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简单形象比方:在加拿大的一个盒子里有一个黄金粒子,如果你把盒子一分为二,一个留在加拿大,一个带回中国,在你(用灵性)去观测以前,按量子论描述:二个盒子里都各有一个黄金粒子确确实实地存在。(严格说:二个盒子里都各有黄金波的存在,这已经很奇怪了,还有更奇妙的:)而当你用灵性去观测其中的一个盒子,在万里以外的另一个盒子里的黄金粒子立刻瞬间(以超光速超时空方式non-locality,instantaneous action at a distance产生方向相反的反映,这就叫: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变成幽灵而消失(严格说是幽灵做反向的运动且崩溃消失,爱因斯坦与玻尔为此一辈子进行著“伟大友谊基础上的殊死搏斗Einstein-Podolsky-Rosen(EPR)Paradox vs. Quantum Entanglement”)。难解的的问题在于:在万里以外的另一个盒子是如何瞬间感受到你(灵性的)观测(瞬间变成反向运动的消逝幽灵)。
再进一步研究,量子-现实的临界面究竟在哪里,在什么时候闪烁幽灵光芒的量子世界让位于日常生活中公式化的物理规律呢?(九晖临界:实际上可以简单地将光速做为临界面,低于光速是牛顿世界,超越光速的就先叫:精神世界。)量子世界如一棵琳琅的圣诞树,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只能采摘、品尝其中唯一的一颗果子,当我们伸手选择时,这棵树就消失,只剩下这唯一的果子。(物理学上称此为“波函数的坍缩collapse of wave function”。)而且这个果子是“事先完全不可预测的”没有因果关系的。(相对与牛顿力学的“因果律causality”,量子学则强调了“上帝掷骰子”的倾向和概率,是“非因果的acausal”。)
忽略那些具有深刻含义的最重要最关键问题,并非指责科学家的诚信,而是要了解其根源是科学家先有信仰,再按此推导科学。例如爱因斯坦,他的信仰阻碍了他接受宇宙膨胀和大爆炸,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膨胀和大爆炸必然会涉及到那未知神秘、无所不能的第一创造者。以致于在他意识到引力理论导致宇宙不可能静态的同时并没有提出宇宙在膨胀,而是本能地试图去修正他的理论。他于1915年发表其广义相对论时,不得不在他的方程中引进一个所谓的宇宙常数来进行修正。他引入一个“反引力”,这个力是无源的,是空间-时间结构所固有的。他宣称,空间-时间内在膨胀的趋势,刚好可以平衡宇宙间各物质的相互吸引,结果形成了静态的宇宙。后来当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亲自来到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哈勃的天文实验室里亲眼看到星系光谱的“开普勒红移”时,他不禁感叹道“我创造的那宇宙常数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biggest blunder in my life。”爱因斯坦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发明,更在于他勇于承认错误的观念并善于接受全新的概念。
EPR现象正是这种情况。我们看到的这两条客观现实中的能相互感应的“九晖金鱼”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我们并没有真正看到某个客观实在的粒子,就像我们并没有真正看见金鱼。)客观现实是不存在,客观现实只是一个投影。(现在通过“EPR现象vs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的探讨,我们又清楚地知道一定是有一种超光速的世界“存在”。IT DOES EXIST!我们已经知道在光速时,时空是极度“扭曲”,同时能量与时空是“互换”的,所以它是一个超越空间、时间以外的五维以上的世界。但你真的能想象那种“无法定义时空和能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