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说威仪诸经集第一〇八卷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9 20:0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自《佛说威仪诸经集录》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威仪诸经集第一〇八卷







    ...生乐闻。何等为八。所谓大声清净自在王陀罗尼门。无尽宝箧陀罗尼门。无边漩澓陀罗尼门。海印陀罗尼门。莲华庄严陀罗尼门。能入无著陀罗尼门。渐渐深入四无碍智陀罗尼门。一切诸佛护持庄严陀罗尼门。菩萨若能于此八种陀罗尼门受持修习。即能总持一切如来所说妙法。辩才无尽亦令众生爱乐欢喜。  
      尔时一切法自在王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哀愍我等。广分别说如此八种陀罗尼门。菩萨得闻则能于此勤求趣入。  
      尔时世尊告一切法自在王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当为汝广分别说。令诸菩萨得入此门。  
      善男子云何名为大声清净陀罗尼门。若有菩萨修习于此陀罗尼门。应以无著清净妙念安住真实。心绝动摇威仪凝静。以决定心说微妙法。令一佛刹所有众生。随其类音普闻其声悉解其义。如是或二佛刹。或三佛刹或十佛刹。或百佛刹或千佛刹。二千百千乃至十方。无量无边俱胝那由侘百千佛刹。其中众生亦各随类。普闻其声悉解其义。善男子若此菩萨。于众会中处师子座。其座量。高一俱卢舍。以师子王威力所持众宝严饰。如是或复半由旬量一由旬量千由旬量。或复量等须弥山王。或复其量高至梵天。随诸众生心之所乐。令其各见身座大小而为说法。正说法时十方诸佛悉现其前。为此菩萨演说妙法。菩萨闻已。即能以此陀罗尼力。一时听闻总持不忘。深入义理现证相应身心怡畅。一一法中成一境性。一一字句闻无所闻。即于如是听闻法时。而常演说无有障碍。若诸菩萨深入如...(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一切法无开解。体无动故。又阿字者一切法无见。体无色故。又阿字者一切法无闻。体无声故。又阿字者一切法无嗅。体无香故。又阿字者一切法无尝。体无味故。又阿字者一切法无触。体无所触故。又阿字者一切法无知。体本无法故。又阿字者一切法无念。体离心意识故。又阿字者一切法不思议。体性菩提平等平等无高下故。又阿字者一切法寂静。体本不生亦不灭故。善男子菩萨如是。得此大声清净陀罗尼门。入第一阿字时演说诸法。或经一年或复十年。百年千年或百千年。或一小劫或一大劫。乃至无量无数大劫。说此法时不离阿字。如说阿字义无有尽。说余诸字亦复如是不可穷尽。如是建立开示法眼。其义深远其语巧妙具足清白。又善男子菩萨住此陀罗尼故得身清净。威仪寂静故。得语清净。辩才无碍故。得意清净。慈悲观察故。得施清净。财法无吝随喜他施故。得戒清净。无破无穿无缺漏故。得忍清净。无怨无对无障碍故。得勤清净。于妙事业无退转故。得禅清净。无著无慢亦无味故。得慧清净。开智慧眼决痴膜故。得业清净。普修一切胜善业故。得眼清净。天眼远见一切色故。得耳清净。天耳远闻诸佛法故。得鼻清净。普嗅如来净戒香故。得舌清净。获得随心清净味故。得身清净。虽现处胎胎不染故。得意清净。善能分别微细法故。得色清净。所有色相妙庄严故。得声清净所闻皆是顺法声故。得香清净。施戒闻香之所熏故。得味清净。获大丈夫上味相故。得触清净。身手所触妙柔软故。得法清净。所知皆获法明门故。得念清净。所...(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内人天  如是微细如来见
