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为什么供养了僧人还要感谢僧人? [打印本页]

作者: 非凡(_y30in    时间: 2016-9-21 12:12
标题: 为什么供养了僧人还要感谢僧人?
为什么供养了僧人还要感谢僧人?
僧人又叫福田僧,供僧又叫种福田。就犹如我们有种子,但没有田地可种,就没有粮食吃,我们施舍的善根犹如种子,而弘法利生的僧人,就是我们播种善根的福田。他能把我们有限的福报,变为无限的福海。可是,现在世间有些人对供养僧众有很多知见上的误区,或者有些人虽然对寺院或僧众做了一些供养后会产生很大的傲慢心等不净念头,很容易种下恶业。施主所思若不净,虽行善法亦罪恶。
供僧的因缘果报和注意事项:施主勿为贪欲缚,以供应令福田喜。于具信所供奉物,无有贪心享用后,为得圆满菩提因,施主福田共回向,二者福德亦圆满。施主所思若不净,虽行善法亦罪恶。

昔裴休丞相,送子出家,子是翰林,拜沩山佑祖,名法海,训以《警策箴》云:“衣食难,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细腻。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际。别人睡时你休睡,三更宿尽五更初,好向释迦金殿内。”沩山老人要他每天挑水供养大众。有一天,他挑水挑得太累了,心里说,和尚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回来时,沩山老人问他:“你今天说什么话?”法海答曰:“没有说什么。”后来沩山老人揭穿他心里的话,并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

《楼房经》中说:“若对僧众供养一粒诃子、一勺饮食,未来生中决定不逢疾疫、饥馑、刀兵三大灾劫。”所以,如果我们遇到真一辈子出家修行比丘僧,真诚供养衣食住行,如此都不会生逢恶劫,这在佛经中均有记载。
施者才应感谢,僧众要是感谢我们,我们就求不到福了。

在憨山大师少年的时候,有次他在家门口偶然看见几位脚僧,肩挑着瓢笠等什物,远远地走来,便跑去问母亲:“他们是什么人呀?”“那些是行脚的挂搭僧。”他听了暗自高兴,又到门外去看,见行脚僧来到树下,把担物放在树边,然后向他母亲问讯化斋,母亲忙着去烹茶烧饭,对僧众非常恭敬。行脚僧吃过斋饭后,挑起担物,举起一只手向他母亲致谢,母亲见了急忙避开,恭敬地对僧众说:“勿谢!”僧众便径直上路去了。

当行脚僧去远后,他不解地问母亲:“僧众如何如此无礼,吃了斋饭也不说一句感谢的话?”“僧众要是感谢我们,我们就求不到福了。”母亲解释说。听了母亲的话,他心里暗自想:“这样看来,僧众的确是人间最高尚最伟大的人了!”从这以后,便时刻发心想出家修行。
在《经典禅语》公案:日本的诚拙禅师主持镰仓圆觉寺期间,法席大盛,因此需要资金扩建经堂。江户的富商梅津听说此事,便决定捐献五百两黄金。一天,他亲自带着这笔捐款送到诚拙禅师的手里,禅师接过钱,随口说道:“好罢,我收下了。”梅津对大师这种态度十分不满。三两黄金足够一个人过一年舒服日子,而他捐的是五百两黄金,却连一个“谢”字也没有得到。

梅津于是暗示说:“大师,那只袋里装的是五百两黄金啊!”诚拙依旧平淡地回答:“数字你已经对我说过了。”梅津被禅师的平淡激恼了,愤愤地说:“大师!即使我是个富翁,五百两黄金对我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呀!”诚拙禅师听后淡淡一笑,问:“梅津先生,因此你要我向你致谢是吗?”梅津脱口而出:“那当然了。”大师不由得板起面孔,说:“我为什么应该感谢?施者才应该感谢!”这绝对不是摆架子!

