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 [打印本页]

作者: 妙莲xyw    时间: 2016-9-9 16:31
标题: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遇到一个真正欢喜快乐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好像心事重重,彷佛有很大的压力,忙得不太能够享受内心的宁静、欢喜。还有人一闲下来就感觉很无聊,或者是常常觉得自己很倒楣,周围的人都对不起我,或者觉得自己实在很好,付出很多,但是得到的待遇却太差了,所以忿忿不平。像这样过一生实在太可惜了,是不是可以有个突破转变呢?
我们如果仔细观察体会,便会发现有一些人虽然表面上很平凡,但是实际上却具有很深的智慧。他们的言行举止流露出和佛菩萨非常相应的慈悲喜舍。大家都知道佛法有慈悲为怀、布施放下的特色,但是比较少人知道佛法还有欢喜的特色。佛教导我们修行要开发四种无量的心怀,就是慈、悲、喜、舍四种无量的心。第三种喜无量心,也就是无限欢喜的心,心中常有无限的欢喜。
现在念佛的人很多,大家都听过阿弥陀佛,可能比较少人注意到阿弥陀佛的别号当中,有一个别号叫做“欢喜光佛”。佛所放射的光明是无量无限的,其中含有欢喜的光明。真正的念佛人会感受到佛的欢喜光,应该是内心常常清净欢喜的。无量寿经上说:“应常念佛而生喜”,应该常常念佛而生起欢喜的心。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位非常令人尊敬的老师,以实际行动向我展示了欢喜无量的真实内涵,我们都尊称她为“欢喜菩萨”。她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大家都亲切地称她阿花,五十多岁,每天都在田间地头很勤劳又很快乐地劳动着。以前逢收割季节,全凭人力,因家里劳力少,她每天都要拖一万多斤的稻子。天晴时拖出去晒,遇到下雨天,就得赶紧拖到蔽雨的地方,常常跑得气喘吁吁,浑身上下湿淋淋的,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辛苦自不必言。可是既便这种时候,她脸上也会满带着自然而可爱的笑,她说:“我边做边念阿弥陀佛,愈做愈欢喜,感觉很甜蜜,一点都不辛苦。”令人听了肃然起敬!
甜蜜和辛苦,这是何等不同的味道啊!而这两种心境的转化,真的是靠念佛来实现的,辛苦变为甜蜜,烦恼转为菩提,束缚而为解脱。她还告诉我:“自从念佛以后,种田越来越轻松,一锄下去,高唱一声佛号,劳作变简单了,心情更欢喜了,收成还提高了……”听她讲话,最常出现的词汇除了“阿弥陀佛”,就是“真欢喜、真简单”,这已成为她生活的信条,因为她做什么都很欢喜,所以任何困难都会变得很简单。
她种的菜常常是村里长得最好的,而且可说是对大家完全开放。豆子熟了,她就告诉邻居们:“阿花田里的豆子熟了,要采的人,快来采哦!”无论谁去采,她都是笑咪咪的,欢喜送人。
说实在的,以前读佛经读到应“不住相布施”、“三轮体空”时,只能稍微领略一点名相概念的皮毛而已,听到、看到阿花的言行之后,才让我在感动中有了深一层的理解。
有一次政府要开马路,预计会征用到她的田。一般人假如自己所有的田地要被切掉一大块去开路,大都会很懊恼,少不了要上书陈情一番,希望能免掉。然而当负责此事的人来和她商谈的时候,她竟然笑嘻嘻的象一个天真快乐的孩子:“真是太欢喜了,我可真有福报,拜托你们开大一点,让大家开车能安全顺利。”她是这样的真诚,能够不假思索地欢喜布施,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佛经甚深的教义。有一句话她常挂在嘴边:“我什么都不会,只会欢喜。”还有什么语言能比这更加平凡,又有什么语言比这更充满了智慧呢?别人高兴不起来的事,她可以很自在地欢喜,没有一点刻意雕琢的痕迹,这是多少修道人梦寐以求的心地功夫啊。
