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7-12-20 07:53:38
|
只看该作者
尤其是大圆满的窍诀。
(八)问:我是北大哲学系毕业的博士,现今在读博士后。我想请教堪布一个问题:我们无论做任何事,在某些方面都很相似,不管做生意还是盖寺院,都需要聚合资源、做些判断,还要排除一切干扰。在这个过程中,怎样才能既把事情做好,又不增长贪心、分别心?
答:不管是做世间的事情,还是建造寺院等佛教道场,都需要积聚各方面因缘。许多人在做的时候,逢人便讲、滔滔不绝,这也说明他对自己的事业特别重视。但重视的过程中,尽量不要产生分别念、贪嗔心,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可实际上能不能完全做到呢?这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人格而定。
比如在藏地,很多地方经常修造寺院,有些是以十分正当的途径,依靠有福报的大施主捐款建成;而有些则到处化缘,最终带来各种不愉快的现象,对神圣的藏传佛教也是一种抹黑,让人们都以为“藏传佛教是四处要钱的”。其实,佛教并非仅仅修个寺院、建个佛塔,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物作为代表,如果是这样,那么佛教灭尽之后,这些道场依然存在,佛教教义有没有都无所谓了。要知道,外在的建筑只是提供一种条件,最关键的还是内在的思想。就像我们今天在这里聚会,并不是喜欢这栋房子,或者想看看我这个人,而是因为我在藏地修学了很长时间,你们希望通过这种交流得到一点收获。同样,我来北京大学也是如此,并不是想参观这里的建筑,或看看你们每个人长得什么样,而是想了解这里不同的思想氛围,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正如刚才所说,藏传佛教有非常深的思想体系,这个没有了知的话,反而因有些人的不如法行为,对藏传佛教产生邪见,最终毁坏自他,这是十分令人惋惜的。所以,判断任何事情时,不能仅凭表面现象一概而论,理应一分为二地去分析,否则就会带来不良后果。
问:我去年去过一趟青海,发现藏族人和汉族人对待财富的态度很不一样。那么,藏地的人如何看待做事业积攒财富的意义?
答:在藏地,相当一部分人对财富的态度,不像汉地人看得这么重。尤其是很多老年人,他们的幸福是建立在信仰上的,所以物质条件虽然一般般,但依然过得很快乐。我曾去过很多牧民的家,他们生活十分清贫,你们有时候的一顿饭,抵得上他们十多个人几个月的吃穿,可是相比之下,他们心情上的快乐,却远远超过汉地许多有财有势的富人。
古人说:“有富不一定是福。”在佛教中,知足少欲才是最大的富翁,有了这种满足感,做什么都会比较快乐。可是现在许多人缺乏这一点,他们有一辆轿车想买两辆,有了两辆又想三辆,而且质量也要越来越提升……这些人只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却忽略了它的副作用,最终只能招致无尽的烦恼、痛苦。而我们藏地很多人,从小就信仰大乘佛教,内心有种满足感、利他心,因此,内心的快乐远远超过大城市的人。
当然,现在藏地也有一部分年轻人,由于信仰丧失的原因,走向社会之后,行为比汉地人更疯狂,经常去一些不正当的场合。对你们汉地人来说,毕竟有些事物已司空见惯,对此也看得比较淡,而这些人到了大城市以后,拼命地追求物质享受,天天耽著醉生梦死,这种现象如今也不在少数。
(九)问:我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博士后,研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现在已经工作了。由于各种原因,我觉得佛教非常好,故不希望公司里的手下都只认钱,而应该有种信仰,崇尚良知和道德。但我又不可能让他们全部信佛,相信有轮回,那该怎么做才好呢?
答:不管在什么样的团体中,不一定非要用某个宗教的理论去灌输,只要能引导所有员工心地善良,以此作为准则的话,这一点人人都可以接受。我以前在云南、四川等地,看到一些企业家,他们对员工长期进行爱的教育,例如集体学习《弟子规》等,这样对人心肯定会有帮助。
问:我在搞生物医学工程期间,接触过一些比较黑暗的东西。举个例子来说,现在大家的车坏了就去汽修厂,但事实上,很多时候你的车并没坏,或者只是小毛病,结果修了以后,他把你的零件全换走,再给你一些旧的、失效的零件。还有,你的刹车本来没问题,但更换全套刹车系统很赚钱,修理工为了让你换刹车,就给你刹车油里灌进酒精溶解掉,这样的话,过段时间你的刹车肯定要坏。所以,现在高速公路上的车祸,很多就是这种原因引起的。但外行不太容易知道这些内幕。
再举一个例子说,我们搞生物医学工程的最初,对癌症接触比较多,老在谈怎么去检查、怎么去治好。但后来慢慢才知道,其实很多病是医生没法治的,因为我们日常食物中有大量致癌物,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肝肾衰竭的化工原料也被大量采用,而这些暂时又没办法控制。我说个数字大家就明白了:光是室内建材而言,据北京医院统计,几乎80%得白血病的少年儿童,患病前半年之内家里都作过装修。现在国家关于室内建材的标准,我也了解过一些,比如什么叫合格呢?即几年之内不引发重大疾病的,就叫合格。但人的寿命并不仅仅只有几年啊!
