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圆实常化论 ——从六大思维辩证佛教与各教

查看数: 5298 | 评论数: 7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22-12-9 12:46

正文摘要:

圆实常化论《从六大思维,辩证佛教与各教》四版修订 四版 序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习总书记2018年4月23日政治局会议)。感慨于当今世界「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社会思潮纷纭激荡 ...

回复

如实松坦 发表于 2023-1-7 15:45:00
度一切未度 发表于 2023-1-7 15:23
在别人帖子肆意骂人造次,这里装作规矩,变脸真快,你在分别,停在来的层面,没见性呢,愿您早日明心见性 ...


还是——多修自己吧

最开始——我待你俩如何呀?


后来——因为你们俩的N次不自重、素质低下嘛

故我判断你俩来此——假借交流,实则问难!


我就轻松——嬉笑驱之嘛

就这点事啊

无他!


若你欲——没完没了地纠缠

开个新帖嘛——我过去

咋样?

阿弥陀佛!
度一切未度 发表于 2023-1-7 15:23:59
如实松坦 发表于 2023-1-7 13:03
请莫于此贴内——乱言不敬!

你另开贴——引原文来辩

在别人帖子肆意骂人造次,这里装作规矩,变脸真快,你在分别,停在来的层面,没见性呢,愿您早日明心见性,阿弥陀佛!
如实松坦 发表于 2023-1-7 13:03:19
度一切未度 发表于 2023-1-7 12:56
您仔细看恩师论文了吗?恩师在说有情无情关系时,引用楞严经卷十,草木为人,人为草木,您怎么不提是五十 ...


请莫于此贴内——乱言不敬!

你另开贴——引原文来辩

我天天在的

行不?

阿弥陀佛!
度一切未度 发表于 2023-1-7 12:56:22
如实松坦 发表于 2022-12-9 18:07
感恩——印广法师!

阐真理——统世间!

您仔细看恩师论文了吗?恩师在说有情无情关系时,引用楞严经卷十,草木为人,人为草木,您怎么不提是五十阴魔呀?
如实松坦 发表于 2022-12-9 18:07:35

感恩——印广法师!

阐真理——统世间!

阿弥陀佛!


法华当开 发表于 2022-12-9 14:26:10
(三)圆实佛教妙用

1.《法华经•方便品》佛令行人自己授记原则:「自知当作佛」(自己给自己授记)。
    2.《法华经•法师品》佛教自记标准:「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3.《法华经•法师品》佛释「自记原则」和「自记标准」的理由:佛以挖井见湿,水已不远,比喻法华行人「闻即往生」「成佛分真」。
    4.《法华经》第三、第六、第八、第九等品:记述舍利弗、阿难诸佛子等,先后数起人众,依自记原则和标准向佛请记,佛皆认可,并授满记(悟后进修若干亿劫成圆满佛)。
    5.《法华经》第十七品,记述行人听闻第十六品「如来寿量品」,十来分钟开示,不离板凳,成就不同果位。下起罗汉,中经菩萨诸位,上至十地、等觉菩萨。
    6.《法华经》后六品(第二十三至第二十八品)多所记述,听闻一品经文,多少多少学人,不离会场,当下证果。
    7.《法华经》第十二品记述龙女听闻妙法,当下成就极果如来。
    8.《楞严经》末页,记述「四重、十波罗夷」重犯,瞬息就要断气下狱,「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
分述一•(三)
    千经万论,无量法门,谈玄说妙,道长论短,「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楞严经•卷三》)。唯有圆实佛教,纲举目张,证据确凿,让人正信、自信、自证、克期取证。
    纲举,「授记」原则——「自知当作佛」(《法华经•方便品》)。
目张,「授记」标准——「一念信解,蒙佛授记」(《法华经•法师品》)。
    证据,「授记」仪轨——行人自记分真之佛记,向佛请记,佛予印记,并授圆满之佛记。
    确凿,「法会」功德——一场法会,或短或长,不离道场,当下证果。
    正信,佛菩、诸天——若非真实,千古焉传!若人造假,天理何容?
自信,「自性」智慧——逻辑推理,自性辩证,人人皆是真理化身,本具自性智慧,只在用与不用。
自证,「当下」功德——以佛说为标准答案,以自性智慧为验证,对号入座。
此从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对照文件,对比史实,审谛心态,自证自记。当年佛陀,责问阿难:「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楞严经•卷二》)
(四)圆实佛教妙用之因
1.《楞严经》前三卷,从七处破妄到十番显见,进而会通四科七大,先令众生觉悟如来密因:
    原来情与无情、人文百科、天地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让人明了宇宙来龙去脉之真相,先为点亮行人心灯!
    譬有一人,自出生始,即居暗室,一旦见光,心目俱亮。再入暗室,眼虽复暗,心岂不亮?是名「和光同尘」!
2.《法华经》总共二十八品,除第四、第十四、第二十六品外,余二十五品,佛于大量篇幅,用「那由他」「阿僧祇」「尘点劫」「恒沙界」「太虚空」……这些不可思议的天文大数,说人、说事、说时、说处。人们不禁要问,真实吗?准确吗?
    其实,真假对错,无关紧要!佛之良苦用心旨在扩大行人心量。以此「密化之迹」,度之「安乐国中」(七识「种子」、个体位真人,「瞒」六识之「天」,「崇密化之迹」,「过」生死之「海」,到涅槃彼岸),是名「瞒天过海」!
3.譬有一人,自出生始,即居陋室,身心俱局。一旦出室,身心顿旷。再复入室,身虽复局,其心岂局?是名「菩提不退」!
4.又譬气球,带物飞升,大能带小。气球,变量也(喻心量);物体,定量也(喻业障);心量,变量也,可以无穷;业障,定量也,止于当下。当下之业障,再大如山……也是定量,比之无穷大之心量也是「一小不点」,是故,以无穷之力举小不丁点,岂非如佛说为「譬如以尘扬于顺风」, 是名「带业往生」!
5.《楞严经》后七卷从无情四大成因(世界相续),到有情肉团身成因(众生相续),再到十方法界进化、十二类众生变异,揭示天地万法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业果相续)。为修行人指明悟后进修,破除习气、增上品位之正修行路!
譬制点心,油盐米面,原料相同,配比各异,其味岂一?修道亦然。四科七大,人人平等,质与量别,果报岂一?行真善美、戒定慧,成就胜妙解脱;执假丑恶、贪嗔痴,必会沉沦三涂。其中质量,决定升举沉堕。其中数量,决定福祸大小。是名「随心应量」「因缘果报」「酬业受报」!
分述一•(四)
    行人当下解脱,却不自知,反而求证于佛。佛悯众生,苦口问质:「见性周遍,非汝而谁?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楞严经•卷二》)
    复作狮子吼音「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楞严经•卷七》)
    千经万论、无量法门、劝修劝行,让人只知其然,昧所以然。唯有圆实佛教刨根究底、由流溯源,「一路涅槃门」(《楞严经•卷五》)。让人想成佛也成佛,不想成佛也成佛,就没有办法不成佛。
此从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深入挖掘、寓义喻义释义「注重最新解经」。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