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在家供灯和在寺院供灯有差别吗?

查看数: 226 | 评论数: 7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6-12-1 16:32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一心三藏-_B0F1s 于 2017-5-4 09:00 编辑 在家供灯和在寺院供灯有差别吗?   基本上,在寺庙点灯功德大一点,为什么?很多人看,对不对,比如说你在前面放一个灯,越多人看到那个供灯功德越 ...

回复

李萍 发表于 2017-6-9 08:46:26
吃饭睡觉是多么简单的事,可是今天究竟有多少人能舒舒服服的吃饭,安安逸逸的睡觉?可见最平常的事到达平常心的境界,是须经过无数不平常的修持。禅师们多在“用功”,快快乐乐的把饭吃饱,安安静静的把觉睡好。
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7-5-4 10:56:08
宿王华,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诸水之中,海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如来所说经中,最为深大。又如土山、黑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及十宝山,众山之中,须弥山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经中最为其上。又如众星之中,月天子最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千万亿种诸经法中,最为照明。又如日天子,能除诸暗,此经亦复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暗。又如诸小王中,转轮圣王最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众经中,最为其尊。  又如帝释,于三十三天中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又如大梵天王,一切众生之父,此经亦复如是,一切贤圣学无学,及发菩萨心者之父。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一切如来所说,若菩萨所说,若声闻所说,诸经法中,最为第一。有能受持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  第一个比喻。宿王华,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诸水之中,海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如来所说经中,最为深大。现在有人讲啊,《华严经》是经王,讲《无量寿经》是经王的经王。他的根据就是唐宋时代的古大德,而且还是没名没姓的。就是有名有姓的又怎么样?所以这种说法多么软弱无力。佛有没有讲《华严经》是一切经中之王啊?这里就是当面见分晓啊。《法华经》《楞严经》是试金石、是照妖镜、是降魔杵。那你是听唐宋祖师大德讲,还是听佛讲啊?退一万步讲,就是佛在讲《法华经》之前,在某某经上也是这样讲。那你听佛开始讲的,还是听佛最后讲的啊?我们把话讲到底了,这是最后的临终遗嘱啊!  为什么大海为诸水第一?百川各有各的特点,那么大海呢,收纳百川。《法华经》包容一切万法,所以称为经王。  第二个比喻:又如土山、黑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及十宝山,众山之中,须弥山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经中,最为其上。前面讲大,这里讲高,最大最高。「土山、黑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前面都有具体的说明。  「十宝山」呢:有云山,有香山,有马耳山——像马的耳朵;还有雌双山,两座山头像兄弟一样;有神仙须弥山,山上都是住的神仙;还有「慧幢山」。这么多山中呢,须弥山第一:长336万里,宽336万里,高1008万里。同时这些山各有各的特殊的珍宝,有些具有一宝,有些具有两种宝。而须弥山具足众宝。以此比喻《法华经》如须弥山,为「诸经之王」。  第三个比喻:又如众星之中,月天子最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千万亿种诸经法中,最为照明。前面讲大,中间讲高,这上面又讲照明,讲它的智慧。众星捧月。众星始终是那个样子。那么月亮呢,时亮时暗,时圆时缺。所以月亮呢,还表它的自在变化功能,它能够「观机逗教」。这就是表「法华三昧」。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它能普摄于一切的万法,而成就各种不同根机的众生。  第四个比喻:又如日天子,能除诸暗,此经亦复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暗。《法华经》《楞严经》能把等觉菩萨的生相无明都破除,所以它破除一切之暗。为什么讲其它经叫「戏论法」?它叫菩提邪。不圆满,不究竟,是有漏法门。  第五个比喻:又如诸小王中,转轮圣王最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众经中,最为其尊。这里的「诸小王」是指地上的王。须弥山脚有四大部洲,地球仅仅是南瞻部洲的一部分。四大部洲这些王啊,最大的转轮圣王,他统帅四大部洲。所以在这里把其它经典比喻成小王,唯有《法华经》呢,是转轮圣王。  第六个比喻:又如帝释,于三十三天中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帝释」就是玉皇大帝。第二层天叫忉利天,一共是三十三个天,东南西北每一方是八个小天王,玉皇大帝居中统帅周边三十二国。所以这里把《法华经》比喻成帝释,是经王。  第七个比喻:又如大梵天王,一切众生之父,此经亦复如是,一切贤圣学无学,及发菩萨心者之父。世界末日来临之时,先起火灾,一直烧到「初禅天」。劫难过后,它又重新恢复生机,这时二禅天有人到这里来教化众生。他是天下第一,所以后来的人都拜他为始祖。就是大梵天,为「一切众生之父」。  第八个比喻: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一切如来所说,若菩萨所说,若声闻所说,诸经法中,最为第一。有能受持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当《法华经》出世以后,其它经典统统是小乘法。那么在这里还涉及到受持《法华经》的人「亦复如是」,在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所以同样是修行人,同样是菩萨道,受持《法华经》的人是菩萨中的菩萨,这个是很明显的。下面看第九个比喻。  第九个比喻: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在声闻辟支佛菩萨中,菩萨是第一。那么以此来比喻,其它的经典都是声闻辟支佛,只有《法华经》是菩萨乘、菩萨道。藕益大师在这里把《法华经》前七种方便统统判为不究竟,都是有漏,唯有圆顿大教《法华经》是一切诸经中王。  第十个比喻: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在一切修行人中,一切菩萨中,是不是佛是王啊?所以在一切经典中《法华经》是王。  连讲十种比喻,请问其它有没有任何一部经典中有这种说法?佛就估计到有人浑水摸鱼,所以特别用心良苦,在《法华经》中反反复复开示众生。尽管这样,还是有些人在不识时务,强词夺理:「万法平等」,讲得振振有词。
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7-5-4 09:35:40
南无法华经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7-5-4 09:03:27
在枝末上事相上执着,何时见性?
红尘之外 发表于 2017-5-4 05:18:39
本帖最后由 红尘之外 于 2017-5-4 05:21 编辑