      佛见一一众生界  流转五道无有边
      一切智了无众生  以大慈悲故调伏
      或有利根应度者  各见如来现在前
      为说胜法惬其心  此佛第九天眼业  
      复次善男子。如来一切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善解脱。自觉现前具足圆满。作师子吼发如是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来知此究尽烦恼。极无垢染清净光明。一切习气无不永灭。声闻断惑有尽有量习气不除。缘觉尽惑亦有分量。远离大悲阙无碍辩。唯有如来一刹那心平等相应。一切烦恼诸相烦恼根本烦恼习气烦恼永尽无余。大悲善摄辩才无畏皆悉圆满。一切世间无能过者。何以故诸佛如来。永灭一切诸业习气烦恼习气威仪误失诸习气故。譬如虚空本性清净一切烟尘无所依住。如来亦尔得于烦恼究尽之智。诸业烦恼一切习气无所依住。而如来心以无住相。烦恼尽处智平等中微妙安住。为断众生一切烦恼有漏五蕴。而说妙法作如是言。哀哉众生于无事中横生烦恼。汝等应当如实思惟拣择观察。复为众生种种善巧种种譬喻。说烦恼性本无所有。彼诸众生如实观已。不见少法而可执持。种种烦恼任运永灭入于涅槃。此是如来第十正觉事业。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十力世尊力圆满  成就广大甚深门
      烦恼障尽智相应  得胜菩提最寂静
      声闻灭惑得尽智  有量习气犹未除
      缘觉断惑得菩提  大悲辩才皆不具
      佛为世主人中胜  ...(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尔。不着二相故名解脱。复有微细若执若着若意分别。远离此三即得解脱。见心自性智慧光明。故此解脱即是智慧。是故说言一刹那心与智相应。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如是等正觉已。亦为众生说如是法令得解脱。此是如来第二十六正觉事业。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声闻随顺声解脱  辟支佛悟因缘生
      善逝解脱如虚空  无垢无著最尊胜
      了知过去心流注  本性解脱得无羁
      于无系缚如实知  故说解脱不可减  
      复次善男子。如来身业智为先导随智慧行。所谓如来身业具足圆满。或有众生才见佛身而调伏者。或闻语言而调伏者。或见默然而调伏者。或受饮食而调伏者。如是或四威仪。或睹相好或不见顶。或复顾视或放光明。举足下足入出城邑聚落之时。众生见者皆得调伏。故佛威仪无有少分。不能调伏一切众生。是故说言如来身业智为先导随智慧转此是如来第二十七正觉事业。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见最胜身威仪  或出或入或相好
      或见乌瑟尼沙相  皆置众生调伏中
      最胜尊或放光明  无量众生悉安乐
      光所触者皆调伏  两足尊业胜难量  
      复次善男子。如来所有一切语业智为先导随顺智行。云何名为随顺智行。如来说法无有障碍。能具足说文义无缺。所发言声入众生心发生智慧。谓不高声不下声。正直声不怯怖声。不謇涩声不粗犷声无稠林声。极柔软声有堪任声。不[石*斯]破声恒审定声。不太疾声不太迟声。无差互声善分析声。妙言词声妙深远声。妙广大声涌泉声。不断声润熟声。深美声和合声。庄严声利益声。清彻声无尘声。无烦恼声无垢染声。无愚痴声极炽盛声。无所著声善解脱声。极清净声无委曲声。无下劣声无坚硬声无...(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实而知。非流注心入于过去。如是如时智慧具足。随众生心种种说法。是名如来第三十正觉事业。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智无量无所著  知过去刹佛众生
