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禅的幽默,我们为什么不懂?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闭嘴
    2017-9-5 09:41
  •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13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4:25: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禅的幽默,我们为什么不懂?

      禅的幽默,我们为什么不懂呢?
      
      (一) 它是以有言显无言:就像云门文偃禅师,在他未得法以前,一天到晚追随着陈睦州禅师问“道”,陈睦州禅师没办法,见他来就躲。有一次云门动作很快,门还没关,脚已伸进去了,但是陈睦州照关不误,于是把云门的脚压伤了。云门说:“你压伤我的脚没关系,但你要给我说‘佛法是什么?’”陈睦州讲了五个字:“秦、时、(车+度)、轹、钻”。这五个字你怎样排列组合,也找不出什么道理,但是云门当下就豁然大悟。悟了什么?悟在“以有言显无言”。各位如果把这一段公案参透了,那一定悟得很正确。有人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问云门:“什么是佛?”“干屎橛。”这都是“以有言显无言”。
      
      (二) 它是以无言显有言:什么是佛?敲你一棒;什么是祖师西来意?竖个指头;这是“以无言显有言”。虽然他只竖个手指头,可是够你写上十万字的论文。
      
      (三) 它是通俗的幽默:有人问赵州:“听说你跟南泉普愿学法,从他那里得法,是吗?”赵州说:“镇州出大萝卜。”这是借喻,镇州出大萝卜,是大家都知道的事,还要多此一问吗?这是个幽默话。但很多禅宗大德拿它当公案来参,参透了又能得个什么呢?所以参公案要会选,选得不对,参了也没用。
      
      在盛唐时代,禅宗一花五叶,因为当时国势强盛、民生富裕,修行人的环境好,高僧大德非常多,不缺乏导师,大家在这种没有精神压力的条件之下,当然充满了幽默感。
      
      宋朝以后,国势积弱不振,年年花钱买和平,民生凋敝,活在那种环境之下,哪里会有幽默感?
      
      到了近代,一九四九年以前,列强环伺,国亡无日,中国人就更不晓得什么叫做幽默了。我们拿现在的心情,去体会祖师的心态,那是格格不入的。
      
      古时候的大德,像六祖没念过书,照样大彻大悟,他说的话就是经典。唯一中国人讲的话称作佛经的,就是六祖惠能大师了。
      
      我们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禅并非高不可攀,只是它具有高度和深度的幽默感。我们若用平常心去看禅,它不但具备普遍性,而且是在我们生活里生根的。我们可以从现在的文学、艺术上去找寻禅的踪迹,也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发觉自我,因为禅就是真实的自我。(选自耕云先生《佛法在世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