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无情与有情 [打印本页]
作者: 法华当开 时间: 2014-10-10 09:33
标题: 无情与有情
本帖最后由 法华当开 于 2014-12-8 11:17 编辑
1、在过五关中,师父说到无情亦有情,这与楞严经卷十中提到识阴魔,第四点有情世间和无情世间的看法有点冲突,楞严经讲草木与人是有异的,不应混为一谈。是楞严经正确还是师父另有见解?
楞严经所讲和师父讲解不冲突,是两回事;师父说无情可以转换有情,是对的。外道说植物(草、树)是有情是错误的。植物不是有情,能转换成有情,是同圆种智,但在分别法里,不能说矿物质是无情,植物是有情。植物也是无情。
从究竟法说,无情有情是不二的,是同一自性,从相上说,无情有情在特定情况下是相互转化的,转化随心应量。原文【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楞严经此句正是很多人对无情有情转化的疑惑,认为把无情草木金石与有情同等看待是外道法,但我们要注意,【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对五阴相执着,不是以无分别不妨分别的心来智慧的看待万物。以邪见为胜解,究竟法就是要觉悟阴魔,圆满圆融这些外道法。【五阴相中。五种虚妄。为本想心。】-五阴本来真。
由于在因地世界,愚昧暗钝之性轮回不息,以无想为真修,将愚顽为至道,痴迷无智,与妙明正觉颠倒相背,和合冥顽之空性而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于是就有念如死灰,心同槁木的无想众生,流转于国土之上,如精神所化的土木金石之类,充塞其中,此名日月薄蚀精气,金玉芝草,麟凤龟鹤,经千万年不死为灵,出生国土。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楞严经》第八卷: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楞严经》说尽大千世界充塞万象。
----------分享这一段来增加大家的信心,师父讲的确实是有经典依据的。
“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这里是外道法,外道在看泥巴变成树木花草,树木花草又可以变成有情,有情又可以成天人鬼众 ,天仙鬼众又可以成为佛菩萨,喜出望外,这个泥巴瓦这才是真佛,那就拜大为佛为神.外道在八万大劫的时空内,也有的偶然看到是火,火能变成无情有情,变成变成菩萨就以火为神 ,而不知道地水火风 、树木花草 、一切万法,乃是由一个念所变现而已!由此造成种种外道邪见,因为外道的定力,他不能突破八万大劫,而且你把它脑袋砍掉 ,他都不服气 因为他是在禅定功夫中亲眼所见。
无情物要转化为有情众生才能修行,在特定时空点,比如月食日食,他们吸收日月精华,就有花妖树怪灵仙之类,摇身变为有情。从很低的意识层面提升到较高的意识层面。《楞严经》里那个枭鸟“附块为儿”,把泥土变成小鸟;镜受鸟抱着毒树果,念念“类我”,就变果实为鸟的后代,都是心的坚固妄想起的妙用。现代科学把一滴猴子血变成猴子,动物骨髓和血液克隆羊等等,都是无情变有情的实证。还有江本胜博士的水试验,证实无情物可以道交感应人类的情感和信息。
《阿弥陀经》讲到依报国土庄严,再讲到正报国土庄严,然后又讲到旁道(畜生道)众生国土庄严,后面还讲到无情的风啊、树啊、花啊......国土庄严,也就是说,它跟《妙法莲华经》一样,打破了上下等级森严那种制度。这里的天人鬼畜、泥巴瓦块,你有没有看到一点点次序啊?没有的,这就是圆顿大法,触目菩提,看到哪里讲到哪里,随拈一物当下即是「法身真常」。要好好注意这个问题。在《法华经》那些菩萨天人大众在各种不同的时空点出台的程序都没有个一定,歪门邪道可以排在四众弟子之上,所以这本身就是一个奇妙之法。百草头上祖师意-“山色无非清净身,溪水无非广长舌”啊。
【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我们不要认为极乐世界有奇妙杂色之鸟,娑婆世界有没有奇妙杂色之鸟啊?我们一个人是不是种种奇妙杂色之鸟啊?要作如是观照啊!「大光明中谁非谁!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 。这一个泥巴瓦块是不是种种奇妙杂色之鸟啊?它是不是诸佛如来啊?这才是「法华秘髓」 。你别「哎呀,西方极乐世界真好,那些鸟还会说话」,这部《阿弥陀经》你算白读了。首先要想到,极乐世界有这种鸟,娑婆世界有没有这种鸟?我是不是这种鸟?他是不是那种鸟?有没有哪一种鸟不是哪一种鸟?有没有哪一个人不是哪一个人、不是哪一个鸟、不是哪一尊佛啊?把这个道理要好好搞明白。这些法啊,话中有话,法中有法。好好再想一想《观无量寿经》描述的那一朵妙莲华,一朵妙莲华就有无量光,每一个光中都有一朵妙莲华,每一朵妙莲华呢,又有无量光,重重复重重;再想想前面的『四宝周匝围绕、七重行树、七重罗网』,是不是尽虚空遍法界、森罗万象、千变万化就是一个人一个念?我们硬是一个念变出了无量法,所以无量法总结为一个阿弥陀佛,一个阿弥陀佛展现为无量法。
作者: 法华当开 时间: 2014-10-10 14:25
一朵妙莲华就有无量光,每一个光中都有一朵妙莲华,每一朵妙莲华呢,又有无量光,重重复重重;再想想前面的『四宝周匝围绕、七重行树、七重罗网』,是不是尽虚空遍法界、森罗万象、千变万化就是一个人一个念?我们硬是一个念变出了无量法,所以无量法总结为一个阿弥陀佛,一个阿弥陀佛展现为无量法。
作者: 有礼缺貌 时间: 2014-10-10 21:34
当开师兄你好!