唐太宗问玄奘大师:“我想供僧,但听说许多僧人无有修行,应当如何?”大师开示说:“昆山有玉,但是混杂泥沙;丽水产金,岂能没有瓦砾?土木雕成的罗汉,敬奉就能培福;铜铁铸成的佛像,毁坏则会造罪;泥龙虽不能降雨,但祈雨必须祈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但修福必须恭敬凡僧。”唐太宗听后恍然大悟说:“我从今以后即使见到小沙弥,也应如同见佛一般。”
南北朝的僧稠大师,有一天,齐国的文宣帝特地来拜访他,他却坐着不肯到门外迎接,弟子们就对他说:“今天来的是皇帝,请师父屈驾到门外去迎接一下吧!”僧稠大师仍然坐着,连动都不动一下,齐文宣帝并不因此而责怪僧稠大师。

皇帝走了以后,僧稠大师说:“告诉你们,并不是我喜欢在皇帝面前摆架子,不去迎接他。因为过去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宾头卢颇罗堕尊者,就因为到门外七步去迎接优填王,致使优填王失国七年,才又恢复王位。我身为人天师范,我不愿出去迎接齐文宣帝而使他损了福德,我坐在这里,祈求他国基巩固,对他已经是太尊敬了!”

现在的泰国,不管你身份如何,只要出家披上袈裟,虽是国王将相,也要对你顶礼致敬;同样的,假如地位尊贵如僧皇的出家人,只要脱去袈裟,也就跟平民一样了。从僧稠大师不迎接帝王的事迹,及佛教国家信徒恭敬三宝的行为看来,我们在家学佛的居士,也就不必要求出家人对我们的礼敬了!
化缘,是大德度化的殊胜方便。

不过中国僧人特殊化,一般不出寺院化缘。佛陀和一些高僧大德为了让众生积累资粮,有时候也会采取各种方便。

梁武帝曾问志公禅师:“僧道修行,信是好事,如何又要去化缘?”志公说:“我佛释迦如来,有大慈大悲,悯念众生,犹如赤子,平等救度……若是好僧道人,早晚之中,务要勤参三昧,苦下殷勤之心,勿起懈怠之意。看见常住淡泊,或是庵堂佛像朽坏,应当发起勇猛精进之心,募缘修整,乃是化缘者之功德也。古人云:难行能行,难做能做,方是出家之佛子,学道之好人。是以天宽地阔,男女善心者多。若不去化他,纵有钱米,他也无处下手作福田,乃是僧道有过,枉在空门,为人无慈悲心,不肯引他出苦。僧道善人,化到你家。汝若悭吝不舍,是自己当面错过了也。”
在《百业经》中记载:以前有一位施主供养世尊甘美的食物,一个婆罗门童子看到后,飞快地跑到佛陀面前祈求:“把它给我吧!”佛陀对他说:“你说一句‘我不要’,我就给你。”婆罗门童子迫不及待地说了后,佛陀就慈悲地将食物给他了。

事后,诸比丘问佛:“为什么世尊初时不给他食物,要他说‘我不要’后再给他?”佛说:“此婆罗门童子的贪心很重,在过去的百千世中,无论他见到什么食物都说‘给我吧’,从来没有说过‘我不要’。今天他说了一句‘我不要’,以此善根,将来他会在山王如来教法下出家并证得阿罗汉果位。”
僧众把供养的财物都用上了,这对施主是非常有利的。

武帝问志公禅师:“人用钱米,供佛斋僧,功德如何?”志公说:“其福甚大不可量。若人有此信向自有无量功德。经云:供佛又礼拜,福等虚空无比量。斋僧复施,如同行路著脚跟。譬如耕种田园一般,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然虽如是,全要后代修行人脱俗离尘,守戒清净,剃除须发,不离寺院道场,参求明师,勇猛精进,明心见性,宏法度人,接引后来,报佛恩德。

若有如是僧道,应受人间供养。所以舍财施主要信心不退,切莫生疑。异日有因缘,亦同得此道也。”又问:“布施僧人袈裟戒衣、钟鼓法器者,其福如何?” 答曰:“施袈裟者,七世不脱人身;舍戒衣者,生生世世饱暖;舍钟鼓法器者,出世为人,音声响亮,得好名声之报也;舍鞋袜者,再生不用入厨房,有人奉事;舍草鞋者,出路有人扶助,不经险隘。”

