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2-27 18:21:27
|
只看该作者
【疏】凡人临终识神无主善恶业种无不发现。
【记】正念中初通示善恶古德云过现积集善恶业缘每至临终咸来啧报临终恶念增盛则众恶皆现牵生恶道临终善念增盛则众善皆成牵生善道故云无不发现。
【疏】或起恶念或起邪见或生系恋或发猖狂。
【记】或下别示恶相一无善种故起恶念二无正信故起邪见三恩爱深重故生系恋四苦恼逼迫故发猖狂。
【疏】恶相非一皆名颠倒。
【记】恶下二句总结颠倒显不颠倒。
【疏】因前诵佛罪灭障除净业内熏慈光外摄脱苦得乐一刹那间。
【记】因下正释经文心不颠倒诵佛修因也罪灭障除威恶也净业内熏生善也上并自力慈下三句即假他力求生净土虽云他力必由自力方能感他父子相遇啐啄同时切莫专倚他力而失自行勉之勉之。
【疏】下文劝生其利在此。
【记】下文劝生即经我见是利等问所修净业是有是无在何处所无则枉费精神试垂定当问虽云庄严净土未审如何庄严请示其相问临终往生为识神潜迈为佛来摄持二俱有过问往生之人是何形状为有为无二俱有过问此土阴坏彼土阴生生彼之阴复与中阴何别聊陈五问击发同修于此无疑往生决矣。
【疏】三结显中。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疏】我见是利即蹑上科故说此言覆示前段正报中文对文可见。
【记】结显中即蹑上科者即指行法中专念持号临终感圣正念往生之文覆示前段者即指化主名号徒众庄严故云正报中文前结劝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此中又云闻是说者应当发愿故云覆示。
【疏】大段第三劝信中三节初至佛所说引诸佛同赞劝若有人下二约三时因果劝如我今者下举诸佛互赞劝初中又二初至之利指前自赞东方下次引诸佛赞。
△初中。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疏】如前所说依正殊特持名脱苦。
【记】第三劝信自赞中依正殊特即二报庄严也持名脱苦即正示行法也。
【疏】莫非弥陀大悲愿行从因至果功德利益殆非心思口议所及。
【记】莫下正释当科不可思议功德之文也。
【疏】二中又二初尽六方正列于汝意云何下释经名。
【疏】初中但列六方若依唐译则列十方。
【记】佛赞总示中初三句对二经广略。
【疏】今谓但举六方四维自摄但言略耳。
【记】今下示今略摄广。
【疏】下诸佛名相承不释。
【记】下下明释佛名上二句点古不释。
【疏】今以义详或从色相或取言音或约行业或从譬喻。
【记】今下明今义详。
【疏】大略不出果德三身收无不尽文或偏举义必兼含。
【记】大下约身总收。
【疏】初东方分二初叙现通二引赞词余五例此更不重分。
△初中。
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疏】阿閦鞞此云不动法身体寂无迁变故。
【记】东方佛名中初佛初约果释。
【疏】若就因行毁誉敬慢同一如故。
【记】次就因释毁誉口业也敬慢身业也八风不动物我两忘故曰一如。
【疏】次列三名皆从喻名众山之中须弥最胜诸佛法身超过诸法初言相者其状同也次言大者出过喻也三言光者光则表智法兼报也妙音说法称机即应佛也。
【记】次三莫非法身但从喻别后佛从应可见。
【疏】河沙佛土略列五名故云如是等。
【记】土若河沙佛亦复尔不可备举故云等也梵语恒伽又云兢伽翻天堂来应法师云此河从无热恼池东面象口流出入于东海其沙至细与水同流以手掬之则沙随水去三千大千且据娑婆一化为言一须弥山一日月一四天下并上六欲梵世为一世界如是一千名小千千倍小千名曰中千千倍中千名一大千世谓三世界即界分上下八方也。
【疏】各于其国者正当释迦说此经时十方诸佛同时劝赞令信是经。
【疏】若据诸佛言无虚妄但由众生障重信难故现舌相表示诚言。
【疏】诸佛常舌上至额际今此现起长广量等随宜大小何止大千乎。
【记】智论问曰世尊大德威重何故出广长舌似如轻相答今欲口说难信难解之法是故出舌相为证必真实也问各于其国出舌所覆大千属谁化境答彼佛赞此即知此佛化境也。
【疏】次引赞词。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疏】当信是句绝。
【记】次赞词中初分句。
【疏】称赞下即经本题上句指前释迦所说下二句如后经文所解。
【记】称下示本题总三句上句八字释迦所说者即前经文依正庄严持名修法等故名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下二句指后即六方佛后徴示何故名一切诸佛所护念等然此一题六方诸佛所说若其初句犹是释迦自语经云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
【疏】余见题中下五并同此释。
【记】余下指前释题下下例同后不释故。