曾经有一个人侵占她家的田已两年多了,他们夫妇都很礼让。有一次村里请土地测量委员会来划分地界,测量时要在土地上插记号,被侵占的地是要划归原主的。那个人(被村民们形容为恶霸)向土地测量员说:“你们谁敢过来插记号,我就把他打倒黏在地上!”村民们看不过去,纷纷打抱不平,于是就争执起来,连派出所的警员也来了。但是那个人还在耍赖:“你们去法院告我好了。”一副流氓无赖架势。眼看就要打起来了,欢喜菩萨口里念着阿弥陀佛,远远地跑到人群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家有缘在一个村里,就是要很欢喜的,千万不要伤了邻里和气。”
又转向那个人说:“阿伯,这个田如果要还给我们,不知道您欢喜或是不欢喜啊?”那人气呼呼地回答:“当然不欢喜啊!”“哦,若是这样,您就不用还我们了。论年龄您就像我的父母,我是应该要孝顺您的。今天只是要做个记号标明一下,让各家知道自己的地界,以免下一代有争执而已。今后,我们的田还是照样给您种啊!”她又转向自己的先生,用手很和顺地在他胸膛上抚慰了几下:“我们要给阿伯欢喜,你也要欢喜哦!”说完,向大家挥挥手:“再见,我要回去了。”一路唱着“阿弥陀佛”就离开了。忽然那个人喊着她的名字追了过来,流着眼泪说:“我要把田还给你们。”村民们看到这个戏剧性的改变,都面面相觑:“咦?怎么这么简单啊?三句话就解决了!”哦,欢喜当中,事情原来会变得如此简单。
佛在所制菩萨戒中讲到:“菩萨应该生起佛性孝顺心、慈悲心,令一切众生,生福生乐。”这位欢喜菩萨,可以说一直在践履着诸佛的言教。她一向不为自己争什么,都是以众生的欢喜作为自己的欢喜。她以佛性的孝顺心真诚待人,每当对方感受到那一份诚恳、欢喜的心,自自然然就会引发佛性中本来有的慈悲,放下不应该有的贪心。
我发现,她的欢喜之光,真的有照亮人心的力量。就像印光大师说的:“一念之诚,贼寇可以变为赤子。”那次公共地界划好之后,欢喜菩萨夫妇,又自动把田埂路完全做在自己田里,给相邻的人带去了欢喜。有一段路,本该大家一起出钱铺的,她先生主动说:“铺路的十万元由我家出就好了,我还能工作没关系的。”可是你知道吗?他们的钱财,也是一分一分用血汗辛苦赚来的。她先生做建筑工,每天天不亮,就开着推土车上路去了,晚上归来时一身的泥水,还要兼照地里的活计。即使是这样辛苦的工作,并没有使他们失去宽广的心胸。他们一家人待人慷慨宽厚,自己却简朴、节约,非常知足,过着和乐融融的生活。从他们家会常常传出一阵阵开朗欢喜的笑声,生活中任何的小插曲,都是他们欢喜的泉源。欢喜菩萨说:“大家一起笑起来,好像一起开一朵很大的莲花!”
每当想起他们这种礼让的义行,都深深的敬佩。这种被侵占时的礼让及欢喜布施,比单纯捐钱给慈善机构更难得。因为他们的心没有被是非人我所污染。虽然被侵占了也没有被愤怒的情绪所污染。佛家常常提到“功德无量”。“功德”这两个字境界其实是很高的,“功”是要“利他无我”,就是要完全的利益他人,没有丝毫自私之心;“德”则要“心地无非”,心中没有分别你错我对,你坏我好,没有污染感才算有德。真正的功德实在不容易修啊!能够实行得非常自然的人,心中早就有了对“一切众生本来一体”的体认,所以不必争,也不想争,就好像手替脚穿袜子一样。欢喜菩萨真是暗合道妙啊!
有一天她在路上掉了伍仟块钱,她发现钱丢掉了,第一句话就告诉我说:“这样捡到的人也可以用,这样真欢喜耶!”她随时都欢喜的布施,根本没去找那伍仟元是在哪里丢的。她的作风和一般人都相反,相反得很可爱,一般人都喜欢为我来争,要别人给自己欢喜,而她,专门给别人欢喜,大家欢喜,她就欢喜,结果世界上她最欢喜!