武帝又问:“再有僧道来化,吾则多施与他,不许他到处去化缘好不好?”答曰:“不好也。我佛启教平等法门,不当一人独自得福。务要普化世人,各发善心,同修福慧,共出苦轮。经云:宁受千家供,莫受一家恩。以此乃是我出家人之愿力也。

但凡积福,不拘多寡。可量家中之有无,随心而作福。滴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何以成圣?小恶若为,足以灭身。若论财多而为胜,则富者可作,而贫者永不能种善根。见人为善,发欢喜心,称赞一言,可以同得其福,何况随缘布施者乎!”
在经典中记录有阿难的总持因缘:“阿难过去生是修持何种德行,今世得以有如此殊胜果报,能将佛陀所宣说的微妙教法,全部忆持不忘?”佛陀慈悲开示:“无数劫前有位比丘和一沙弥住在一起修行。师父要求非常严格,除了须托钵外,每天还规定弟子精进用功。

一天,沙弥托钵时间结束得晚,想到又要耽误功课,于是不禁落下泪来。恰逢一长者经过,见此便上前关心询问。沙弥如是回答。长者听后,决定以后每天做供养,以便让沙弥专心用功。”佛陀告诉大众:“故事中的比丘即是定光佛,沙弥即是我,供养饮食的长者就是阿难。

阿难由于过去生诚心护持修行人用功办道,修了大福报,所以今生才能听闻法音一字不失。”菩萨行者于护持他人修行中,不仅开阔自己格局,超越自我限制,无形中也成就了菩萨道业。所以,僧众把供养的财物都用上了,这对施主是非常有利的。
悭吝、贪爱,这是烦恼的大根大本。我们要想断烦恼,从什么地方?从根断,这个手法才高明,枝枝叶叶断,断不了的,要从根本断。用什么方法?用布施。

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布施不是便宜别人,而是便宜了自己。哪里是便宜别人?别人所得的太渺小了,自己所得的是真正不可思议——把根本烦恼连根拔除。