      说法大会名相殊  心行根欲多差别
      各依三乘得调伏  究竟同归解脱源
      及知生灭流注心  一切见者真实觉  
      复次善男子。如来智慧见未来世。无著无碍如见现在。此云何见。谓所有未来种种众生种种诸法种种刹土。当生当灭曾住当住如是一切如来悉知。所有刹劫当烧当尽当成当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6-19 20:08:27 | 只看该作者
    刹中当成所有诸地。树木丛林百卉药草。粗色细色日月星宿。乃至微尘皆如实知。一一刹中诸佛当现。当有声闻当成缘觉。当成菩萨当有资具。出息入息往来进止。取舍威仪如来悉知。种种刹中如是众生。当得解脱于三乘中。解脱差别如来悉知。又彼刹中一切众生。所有诸蕴诸入诸界。心心所法当生当灭如来悉知。虽于一切皆如实知。而如来心亦不流注入于未来。为令众生悟未来性说如是法。是为如来第三十一正觉事业。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未来世无垢眼  遍见所有已当成
      一切诸佛及刹中  无有纤毫知不尽
      彼彼事中无错乱  复细观见未来因
      随众生心说法门  此两足尊超胜业  
      复次善男子。如来知见现在无著无障碍转。此云何转。谓于十方现前所有一切佛刹。以三种因微细知见。谓知其相若生若灭。知何等法。谓一切诸佛一切菩萨一切声闻一切缘觉。一切细...(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方无量佛刹一一如来。皆以自在威神力故。各各令如意宝树宝网。及诸希有殊特供具。平等普至娑婆世界菩提树下。罗列宝树周匝围绕。分布供具庄严道场为欲供养释迦如来及此经故。作此庄严供养之时。此会无量无数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菩萨得无生法忍。  
      尔时世尊普观一切菩萨大众作如是言。诸佛子等谁能发起广大誓愿。以大威德能留于此不可思议种种妙宝庄严道场璎珞网覆菩萨住处及十方来诸如意树花果间列。发焰含辉常无变易。待弥勒佛下生之时。年方十六坐于道场正觉始圆。说此守护国界主经。开示演说此陀罗尼。当尔之时以申供养。乃至贤劫千佛出现。亦复如是以为供养。说是语时于此会中。有一菩萨名神通自在王。于莲花座整身威仪。右膝着于莲花之台。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能如是。如佛教敕留此道场。供养慈氏乃至贤劫一切如来应正等觉。  
      尔时会中有神通魔。名妙建立住四大洲。闻此语已即白神通自在王菩萨言圣者以何等器。安置于此众宝璎珞庄严道场。经尔所时令不损坏。时神通自在王菩萨。语彼魔言仁者当知。一切器物速疾破坏多诸障碍。虚空为器不可损坏无有障碍。一切器中此为最胜。汝勿瞬目谛观我身。自当见我广大之器。魔如其教谛观菩萨。见菩萨身脐轮之中有一世界名水光王。谓此世界大水弥漫。犹如大海故立其名。于此界中有一如来。名吉祥宝莲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唯有清净大菩萨众。于其水中弥漫生于众宝莲...(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以分类别。彼世界中唯佛法王。更无别王不事余天。亦不礼事余诸神祇。不作余业不起余念。唯勤供佛听闻妙法。不处胎藏而皆化生。无女人名亦无罪名无犯戒名。其中众生唯常勤修此般若母般若事业庄严法门。