有一回,村子里受到偷车集团的骚扰,有好多人的摩托车都丢了。当她的大公子首先发现她车子丢掉的时候,就向她说:“妈,恭喜您要骑新车了啊,因为旧车被偷走了。”她竟然回答说:“阿弥陀佛,我刚刚花了壹仟多块,把它修理好,连后面的箱子也换新的,这样骑去的人也可以骑得很安全哦!”那种安慰又欢喜的表情,彷佛是为自己的孩子去修车子一样。她真的是欢喜平等的布施,不管布施给好人或坏人,她都一样欢喜。
一位居士告诉我,她第一次和欢喜菩萨同车回家,只听她念一声佛号,就感触良深。她忏悔说:“为什么欢喜菩萨的阿弥陀佛念得那么柔软,好像心在笑。我的佛号,为什么念得那么刚硬、急躁。我还怪是我婆婆把我塑造成这种个性,要求我担当那么多事,撑这个家,整天奔忙事业,使我不得不急,不得不快。那里知道,原来欢喜菩萨的家业更忙、更重。她的公婆又更严,更有要求。但是她竟被锻炼得那么柔和又快捷。并没有被环境塑造成刚硬急躁。我一直在怪环境,家庭负担,一直在怕长辈对我批评。原来我根本没有真的用心去修,没有把佛念到心里,只是嘴巴一直在“赶件”。我听了她的忏悔,很尊敬欢喜菩萨,她由心念起的一句佛号,便能感动人心,更尊敬这位居士,听到一句柔软的佛号,便懂得回光返照,照亮自己心田,忏悔调柔自己。
在三十年前的农村,还没有人用牛奶喂婴儿,大家都是喂母奶。当她的孩子还需要喂奶时,同时邻居也有几个年龄相似的孩子。每当她由田里回来的时候,只要看到哪个孩子哭,就喂那个孩子,常常自己的孩子是排在最后,人家笑她说:“自从长眼睛,没看过像你这么傻的妈妈,万一别人的孩子喂完了,自己的孩子没有奶吃,那怎么办啊!”她只是很天真开朗地笑着,回答说:“不会耶!奶水自然很多,好多个孩子喝都喝不完。”她认为只要是孩子饿哭了,就很可怜,就应该要去喂他。不论是谁的孩子都一样。这种清净、平等、慈悲的心,和佛是最相应的。
她从来不用刻意去挂佛教的招牌。大家都喜欢跟她学佛念佛,阿弥陀佛的欢喜光充满在她脸上,这就是最好的招牌。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就不断地教导他们:“手要做好事,脚要走好路,嘴要说好话、要念佛,心要想阿弥陀佛。”连附近的孩子都背下了这个做人的总原则。有一位小女孩回去考问自己的妈妈:“嘴要做什么呢?”“嘴巴就是要吃饭啊”“妈妈您说错了哦!阿婆说嘴要说好话,要念佛。”这位妈妈听了,也恍然反省自己。
有一次他家先生骑车不小心,把一只小狗撞的腿骨折了。他们赶紧把小狗送医院,拜托医生给它打保护脑部的针剂,赶快开刀把骨头接好,以免小狗以后跛脚。手术时,小狗痛得流下眼泪,欢喜菩萨就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旁边安慰它,向它道歉忏悔又念佛。小狗的主人说:“唉呀,不就是一只狗吗,不必这么费心医治了。”他们夫妇说:“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把它医好,不然小狗以后跛脚,不能走路,多可怜呀。”社会上有些人开车撞伤了人,甚至撞死了人,都自己逃走不管,而他们能够这样慈悲平等的对待一只狗,真是可爱,可爱到连兽医师都受感动,自动把医药费减半。
欢喜菩萨的小女儿告诉我一件趣事:她幼时曾和妈妈手牵手去参观一个商展,人潮汹涌之中,一不小心,就和妈妈失散了。茫茫人海中,如何才能找到妈妈呢?这聪明又心静的小女儿,既没有哭闹,也没有惊嚷。她了解妈妈,知道怎样在人潮中找到妈妈,那就是欢喜的笑声。于是小小的孩子就静静伫立在拥挤喧哗的人海中,凝神谛听:“哪儿有妈妈的笑声?”终于她听见了,“闻”到了欢喜的笑声,循着笑声,就真的找到了妈妈,见到了快乐的慈颜。这就如念佛闻佛名号的感应道交。
小女儿的这段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启示:一个妈妈有着美好的笑声,一个孩子对妈妈的美质特色也有深刻的体认、传承,所以在尘世喧嚣中,在千百杂音中,能凝神静心,独独专注听闻那亲切欢喜的慈母之音,我们念佛名号何尝不是如此?《无量寿经》里,释迦佛问弟子:“汝闻阿弥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众生否?”阿弥陀佛慈悲欢喜的法音,随时遍布在宇宙虚空中度化众生,然而我们听闻了吗?我们能循着音声找到佛吗?尘世千万种杂音,是否阻隔了佛的大音宣布呢?是我们的心,被种种杂音吸引、诱惑了,以致于听不见佛的慈音吧!是我们忙着听无聊的杂音,以致于无暇安享佛音吧!