这个施,要认真去修,一定要认真,一定要努力!因为这个病根太深了,所以修布施非常困难,你初学的时候,等于割肉一样,施舍很难过,很不容易。

我们学布施,总是自己有多余的才施给人,给人家的时候,还要比较一下,我有两样,好的自己留着,坏的布施,送别人,从这个地方下手,这个不能算坏事。

到你渐渐觉悟,烦恼轻了,到以后施舍,坏的留给自己,好的送给人,这是你进了一步;更进一步的时候,人家需要,我虽然也很需要,我可以割爱,先帮助他。

作者: 顺顺    时间: 2016-9-21 13:05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4:47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4:47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4:47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4:48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4:48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4:48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4:49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4:49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4:49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4:50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4:50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4:50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4:50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4:51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4:51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一月光    时间: 2016-9-21 17:34
   一心三藏的理论告诉我们,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随缘现空现有。空有不二,随缘变现。空是随缘变现出来的,有也是随缘变现出来的。你随你的缘来到世间,我随我的缘来到世间,他随他的缘来到世间。万法随缘而来,万法又随缘而去。随缘不生,随缘不灭。随缘不垢,随缘不净。随缘不增,随缘不减。无一法不是随缘而现,随缘而变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8:24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8:25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8:25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8:26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8:26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8:26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8:27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8:27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8:27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8:27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8:28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8:28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8:28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8:29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1 18:29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法水小杜    时间: 2016-9-21 20:59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作者: 法水小杜    时间: 2016-9-21 21:00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作者: 法水小杜    时间: 2016-9-21 21:00
顶礼佛法僧三宝,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法水小杜    时间: 2016-9-21 21:00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作者: wx_c9G21Q3F    时间: 2016-9-21 21:02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wx_c9G21Q3F    时间: 2016-9-21 21:03
南无大佛首楞严经