师兄对这个问题的答复我觉得是不妥的,这个问题师父在《楞严经讲解视频》里自己回答过,一些人也经常拿这个来诽谤师父。
原经文:”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
这里批驳的观点是:把植物当成有情。来混淆师父说的无情亦有情;师父的无情亦有情,是从性上讲,有情无情同圆种智;那么这个识阴魔4所表达的观点是:植物有情,矿物质是无情;所以是邪说!
请师兄详辨看是否有道理?谢谢
作者: 有礼缺貌 时间: 2014-10-10 21:35
师父和经文是不矛盾的
作者: 法华当开 时间: 2014-10-11 09:50
感恩师兄!“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这里是外道法,外道在看到 泥巴变成树木花草,树木花草又可以变成有情,有情又可以成天仙 鬼众 ,天仙鬼众又可以成为佛菩萨,喜出望外,这个泥巴瓦块 这才是真佛,那就拜大地 为佛 为神.外道在八万大劫的时空内,也有的偶然看到是火,火能变成无情 有情,变成佛 变成菩萨 就以火为神 ,而不知道地水火风 树木花草 一切万法,乃是由一个念所变现而已!
作者: 法华当开 时间: 2014-10-11 09:50
感恩师兄!“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这里是外道法,外道在看到 泥巴变成树木花草,树木花草又可以变成有情,有情又可以成天仙 鬼众 ,天仙鬼众又可以成为佛菩萨,喜出望外,这个泥巴瓦块 这才是真佛,那就拜大地 为佛 为神.外道在八万大劫的时空内,也有的偶然看到是火,火能变成无情 有情,变成佛 变成菩萨 就以火为神 ,而不知道地水火风 树木花草 一切万法,乃是由一个念所变现而已!
作者: 有礼缺貌 时间: 2014-10-11 10:47
感觉师兄回答没有看懂我的意思:
第四点有情世间和无情世间的看法有点冲突,楞严经讲草木与人是有异的,不应混为一谈。是楞严经正确还是师父另有见解
师兄的回答跑题了!
这个问题回答应该是:楞严经所讲和师父讲解不冲突,是两回事;师父说无情可以转换有情,是对的。外道说植物(草、树)是有情是错误的。植物不是有情,能转换成有情,是同圆种智,但在分别法里,不能说矿物质是无情,植物是有情。植物也是无情
作者: 法华当开 时间: 2014-10-11 19:44
楞严经所讲和师父讲解不冲突,是两回事;师父说无情可以转换有情,是对的。外道说植物(草、树)是有情是错误的。植物不是有情,能转换成有情,是同圆种智,但在分别法里,不能说矿物质是无情,植物是有情。植物也是无情
感恩师兄,再原文里加进这段
作者: 张力手 时间: 2014-10-13 15:32
从究竟法说,无情有情是不二的,是同一自性,从相上说,无情有情在特定情况下是相互转化的,转化随心应量。原文【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楞严经此句正是很多人对无情有情转化的疑惑,认为吧无情草木金石与有情同等看待是外道法,但我们要注意,【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对五阴相执着,不是以无分别不妨分别的心来智慧的看待万物。以邪见为胜解,究竟法就是要觉悟阴魔,圆满圆融这些外道法。【五阴相中。五种虚妄。为本想心。】五阴本来真。
由于在因地世界,愚昧暗钝之性轮回不息,以无想为真修,将愚顽为至道,痴迷无智,与妙明正觉颠倒相背,和合冥顽之空性而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于是就有念如死灰,心同槁木的无想众生,流转于国土之上,如精神所化的土木金石之类,充塞其中,此名日月薄蚀精气,金玉芝草,麟凤龟鹤,经千万年不死为灵,出生国土。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l楞严经》第八卷: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楞严经》说尽大千世界充塞万象。
----------分享这一段来增加大家的信心,师父讲的确实是有经典依据的。
作者: 法华当开 时间: 2014-10-13 19:26
感恩师兄!我把您这段话加进去。
作者: 苏芳之子 时间: 2014-10-17 16:40
隨喜赞叹!阿弥陀佛!顶!