但愿有缘听到欢喜菩萨故事的每一个众生,都能够和她一样,慈悲、欢喜、念佛。也但愿有缘听到他们故事的每一家人,都能够夫妇和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相处和乐,同生极乐。从现在乃至永久的未来,都永远慈悲欢喜快乐!



作者: 非凡(_y30in    时间: 2016-9-11 06:40
喜无量心,也就是无限欢喜的心,心中常有无限的欢喜。
作者: 非凡(_y30in    时间: 2016-9-11 06:40
但愿有缘听到他们故事的每一家人,都能够夫妇和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相处和乐,同生极乐。从现在乃至永久的未来,都永远慈悲欢喜快乐!
作者: 妙放A(一幽香)    时间: 2016-9-11 06:44
《法华经》《楞严经》就是提醒我们:修行人要「悟后起修」!没有明心见性,你不要去修,否则你是盲修瞎练。而这个悟呢,只有读《法华经》和《楞严经》才能开悟。
作者: wx_Y9L9Ah85    时间: 2016-9-11 07:20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作者: 妙妙闻心    时间: 2016-9-11 07:29
   佛前无量法      佛后一法华
作者: 一叶莲    时间: 2016-9-11 07:41
【莫把"师父"称"师傅"!】      师父不是师傅,师傅教你手艺,师父给你法身慧命!师父不是父母,父母给你一个肉团,师父给你智慧!师父不是父母,父母只养你十八年,师父养你生生世世!师父给你法身慧命,教你生生世世了生脱死!父母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儿女,不孝顺的儿女,还嫉恶如仇,势不两立!师父对弟子,即使弟子背后向他开枪,他依然视他为佛子,仍然发慈悲心!谁能搞得清楚明白,谁得大受用!
作者: 妙法莲华王    时间: 2016-9-11 08:54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顺顺    时间: 2016-9-11 09:38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顺顺    时间: 2016-9-11 09:39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妙放A(一幽香)    时间: 2016-9-11 10:04
《法华经》就是讲「如是我闻」。那佛为了开示这个法讲了八年,都是讲《法华经》怎么重要;受持《法华经》得到什么福报;听闻《法华经》有什么功德;倘若你怀疑《法华经》,是得什么什么罪报……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在讲这个法的重要性,是不是?无非是让我们以十分的重视来受持这部至高无上的经王,以期早日成就圆满佛果。
作者: 宇宙万法一念心    时间: 2016-9-11 10:46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清淨本然法如是    时间: 2016-9-11 10:52
临终接引往生净土中阴开示:  三称亡灵名字,为其开示。  何为阿弥陀佛?阿为空义,表法身功德,万法原本真空。弥为充足义,表报身功德,智慧妙用无穷。陀为高大义,表化身功德无量。佛为觉义,表证道功德真实不虚。阿弥陀佛,真空妙有真实不虚,四字弘名功德无量!明白此理当下了达佛法真实义!  你现在总知道人没有生死了吧?你看你的身体不动了,可你死了没有?原来肉身只是一件衣服而已呀!心才是你呀!还不赶快大声呼叫阿弥陀佛来接你!赶快求佛接引你去西方极乐世界吧!  放下对父母儿女的情执吧!一切众生无始劫来多生多世都曾互为父母儿女至亲骨肉哇!只是由于隔阴之谜而生生世世不能相认乃至相互计较相互伤害。从而相互受报轮回生死苦不堪言那!  其实啊,就如来藏真实义而言那,一切众生上自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树木花草风云雨雾泥巴瓦块乃及红黄黑白是非长短香甜苦辣酸臭有情无情一切众生无非一真之人一念变现而已呀!  如人在梦,梦中人事千千万万万万千千,仔细想来岂关他人,何关别事?无非梦人一念梦想变现而已呀!  果真明了此深信不疑当下蒙佛授记了生脱死!转凡夫业报身为菩萨愿身再来愿身现来!  现在你已是中阴身,立即念阿弥陀佛名号,求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以后立即回我娑婆世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念佛一小时连续不断开示此文。助念往生功德无量,请助念者以明了佛理佛义之心去帮助同修!了生脱死当下一念!阿弥陀佛。
作者: 自性弥陀妙随缘    时间: 2016-9-11 11:11