作者: wx_c9G21Q3F    时间: 2016-9-21 21:04
南无观世音菩萨
作者: wx_c9G21Q3F    时间: 2016-9-21 21:04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09
阿弥陀佛!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09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09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10
为什么供养了僧人还要感谢僧人?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10
为什么供养了僧人还要感谢僧人? 僧人又叫福田僧,供僧又叫种福田。就犹如我们有种子,但没有田地可种,就没有粮食吃,我们施舍的善根犹如种子,而弘法利生的僧人,就是我们播种善根的福田。他能把我们有限的福报,变为无限的福海。可是,现在世间有些人对供养僧众有很多知见上的误区,或者有些人虽然对寺院或僧众做了一些供养后会产生很大的傲慢心等不净念头,很容易种下恶业。施主所思若不净,虽行善法亦罪恶。 供僧的因缘果报和注意事项:施主勿为贪欲缚,以供应令福田喜。于具信所供奉物,无有贪心享用后,为得圆满菩提因,施主福田共回向,二者福德亦圆满。施主所思若不净,虽行善法亦罪恶。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10
昔裴休丞相,送子出家,子是翰林,拜沩山佑祖,名法海,训以《警策箴》云:“衣食难,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细腻。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际。别人睡时你休睡,三更宿尽五更初,好向释迦金殿内。”沩山老人要他每天挑水供养大众。有一天,他挑水挑得太累了,心里说,和尚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回来时,沩山老人问他:“你今天说什么话?”法海答曰:“没有说什么。”后来沩山老人揭穿他心里的话,并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11
《楼房经》中说:“若对僧众供养一粒诃子、一勺饮食,未来生中决定不逢疾疫、饥馑、刀兵三大灾劫。”所以,如果我们遇到真一辈子出家修行比丘僧,真诚供养衣食住行,如此都不会生逢恶劫,这在佛经中均有记载。 施者才应感谢,僧众要是感谢我们,我们就求不到福了。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11
在憨山大师少年的时候,有次他在家门口偶然看见几位脚僧,肩挑着瓢笠等什物,远远地走来,便跑去问母亲:“他们是什么人呀?”“那些是行脚的挂搭僧。”他听了暗自高兴,又到门外去看,见行脚僧来到树下,把担物放在树边,然后向他母亲问讯化斋,母亲忙着去烹茶烧饭,对僧众非常恭敬。行脚僧吃过斋饭后,挑起担物,举起一只手向他母亲致谢,母亲见了急忙避开,恭敬地对僧众说:“勿谢!”僧众便径直上路去了。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12
当行脚僧去远后,他不解地问母亲:“僧众如何如此无礼,吃了斋饭也不说一句感谢的话?”“僧众要是感谢我们,我们就求不到福了。”母亲解释说。听了母亲的话,他心里暗自想:“这样看来,僧众的确是人间最高尚最伟大的人了!”从这以后,便时刻发心想出家修行。 在《经典禅语》公案:日本的诚拙禅师主持镰仓圆觉寺期间,法席大盛,因此需要资金扩建经堂。江户的富商梅津听说此事,便决定捐献五百两黄金。一天,他亲自带着这笔捐款送到诚拙禅师的手里,禅师接过钱,随口说道:“好罢,我收下了。”梅津对大师这种态度十分不满。三两黄金足够一个人过一年舒服日子,而他捐的是五百两黄金,却连一个“谢”字也没有得到。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12
梅津于是暗示说:“大师,那只袋里装的是五百两黄金啊!”诚拙依旧平淡地回答:“数字你已经对我说过了。”梅津被禅师的平淡激恼了,愤愤地说:“大师!即使我是个富翁,五百两黄金对我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呀!”诚拙禅师听后淡淡一笑,问:“梅津先生,因此你要我向你致谢是吗?”梅津脱口而出:“那当然了。”大师不由得板起面孔,说:“我为什么应该感谢?施者才应该感谢!”这绝对不是摆架子!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13
唐太宗问玄奘大师:“我想供僧,但听说许多僧人无有修行,应当如何?”大师开示说:“昆山有玉,但是混杂泥沙;丽水产金,岂能没有瓦砾?土木雕成的罗汉,敬奉就能培福;铜铁铸成的佛像,毁坏则会造罪;泥龙虽不能降雨,但祈雨必须祈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但修福必须恭敬凡僧。”唐太宗听后恍然大悟说:“我从今以后即使见到小沙弥,也应如同见佛一般。”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14
南北朝的僧稠大师,有一天,齐国的文宣帝特地来拜访他,他却坐着不肯到门外迎接,弟子们就对他说:“今天来的是皇帝,请师父屈驾到门外去迎接一下吧!”僧稠大师仍然坐着,连动都不动一下,齐文宣帝并不因此而责怪僧稠大师。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14
现在的泰国,不管你身份如何,只要出家披上袈裟,虽是国王将相,也要对你顶礼致敬;同样的,假如地位尊贵如僧皇的出家人,只要脱去袈裟,也就跟平民一样了。从僧稠大师不迎接帝王的事迹,及佛教国家信徒恭敬三宝的行为看来,我们在家学佛的居士,也就不必要求出家人对我们的礼敬了! 化缘,是大德度化的殊胜方便。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15
