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出家是有情,非無情 (1) [打印本页]

作者: 大连当莲    时间: 2014-7-12 10:15
标题: 出家是有情,非無情 (1)
一,出家之前要先具有正确的出离心而非逃避心
  出家是佛教用语,出家就是由一位已经出家的师父代表三宝的威德为你剃除须发(烦恼丝)为僧尼(清净众),遁入空门(解脱门)修正道(佛道)!更重要的是出烦恼家、出生死家、出欲望、出贪嗔痴的家,出小家而入大家,舍小家而就大家,完善人格成就大众,利益有情慈悲为怀,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做人天之师成圆满佛果。宋仁宗皇帝赞僧赋云:“夫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为僧,便受人天供养。作如来之弟子,为先圣之宗亲。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白鹿衔花,青猿献果。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闻蝉噪高林,岂知炎热;秋睹清风明月,星灿光耀;冬观雪岭山川,蒲团暖坐。任他波涛浪起,振锡杖以腾空。假饶十大魔军,闻名而归正道。板响云堂赴供。钟鸣上殿讽经。般般如意,种种现成。生存为人天之师,末后定归于圣果矣。” -
-
  在凡尘当中,往往有许多人一遇到一点什么挫折或打击,就会说我要出家或者说我想出家之类的话,其实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理解出家的真正涵义。好多人都错误地把寺院当作受到挫折的避难所,把出家当作面对困难的方便之门,不尽其然。维摩诘经云:“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心灵不纯洁,心里不清净,出家也没有用,那只是身出家而心不出家,茫茫然也是徒劳无功。师曰:身出家心不出家,狮子身中虫;心出家身不出家,外显居士身,内秘菩萨行;身心亦出家,法门龙象是也,身心具不出家,人身实难得,须发菩提心。要知道出离心与逃避心态是不一样的,出离是离苦得乐:三界犹如火宅,无处不安身,不是今日死,就是明日沉。要远离颠倒梦想,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并非只是跑到深山里不出来,现在提倡“人间佛教”、“人生佛教”就是要把封建的、民间的那套迷信与佛教积极的、智慧的精神分离开,清晰明确的把佛教的精神展现给现代的社会。谁有出离心,谁就不会被五浊恶世所沦落,就不易痴迷享受在五欲的快乐,而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与佛化人格,谁就有希望脱离苦海,寻求正道,而逃避即是逃避现实,不仅不能出离还容易堕入死角而不能自拔,故应远离逃避心,发起出离心才是出家的重要先决条件。 -
-
  二,出家之人以孝为先,以孝为重,菩提(觉)有情[/B][/B][/B] -
-
  亲情可能是大多数人出家的最大障碍了,许多人想要出家修学正法,但总是放不下老人啊、孩子啊。不过你自己想想,不管放得下还是放不下,到最后关头你不还得统统放下吗?出家正是一种世出世间的大孝思想,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举动,并非世上的人想象的那样,出家人冷若冰霜,对人无情无意。也有人会误解出家僧尼,说出家了就与六亲眷属断绝了关系,断了父子母子的感情,是不孝敬父母的表现,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思想,在此我想来更正一下这种错误观念:佛陀所说的断是叫你断掉“沾粘”,叫你不要执意情感的妄念,不是叫你断掉父母不管,不是叫你断掉一切,大家要明白和理解佛陀的真正用心才是!如果断掉一切那就是断灭法了,法都没有了那还出什么家学什么佛法啊?修行也就没有用了,再修这个做什么呢?修出个无情,修个就像枯木一样毫无意义。佛陀叫你要有智能,对父母的感恩不能忘记。佛陀他成佛之后,他又回去孝养他的父亲,孝养他的姨母,他父王生病了,又对他开示佛法,他父王死去后又亲身去为他扶棺。你看看佛陀这种做法,你能说不孝吗?再看看虚云老和尚,为了报答父母的恩德,曾从浙江普陀山三步一拜朝礼五台山,风雨无阻历时三年,把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给已经亡故的父母,你能说出家人不孝吗? -
-
  只有不懂佛法的人,才会误解佛教不重视孝道。其实佛教最重视孝道了,怎么重视孝道呢?假使不孝父母的人,人道都做不好了,怎能修天道?怎能修佛道呢?佛陀要出家人慈悲为怀,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利己利彼普度众生,就连小小的昆虫蚂蚁都关爱,你说难道自己的父母都不关爱吗?所以出家僧尼是孝敬父母的。 -
-
  出家是为了更多的众生,为了完成更大的成就,并非别人说出家,离了家,就不照顾父母了。父母养你养这么大,还送你出家,结果你却连一点感情都没有,这哪对啊?做个最基本的人也知道孝敬父母、报父母恩,何况顶天立地、人天师表的出家人!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报恩?佛教经论始终坚定地认为,学佛、修行、广行善事乃至出家,才是最好的报恩方法。如果你想真正报恩,最好的方法便是以行持善法、佛法的功德回向父母,并最好也能带动父母来修持佛法,如果你以造恶业的方式挣得利养去孝养父母,那样不但于父母无利反而有害!所以我特别希望人人都能深入经藏,得遇明师,自净其意,放下执著。也只能如此才能学出个名堂来。  -
-
  呜呼!吾人非从天生,亦非地长,父母辛辛苦苦,养大我们,岂可不孝乎!诗经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三年哺乳,十月怀胎。移干就湿,咽苦吐甘,父母之恩,昊天罔极,终身难报。古人云:“媛媛不孝躯,寸寸慈亲血。乌乌正多情,百年空泪竭。”且为子尽孝,天理之常,人伦之本。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法身,是师僧三宝之力生,所以孝顺;色身,是父母所生,更应孝顺。我们身上之骨,是父亲之髓;我们身上之肉,是母亲之血。所以昔日哪吒,拆骨还父、割肉还母。 -
-
  今日我们仗父母所生身体,去出家、去学道。若无父母所生之眼,怎样看经;若无父母所生之耳,怎样闻法;若无父母所生之鼻,怎样嗅佛戒香;若无父母所生之口,怎样诵经、宣扬佛法;若无父母所生之身,怎样结跏趺坐、礼拜供养?所以我们的身体,整个是父母之遗体。子必肖父,女必肖母,源远流长,人道存焉。所以在家孝顺,出家更应孝顺。在家孝顺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扬名声,显父母,晨昏定省,孝而复敬。出家者,勤求佛道,广度众生,以报亲恩。一子出家,九族超升。目莲救母、地藏发愿、慧能鬻薪、虚云朝山。莲池大师云:“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若人念孝,自然不作诸恶;为报亲恩,自然众善奉行。所以孝是众善之本;不孝之罪,众罪之根。背理不肖,宜乎其堕无间地狱,受千万劫无间之苦,求出无期矣! -
-
  换而言之,天下苍生何期不为吾之父母,未来佛祖。从身边做起,从自身检点,感恩于每一位众生,成就于每一位佛祖。“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正是这种大孝的表现,佛开弘门,八万四千,成就无数的众生,皆以孝为基,入佛知见,现地藏菩萨为僧相,承佛祖接班人,广度南阎浮提苦难众生,表法不尽。我们末法时期的佛子如能皆行此本愿,便使正法重现,无有穷尽……古德讲孝有三种:下为赡养父母,中为恒顺父母,上为解脱父母。意思就是你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为最普通不足为宣;始终能听父母的话,不违其愿乃实之不易,可赞为中;如能另其父母脱离苦海,免受轮回,终归极乐,乃是吾辈最应该做的啊! -
-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