印广门清答“听经闻法,当下成佛” 一一敏感问题解答之四  或问:印广法师,您说“听经闻法,无修无证,当下成佛”有何根据? 答:一、我不记得是否讲过“听经闻法,无修无证,当下成佛”这句话。如果讲过,也应该是在讲解《法华经》、《楞严经》、《心经》的前提下讲过。 所以,严谨说应该是听闻《法华经》、《楞严经》一心三藏圆顿了义经典,无修无证,当下成就分真(分证)即佛,悟后进修无量法门,成就究竟即佛(圆满佛)。  二、至于听闻《法华经》、《楞严经》一心三藏,无修无证,当下成佛(分真即佛或曰分证即佛)。此意是佛陀金口,祖师玉言,经典本义。印广述而不作。行人自可查证经论。      1、《法华经》第十七品第一、二两段,长达三百余言。记叙佛在讲了十几分钟的“如来寿量品”后,即授记无量大众成就分真即佛,低则罗汉、住、行,高则向、地乃至十地、等觉。短短时间内啊,谁修了?谁证了?怎么修哇?怎么证呐?人家证果了,谁说的?佛说的。      2、《法华经》第十品第二段专门宣告“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一句《法华经》,几个字而已。一念随喜,蒙佛授记。佛说的。      3、《楞严经》第五卷,佛说“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胜净明心,本周沙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如幻如幻,不见人修,更非苦劳,亦非认真,他证果了。而且弹指功夫,超过四果罗汉。佛说的。      4、《楞严经》第七卷说“求最上乘,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圆顿法门让您成佛之易,譬如顺风吹微尘。不费吹灰之力,何谈登天之难?      5、观音菩萨在《楞严经》第六卷将无修无证的圆顿了义法门说为“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不思议无作妙德”。文殊菩萨随即附和“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无作无作,妙力证妙德!观音说法,文殊信了。      6、印光大师有说“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印光文钞,祖师心血。归极于此,四句教诫。      7、中国儒圣,阳明心学,斩钉截铁直下肯定:内圣外王,太简单太简单!天下诸事皆可谦虚,唯有此事不可谦虚。      8、净宗掌门,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中说“净土法门,不越一念,疾超生死;不出片言,顿与圣众齐等。一念顿超,片言即证”“净土一法什么时候成就?你当下就能成就”。      以上佛、圣、高僧法语,你们都可亲去查实。   再问:众所周知,天上掉不下馅饼。成佛比登天还难。怎就无修证,当下成佛呢?  答:一、众所周知?众者几何?周知几许?也有众所不知的吧?     1、佛在《法华经》第十四品有言“是法华经于无量国中,乃至名字不可得闻”。有几人知?      2、《法华经》第二品记载,法华大会刚开场,“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 此五千人又知多少?      3、《法华经》第二品有文“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乃至“罗汉”“菩萨”“皆当惊疑”。难怪!难怪!自古以来有说“石破天惊开法华,风起云涌演楞严”。      4、《法华经》第十品,佛言:“我所说经典无量千万亿,已说、今说、当说,而于其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药王,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诸佛世尊之所守护,从昔已来,未曾显说,而此经者,如来现在,犹多怨嫉,况灭度后! ”难怪呀,佛陀早就预言在先!      5、楞严会上,佛弟阿难自始至终以佛在前四十一年所讲之方便法向佛问难。佛则衷言相告:“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卷二),并郑重警告:“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卷六)。初学!初学!要从《法华经》、《楞严经》入门初学呀!     6、楞严会上,文殊菩萨代佛简择,将势至念佛、弥勒唯识、持地苦行、波离持戒、虚空藏禅宗等二十四位菩萨所代表的无量法门统统否定(“云何获圆通”?),而独肯观世音菩萨“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悟后进修(“闻思修入三摩地”,“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禅宗法门才能成就。倘若二十四位菩萨,皆如观世音“闻思修”入念佛、“闻思修”入唯识、“闻思修”入持戒、苦行……无量法门,岂不二十五圣并列第一!何致千年悲剧: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哇!乃至将此奉为至理名言金科玉律而不可违越啊!再三劝诫,念佛等法是悟后进修、增上品位的高级法门呐,而非初学入门之道哇!      7、《楞严经》第四卷:“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大乘中确有权实之分、了义与不了义之别呀(藏、通、别为权,为不了义;圆为实,为了义)!      8、《楞严经》第七卷:“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真真如可不同于真如哇。      简单列举如上,《法华经》更有二百二十二个未曾有法,是余三藏十二部经、无量法门所不共!也就是众所不知之法。但是,作为初学应该知之,必须知之呀!   二、天上掉不下馅饼,成佛确比吃饼简易。今据楞严“想升情坠”(《楞严经》卷八)之纲,譬喻当下成就之目。      1、若人出生之初,一直住于暗房,其心必当暗。