不过中国僧人特殊化,一般不出寺院化缘。佛陀和一些高僧大德为了让众生积累资粮,有时候也会采取各种方便。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19
梁武帝曾问志公禅师:“僧道修行,信是好事,如何又要去化缘?”志公说:“我佛释迦如来,有大慈大悲,悯念众生,犹如赤子,平等救度……若是好僧道人,早晚之中,务要勤参三昧,苦下殷勤之心,勿起懈怠之意。看见常住淡泊,或是庵堂佛像朽坏,应当发起勇猛精进之心,募缘修整,乃是化缘者之功德也。古人云:难行能行,难做能做,方是出家之佛子,学道之好人。是以天宽地阔,男女善心者多。若不去化他,纵有钱米,他也无处下手作福田,乃是僧道有过,枉在空门,为人无慈悲心,不肯引他出苦。僧道善人,化到你家。汝若悭吝不舍,是自己当面错过了也。” 在《百业经》中记载:以前有一位施主供养世尊甘美的食物,一个婆罗门童子看到后,飞快地跑到佛陀面前祈求:“把它给我吧!”佛陀对他说:“你说一句‘我不要’,我就给你。”婆罗门童子迫不及待地说了后,佛陀就慈悲地将食物给他了。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20
事后,诸比丘问佛:“为什么世尊初时不给他食物,要他说‘我不要’后再给他?”佛说:“此婆罗门童子的贪心很重,在过去的百千世中,无论他见到什么食物都说‘给我吧’,从来没有说过‘我不要’。今天他说了一句‘我不要’,以此善根,将来他会在山王如来教法下出家并证得阿罗汉果位。” 僧众把供养的财物都用上了,这对施主是非常有利的。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20
但凡积福,不拘多寡。可量家中之有无,随心而作福。滴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何以成圣?小恶若为,足以灭身。若论财多而为胜,则富者可作,而贫者永不能种善根。见人为善,发欢喜心,称赞一言,可以同得其福,何况随缘布施者乎!” 在经典中记录有阿难的总持因缘:“阿难过去生是修持何种德行,今世得以有如此殊胜果报,能将佛陀所宣说的微妙教法,全部忆持不忘?”佛陀慈悲开示:“无数劫前有位比丘和一沙弥住在一起修行。师父要求非常严格,除了须托钵外,每天还规定弟子精进用功。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20
一天,沙弥托钵时间结束得晚,想到又要耽误功课,于是不禁落下泪来。恰逢一长者经过,见此便上前关心询问。沙弥如是回答。长者听后,决定以后每天做供养,以便让沙弥专心用功。”佛陀告诉大众:“故事中的比丘即是定光佛,沙弥即是我,供养饮食的长者就是阿难。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21
阿难由于过去生诚心护持修行人用功办道,修了大福报,所以今生才能听闻法音一字不失。”菩萨行者于护持他人修行中,不仅开阔自己格局,超越自我限制,无形中也成就了菩萨道业。所以,僧众把供养的财物都用上了,这对施主是非常有利的。 悭吝、贪爱,这是烦恼的大根大本。我们要想断烦恼,从什么地方?从根断,这个手法才高明,枝枝叶叶断,断不了的,要从根本断。用什么方法?用布施。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21
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布施不是便宜别人,而是便宜了自己。哪里是便宜别人?别人所得的太渺小了,自己所得的是真正不可思议——把根本烦恼连根拔除。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21
这个施,要认真去修,一定要认真,一定要努力!因为这个病根太深了,所以修布施非常困难,你初学的时候,等于割肉一样,施舍很难过,很不容易。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22
我们学布施,总是自己有多余的才施给人,给人家的时候,还要比较一下,我有两样,好的自己留着,坏的布施,送别人,从这个地方下手,这个不能算坏事。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9-21 23:22
到你渐渐觉悟,烦恼轻了,到以后施舍,坏的留给自己,好的送给人,这是你进了一步;更进一步的时候,人家需要,我虽然也很需要,我可以割爱,先帮助他。
作者: 松原當開    时间: 2016-9-22 14:38
僧人又叫福田僧,供僧又叫种福田。就犹如我们有种子,但没有田地可种,就没有粮食吃,我们施舍的善根犹如种子,而弘法利生的僧人,就是我们播种善根的福田。他能把我们有限的福报,变为无限的福海。
作者: 松原當開    时间: 2016-9-22 14:39
可是,现在世间有些人对供养僧众有很多知见上的误区,或者有些人虽然对寺院或僧众做了一些供养后会产生很大的傲慢心等不净念头,很容易种下
作者: 松原當開    时间: 2016-9-22 14:40
供僧的因缘果报和注意事项:施主勿为贪欲缚,以供应令福田喜。于具信所供奉物,无有贪心享用后,为得圆满菩提因,施主福田共回向,二者福德亦圆满。施主所思若不净,虽行善法亦罪恶。
作者: 松原當開    时间: 2016-9-22 14:41
昔裴休丞相,送子出家,子是翰林,拜沩山佑祖,名法海,训以《警策箴》云:“衣食难,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细腻。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际。别人睡时你休睡,三更宿尽五更初,好向释迦金殿内。”沩山老人要他每天挑水供养大众。有一天,他挑水挑得太累了,心里说,和尚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回来时,沩山老人问他:“你今天说什么话?”法海答曰:“没有说什么。”后来沩山老人揭穿他心里的话,并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
作者: 松原當開    时间: 2016-9-22 14:42
