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阿弥陀佛 |
顶礼恩师上印下广门清大法师!愿生生世世护持弘扬法华楞严如来藏一心三藏大法!荷担如来家业! |
南无阿弥陀佛 |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
《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最后一段经文: 诸善男子,于我灭后, 谁能受持,读诵此经。 今于佛前,自说誓言。 此经难持,若暂持者, 我则欢喜,诸佛亦然。 如是之人,诸佛所叹, 是则勇猛,是则精进。 是名持戒,行头陀者, 则为疾得,无上佛道。 能于来世,读持此经, 是真佛子,住淳善地。 佛灭度后,能解其义, 是诸天人,世间之眼。 于恐畏世,能须臾说, 一切天人,皆应供养。 (佛)再三再四地在这儿搞激将法:「谁能受持《法华经》,当着诸佛面前给我站出来,给我讲一句!」可见弘扬《法华经》之重要!当年法华会上那些菩萨是谁呀?就是我们!你当年不发这个愿,你现在不能来听闻《法华经》!这个道理太简单!谁能想得通,谁得大自在! |
"假饶造罪过山岳,不须妙法两三行",《法华经》云:“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药王。在在处处。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住处。 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盖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若有人得见此塔礼拜供养。当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正思维》如果你念佛时想吃东西或者想救人,再比如念佛时想到观音菩萨,这都是失去正念。因为你不知不觉心被境转。所以正念偏重于定学。在圆顿法中,只要明白「如来藏」的道理,你心开意解,头头是道。头头是道即是要求我们念念在道,境界当前,一念之观,想都不要想,自性就流露出分别智慧。这是一种功夫,就靠我们时常提起观照。 怎么正念呢?别人骗你五百万,你的烦恼心都生不起来,这叫正念。如果开始起了烦恼,然后想想,骗子是谁啊?我是谁啊?五百万又是谁啊?这就叫正思维。 |
一念随喜”之“一念”真实义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 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这里的“一念”真实义: 是指刻骨铭心体悟相信了 “天地万法皆当人当下一人一心一念之所变现, 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这个世界只有一尊佛,一个人,一个念而已。 一尊佛,即是卢舍那佛,即是圆满报身,即是空不空如来藏; 一个人,即是毗卢遮那佛,即是清净法身,即是空如来藏; 一个念,即是释迦牟尼佛,即是无量化身,即是不空如来藏; 一尊佛,一个人,一个念皆是一心变现; 卢舍那佛,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皆是一佛变现; 报身,法身,化身,三身是一体; 空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 如来藏,其实就是一个如来藏。 明白此理,即是真正的“一念随喜”。<转> |
佛法不离心,万法皆由心现。好的心态就是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不会固执己见,乐于接受新的正知正念的思想,破除自私的偏执,成就大爱的无私。随心自在的如来妙用,万法合成一界。佛法的智慧让利他的发心,成为众生从困苦难安的此岸到清净恒乐彼岸的光明使。 身心淸净,识为本体,一念归于大光明藏,已出三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