一旦开门亮窗,其心则亮。若复闭门闭窗,其眼纵不见亮,其心还能再暗吗?昧于一心三藏之理,则暗;明于一心三藏之义,则亮。以明破暗,此即菩提不退转也!      2、气球有升扬之功,人心有变化之力。豆球之小,不带鸡蛋之大。房球之大,轻举鸡蛋之小。 鸡蛋者,业障定数也。球者,心力变数也,昧于一心三藏之理,则小;明于一心三藏之义,则大。以大带小,此即带业往生也。      3、如人溺水,岂能睁眼。睁眼见水,还有险吗?纵然衣湿,还有险吗?溺水闭目,迷也。睁眼出水,悟也。衣湿,习气也。睁眼先出轮回,除习进至圆满。此即见水离水,知妄离妄,离妄即真也!      4、衣冠孰游?脱后方泳!敢问此泳,成于何时?闻法于先,比量功德先成。往生于后,现量功德现前。敢问汝佛,成于何时?  印广胆小,幸知佛圣金口,不敢不告行人。若有所讹,恭请诸山长老、大德高僧不悋指教!亦愿天下同修、志士仁人共同探讨!印广诚愿,应约前往或恭迎光临!                                                                                                                                                                         2016.9.2于长春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6-9-11 11:23
但愿有缘听到他们故事的每一家人,都能够夫妇和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相处和乐,同生极乐。从现在乃至永久的未来,都永远慈悲欢喜快乐!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6-9-11 11:24
喜无量心,也就是无限欢喜的心,心中常有无限的欢喜。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6-9-11 11:24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知足常乐-当全    时间: 2016-9-11 12:47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jAyMjY2Nw==&mid=204592355&idx=1&sn=5816bab909890b2533af42e26a9bc91b&scene=1#wechat_redirect
作者: 13643634688    时间: 2016-9-11 13:31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法华弟子当来    时间: 2016-9-11 18:36
阿弥陀佛!
作者: 妙放A(一幽香)    时间: 2016-9-11 21:18
《法华经》《楞严经》就是提醒我们:修行人要「悟后起修」!没有明心见性,你不要去修,否则你是盲修瞎练。而这个悟呢,只有读《法华经》和《楞严经》才能开悟。
作者: 清净莲    时间: 2016-9-11 22:29
阿弥陀佛   
作者: 顺顺    时间: 2016-9-11 22:41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顺顺    时间: 2016-9-11 22:42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知足常乐-当全    时间: 2016-9-12 12:29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jAyMjY2Nw==&mid=204592355&idx=1&sn=5816bab909890b2533af42e26a9bc91b&scene=1#wechat_redirect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12 14:36
阿弥陀佛!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12 14:36
阿弥陀佛!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12 14:37
阿弥陀佛!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12 14:38
阿弥陀佛!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12 14:38
阿弥陀佛!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12 14:39
阿弥陀佛!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12 14:39
阿弥陀佛!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12 14:39
阿弥陀佛!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12 14:39
阿弥陀佛!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9-12 14:40
阿弥陀佛!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