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量劫的苦修、勇猛精进,不如一天修无漏业。
那到底什么是无漏业呢?《楞严经》有明确的交待,第六卷文殊菩萨讲: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一念信解如来藏,就是「修无漏业」。只有如来藏是最圆满的无漏智慧,而且悟的当下即可了生死,成解脱。所以修圆顿大教,与修方便法来比,成就的大小、快慢是日劫之倍啊!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文殊菩萨向诸佛请愿,加被未来众生修行耳根圆通法门,证入圆通法门,无有疑惑。方便易成就:唯有如来藏法门最方便,最容易成就,方便到什么程度?会讲法的人几句话、几分钟、一个小时、几个小时就能把它讲得清楚明白,听者当下就能开智慧。怎么易成就呢?你听懂了就成就了。你可以当下证罗汉乃至圆教菩萨位,乃至十地、等觉位菩萨。
《佛说阿弥陀经》讲:已发愿已往生;今发愿今往生;当发愿当往生(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阿弥陀经》有没有讲,「已发愿者经过十年念佛、八年拜佛、三年拜忏,今往生?今发愿者经过三年拜忏、十年行善、五年断恶,当往生?当发愿者经过三年持咒,四年坐禅,五年朝山,当、当、当往生」?有没有这样说法啊?发愿往生:「发」是成就之义;「愿」,上面一个原,下面一个心,就是原来的心;以现在这个凡夫的心见到了我们原来的真心即是「往生」;「原来的心」是不是万法都是「我一个念」呐?
《阿弥陀经》里有一句「临命终时」,许多人以此认定:一定要人死了以后才成佛。诸佛菩萨没有这种说法。一切经典都是讲活着的时候成佛,活着的时候往生。临命终时:「临」是「道交感应」;「终」是表「圆满」。怎么圆满呢?以我现在的凡夫心见到了我原来的真心,这就是「阿弥陀佛」,这就是我们生死的假命与不生不死的法身慧命感应道交,圆融一体,叫「临命终时」。我们讲,「这个讲经堂经过三个月的工程终于告终」,你能不能讲「这个讲经堂经过三个月的工程现在终于死啦」?
《阿弥陀经》还讲:即以食时,还到本国。以吃饭打比喻,我吃甜食是甜嘴巴;吃辣是辣嘴巴;吃咸是咸嘴巴;吃臭豆腐是臭嘴巴。比喻这个心懂得了阿弥陀佛,我就是阿弥陀佛,这叫「还到本国」。《阿弥陀经》从古至今被说为「法华秘髓」,最难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