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5-22 14:11:52
|
只看该作者
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法界也没找到。所以你就知道它真难,它真不容易。
我身见破了之后,还得破边见。边见是什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对立。我们总是跟别人对立,跟事对立,跟一切万物都对立。我你他,就对立了。这也是错误的见解。事实真相是什么?事实真相是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我是一体。所以菩萨道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是没条件,慈悲是爱,无条件的爱。爱自己,爱众生,爱树木花草,爱山河大地,爱遍法界虚空界,为什么?跟我是一体,怎么会有对立?对立是错误。这第二个是边见。第三个,我们中国人讲成见。成见是什么?自以为是。这里头两大类,因上的成见叫戒取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这两种都属于成见,错误,自以为是,事实不如是。最后一种叫邪见,不属于前面四种的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见解统统包括在这一类。换句话说,小乘须陀洹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本事,他的知见很正,他不是邪知邪见,他知见很正。但是烦恼有,烦恼没断清楚,见思烦恼,见烦恼断了,思没有断。断见惑容易,断思惑非常难,思惑是藕断丝连,不容易断掉。思惑是思想,错误的思想,什么?贪瞋痴慢疑。这个五种思想上的错误断掉,他就证阿罗汉果,得清净心。我们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心他得到,他证阿罗汉果。
我们今天一品烦恼都没断,见思烦恼都在,还是执着身是我,能不能往生?能,叫带业往生。只有这一门,八万四千法门里头统统没有,没有带业的,都是断惑证真,所以它难。这个法门跟八万四千法门比较,那就容易太多了。可是,容易它还是有条件,条件是什么?这个见惑你要有能力把它伏住,没断。伏住什么?虽有,它不起作用,这才能往生。用什么东西来伏?用这一句名号来伏,所以这名号方法不可思议!这法子太妙,让我们起心动念都念阿弥陀佛。念头才起,古人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觉悟得快,念头才起,不管是善念是恶念,第二个念头就换成阿弥陀佛,让我们心里在一切时、一切处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养成这个习惯。念头一起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跟西方极乐世界相应。你看,我们的善念跟三善道相应,我们恶念就跟三恶道相应。我们念念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六道的善道里没有,恶道里也没有,他哪里有?西方极乐世界有,你只跟他相应,你决定到极乐世界。念佛往生是这么个道理,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
这一句阿弥陀佛念成功了,什么叫念成功?不念的时候它也起来,念的时候有阿弥陀佛,不念也有阿弥陀佛,熟了,熟透了,把其它这一切烦恼知见慢慢生疏了、远了。想事的时候,特别是在痛苦、灾难的时候,第一念就是阿弥陀佛,这就成功。四十八愿第十八愿,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这个念佛要紧!我们这一生当中大事因缘是什么?是念佛,除念佛之外全是小事,都不是要紧的事情。最极要紧的事情就是念佛,劝人念佛。真念成功了,对自己有很大的好处。好处是什么?自己身心健康,你就不会生病。病从哪里生起?佛给我们讲,病毒的根本就是贪瞋痴慢疑五毒。我们心里有五毒,所以外面才容易感染病菌,那是外缘。心里要是没有五毒,外面什么样的病毒都没有办法侵入你。我们现在讲免疫力,你有很强的免疫力,什么样的病毒到你这来都没事,都不起作用。为什么?你身心健康。这是对自己的好处。还有一个大好处,不但自己得利益,别人也得利益,你居住这个地方没有灾难。为什么?中国古人常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你修行,修到一句阿弥陀佛能够把你的妄念统统伏住,那你是大有福报之人,人间天上福报第一,你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地区不遭灾难。换句话说,这一地区的人民都享你的福。这个事情能不干吗?这不能不干。
念佛,一定要像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念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离苦得乐,帮助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我们这一生当中有这样殊胜的缘分,真难得!你要能够真正相信,真正愿意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修行成就,圆满的成就,成就之后,你像阿弥陀佛一样,普度虚空法界忧苦众生。后面这一句,兼为圣人,圣人也得要度,苦难众生优先,他太苦了,他优先。菩萨听到这个法门,念佛求往生,好,阿罗汉遇到这个法门,辟支佛遇到这个法门,也发心求生净土,都好,这附带的,主要是对六道里面的罪苦众生。
