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分享 阿弥陀佛 |
阿弥陀佛感恩分享 |
医子故事的链接内容: 经文:如医善方便,为治狂子故。实在而言死,无能说虚妄。 回到父子的比喻上去。他本来健在,却派人对儿子说自己在外国死了。讲这个话是让儿子安心吃药,不要再懈怠;虽然说的是假话,其真心在于救儿子的命。佛没有灭度不灭度,却方便说为灭度,无非是叫我们依法为师。所以佛灭度以后,我们就靠佛所讲《法华经》《楞严经》来成就自己。 后面又强调,如果众生时时刻刻总是看到我的话,他们生懈怠心。怎么「憍」啊?不能受苦,舍不得花功夫去修行啊!「放逸」,要玩啊。总是认为佛那么慈悲,我是他的弟子,他不会把我送到三恶道里去。那么佛走了以后,找不到佛去求饶啊!只有把经典搞明白,才能救自己。其实他不明白,即使佛在眼前,你不明理,他能不能救你呀?不能啊!宝莲香比丘尼、琉璃大王、善星比丘都是在佛的眼皮底下下无间地狱,佛没有办法。佛再三讲:佛不度人。佛对他的父母成就的办法就是讲经,没有给他什么东西结缘——你把这个拿去,一挂就能往生;也没有给他摩一下顶。唯有把道理讲给他听。 经文: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慧,速成就佛身: 你怎么样才能让众生来入于正法?这个正法之门,唯指《妙法莲华经》。 |
故事表法开智慧: 勿忧不差:不用担心病不好。作是教已,复至他国:这就是佛示现灭度。对病好了的人,佛化缘已毕;不肯吃药的这些人机缘没有成熟,佛在这里对他们反而是一种障碍。所以佛在这种情况之下示现灭度。遣使还告,汝父已死:佛灭度以后,领众修行的菩萨、老师、方丈啊、住持啊、居士林林长啊,叫「遣使」。 是时诸子,闻父背丧:这个时候明白了佛不在世,已经离开我们而去。「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无复恃怙」是指没有依靠,就好像孩子失去了父母。 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香美味:佛离开世间以后,修行人唯一可以信赖的就是佛的经典,这是「药」。因为经典还要有老师来讲解,所以「遣使还告」啊,这些领众修行人都是佛派来的使者,「还告」就是告诉他涅槃真义。寻便来归:这是佛速速入世,一旦机缘成熟,无量次地来到世间教化众生。每一次来都要成就一部分已经根机成熟的人,又要与另外一部分人结缘。 所以「毒病皆愈」也好,「悉已得差」也好,都是方便说。能成就的就把他成就,不能成就的放一放,过几万年几亿年再说。就是这样。最后成就不成就都是由《法华经》一锤定音。佛就是这样,示生示灭,完全是随众生机缘而已。 |
故事表法开智慧: 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佛生生世世都是这样苦口婆心。师父这十几年来其实就是在苦口婆心:你们要读《法华经》呀!读《法华经》才能成佛啊!可是有多少人深信不疑?只有他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他回过头来,才会感慨万分。 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这个「不失心者」是指尚有正见之人,对于佛的讲法一听即信。一听即信,即使是迷信的人,他凭着对佛的信任,他也容易开悟。信心也很重要。「病尽除愈」就是当下得到解脱,叫「知妄即真」。对「一心三藏」的道理你当下信解,当下「病尽除愈」。 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这是指一些机缘尚未成熟的人对佛法还在三心二意。所以者何?毒气深入,失本心故:这些人习气很重,被烦恼障、所知障、业障、苦障、报障等所束缚,迷惑重重。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他们心里装的东西越多,离开真实智慧越远。 |
。。。许多人自以为是,你这里想去救他,他还认为你是想去害他,认为你在自吹自擂。许许多多的人那么聪明,他却用下劣心、用牛羊眼来看待大法,看待善知识,这就是悲剧。有些人好不容易入了这个门到最后还蹦出去,更不用说那些一直在门外转不进门的人、时时刻刻想来找茬子找毛病的人。我们真正是发了菩萨心的人,看了这么好的法门,再想想自古以来那么多人在迷惑颠倒,你这个心里是什么味道啊?有些弟子想一想过去师父为了传这个法,恨不得拍桌子打板凳。只有深刻地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你才能感慨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