彼吉祥守护如来。有四万二千诸菩萨众八万四千声闻弟子。善男子彼诸菩萨。皆有广大无量无边辩才智慧。尔时彼佛总集一百俱胝难问。普告一切菩萨众言。汝大众中谁能勇猛。发起出世大丈夫心。于我总集百俱胝难。能于几时一一难中。各以百千俱胝法门而解释者。时此会中或有菩萨前白佛言。我于一日当能解释。或有菩萨言七日夜当能解释。或言半月或言一月。或言六月或言一年当解释者。是时会中有一菩萨名曰念意。前白吉祥守护佛言。世尊我当不起于座不易威仪。对于如来及大众前。悉能解释如是诸难。说此语已即于此时。作师子吼现自在力。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放大光明普照世界令其警觉。时会大众及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苏夜摩天兜率陀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乃至净居如是诸天。蒙光警觉悉来集会。及诸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在家出家无量品类。蒙光警觉悉来会坐。如是经于一刹那顷未及须臾。令此道场纵广正等十千由旬。尔时念意菩萨。见此大众悉已云集。以福德力及智慧力。念力法力陀罗尼力。妙辩才力大无畏力佛威德力。以是力故于彼总集百俱胝难。闻已受持。对彼如来及于大众。于前难中一一各以百千俱胝法门解释。圆满无缺无能摧坏。随其流类应其根器。而演说之相续...(第0973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各愿放舍解脱冤结。递相赞念如父母想。到此道场证知护念心怀踊跃。如优昙花甚难可值。由自造作处于人间。识情难定多随妄起。积为苦源未获圣果。旋生过患。又复依王水土住佛慈光。常思曩缘犹怀今果。日夜克责何报殊私。或为眷属亲戚父母几曾翻覆颠倒攀缘。改形换面岂将便识。唯愿今日承斯佛力。驾迥飞空到此道场。慈光拂体各随形类。忏涤尘尤发菩提心纳斯供养。佛告阿难若欲受持施食之法。须依瑜伽甚深三昧阿阇梨法。若乐修行者。应从瑜伽阿阇梨。学发无上大菩提心。受三昧戒入大曼拏罗得灌顶者。然许受之受大毗卢遮那如来五智灌顶。绍阿阇梨位。方可传教也。若不尔者递不相许。设尔修行自招殃咎。成盗法罪终无功效。若受灌顶依于师教。修习瑜伽威仪法式。善能分别了达法相。故名三藏阿阇梨。方得传斯教也。若欲作法先自护持弟子亦尔。定知日已选择净地。精华大舍间静园林。鬼神爱乐流泉浴池。江河山泽福德之地。堂舍亦得。如法涂摩用香水泥。随施主力方圆大小。四角竖幖如法庄严。用五色彩安火焰珠。又于珠内安置佛顶大悲随求尊胜。东北佛顶。东南大悲。西南随求。西北尊胜。又于四柱如法庄严。殊特妙好名吉祥幢。令百由旬无诸衰患即成结界。风吹影拂土散水沾。罪障消亡获大福利。眼见耳闻普皆利济。次复周围悬缯旛盖。宝扇白拂布列位。次其于(坛法圣众位次别在教文从师禀受)阿伽香水妙花灯涂。饮食汤药种种果味及余物等。以法净除勿令触秽。庄严若了手执香炉。右绕道场遍以观照。不周备...(第0980部~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轨仪经一卷)


    ...山泽福德之地。堂舍亦得。如法涂摩用香水泥。随施主力方圆大小。四角竖幖如法庄严。用五色彩安火焰珠。又于珠内安置佛顶大悲随求尊胜。东北佛顶。东南大悲。西南随求。西北尊胜。又于四柱如法庄严。殊特妙好名吉祥幢。令百由旬无诸衰患即成结界。风吹影拂土散水沾。罪障消亡获大福利。眼见耳闻普皆利济。次复周围悬缯旛盖。宝扇白拂布列位。次其于(坛法圣众位次别在教文从师禀受)阿伽香水妙花灯涂。饮食汤药种种果味及余物等。以法净除勿令触秽。庄严若了手执香炉。右绕道场遍以观照。不周备处重添安排。庄严事毕与诸弟子。香汤洗浴着新净衣。出外中庭如法扫洒。香泥涂地如法庄严。名三昧耶坛(是与弟子及鬼神受戒坛也)于道场外敷净荐褥。严整威仪作礼三拜。面东胡跪手执香炉。作启请法。  