「更据本品」,我们这个地方的经文,「开口便道曰: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经中三辈,只是十方之诸天人民」,诸天人民是六道众生,没有讲到菩萨、声闻,你看这个经文多清楚。「故知三辈所指,首在凡夫。但经中亦兼为圣人」。我们凡夫对这个经教决定不能怀疑,如果怀疑,吃亏的是自己,自己这个亏可吃大了。为什么?把我们在这一生成佛的机会错过。我们在这一生可以成佛,决定能成佛,这是多么稀有难逢。兼为圣人,下面「菩萨往生品」里面,「十方世界诸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这是说明十方世界诸菩萨众念佛往生的人多!太多太多了,说他的名字穷劫都说不尽,就是无量劫都说不尽,你说极乐世界的菩萨有多少。
经文里面,我们前面读到,「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到这个地方才讲到经文头一句,「舍家弃欲,而作沙门」,上辈要舍家。舍家是什么?出家。「弃欲,离欲也」,一定把情欲放下。为什么?情欲是六道轮回的起因。六道轮回怎么来的?就是众生的情深、欲望多,这个世界就变成六道轮回。你问他,为什么会变成六道轮回?这个是佛在大乘经上常说的「境随心转」,外面境界随着心转。由此可知,情欲是造成六道形相的第一个因素,只要有情有欲,六道就会出现。如果情跟欲没有了,断掉了,给诸位说,六道就没有了。情欲要是伏住,没断,你还在六道,但是你就不在欲界,你到色界去了。由此可知,情欲的严重,这个东西不放下,欲界很苦!色界天比欲界就殊胜太多太多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可以不知道的,这不是个好东西。可是世间人贪恋,没有人愿意放下,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无始劫来我们就被这桩事情堕落在六道轮回,这一生遇到大乘、遇到净宗,才明白这桩事情,才知道无量劫来在六道里受这么多苦、受这么多的难,都是为了这两个字。明白之后,我们就得真的把它放下,真放下就叫做出家。所以出家,不一定出形式的家,这个后面念老都讲到。
「而作沙门」,沙门就是修行的人,「为僧也」。「《毘婆沙论》云:家是烦恼因缘。夫出家者,为灭垢累,故宜远离也。」家,有家就有烦恼。所以家这一个字,中国的文字好,它是智能的符号,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我们把这个家字用篆字来写,你就很清楚,一看就晓得它什么意思。上面这个盖,用篆字写,就像一个房屋、房子一样,像画的一个房子一样。房子里面是什么?是一头小猪。代表什么?代表迷惑颠倒,是这个意思。中国文字是智能的符号,你虽然不知道它怎么念法,可是你看它的形状,你能懂得它的意思。这个小房子里头是一个小猪。所以这个字不是一个好字样,不是一桩好事,老祖宗用这一种符号就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家不可以留恋,留恋就永远离不开六道轮回,真的是烦恼因缘。出家呢?出家是为灭,垢是染污,累是累赘、烦恼。换句话说,是为灭烦恼,所以远离这个家。远离,最重要的是心里远离,事没有关系。事是什么?事事无碍。最碍事的就是念头,你心上有,事上出家了心上还有,那没有出家,可能造业更严重。反而不如在家学佛的居士,他真的把家放下了,真的不染污了,高明。
佛法里面讲家,有田宅之家,有烦恼之家,有生死之家,有轮回之家,你出哪个家?田宅之家,这是我们现在一般认为,这个不重要,要出烦恼家,要出生死家,这个出家的意思就深了。出也有四种:第一种「身出心不出」,身出家,心里还天天念着家,念着家亲眷属放不下,身出了心没出,没用处。第二种「心出身不出」,在家修行的居士,他真出了。为什么?他心出了,身虽然有,他心里没有,这高!第三种「身心都出」,这是真正出家人,标准的出家人。第四种「身心都不出」,这是在家不学佛的,或者学佛的时候对家还是非常留恋,造业的凡夫。所以家有四种,出也有四种。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给我们表演的,他是身心俱出,佛,证得极果。还有一个在家居士,维摩居士,维摩居士表现的是心出身不出,他也成佛。这是告诉我们,身出不出没关系,最重要是心,在家居士能成菩萨、能成佛。
世尊当年在世,两尊佛同时出现在世间,一个在家佛,一个出家佛。你们去读《维摩经》,你看看维摩居士讲经教学,释迦牟尼佛派他的弟子去听经,舍利弗,世尊座下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派这些弟子们去听维摩居士讲经,见到维摩居士,顶礼三拜,右绕三匝,那个恭敬礼节跟对释迦牟尼佛一样。所以佛法是师道,师道老师第一大。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出家的,大师,我们见到他就要恭敬;这老师是居士,我们就降一等,心就轻慢了,错了,完全错了,根本就不懂。在家居士修行证果,跟出家菩萨没有两样。换句话说,修行到底是应该出家、应该在家?各人缘分不相同,没有障碍。像这些道理现在都没人讲了。