《楼房经》中说:“若对僧众供养一粒诃子、一勺饮食,未来生中决定不逢疾疫、饥馑、刀兵三大灾劫。”所以,如果我们遇到真一辈子出家修行比丘僧,真诚供养衣食住行,如此都不会生逢恶劫,这在佛经中均有记载。
作者: 松原當開    时间: 2016-9-22 14:42
施者才应感谢,僧众要是感谢我们,我们就求不到福了。
作者: 松原當開    时间: 2016-9-22 14:43
在憨山大师少年的时候,有次他在家门口偶然看见几位脚僧,肩挑着瓢笠等什物,远远地走来,便跑去问母亲:“他们是什么人呀?”“那些是行脚的挂搭僧。”他听了暗自高兴,又到门外去看,见行脚僧来到树下,把担物放在树边,然后向他母亲问讯化斋,母亲忙着去烹茶烧饭,对僧众非常恭敬。行脚僧吃过斋饭后,挑起担物,举起一只手向他母亲致谢,母亲见了急忙避开,恭敬地对僧众说:“勿谢!”僧众便径直上路去了。
作者: 松原當開    时间: 2016-9-22 14:44
当行脚僧去远后,他不解地问母亲:“僧众如何如此无礼,吃了斋饭也不说一句感谢的话?”“僧众要是感谢我们,我们就求不到福了。”母亲解释说。听了母亲的话,他心里暗自想:“这样看来,僧众的确是人间最高尚最伟大的人了!”从这以后,便时刻发心想出家修行。
作者: 松原當開    时间: 2016-9-22 14:45
在《经典禅语》公案:日本的诚拙禅师主持镰仓圆觉寺期间,法席大盛,因此需要资金扩建经堂。江户的富商梅津听说此事,便决定捐献五百两黄金。一天,他亲自带着这笔捐款送到诚拙禅师的手里,禅师接过钱,随口说道:“好罢,我收下了。”梅津对大师这种态度十分不满。三两黄金足够一个人过一年舒服日子,而他捐的是五百两黄金,却连一个“谢”字也没有得到。
作者: 松原當開    时间: 2016-9-22 14:46
梅津于是暗示说:“大师,那只袋里装的是五百两黄金啊!”诚拙依旧平淡地回答:“数字你已经对我说过了。”梅津被禅师的平淡激恼了,愤愤地说:“大师!即使我是个富翁,五百两黄金对我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呀!”诚拙禅师听后淡淡一笑,问:“梅津先生,因此你要我向你致谢是吗?”梅津脱口而出:“那当然了。”大师不由得板起面孔,说:“我为什么应该感谢?施者才应该感谢!”这绝对不是摆架子!
作者: 松原當開    时间: 2016-9-22 14:47
唐太宗问玄奘大师:“我想供僧,但听说许多僧人无有修行,应当如何?”大师开示说:“昆山有玉,但是混杂泥沙;丽水产金,岂能没有瓦砾?土木雕成的罗汉,敬奉就能培福;铜铁铸成的佛像,毁坏则会造罪;泥龙虽不能降雨,但祈雨必须祈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但修福必须恭敬凡僧。”唐太宗听后恍然大悟说:“我从今以后即使见到小沙弥,也应如同见佛一般。”
作者: 13643634688    时间: 2016-9-22 15:36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厚德载物英    时间: 2016-9-22 15:57
楼房经》中说:“若对僧众供养一粒诃子、一勺饮食,未来生中决定不逢疾疫、饥馑、刀兵三大灾劫。”所以,如果我们遇到真一辈子出家修行比丘僧,真诚供养衣食住行,如此都不会生逢恶劫,这在佛经中均有记载。
作者: 厚德载物英    时间: 2016-9-22 15:57
施者才应感谢,僧众要是感谢我们,我们就求不到福了。
作者: 法华经521    时间: 2016-9-22 16:59
楞严经讲要闻思修,要先听经闻法,明白道理,悟后起修。佛在楞严经 法华经 把之前的三藏十二部经 判为戏论法,因为之前的法是方便法 ,是引导众生到法华经的法。因为佛一开始讲大法 ,众生的心量接受不了大法 ,所以佛讲了三藏十二部经方便引导,到了最后又否定,这是佛的慈悲,佛在法华经(化城喻品)中讲 一个导师引领大众去到宝所,可是众生累了 疲倦 心中怯弱,所以导师就化现了一个大城,安慰大众,宝所快到了 就在前面 你们不要放弃 此时 大众欢喜 就去了 各自安乐  导师心想我方便引导大众 是为了 让大众到真正的宝所 前面的大城是假的 我应该给大家真实 所以 导师 就说 前面的大城是假的 是为了安慰你 怕你们退缩  宝所在前方 你们要发大愿力   这就是佛的慈悲 ,真正的宝所就是法华经 楞严经,导师化现的大城就是三藏十二部经。,为了让众生成佛 讲了三藏十二部经 方便引导 到最后 又破除了 那些法 让我们回小向大 所以 我们应该受持法华经 而不应该受持那些方便法 因为方便法不究竟 。此成佛之法。就是法华经 楞严经 就是一心三藏大法 。何为一心三藏呢     还是用我们最常用的例子 , 好比一个操场本来没有终点和起点的标准  ,是我们自己定义了 终点才有了 终点  定义了起点才有了起点  ,都是你自己心定义 , 都是你自己心变现  , 自己的心如何 这一切就如何 那么这一切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变现 那么一切就是心 心就是一切 ,心好比空如来藏 一切法 好比不空如来藏 明白不空就是空如来藏 当下就见到了 空不空如来藏。这就是一心三藏大法 空如来藏 就是不空如来藏,就是空不空如来藏,拳头好比空如来藏,手掌好比不空如来藏 拳头手掌就是空不空如来藏,拳头就是手掌就是拳头手掌,在手掌就能明白当下就是拳头,是不是当下就是见到了拳头手掌。在不空如来藏当下就明白当下就是空如来藏 ,就是非空 在空如来藏就能见到不空如来藏,就是非有,所以,我们的心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变现,都是自己,心量打开, 烦恼淡化 ,佛性显现  遇到烦恼 ,不顺心的事情 就要想都是自己的心变现 都是自己 都是自己 你若是有妄想 ,你要开心 因为他是你自己 要接纳 接纳了 心量打开烦恼淡化 就自在了 当自己心量打不开 心量小 感觉很阴暗 心量打开 就很光明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佛者见佛,自己看到的一切都是印证自己的心,因自心这样  看一切都是这样,所以一切都是自己心变现  一切就是心 ,心就是一切,何为明心见性?明白了一心当下即万法万物,即为明心。 明白了万法万物当下即为一心所现,即为见性。  