      启告十方一切诸佛般若菩萨金刚天等。及诸业道无量圣贤。我今以大慈悲。乘佛神力。召请十方尽虚空界三涂地狱诸恶趣中。旷劫饥虚一切饿鬼。阎罗诸司天曹地府。业道冥官婆罗门仙。久远先亡旷野冥灵。虚空诸天及诸眷属异类鬼神。唯愿诸佛般若菩萨金刚天等无量圣贤及诸业道。愿赐威光悲增护念。普愿十方尽虚空界天曹地府业道冥官。无量饿鬼多生父母。先亡久远婆罗门仙。一切冤结负于财命。种种类族异类鬼神各及眷属。乘如来力。于晨朝时(日没时亥时诸天众欢喜降临作法验尔)决定降临。得受如来上妙法味清净甘露。饮食充足滋润身田。福德智慧发菩□□永离邪行归依三宝。行大慈心利益有情。求无...(第0980部~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轨仪经一卷)


    ...谓诸妻言。善来善来。汝等各各当诣彼彼亲族中去。或复乐住别婆罗门族。我今舍汝。志求出家。何以故。我于大梵天王所。闻真实言。谓烦恼法。应当舍离。从是已后。不乐在家一向缠缚。我若出家一向离过。当修清净正白梵行。何以故。有生皆灭。人命短促。若不觉知。死堕恶趣。是故我今自知自觉。宜善修作行正梵行。不复世间造诸恶业。时四十妻俱白辅相婆罗门言。汝大坚固。应为师尊时汝即是师尊。应为夫主时汝即是夫主。应为善友时汝即是善友。今随汝所欲。汝有归趣。我亦有归。时辅相婆罗门。复谓四十妻言。我所出家。舍苦从乐。今正是时。五髻。尔时辅相婆罗门。所应告语。遍告语已。于七日中。正信坚固。归佛出家。须发自落。袈裟着身。成苾刍相。威仪具足。辅相婆罗门。既出家已。时彼七王悉舍国境。亦随出家。所有七千教诵婆罗门。亦随出家。彼四十妻亦随出家。是时复有无数百千诸人民众。各各随喜。悉乐出家。五髻。时辅相大坚固婆罗门远离诸欲。证阿罗汉果。证圣果已。复为同梵行者。说诸声闻种类法门。彼闻法已。解了其义。当生梵界。是时大坚固声闻。复为诸同修梵行者。说诸声闻种类法门。彼闻法已。解了其义。得生欲界四大王天。又有一类同梵行者。闻法悟解。生三十三天。或有一类同梵行者。生夜摩天。或有一类。生兜率天。或有一类。生化乐天。或有一类。生他化自在天。五髻。彼时会中若男若女。及同梵行者。或于大坚固声闻起过失心者。身坏命终。堕地狱中。彼时会中若男若女。及同梵...(第0988部~佛说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二卷)


    ...。为趋菩提心无吝惜。不由他教。性自修习檀波罗蜜。若见众生不乐佛法不行正道。毁訾三乘住于邪见。断绝善根纵贪嗔痴。造诸罪业。命终当堕那落迦中及诸恶趣。受种种苦无有休息。而是修行无上乘者。于彼有情起大悲心眷念怜愍不惜身命。发大誓愿住彼诸趣苦有情所。方便语言说种种法。化彼有情发菩提心。续诸善念厌苦报身忻菩萨行。令于未来同志修习清净施行坚固无失。亦以资财饮食衣服自身肢体及亲眷属。花鬘璎珞床敷卧具。末香涂香资生之具。了悟色空心无耽着。悉能捐舍志乐。自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亦复展转化诸有情同修胜行。若有众生。求无上乘心无下劣。坚固修习尸波罗蜜。有大愿力修持净戒。清净无染非有毁犯。于三种戒渐次修学。行住坐卧威仪具足。调伏三毒密护诸根。魔境现前心速觉悟不生爱乐。虽遇恶人及诸冤对势力逼遣。而此行人心住正念。设有所犯无爱着心。身语意业离过清净。于诸善法遍能习学。于诸有情悉皆饶益远离损害。于诸声闻及辟支佛作无作戒。无片舍心。乃至世间人天善戒。亦能守护。若有众生。求无上乘行忍辱行。成就修习羼波罗蜜。嗔恚轻微性自柔软。于诸有情多所饶益。遇诸冤家诃骂捶打苦言加谤。而是行人不生怨怒。欢喜任持。或遭寒热贫病困乏诸逼迫事。为趋菩提安受众苦。设有恶人欲相谋害。复加凌辱损恼身命。而是行人。观诸有情缘生幻有刹那灭谢。不见有情。唯存空法故。不起心还生逆害。若有众生求无上乘。为欲成就毗梨耶波罗蜜。勇捍进求菩萨胜法。始从发起大...(第0989部~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三卷)