所以,现在人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物质利益,好像到了疯狂的地步,完全置他人生死于不顾。在这种环境中,我们多数人毕竟不能完全出世,还是要入世修炼。为了团结大家的力量弘扬佛法,让人间变得更有佛性、更美好一些,我创立了非营利的公益组织——食品安全协会,尽量免费为团购检测一些农药等,以减少对大家的危害。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做得很艰难,所以想请您明示一下:我们该怎么做下去,才能让这条路一直走得更远,而不是中途夭折?
答:很好!你还是考虑得比较周全,了解得也很有深度。
如今社会上的黑暗面,我们在座的人,尤其经历过许多事的人都比较清楚。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人们没有正确的信仰,诚如《涅槃经》中所言:“不见后世,无恶不造。”很多人由于不相信后世,所以只为了眼前利益,为了赚更多的钱,医院可以开假药,学校也不考虑学生的将来,包括你刚才说的汽修厂、食品厂、建材厂,很多内幕都非常恐怖。但即便如此,厂家也可以昧着良心,打各种广告、买通各种关系、以各种方式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从而给人们身心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这确实也是一种事实。
这样的社会潮流,个别人若想力挽狂澜,确实也有一定困难,但若借助公益组织的力量,或许可以多多少少起点作用。前两天我参加了“国际慈善论坛”,里面就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的很多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慈善理念,及对国家慈善立法的设想。其实,公益组织今后若向组织化、管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这样影响力会非常大,否则,只是个别人偶尔捐点钱、做些善事,这种力量毕竟有限。
因此,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知识分子,我从经济等其他方面,没办法帮助你们;但在佛教的心理咨询、指导上,我毕竟在学院呆了这么长时间,这方面我们可以共同合作。大家以后的目标,若能唯一就是帮助别人,除此之外没有个人希求,这样的组织对现在社会来讲非常重要。
以前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政府各部门可能比较害怕民间慈善。但现在步入国际化之后,中国基本上与以往完全不同,很多决策都是开放性的,在这样的气候和形势下,我们应该多建立像国外那样的慈善公益组织,以帮助那些精神上贫穷、物质上贫穷的人。
我经常都在想: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应该是为了天下人,若能为他们哪怕做一点一滴的事,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过程中,你不用担心个人会失去什么,这些不是很重要。如果你真想为他人做好事,也许暂时要面对各方面的误解、不理解,但是逐渐逐渐,你会像太阳从云中出来放出耀眼光芒一样,最终定能帮助无量的有缘众生。
(十)问:我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精神科的研究生。我前不久碰到一个小伙子,他失恋了,心态很悲观,我估计他要么会自杀,要么反社会,要么可能成为流浪汉。我很想帮助他,也尝试用心理引导的方式劝过他,但他很难听进去。请问堪布:我该怎样去点化这种人?或者,我这么执著地帮助他,是不是我自己的问题?
答:这不是你自己的问题,而是我们的问题!虽然他是一个失恋的人,但如果大家详细地思维,其实我们都有责任,这个社会中有无数的苦难者,都是我们应该帮助的对象。
关于心理咨询的作用,我在玉树的时候,见到全国各地、包括香港那边,来了很多心理专家。我也遇到过几位,但他们都说:“在汶川地震时,我们起了很大作用,不少人准备跳楼自杀时,通过我们的努力,都把他成功劝住了。可是到了玉树,按理来讲,这么大的地震,那么多人家破人亡,应该也能起到作用。但我们一直找,却找不到需要安慰的人,这些人都不太痛苦,所以这次算是白来了。”
可见,在这个世间上,对感情、财富等实执特别重的话,自杀率才相当高。听说你们北大就有个未名湖,常有大学生在那里跳湖自杀,以前老舍等也在那儿投湖自尽了,这些都是对世间法特别执著的缘故所致。如果他们早一点听过空性法门,不要说是感情、名声、财产,一切万法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又有什么可执著的?
不过,对现在很多人来说,一下子明白这个道理比较困难,有时候看到一些人的状况,确实也有点悲观。我们若以善心尽力帮助他们,也许逐渐会起到作用。但实在不行的话,那也没办法,毕竟佛陀这么伟大、断证圆满的圣者,都不能度无缘的众生,我们凡夫人就更不用说了。我常常也会碰到这种情况,实在是无能为力的话,只好念一些偈颂,默默地发愿:“我今生中确实没有办法了,但愿来世能帮助你……”
(十一)问:我是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的博士。之前报名参加这次座谈的几个理工科同学、一个德语系同学,临时有事不能来,所以他们有些问题想请我代问堪布。
1、学了佛法或传统文化之后,觉得自己的专业很没有意义、特别枯燥,这个矛盾该怎么解决?