【疏】二南方中。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疏】日月灯三皆破闇或次对三身次单喻智德。
【记】南方五佛第一从喻二义初对三身日即法身月即报身灯即应身或可配于三智次单喻智德者一即三故。
【疏】名闻光者名闻十方如光遍照。
【记】第二法喻双举。
【疏】大??肩者言相则两肩光??在智则双照真俗。
【记】第三两肩光??表显真俗二智。
【疏】须弥灯者山灯即喻法报二身。
【记】第四山灯双喻须弥高出法身德也灯能破暗智慧也。
【疏】无量精进从行为名方便度生未尝暂懈众生无量悲智亦然。
【记】第五无量精进对机显行解脱用也。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疏】三西方中。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疏】前三皆名无量初即寿命二即相好三即所证法身无上故喻如幢。
【记】西方七佛一二寿命与相皆从报德第三幢喻高显法身最上故。
【疏】大光大明并喻佛智自行化他破障除惑。
【记】大光大明二皆以光显智光能破暗智能断惑。
【疏】宝相者应佛相好如宝可贵。
【记】宝相法喻双举其相端严如宝尊贵。
【疏】净光者亦即法报。
【记】净光者智光纯净惑暗无余故。
【疏】问初无量寿即是弥陀若自劝赞于义非便答同名甚多必非极乐法藏所成之弥陀。
【记】次决疑不应自赞故答中且如弥陀对问显意须知诸佛皆有同名同号如法华二方同名日月灯明坛[纥-乙+(暴-(日/共))]有八百亿同名释迦等。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疏】四北方中。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纲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疏】??肩同前但无大字最胜音同上妙音。
【记】北方五佛初二指同。
【疏】难殂者法身坚密不可坏故殂音叙又音疽坏也。
【记】三即法身不可坏者遮那法体众魔一切不能沮坏故。
【疏】日生者如世晨?破晦暝故。
【记】四中如日照世应身德也。
【疏】网明者法门交映如帝网故。
【记】第五网明三昧法门如帝珠网互相交映。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疏】五下方中。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磨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疏】狮子者众圣中尊故以兽王比焉又狮子一吼兽闻皆死喻佛说法魔外消亡。
【记】下佛六今第一从喻二义一以法身无上故谕如王次以应身说法利机魔外消伏。
【疏】名闻名光义同前释。
【记】二三同前南方一佛今分二号。
【疏】达磨翻法单云法者所证法身轨持万化故次云幢者高出物表故三云持者任持常住故。
【记】四与六华梵虽异无非法身五即法喻双举亦法身德也。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疏】六上方中。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疏】梵音者梵即净法音清朗众乐闻故。
【记】上方十佛第一音声五六据色相第九从智解余六并从喻梵音清朗应身德也。
【疏】宿王者宿音秀星宿中王所谓月也经云众星之中月天子为第一。
【记】第二以月星释义莫非居尊并喻法身德初义见法华经亦如律序云众星月为最【疏】或可北辰居天中而众星拱之而辰星为宿中王亦喻法身出过诸法也。
【记】次义即论语云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疏】香上者众德如香超诸菩萨更兼智德故云香光。
【记】香上独喻法身香光更兼般若。
【疏】??肩须弥同前故不释。
【疏】杂色宝华者以万行因华严法身果德下宝华德义亦同之娑罗此翻坚固冬夏不凋即喻法身无变易故见一切义者洞达诸法甚深义趣。
【记】六与八并以华喻六即万行庄严法身八显内德胜妙第九即般若智报身德也余名可晓。
【疏】诸佛果海德量何穷三世道同理无差异。
【记】结诰中上四句叹诸佛果德高深佛佛皆同以海为喻深广无边故。
【疏】随机顺物一相为名。
【记】随下言各偏一相立名有异。
【疏】以意裁量略如上解后贤披阅更试讲磨。
【记】以下示今释随相略显示谦嘱后。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疏】次释名中分三初至念经徴前经名。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疏】上句已见前文故但问下二句恐未晓故问释之。