    ...现  
      佛告慈氏当知第一法宝。即是摩诃般若解脱法身。  
      复次慈氏应知第二法宝者。谓即戒定智慧诸妙功德。所谓三十七菩提分法。谓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此三十七法与前清净法宝而为方便。云何方便。以修此法而能证彼清净法身。当知此即第二法宝。  
      复次慈氏云何名为第三法宝。所谓过去无量殑伽沙诸佛世尊所说正法。我今亦当作如是说。所谓八万四千诸妙法蕴。调伏纯熟有缘众生。而令阿难陀等诸大弟子。一闻于耳皆悉忆持。摄为五分。一素咀缆二毗奈耶三阿毗达磨四般若波罗蜜多五陀罗尼门。此五种藏教化有情。随所应度而为说之。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咀缆藏。若彼有情乐习威仪。护持正法一味和合令得久住。而为彼说毗奈耶藏。若彼有情乐说正法分别性相。循环研核究竟甚深。而为彼说阿毗达磨藏。若彼有情乐习大乘真实智慧。离于我法执着分别。而为彼说般若波罗蜜多藏。若彼有情不能受持契经调伏对法般若。或复有情造诸恶业四重八重五无间罪谤方等经一阐提等种种重罪。使得销灭速疾解脱顿悟涅槃。而为彼说诸陀罗尼藏。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酥熟酥及妙醍醐。契经如乳调伏如酪。对法教者如彼生酥。大乘般若犹如熟酥。总持门者譬如醍醐。醍醐之味乳酪酥中微妙第一能除诸病。令诸有情身心安乐。总持门者契经等中最为第一。能除重罪令诸众生解脱生死。速证涅槃安乐法身。  
      复次慈氏我灭度后。令阿难陀受持所说素咀缆...(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曼荼罗诸天菩萨皆悉集会。其名曰。  
      金刚萨埵 金刚王 金刚染 金刚善哉 金刚宝 金刚威 金刚幢 金刚爱 金刚法 金刚利 金刚因 金刚语 金刚羯磨 金刚护 金刚药叉 金刚拳 金刚萨埵 金刚宝 金刚法 金刚羯磨 金刚嬉戏 金刚鬘 金刚歌 金刚舞 金刚香 金刚华 金刚灯 金刚涂香 金刚钩 金刚索 金刚锁 金刚铃。  
      金刚阿尾奢等异口同音共说法身种子陀罗尼曰。  
      唵慕欠阿(引声)吽怛阑(二合)纥哩(二合)恶。  
      此等大士诸大菩萨。恭敬合掌前白佛言。大圣世尊我等若见有人受持此经乃至一颂一句。我等恭敬供养尊重是人。如毗卢遮那如来等无有异。  
      尔时六波罗蜜多菩萨。具足威仪而于佛前。各各自说陀罗尼秘密文句。  
      第一布施波罗蜜多菩萨说真言曰南谟薄伽伐谛曳(二合一)怛哩(二合)瑟拏(二合)哩(二)摩诃拨[少/兔]迷(三)吽索(苏各反)  
      第二净戒波罗蜜多菩萨说真言曰。  
      南谟薄伽伐谛曳(二合)贺啰贺啰獶施略(上乃刀反下卢遮反)乃以羝曷嚟拨啰(二合)没驮吽发吒。  
      第三安忍波罗蜜多菩萨说真言曰。  
      南谟薄伽伐谛曳(二合一)苏啰拨底(丁里反二)乃以羝(三)[尾*黑](尾黑反)吽儞(入声尔吉反)儞吠(二合)洒(四)索(桑各反)  
      第四精进波罗蜜多菩萨说真言曰。  