答:许多人可能都有这种感觉:从幼儿园开始读到大学,算起来将近二十年时间,辛辛苦苦学了这么多年知识,但到了社会上的时候,大多数都用不上。比如数学里的几何、解方程,以及物理、化学等,在工作中基本都没有用。所以他们就特别困惑,觉得以前的时光都浪费了。
对此,其实可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你读书时所学习的这些知识,工作时虽不一定用得上,但却可以提升你的综合素质,培养你的学习能力。这样的话,以后无论遇到什么知识,有了这种较高的智慧为基础,学起来就不会特别困难。比如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教授,在听受中观时,理解能力完全不相同。或者,你以前是学理科的话,现在转到文科的领域工作时,即便以前所学的用不上了,但由于你的综合素质不错,中间就不会有很大困难。
另一方面,大家也知道,在中国来讲,从80年代到现在,经济改革非常成功,人们的物质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然而,在教育改革方面,中国却“革”了传统文化的“命”脉,尤其是文革期间,通过“批林批孔”等运动,把孔子当作封建迷信的对象来批斗,以至于现在想恢复起来有一定困难。由于那种思想的影响,如今学校里所传授的知识,道德修养方面的比较少,很多课文要么是讲战争,要么是特别枯燥的理论,故而现在也有许多知识分子要求:尽量在课本里加一些对为人处世有用的学问。像我们藏地,从小就教孩子怎么做人、怎么凭良心来做善事,但现在的汉地,一下子要转变过来也不太现实,许多人就处于这种左右为难的境地之中。
2、怎样才能把外语的听说读写也变成修行?这个应该如何观想?
答:在我们密法中,不管是写字、念经、吃饭,都要以一种正知正念来摄持,安住于禅定的境界中不动摇。但这对一般人来讲很困难,比如你开车、走路、做事,始终都要处于禅的光明境界中,或者自己要做善事的状态中,这可能有点不现实。不过若能如此,那无论你在做什么,都是一种修行。除此之外,可能也没有一个单独的法让你边学外语边观修了。
3、怎么样才能证悟明心见性的境界,不知道堪布方不方便回答?
答:不方便,要保密。开玩笑!
禅宗的“明心见性”,也就是大圆满的“直指心性”,净土法门则称为“一心不乱”,这些词虽然不相同,但意义都是指达到最高境界。“明心见性”在禅宗很多大德的传记中经常出现,即通过特别简单的方便方法,认识心的本来面目,也就是光明与空性无二无别的状态。这种状态当你认识的时候,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当然,要想证悟这种境界,方法有几种:一是次第性地闻思、修学显宗经论;二是依靠善知识的指点;三是阅读高僧大德传记,祈祷上师三宝,以了然通达心的本性。当你真正明心见性时,尽管无法用言语表达,但自己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并不是偶尔的一种快乐舒适,而是非常稳固的境界,即便诸佛菩萨来到面前想转变你,你这种见解也不会动摇。以前宗喀巴大师的上师仁达瓦尊者,在《中论注释》的结文中就说:“纵然千百万个智者认为我的见解不对,我也不会有丝毫转移。”这说明他已证达了特别高的境界,故对此很有把握。
关于明心见性,汉地《高僧传》中有许多非常精彩的故事,你们有时间应该看一看。现在许多人喜欢看明星、歌星、舞星,其实这些没有什么意义,你们应该去探寻大德们是怎样开悟的,若能依此修行,生死大事就解决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4、我自己有个修行中的小问题:傲慢心、嗔恨心这两种顽固的习气,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断除,而不是等它暴露出来之后再去惭愧忏悔?
答:嗔恨心有两种对治方法:一是显宗的方法,在《入菩萨行论·安忍品》中讲得很清楚,它通过各方面的理论,详细剖析了嗔恨心是怎样被摧毁的。所以国外很多大德到西方国家时,若没时间讲《入行论》的全文,就会单独把《安忍品》拿出来给大家讲。而密宗摧毁嗔恨心的最好方法,就是当下观察它的本体。比如我对某人特别生气,此时就看看这个嗔恨心在哪里,是在肚子里?还是脑袋中?或是身体其他部位?这样一观察,就会发现所谓的嗔恨心只不过是分别念的假象,实际上本体一点都不成立。因此,对于嗔恨心,显宗、密宗各有不共的窍诀加以对治。
傲慢心的话,我以前也有这个毛病,觉得自己的记性、智慧、能力都超人一等。但后来一想:“其实我是众生的仆人,跟过去诸佛菩萨、高僧大德的无私付出相比,我自认为很了不起、很不错的这些,没有一点一滴值得傲慢之处。所以,我是所有众生中最卑贱、最可怜的,不应该有超越别人的傲慢心。”因此,只要比较诸佛菩萨的行为和发心,我们就会感到特别惭愧,自己明明我执那么重,自私自利那么强,烦恼、分别念如是强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