自心本来就是佛 心是佛 ,佛是心,明白一切都是自心,都是佛,念念观照一切都是佛 ,念念在道,就是念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此为妙哉!自己的心如何这一切就如何。这就是我们的自性 本来就有 不需要去寻找光明 自性本来就明  打开心量 佛性显现  就是自在 知见立知 即无明本 这是楞严经上的一句话 自性本来就明 若是自己去立明这个知见 就是妄想   一切法都不离自性 一切法都是自己的心变现  心就是法。法就是心。  心法不二在相就能见到性 你见到了心 也见到了 相 就是见到了即相即心 心是空如来藏 相是不空如来藏 即心即相是空不空如来藏 三个如来藏是一个心就是自己 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变现 自己的心本来就是佛 因为执着妄想而不知道 去明白一切都是自己 心量小 不能转境界 成为凡夫 要是明白一切都是自己 心量打开 烦恼淡化 佛性自现。一切都是自己的佛性变现,烦恼即菩提。心量打开 烦恼淡化 将烦恼当下就是菩提自性 时时刻刻观照 习惯形成 成就万德 诸佛之习 清净本然 法法不离自性 心中的每一个念头 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是自性 虽有妄想 业习 念念在道的缘故 明了烦恼就是菩提 菩提永存 烦恼淡化 直至成佛 一路涅槃门也 。当自己很开心的时候,肉身很健康,当自己不开心的时候,细胞就会扭曲,我们起心动念小则影响肉身,大则影响世界,我们的心想到北京 需要一秒钟 那么我们想到银河系也需要一秒钟 是不是心速快,有速度就有风,如果每个人都想到南方某个地方,是不是就会有大风啊 都是心在作用,我们总是以不平等心对待一切 小则影响肉身 大则影响世界,以不平等心加持一切就回引起地震,以嗔恨心加持一切就回引起火灾,以佛心加持一切,一切就会越来越好,一切因果因心成体,自己的心如何果报就如何,用什么心就会得什么果,大乘佛法论心不论事情,比如你打了一个人,你的用心如何,你就受什么果报。法法不离自性,有人说有眼则见  无眼不见  那么瞎子无眼 却能见黑 能见是心非眼  。好比苹果大  我们看大  苹果小  我们看小  难道我们的心是随着物质的变化而变化吗  若是苹果灭 我们也应该随之而灭  即使苹果灭了  我们的心也不灭  说明 我们的心不会随着物质的变化而变化 更不会随着物质的生灭而生灭所以心是不生不灭的  既然物质不能决定意识  不是外在的原因就是内在的原因  就是我们的心  执着什么就是看到什么  执着生显现生  执着死显现死   所以心不会随着物质的生灭而生灭。说明心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的心可以显现生灭的相。
作者: 13643634688    时间: 2016-9-22 17:27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13643634688    时间: 2016-9-22 18:18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13643634688    时间: 2016-9-22 21:29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13643634688    时间: 2016-9-24 21:48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wx_Y9L9Ah85    时间: 2016-9-24 21:49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作者: 高大珍    时间: 2016-9-24 22:17
南无妙法莲华经
作者: 厚德载物英    时间: 2016-9-24 23:00
石破天惊说法华,风起云涌演楞严! 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 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
作者: 顺顺    时间: 2016-9-24 23:21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顺顺    时间: 2016-9-24 23:21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5 05:11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5 05:12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5 05:12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5 05:12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5 05:12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5 05:13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5 05:13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5 05:14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5 05:14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5 05:15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5 05:15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25 05:16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