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无我」的简单解释
[打印本页]
作者:
妙莲xyw
时间:
2016-8-28 13:08
标题:
「无我」的简单解释
“无我”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指外道所执的“实我”及凡夫所妄计之“我”是空无的;为三法印之一。
在佛法中“离有情义”、“依他起义”和“无动作义”,都是说明无我的道理的。“有情”的巴厘语是“萨埵”(Satta),人和一切有情感的生物都叫做有情。婆罗门教和其他各派主张一切有情都有一个常住的(固定不变地存在的)、起主宰作用的自我(Atta,意义与“灵魂”相当)。缘起论则认为所谓“有情”,无非是种种物质和精神的要素的聚合体。从身体的组织来说,有情是由于地、水、火、风、空、识六大(六种元素)所构成的,依借前五大而有身体的机关及其作用-地为骨肉,水为血液,火为暖气,风为呼吸,空为种种的空隙;依借后一大(识)而表现种种的精神活动。
再从心理的要素来说,有情的组织分为色、受、想、行、识五蕴。蕴(Khandha)就是堆,把种种不同的现象分类,每类做为一堆,这就是蕴。简单地解释,“色”就是各种物质,眼、耳、鼻、舌、身五根(根就是人生的感觉器官)和色、声、香、味、触五境(境就是感觉物件)等都属于色。受、想、行、识四蕴包括重要的精神要素:受是感觉(感觉苦、乐或不苦不乐等);想是印象(摄取事物的相貌,知道是青、黄、赤、白,是长、短、方、圆,是苦是乐等);行是思维(思维是推动身心活动的力量,所以叫做行);识是了别(对于所认识的物件,予以判断和推理)。佛教根据以上两方面的分析,说明有情不是固定的单一独立体,而是种种要素的聚合体,而任何要素又是刹那刹那依缘而生灭著的,所以找不到一个固定的独立的“有情”在支配著身心,也就是找不到“我”的存在。这便是无我的简单解释。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18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18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19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19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20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21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21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22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22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23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23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24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24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24
阿弥陀佛 ** **
作者:
猫咪
时间:
2016-8-28 13:26
阿弥陀佛!
作者:
猫咪
时间:
2016-8-28 13:27
阿弥陀佛!
作者:
猫咪
时间:
2016-8-28 13:27
阿弥陀佛!
作者:
猫咪
时间:
2016-8-28 13:28
阿弥陀佛!
作者:
猫咪
时间:
2016-8-28 13:29
阿弥陀佛!
作者:
猫咪
时间:
2016-8-28 13:29
阿弥陀佛!
作者:
猫咪
时间:
2016-8-28 13:30
阿弥陀佛!
作者:
猫咪
时间:
2016-8-28 13:30
阿弥陀佛!
作者:
猫咪
时间:
2016-8-28 13:31
阿弥陀佛!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31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31
阿弥陀佛 ** **
作者:
猫咪
时间:
2016-8-28 13:32
阿弥陀佛!
作者:
猫咪
时间:
2016-8-28 13:33
阿弥陀佛!
作者:
猫咪
时间:
2016-8-28 13:33
阿弥陀佛!
作者:
猫咪
时间:
2016-8-28 13:34
阿弥陀佛!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34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34
阿弥陀佛 ** **
作者:
猫咪
时间:
2016-8-28 13:34
阿弥陀佛!
作者:
猫咪
时间:
2016-8-28 13:35
阿弥陀佛!
作者:
当本(心静如水
时间:
2016-8-28 13:37
阿弥陀佛!!!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8-28 13:37
1阿弥陀佛 **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8-28 13:38
「无我」的简单解释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8-28 13:38
无我”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指外道所执的“实我”及凡夫所妄计之“我”是空无的;为三法印之一。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39
阿弥陀佛 ** **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8-28 13:39
在佛法中“离有情义”、“依他起义”和“无动作义”,都是说明无我的道理的。“有情”的巴厘语是“萨埵”(Satta),人和一切有情感的生物都叫做有情。婆罗门教和其他各派主张一切有情都有一个常住的(固定不变地存在的)、起主宰作用的自我(Atta,意义与“灵魂”相当)。缘起论则认为所谓“有情”,无非是种种物质和精神的要素的聚合体。从身体的组织来说,有情是由于地、水、火、风、空、识六大(六种元素)所构成的,依借前五大而有身体的机关及其作用-地为骨肉,水为血液,火为暖气,风为呼吸,空为种种的空隙;依借后一大(识)而表现种种的精神活动。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39
阿弥陀佛 ** **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16-8-28 13:39
再从心理的要素来说,有情的组织分为色、受、想、行、识五蕴。蕴(Khandha)就是堆,把种种不同的现象分类,每类做为一堆,这就是蕴。简单地解释,“色”就是各种物质,眼、耳、鼻、舌、身五根(根就是人生的感觉器官)和色、声、香、味、触五境(境就是感觉物件)等都属于色。受、想、行、识四蕴包括重要的精神要素:受是感觉(感觉苦、乐或不苦不乐等);想是印象(摄取事物的相貌,知道是青、黄、赤、白,是长、短、方、圆,是苦是乐等);行是思维(思维是推动身心活动的力量,所以叫做行);识是了别(对于所认识的物件,予以判断和推理)。佛教根据以上两方面的分析,说明有情不是固定的单一独立体,而是种种要素的聚合体,而任何要素又是刹那刹那依缘而生灭著的,所以找不到一个固定的独立的“有情”在支配著身心,也就是找不到“我”的存在。这便是无我的简单解释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39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40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40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41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42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42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42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43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43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45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45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45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46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46
阿弥陀佛 ** **
作者:
明鑫
时间:
2016-8-28 13:47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47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47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48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48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48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49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50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50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51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51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52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52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53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53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54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54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55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55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55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56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57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57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58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58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59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59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3:59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4:00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4:00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4:01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4:01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4:01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4:02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4:02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4:04
阿弥陀佛 ** **
作者:
正航cq
时间:
2016-8-28 14:04
阿弥陀佛
对‘名’之诠释或规范或定义,存万千视画,即俗曰的‘一言难尽’或‘一颜难尽’已。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我们的诠释或阐释,均是对所谓‘名’的一种演绎的方便说;故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境界,对同一物的道说,可能存不同之‘名’相。注意:众无等等。
存画曰‘缘起性空’、‘空中无实无虚、无所不含、无所不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名非名谓之名也’。
欲了悉‘无我’视画,其根本问题或劫,即‘有无’名矣!‘有无’中的无,如此参悟亦为一方便道,无可定义为:无漏有之最大,不可再有,可规范无。静心体悟成语‘熟视无睹’中其无,亦是一方便法门。
以上亦为一‘妄识’,仅供参考。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4:04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4:04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4:05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4:05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4:07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4:08
阿弥陀佛 ** **
作者:
当应dying
时间:
2016-8-28 14:09
阿弥陀佛 ** **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