人把老师跟父母是看作同等地位,尊师重道。学佛之后我们才晓得,慧命比身命殊胜太多了,没有慧命,你不免六道流转;如果有了慧命,你就很可能超越六道,可能超越十法界,这个利益不可思议。所以老师的恩德,佛菩萨!绝对不是父母恩德能比的,父母恩德一世,佛菩萨的恩德生生世世。报恩的人,把报父母之恩扩大到报三宝恩,使亲恩与佛恩融成一片、融成一体,真正报恩者。现在世间人不懂得恩义,什么原因?不知,知恩自然就会报恩,他不知恩,那有什么法子!
我们今天这个缘分算是不错,每天我们都在深入的研究、学习,跟大家在一起研习,每天都不间断,可是同学们依旧不开悟,这是正常的,这一点都不希奇,为什么?薰习的力量不够,哪有那么快就成就?三、五年的薰习就觉悟,是上上根人,现在在这个世间这种人找不到了。一般我们从历史上看,这个薰习要十年以上,天天在听经,天天在学教,天天在修行,搞了十年、二十年,恍然开悟,中等根性。能够十几、二十年不离开学习的道场,这个人有福报,他要没有福报,要有业障、有魔障,他在这里住不住。业障重的,住几天几个星期他就受不了,就走了,他心里起烦躁;业障轻的,住个一两年、两三年走了,不能成就。所以得有大福报,你能...(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二九卷) 2003/4/2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29》)
...提升。就像忍辱仙人有智慧,从菩萨地一提升就如来地,歌利王怎么不是他的恩人?中国谚语常讲,「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为报」。我成佛之后我要报答,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我的恩人,无论是善待我、是恶待我,为什么?统统帮助我提升,统统成就我圆满的佛果,这是智慧,真智慧。我这一生可以说是宿世有一点善根,这一生从小受传统式的家庭教育,大概有四个月这是最早的私塾教育,种的这个种子。常常怀恩念德,处事待人接物,总没有办法脱离恩德、情义,这是我一生为人。年岁愈大,这观念愈深,不义的事情我做不出来,舍生命也在所不惜,决定不能违背恩德、情义。重大的挫折遇到不少次,但是我没有违背恩德情义。别人对我有一天的好处,我永远记住,我知恩报恩。这个人以后对我有误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障碍,或者对我有伤害,我没有放在心上,永远念他那一天的好处。他一百天的不是,一千天的不是,我绝不放在心上,我只念他一天的好处,为什么?佛教我的。
佛教我要成就自己的纯净纯善,我念他一天的好处,我心善,他对我不好我不能念,念的时候我这个善夹杂著不善,把自己的善心破坏掉了。所以这个破坏不是外来的力量,是你自己,这个要知道。为什么把自己的良心当作一个垃圾桶,盛一大堆人的不善?这是愚痴,这个人没有智慧,不聪明。有智慧的人,聪明的人,这个良心里头只容许盛一切众生的真善,决定不夹杂丝毫的不善。佛说他们从凡夫地修行证得无上的佛果,秘诀就在此地。佛菩萨真的大...(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三八卷) 2003/5/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38》)
...佛菩萨。轻易的毁谤三宝,批判三宝,自己不信那也罢了,还要影响别人,诱导别人退心,跟你一样去毁谤三宝,这个罪业太重太重了。
尤其是身为佛弟子,无论你是出家身分或者在家身分,你还登坛说法,在佛的殿堂讲堂上毁谤三宝,你冷静去想想这是什么罪业?你不是学佛的身分,那个罪轻一些。是学佛的身分,受了三皈,受了菩萨戒,穿袍大衣在讲台上毁谤三宝,侮辱三宝,世出世间的罪恶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中国古人常讲忘恩负义,真的无过於此。佛弟子每天诵经,回向里头都有「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会念不懂意思。四重恩是一切众生与我都有恩,有没有人曾经想过:我这一天日子是怎么过的,我喝的水,我吃的菜饭从哪来的?你要能想,你就知恩了。我们居住的房子,在这个讲堂教室里头学习,这场所从哪来的?多少人供养的,有间接的供养,有直接的供养,无论是直接是间接对我都有恩,少一个人都不能成就,我们拿什么报恩?「愿以此功德」,什么功德?不能用造业来回报,人不能忘恩负义。
儒家教人,印光大师给我们提示出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这八个字怎么讲法,那是人道,你要能做到,你这一生不失人身,做得好,你来生生天,你得天身。你没有修禅定,色界天没有分,欲界天有分,但是你要记住,欲界天人都是修上品十善,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他不是恶人。人中现在善少恶多,天上善多恶少,恶很少很少,善人多。我们自己扪心自问,反省检点,如果自己来生连人身都得不到,...(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O四一卷) 2003/5/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41》)
...今天即使没有摄影棚,我有个小的录相机,我每一天讲经决定不会中断。纵然现前没有人相信,我们自己知道,佛法是第一真实。我们自己勤修,我常常说了,真实的利益是什么?将来死的时候死得自在,没有病苦,预知时至,站著走、坐著走,这叫真实利益。
我以纯净、纯善的心对人,不管别人用什么心意对我,不要去理会这些,不要去计较这些。遭遇到困难了,读经,经上有解决的智慧,有解决的方法。只要一切不为自己,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所作所为牺牲奉献;牺牲奉献用什么样的方式都可以,不一定要有什么样的名分、地位、权势,不需要。也无需要社会对我们肯定不肯定,没有关系!肯定也好,不肯定也好,问心无愧。对得起佛菩萨的教诲,一生真正做到知恩报恩,这样就好。我们意志才能坚定,才能够承受打击。意勤,身、口当然就勤,三业精进是菩萨善根,如来在此作斯示现,这是我们应当学的。下面第三个名号:
【或名无上尊。】
这个名号是从果德上建立的。『无上尊」就是我们这个世间人通常称的「世尊」,世出世间最尊敬的,意思跟「无上尊」相同。佛的智慧圆满,道德圆满,自行化他无一不圆满,这是世出世间人所最尊敬的。
世间是讲六道,出世间是讲四圣法界,也可以包括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头如来是无上尊,十圣菩萨称尊,三贤菩萨无不尊重十圣,十圣菩萨无不尊重等觉。但是等觉还不能称无上,他上面还有妙觉,妙觉位是「无上尊」。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懂得的,尊重就...(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四三卷) 2003/5/1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43》)
...境界里面,根本就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佛心平等,佛心清净,确实没有一丝毫染著。你有成就了,佛感觉得很高兴很荣耀;你没有成就,佛很懊恼,那佛是凡夫,佛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哪有这种佛?
如来在九法界示现,在我们人间示现,你修行有成就,他赞叹你很高兴,那是应化,那是教学,那是勉励的,他自己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这是什么?是你的讯息给他,他自然的一个反应,法尔如是,这也是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对我们初学人来说,我们在没有见性之前,真的算是小学生,一定要老师时时刻刻叮咛照顾,这是大慈大悲。这里头的意思很深很深,如果不是很冷静很细心的思惟观察,你一点都感觉不到,你感觉到之后你才知恩,你才晓得报恩。
现在这个社会上许多人忘恩负义,你不能责怪他,为什么?他不懂。知恩报恩是性德,他现在迷失了自性,所以才忘恩负义。他要把烦恼习气断掉,性德现前了,他怎么会不报恩,没这个道理!古人说「食人之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