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曲阜孔庙东邻,有一座气势雄浑的古建筑群—复圣庙,祭祀的是孔子的第一大弟子颜回,所以后人又称之为“颜庙”。 孔子收徒,有教无类,不问贫富,只要愿学,他都招进门里。颜回初见孔子时,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孩子,他个头矮小,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他的额头出奇的高,向前凸着,双眼深凹,炯炯有神,透着机敏、聪慧。颜回向孔子拜了三拜,磕了仨头,就算成了孔门弟子。颜回初见孔子,并没给孔子留下印象。 后来,孔子渐渐发现,在弟子中读书最用功的就是颜回,而且很少提问,只是瞪着一双大眼,像贪食般地听孔子讲经授业。放学了,弟子们都回家吃饭了,颜回总是最后一个走,饭后又第—个来到学堂,然后就捧卷诵读。时间一长,孔子就觉得奇怪了,颜回为什么回家吃饭这么快? 这一天,孔子派人偷偷跟随颜回看个究竟。原来,颜回的父亲在城外种地,不回家吃饭;颜回的母亲又在外给人帮工,也不回家吃饭。这样,颜母每天走时给儿子做一锅菜汤, 颜回回到家也不管热凉,拿起用竹筒做成的饭碗,挖出来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有时菜汤喝不饱,他就跑到井边,用水瓢舀几瓢井水喝,然后拍拍胀起来的肚皮,乐滋滋地背上书包,往学堂跑去。孔子派人观察了几天,天天如此。孔子听了回报既心酸怜悯,又十分叹服。于是说了收在《论语》上的这段话:“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后来,人们就把颜回居住的街称为“陋巷街”,把颜回当年吃水的井,叫做“陋巷井”,还在井上修建了“颜乐亭”,以追念颜回这种贫贱不改志向的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