作者: 非凡(_y30in 时间: 2016-6-11 17:28
无情有情是不二的,是同一自性,从相上说,无情有情在特定情况下是相互转化的,转化随心应量。
作者: 非凡(_y30in 时间: 2016-6-11 17:32
一个念变出了无量法,所以无量法总结为一个阿弥陀佛,一个阿弥陀佛展现为无量法。
作者: justin2k 时间: 2016-6-11 17:33
无情作佛 (蕅祖评—透澈之极。清凉国师当让一筹) 权教中言。有情有佛性。无情无佛性。一切草木器界,不能成道及转法錀。此是执情强计。属意即有,属物即无。不了诸法皆住法位。何以故。意是色故。是空根故。是往古来今故。是无情故。一无一切无故。青黄是意故。风鸣谷响是意故。草木瓦砾是意故,是有情故。一有一切有故。故知情之为情,亦可说自,亦可说物。不应说言谁无谁有。如一夫妻共生一子,不应说言谁生谁不生。夫发毛爪齿,亦是无情。与我俱佛耶,抑与我不俱佛耶。梦中见山见水见木见石,亦是无情。是情想摄耶,抑非情想摄耶。当知是中尚无是我非我,云何更计有情无情。是故经中道场宝树,能净诸根。风枝水响,咸宣妙法。无一物非佛身,无一物不转法錀。岂是情见妄知所能计度。(出自《西方合论》 《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师被摈,南还,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盘经》,至阐提处,则说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群石皆为点头,旬日学众云集。”
作者: 当本(心静如水 时间: 2016-6-11 17:36
无情亦有情
作者: 一叶莲 时间: 2016-6-11 18:06
从究竟法说,无情有情是不二的,是同一自性,从相上说,无情有情在特定情况下是相互转化的,转化随心应量。而不知道地水火风 、树木花草 、一切万法,乃是由一个念所变现而圆顿大法,触目菩提,看到哪里讲到哪里,随拈一物当下即是「法身真常」。已!
作者: wx_c6THtGvt 时间: 2016-6-11 18:21
阿弥陀佛!
作者: wx_c6THtGvt 时间: 2016-6-11 18:21
南无观世音菩萨
作者: wx_c6THtGvt 时间: 2016-6-11 18:21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随缘起用 时间: 2016-6-11 18:21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作者: wx_c6THtGvt 时间: 2016-6-11 18:22
大乘妙法莲华经
作者: 天地万法一如来 时间: 2016-6-11 18:26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阿弥陀佛感恩一切阿弥陀佛
作者: 无量古今当下念 时间: 2016-6-11 18:26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阿弥陀佛感恩一切顶礼
作者: 苏州当_xQhhR 时间: 2016-6-11 18:27
阿弥陀佛!
作者: 苏州当_xQhhR 时间: 2016-6-11 18:45
阿弥陀佛!
作者: 一支梅 时间: 2016-6-11 19:08
从究竟法说,无情有情是不二的,是同一自性,从相上说,无情有情在特定情况下是相互转化的,转化随心应量。
作者: 一支梅 时间: 2016-6-11 19:09
从究竟法说,无情有情是不二的,是同一自性,从相上说,无情有情在特定情况下是相互转化的,转化随心应量。
作者: 一支梅 时间: 2016-6-11 19:09
从究竟法说,无情有情是不二的,是同一自性,从相上说,无情有情在特定情况下是相互转化的,转化随心应量。
作者: 一支梅 时间: 2016-6-11 19:11
无情 有情,变成佛 变成菩萨 就以火为神 ,而不知道地水火风 树木花草 一切万法,乃是由一个念所变现而已!
作者: 一支梅 时间: 2016-6-11 19:11
无情 有情,变成佛 变成菩萨 就以火为神 ,而不知道地水火风 树木花草 一切万法,乃是由一个念所变现而已!
作者: 一支梅 时间: 2016-6-11 19:12
无情 有情,变成佛 变成菩萨 就以火为神 ,而不知道地水火风 树木花草 一切万法,乃是由一个念所变现而已!
作者: 123456789 时间: 2016-6-11 19:16
随喜赞叹 感恩一切善知识阿弥陀佛
作者: 123456789 时间: 2016-6-11 19:17
随喜赞叹 感恩一切善知识阿弥陀佛
作者: 123456789 时间: 2016-6-11 19:17
随喜赞叹 感恩一切善知识阿弥陀佛
作者: 吉祥 时间: 2016-6-11 19:22
有情无情也是方便说
作者: 吉祥 时间: 2016-6-11 19:23
楼上师兄回答得真好
作者: 吉祥 时间: 2016-6-11 19:24
学习了,感恩了,随喜师兄护法功德
作者: 吉祥 时间: 2016-6-11 19:24
随喜赞叹,
作者: 曼珠_沙华 时间: 2016-11-20 13:13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念念分明,随处作主,举止合乎时宜,进而从尘境中解脱,得自在安乐。
作者: 曼珠_沙华 时间: 2016-11-20 13:14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念念分明,随处作主,举止合乎时宜,进而从尘境中解脱,得自在安乐。
作者: 曼珠_沙华 时间: 2016-11-20 13:14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念念分明,随处作主,举止合乎时宜,进而从尘境中解脱,得自在安乐。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4.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