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读此文,感慨万千。情真意切,感天动地。拳拳之心,跃然纸上。父慈子孝,人之天伦。菩萨见道,自利利他者,斯菩萨本怀。然自利者必先明心,己见不实而导归他人者,如盲人摸象,混然不觉。是故作者引经据典,求真务实。善巧方便,应机说法。借时光之喻,示佛言无欺。举如来藏义,圆和谐之梦。孝悌之音,不绝于耳。菩提之言,昭然在心。观之涕泣,闻之恸心。幸甚至哉,随喜赞叹。 |
阿弥陀佛.随喜.赞叹 |
南无阿弥陀佛 |
感同身受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
明白了我们的心在哪里,叫“明心”。心在哪里啊?在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是。明白了万法的来龙去脉,叫“见性”,在相见性。 |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
[随处结祥云]一个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他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事情上, 他没有任何理由,生任何烦恼,他只有理由,只有权宜快乐、自在、祥和、包容,是不是?走到哪里,人家, 噢, 这是个菩萨, 这是个菩萨。你不能给人家 呀,我们惹不起,我们躲的起啊,是不是。走到哪里都要有亲和力,都要给人以智慧感,安全感,和平感,你才叫菩萨,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学会圆满自己,如来家业需要我们这样,叫随处结祥云,你不要随处在造矛盾、造纠纷。 ——印广门清法师 |
入佛知见: 当不明白生死的时候,人人都贪生怕死,当明白人从来没有死过,死的只是肉体的转化,而“灵魂”(第七识)从来没有死过,你会有从未有过的欢喜,这就是法喜,这就是解脱知见。 如果再深入一点,明白无量的第七识共一个第八识,大光明藏中没有哪个不是哪个,你就是入菩萨的知见。 再深入一点,明白所有的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空间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现的,如人在梦,梦里境界万千,无非一梦人心现识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就是入佛知见。三世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开示悟入”佛知佛见,学佛从入佛知见开始,如果没有佛知佛见,所有的修都是心外求法,盲修瞎练,去佛远矣! 佛知之见就是《楞严经》说的“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
受持《法华经》一句,生一念欢喜心,胜过以满虚空七宝供养诸佛菩萨 你现在在这里是不是当下供养十万亿佛啊?这都是佛金口玉言呐!「一念信解」也好,「一念信解」胜过无量劫修无量法门的功德的无量倍!是不是一念供养无量佛啊?受持《法华经》一句,生一念欢喜心,胜过以满虚空七宝供养诸佛菩萨阿罗汉。 《法华经》经云:诸善男子,于我灭后,谁能受持,读诵此经。今于佛前,自说誓言。此经难持……读持此经,是真佛子,住淳善地。佛灭度后,能解其义,是诸天人,世间之眼。又云:于未来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来智慧者,当为演说此法华经,使得闻知,为令其人得佛慧故。若有众生不信受者,当于如来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则为已报诸佛之恩。 |
如来藏妙真如性不生不灭,不去不来,寂而常照,周遍圆满、无所不包,妙明真心现一切万法,能现一切妙有之性质。自古以来,众口一词:“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 「圆教」代表作——《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是从「非空非有」二门而入,但是这个「非空非有」是「遇有说空,遇空说有」。它把八大次第圆融为一体,叫『一心三藏』。 圆顿大法,听经闻法当下成就。无修无证、一步登天,前提你能正信佛法,听懂了,深信不疑。妙不妙啊?诸佛都在赞叹《法华经》这个「如来藏」心地法门微妙。「微妙」就微妙在「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越是真理越简单;「微妙」就微妙在明白这个道理当下解脱、当下成佛。三世诸佛就是守护《妙法莲华经》,万法没有办法不称叹,因为万法都是一个「一心三藏」,都是一朵「妙莲华」。 |
懂得了无分别, 之后, 不是不能分别 关键是 要能‘’不住分别‘’。 就好像, 其实我们都知道娑婆世界是一场梦, 然后呢?就什么也不做了吗? 不是,知道是梦的当下, 这场梦就是真的。 所以我们要 大做梦中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