佛门里面称呼称和尚,称和尚,关系可不同了,和尚不是随便称的。和尚是梵语,印度话,意思是什么?亲教师。我所学习的这个法,这个老师他亲自传给我的,他是我的亲教师,用印度话讲,他是我的和尚。诸位就晓得,我的和尚是谁?李炳南老居士,他是我的和尚,我跟他十年,大乘经教、净宗法门都是他传给我的。出家,有剃度的和尚,有受戒的和尚,有戒和尚、有剃度和尚,那都是结缘的,叫「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和尚里面最尊重的,第一大的,就叫传法的和尚。我们这一生能不能成就跟他关系最大,跟剃度师关系不大,跟传戒师关系也不大,最大的就是直接指导我们修行这个老师,这个老师第一大,佛门叫法子,叫传法。这些常识我们都必须要知道的,佛法是真正讲你修行的成就。所以出家这个意思很深。
「又玄恽师云:出家造恶极难,如陆地行船。在家起过即易,如海中泛舟。」这个是玄恽法师他说的,为什么?出家的环境好,这个道场古人所谓依众靠众,真修真干,有善知识领导,古时候是这样的。现在一般道场没有了,为什么?不研究经教了,佛教一百八十度的变质。一定要晓得,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是教学,你要真正了解,你就晓得,佛法不是宗教,它是教育。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就开始教学。三十岁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的,从开悟到圆寂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中断过,他是一个好老师,真正的标准老师。我们在经典上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哪天放了假。我们看很多宗教经典,有礼拜日,放一天假,释迦牟尼佛没有放过假,天天教学,逢年过节也没有放假。
我们就晓得,佛法在世间,他干的是什么?教化众生。教化两个字好!如果说教学,教学是因,没果,教化两个字有因有果。教是教学,化是学生接受教化之后变化气质,果出现了。有转恶为善的,有转邪为正,有转迷为悟,有转凡成圣,这化!所以教化两个字好。所以佛法要用现代这个名词来说,它是一种多元文化教育,或者我们说多元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是个教育家,他本身的表现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教学不收学费,而且教学平等,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信仰,不管你信什么宗教,你都可以来学。所以佛的弟子当中,有很多是不同宗教里面的传教师,乃至于宗教里面的主持人,都拜释迦牟尼佛做老师,跟释迦牟尼佛学智慧,提升自己的境界,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佛法里头绝对找不到迷信,无论什么事情,它都会给你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在过去道场里面,要想作恶,难。同样一个道理,极乐世界都是修行人,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讲经教学没有一天停止过。那个世界很特殊,人的正报身体是法性身,不是血肉之身。他们的依报,树木花草、山河大地,也是法性,法性体、法性土。所以那个地方看不到变化的现象,人活上一万岁还是年轻人,没改变,永远年轻,永远不老,永远不衰。这个世界美好,人不需要饮食,你看我们的饮食多麻烦,极乐世界不需要饮食。极乐世界的人不需要睡眠。极乐世界没有夜晚,光明世界,每一个人身放光,我们自己身放光,佛也放光,每一个人都放光,树木花草放光,山河大地放光,没有一样东西不放光,光明世界,所以它不需要日月,不需要灯。所以他们的学习没有中断。我们这里不行,我们这里吃饭中断了,睡觉中断了,所以学习难。他们学习没有中断的,你就能想象得到,他学习多么快。
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想动个恶念、造个坏事,没机会,西方极乐世界贪瞋痴慢疑生不起来,纵然你有这个习气,生不起来。为什么?我们这个世界的人贪财,西方极乐世界没人贪财,金银珠宝没人要。黄金拿来,你看铺马路的,像我们这里柏油,我们这里有没有人把柏油挖几块放在家里当宝贝?没有。为什么?太多了。所以极乐世界的黄金没人要,珠宝没人要。珠宝是什么?建筑材料,盖房子、盖东西建筑材料,没人要。翡翠,绿色的玉,透明的,这是玉里最珍贵的。极乐世界翡翠是什么?是大地,它大地不是泥沙,是翡翠;换句话说,我们这个地方的翡翠在极乐世界是泥土。你就想那个世界的富贵,那个世界的福报。居住的房屋,你心里想什么样子,它就变成什么样子,不需要设计,不要施工,随念就在面前,不想要了,它就没有,也不要拆除,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你说这个世界到哪去找?
我们在这个世界,大的房子我不敢住。你要问为什么?我说那不是人住房子,是房子住人,你要侍候房子,你要去打扫,不累死你?在这个世界,住房子愈小愈好,为什么?容易收拾,几分钟就干净利落,住得很舒服。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关系,再大的房子它不需要收拾,不需要打扫,一尘不染。极乐世界没有你需要做的事情,衣服穿久了要换洗,你想换,已经换成新的了。旧的呢?旧的不见了,不需要操一点心。全心全力都在道上,都在学习上。遍法界虚空界,像这样学习的环境也找不到第二家,只有阿弥陀佛独家有,这能不去吗?
我们跟阿弥陀佛的缘可深了,怎么知道的?因为你天天念他,天天想他,这个缘可就深了。我们冷静的反省就知道了,我们念诸佛菩萨名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