【记】经名随释徴名中本题三句经文前后自明上句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已于前经见义下二未明故兹徴显。
【疏】舍利下二示义又二先叙闻持是诸下次明得益。
△初中。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
【疏】闻经受持者牒上二报庄严正明行法二大章也及诸佛名者牒上引佛劝信第三一章初科所引六方名也。
【记】示义闻持中闻即耳根受即意识持即奉行总闻思修三慧也文中指前三大章其义易领。
【疏】次得益中。
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共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疏】诸佛护念直至菩提。
【记】得益中初至果号正释护念薄下推护念之因初中初句标文诸下叠释。
【疏】护谓覆护不使魔娆念谓记念不令退失。
【疏】势至章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疏】大论云譬如鱼母若不念子子即坏烂等。
【记】言护念者不出慈悲二心护故不令魔娆大悲也念故不令退失大慈也魔有四种五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今言娆者且指天魔引经论二喻虽异其义一也。
【疏】阿耨多罗此翻无上三藐云正等三菩提云正觉即佛果号。
【记】阿下翻梵莫非果上三德无上即法身超出一切故正等即般若之智不偏空有故正觉即解脱之用觉圆满故。
【疏】薄地凡夫业惑缠缚流转五道百千万劫。
【记】推因中初四句叙昔迷即三道流转薄音博逼也。
【疏】忽闻净土志愿求生一日称名即超彼国诸佛护念直趣菩提。
【记】忽下今修感佛正显护念之意。
【疏】可谓万劫难逢千生一遇誓从今日终尽未来在处称扬多方劝诱。
【记】可下疏主庆愿初六句立愿修因在处赞扬自行也多方劝诱化他也。
【疏】所感身土所化机缘与阿弥陀等无有异。
【记】所感下四句祈果。
【疏】此心罔极唯佛证知。
【记】此下二句结愿求证。
【疏】是故下三劝信。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疏】信我语者谓信教也如不信我十方诸佛岂虚妄乎。
【记】劝信中信即能信之心教即所信之法通指此经正宗行法也经中双劝一信释迦自语二信诸佛称赞。
【疏】次三时因果中初正示是故下二结劝。
△初中。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疏】已即过去今即现在当即未来。
【疏】发愿是因生即是果三因三果别对可知。
【记】三时因果中愿因生果皆约三世言别对者已愿已生今愿今生当愿当生。
【疏】欲显净土唯恐无愿有愿必生定无漏失。
【记】欲下正示经中发愿引生之意有愿必生者华严云唯此愿王不相舍难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上示得生。
【疏】十疑论云生彼国已悉得无生未有一人退落三界为生死业缚等。
【记】十下引论显生已不退三界生死业缚者以此土进修有退堕之失而显净土惟不退也。
【疏】次结劝中。
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疏】若有信者简彼不信任不发愿自甘涂炭是谁之咎。
【记】结劝中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经乃化诱之教信与不信任彼机缘自甘涂炭者以不信之失反显能信之益泥涂火炭喻三恶道。
【疏】三诸佛互赞中二段初我赞诸佛彼下诸佛赞我。
△初文。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
【疏】如我今者等即指前科六方劝信。
【记】诸佛互赞中初我赞诸佛疏指前六方劝信且六方如来乃劝众生信受释迦所说经文皆是释迦赞于弥陀今云称赞诸佛者盖诸佛虽各各于国称赞释迦此土众生无有知者仍是释迦显示故反为赞诸佛也。
【疏】二中又二初出彼赞词当知下二显示诚实。
△初中。
彼诸佛等亦称说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疏】释迦翻能仁即大慈垂应牟尼翻寂默即妙智冥真合此为佛则三身备矣。
【记】赞我佛号中释迦姓也牟尼名也二皆翻梵成华即显法报应三身大慈垂应应身也妙智报身世冥真法身也。
【疏】佗不能为故甚难举世未见故希有。
【疏】下列二难于此恶世修行成佛一难也为诸众生说此法门二难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