      唵南谟薄伽伐谛曳(二合一)告思儞耶(二)末蓝微毛贺...(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闻我皆无分。我今自测多诸[億-音+(夫*夫)]犯。功德法中我无少分。众生妄见言我有之。菩萨以大悲心而为依止。以净戒波罗蜜多而为伴侣。复次慈氏有是净戒非波罗蜜多取相持戒。不为最胜之所摄受。但名净戒非波罗蜜多。何以故但获三界有漏果报。寿尽无故。若普为一切众生护持禁戒。观第一义空无我人相。而为有情护持禁戒。是则名为净戒波罗蜜多。能令众生速得无上正等菩提。又此净戒波罗蜜多。与诸有情而为示导。复与一切无信有情生净信故。能与有情作伏藏故。复与一切有情。作无价宝珠璎珞严身故。复与一切有情作上妙涂香故。复与一切有情作大名闻故。又此净戒波罗蜜多。能与在家出家一切有情。若老若少平等端严故。不起我慢增上慢。离诸过患威仪清净无诸怖畏。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最胜法王。云何能知戒为第一。若有众生能持净戒。虽处卑贱而非族姓豪贵尊严。亦非自力能益他人。以是净戒波罗蜜多能令一切天龙药叉人非人等。国王大臣刹帝利婆罗门长者居士。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 17:42
  • 1966

    主题

    5593

    帖子

    6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655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6-19 20:09:20 | 只看该作者
    悉皆归敬礼拜供养尊重赞叹。厮下之人受持佛戒。尚得如是恭敬尊重。况余尊贵之人护持禁戒。成就圆满净戒波罗蜜多。当知护净戒者。行住坐卧及经行处其地吉祥。一切人天应取其土顶戴供养。以是当知持净戒者。于诸众中而为第一最高最上。是则名为净戒波罗蜜多究竟圆满。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六
    安忍波罗蜜多品第七  
      尔时佛薄伽梵。显说如是净戒波罗蜜多已。时慈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顶礼佛...(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
      牦牛自爱尾  贪惜丧其躯
      轮王寿尽时  七宝皆散失
      大臣及妃后  一切无随者
      唯有修静虑  随逐不相离
      智者乐修行  必到涅槃岸  
      复次慈氏若菩萨摩诃萨。欲修静虑波罗蜜多。先当亲近大善知识。复应远离诸恶知识。世间不善及恶名闻由恶友生。诸善法利名闻福德。皆因善友之所生起。以依善友受持净戒庄严法身。破戒之人如燋谷种。一切善法皆不得生。况能滋长无漏深定。如是知已应当一心奉持净戒乃至小罪应生怖畏。宁丧身命不毁禁戒。如净戒中已广分别。复次菩萨摩诃萨欲修静虑先应舍离一切世间治生贩卖种殖根栽。何以故若不舍离扰乱其心。何能安住甚深禅定。以是因缘菩萨摩诃萨。于四威仪断除妄想善摄其心。设闻众声亦无动乱。譬如毒蛇置竹筒内其身自直。菩萨亦尔妄想回曲。置静虑中正见端直。不住生死不入涅槃离诸邪曲。若能如是善摄六根不令放逸。眼虽见色而不取相。安住甚深寂静解脱。耳鼻舌身意亦如是。恒以正智观察思惟。而此三业所作善根。为是自利为是利他。为益现在为益未来。若无如是利益事者。菩萨观察决定不为。犹如世间安立石像。身口意业不动亦然设遇嗔骂应起慈心。或侵利养不生忿恨。或被打骂应舍本居。自求寂静无患难处。结跏趺坐正念观察。以大悲心而为屋宅。智慧为鼓以觉悟杖。而扣击之。告诸烦恼。汝等当知诸烦恼贼从妄想生。我法身家有善事起。非汝所为汝宜速出。若不时出当断汝命。如是告已诸烦恼贼寻自退散...(第0999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