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门外汉”的出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闭嘴
    2017-9-5 09:41
  •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13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6 13:30: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门外汉”的出处

      人们平时指责某某人,因不通晓某方面的知识,从而认为他在那个层面没有发表正确意见的可能,也就是说,认为他在那件事上绝对不会有真知灼见,故而往往就会不留情面,直截了当地对某某人说:“你是‘门外汉’,在这方面你没有说三道四的资格,还是到一边歇歇去吧!”这话听起来比较“气人”,但被劝说的物件实也无可奈何,只好悄无声息的退到一边。原因是什么?是“门外汉”这三个字的内涵,击中了他的要害!
      
      一般人都知道,“门外汉”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可这个说法出自何处,恐怕知道的人就不会太多了。
      
      宋代高僧普济编著的《五灯会元》中记载,东坡有次夜宿江西庐山东林寺。这座寺院是晋代江州刺使横伊专为净土宗创始人慧远和尚修建的。晋唐以来,此寺僧才辈出,名气盛大。当晚,东坡与寺里的方丈圣觉和尚谈得很投机,他们攀谈了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谈论得最多的则是佛学兼哲学巨著《顿悟入道要门论》的要点。东坡被《顿悟入道要门论》的精妙内容所牢牢吸引,苦苦思索其中所阐述的深刻道理,竟至一夜无眠,然而终于让他弄通了其中所包含的奥妙禅机。
      
      第二天,苏东坡便根据他所理解的内容,写成一偈(诗),书赠圣觉和尚:
      
      溪声便是广长舌,
      
      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
      
      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东坡慧心独具,用“广长舌”和“清净身”来描绘卢山溪声和山色之绝妙,令方丈赞叹不已。
      
      佛经中载,“广长舌”是佛的三十二妙相之一。古印度民间传说,凡是舌头能盖过鼻尖的人不会说谎,不打妄语。而佛经上对此加以更大的发挥,说佛的舌头异乎常人,可以抵触额鬓,当然这也就远远超过了民间传说中的那个长度。理所当然,人们也因此就坚信无疑,佛所说的一切也就再真实不过了。因此,婆罗门教徒心悦诚服地皈依了佛门的《阿弥陀经》中所说的,“恒河沙数诸佛,各与其国,出广长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清净身”是从《华严经》中引出来的,佛经中说,佛身是清净光明的,是一尘不染和光明普照的象征,故简称“清净身”
      
      苏东坡用这两个比喻来表示他对佛理的顿悟:如果将汩汩溪声比作佛说法讲经的话语,那如洗的青山,怎能不被称为佛的清净之身?他把佛理的玄妙和大自然的美景有机地融汇在一起,即生动又形象,故而后来被佛教徒们广泛引用。
      
      《五灯会元》中卷六中载,后人圆智对前两句诗评论道,“若不到此田,如何有这个消息······‘是门外汉耳’。”圆智的意思是说:苏东坡对佛理有精深的理解,才能写出如此精妙之诗句,如未到达这步田地,那就是门外汉,是绝对写不出这种诗句来的。
      
      “门外汉”有此便流传开来,衍变为一句成语,沿用至今。(作者:三是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