功德的大小在于你的心,不在于灯的大小,也不在于这个灯是寺庙的还是你家的。你执着于功德相就没有功德,你三轮体空了就有功德,你明白灯是什么,怎么来的,你的灯供养的是谁,你的功德就无量无边。
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7-5-3 22:46:16
大佛顶首楞严经》云:"我常说言, 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一切众生及其耳闻目睹,所思所想,看得见看不见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真心一念所变现,这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千变万化的一切现象都是人的心念所变现。         所以说,不论是风动还是幡动,都源于我们的心动。一切矛盾和争端的生起,都是因人的心念而起,是人们不同价值观取舍的结果。众生迷惑,执着外在事物现象为实有,不懂回光返照自心本性。凡所执着和争端都是看错了想错了,一切烦恼痛苦的根源皆是陷在了自己知见的漩涡中不能自拔。         而觉悟了的佛菩萨,了知宇宙人生真相,洞见一切众生和万法本为一体,都是一个真心所变现,一切变化都是自心取自心,随缘应化而已。大光明藏中谁非谁,谁又不是谁?在佛菩萨的眼中视一切众生都是佛,皆是慈悲应对,没有丝毫分别取舍心念,随缘度化,自在生活。所以说,我们若想过自在的生活,应当破迷开悟,明心见性,时时观照起心动念处,遇事问问自己,是不是看错了想错了?确信外面没有烦恼和痛苦,一切的情绪都是自己制造的。只要我们不被外境牵着跑,“心能转境,即同如来”,就一定能自在生活,趋向成佛的大道!
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7-5-1 21:31:19
我们今天讲《楞严经》,怎么又讲到《法华经》呢?     告诉各位,《楞严经》就是《法华经》。这两部经,《法华经》为纲,《楞严经》为目,纲举目张,瞩目归纲。    《法华经》从正面以肯定的方式提出宇宙人生本体,《楞严经》从各个侧面,以‘肯定’与‘否定’交错进行,一点一滴一划,一字一句,由浅入深来阐述宇宙人生本体。    所以我们讲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开悟的法华成佛的楞严”也是一样。不仅是我们娑婆世界以【法华楞严】为公认,在十方法界也都是以【法华、楞严】为公认。    我们这次总讲、概讲,再具体到我们娑婆世界而言。佛在娑婆世界讲了三藏十二部经,最后归宗到法华、楞严。所以佛在《妙法莲华经》里讲啊,‘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不光是我娑婆世界,十方佛土都只有一部《法华经》,其他经都是方便说,乃至把他说为诸法戏论之分,这在《妙法莲华经》第四品‘信解品’有佛的金口玉言。在《楞严经》第四卷,讲出十方如来,无量的妙法如恒河沙,只是戏论,唯有《楞严经》讲真实。    所以自古以来,人们说为‘石破天惊说法华风起云涌演楞严’。讲到《楞严经》,可以讲是‘动天地泣鬼神’,听到《楞严经》以后,使人大开圆解,原来如此。我们真的把【法华楞严】听懂以后,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发出同样一句感慨,‘我过去修了几年、几十年都是白修了!我读了无量的经典,都是白读了’!因为这部经典,彻法源底把我们当人当下,以及我们所面对的周边环境,从人事环境、社会环境到自然环境全部说个透彻。    明了、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深信不疑的人,在《法华经》、《楞严经》,把他说为当下成佛,不需要等一下,坐在这里成佛!站在这里成佛!跪在这里成佛!不需要离开讲经堂,不需要离开板凳,更不需要等临死的时候,更、更、更不需要等什么来世来来世,没有那回事。这都是佛在《法华经》、《楞严经》金口玉言,也是诸佛菩萨异口同音。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