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发热真原,兼谈幼儿急疹 [打印本页]

作者: 静莲    时间: 2015-10-26 12:03
标题: 发热真原,兼谈幼儿急疹
发热真原,兼谈幼儿急疹 2015-06-05 天色以晚•老军医 原真学堂 原真学堂 原真学堂 [img][/img]
微信号 yuanzhenxuetang
功能介绍 原真,行道,继往圣绝学





1.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就会导致发热。

2.发热的人体就像高压锅。里面发热、加压,达到一定阈值,泄气阀打开。高压锅会维持当前的温度压力。人体会降温降压。
3.人体的泄气阀是皮肤表面数以万计的毛孔。毛孔打开,出汗,是降温降压的必要途径。
4.为什么要发热?很多时候是为了蓄积其热势,以解表。发热是人体的自我拯救机制。发热的最终目的是解表。(有些例外,比如中暑,这是被动的,已失代偿)
5.解表解的是什么?解的是邪。邪有两种,外邪和内邪。
6.外感风寒,束缚体表。其一,散热被动减少。其二,产热主动增加。热势蓄积,直到足够解表发汗,祛邪外出。此为外邪。
7.此时发热是虽已病而尚有祛邪之力。最理想的体格当然是遇风寒而不伤。差一些的话就会依次:邪虽入而浅,打几个喷嚏就排走了;打喷嚏没排走,喝点热水捂捂汗就排走了;发热,不服药一周自愈;高热,服药,折腾时间长短不等,烧退邪净,不留尾巴;高热,各种输液物理降温折腾,退烧后遗留慢性咳嗽等误治后遗症;不发热,恶寒,萎靡,一派阴象,此为直中,直接脏病(五脏)。别看不发热,这是最差的。
8.内有瘀毒,由里及表,欲从表解。各种皮炎湿疹,皆为此类。此为内邪。
9.只要出疱出疹,都有内邪参与。并且是已经由里及表,马上要表解的内邪。
10.人体祛除病邪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表解,一个是里消。所谓里消,比如免疫系统干的活,吞噬细胞之吞噬,凋亡机制之凋亡。所谓表解,也分两种,一个是走腑(膀胱大肠属五脏六腑之腑),通过大小便走。一个是走府(皮毛汗孔古谓之玄府),通过汗液走。六腑是与外界相通的,因此也为表。
11.为什么细菌感染会白细胞升高,因为白细胞是里消的主力军。
12.为什么人体需要发热。因为发热会极大地增强里消效率和促进表解进程。
13.所有皮肤病,其本都是脏腑病,其标都是表病。急则治其标。
14.所有表病都以解表为第一要务。不解表的治法都是耍流氓。
15.万物分阴阳。事有两面。不发热好不好?有的好有的不好。体格最棒的根本不需要发热,体格贼差的烧不起来。发热好不好,有的好有的不好。能够祛邪外出的都是好发热。干烧就是坏发热,不祛邪而反伤身。
16.西医不讲究表里内外,升降出入。只知道发热是病,得退烧。一切以退烧为目的的治疗都是耍流氓。
17.发热是病么?不是病。发热是“人体自适应双向正反馈神经内分泌网络调控自洁净主动防御辅助增强复杂巨反应”!好吧说人话,有些人体质一般,做不到不动声色祛邪于无形,只好发发热,加把劲而已。
18.如何治疗发热?这是个傻问题。我们不要治疗发热。因为它不是病。我们要做的是,怎样帮助这些体质一般的人,帮他发好热,帮他祛邪外出。
19.理讲完了,讲法。这个法则,中医叫解表。
具体手段就多了。比如汤药,千古第二名方,伤寒论麻黄汤,发热恶寒无汗身痛。老祖宗两千年以前定下的方子,现在用起来仍旧效如桴鼓。再比如生姜红糖水。比如推拿捏脊。比如“喝点热水”。比如“盖被捂汗”。理是一致的。
20.邪气也是很可怜的,给它个出路,就两各相安。不给它出路,就憋在体内只能斗个你死我活了。
21.终于可以说到幼儿急疹了。幼儿急疹的特点是什么?反复高热,持续三五天,输液无效,热退疹出。这说明什么?(如果上面的理都能理解,这答案简直呼之欲出)
22.以出疹为结局,说明这个病的本质是体内有内邪。绝大多数小孩半岁时候都要发病,说明这是胎里带的,有的叫它“胎毒”。高热多数都要持续三五日,说明这个病力还是蛮厉害的,不要指望退几次烧就能好。最关键的,热退疹出,换句话说,疹不出热不退,说明发热是辅助解表的。这发热是自己人啊,是好同志啊!
23.如何治疗?首先是不要退烧!不要退烧!不要退烧!
24.现实中,几乎所有的治疗,都是以退烧为目的。这是很可悲的。
25.有部分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客观上有发汗的效果,倒还是可以用。抗生素完全不对路。其他退烧方法,比如酒精擦浴、冰袋降温,这都是胡闹,是误治,会生变,会遗患。
26.费尽千辛万苦不知道铺垫了多久,已经走完由里及表的漫漫征途,就差一步,就可以出表而解,胜利在望,却被活生生逆转,由热而转凉,由表再入里。表证进脏腑,好病变坏病。简直是悲剧。
27.这些道理不是奇谈怪论,其实古已有之,人尽皆知。只不过现在西医理念深入人心,遇见发热,无论家长还是医生,脑子里只剩退烧二字了。过去小孩子起麻疹,老辈人都懂得“千万不能见风”。为什么,见风疹子就退回去了,就发不透了。最怕的就是发不透。轻的留疤,重的脑炎。麻疹发透是表证,脑炎就是脏病了。过去重症麻疹死亡率很高,如何避免疹子发不透,如何想办法把疹子发透,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事实上,中医有大量医家对此做出过努力,有大量方子是为此而创制。“透疹”二字才是金科玉律。退烧?什么鬼?
28.看出来了么,幼儿急疹,放手不管它,比乱治好得还会快些。乱治反倒偾事。
29.好在幼儿急疹不算重量级疾病,哪怕几经浇灭,也能重燃战火,反复几次多烧几天病势也尽了。倒不会有大患。可最怕的是在错误的理念指导下不断地犯错误,日积月累,小错成大错。最常见的是感冒发热误治。很多孩子从小就反复急诊输液消炎退烧,一年去十次的大有人在,外邪未祛反入里,日积月累,就变脏病了。各种慢性肺炎、咳嗽、哮喘。此为坏病。
30.医方之祖《伤寒论》整本书都是在探讨如何治坏病收拾烂摊子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过去普遍认为,这里说的是感的什么邪,是风还是寒。其实不是,这都是好病,病之常,好治,不算逆。这里说的其实是人祸,误治,逆其势,造成坏病。
31.医经圣典《黄帝内经》对这类指导方针更加明确、细化、系统。“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所谓因势利导。
32.《黄帝内经•素问•标本病传论》:“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33.欲要多正行,少妄行,首先要洗脑。家长和医生都要洗脑。家长不要惊慌失措。发热就要奔急诊,就要输液,就要消炎,就要立马退烧,“大夫你今天不把烧退下来你就等着瞧”(我这是捡客气的说,其实急诊室比这劲爆多了),这就容易坏事。惶急可以理解,但起码要知道怎样才是真正对孩子负责。医生也要洗脑,医学毕竟是复杂的,当下大行其道的未必就对,两三千年以前的也未必就是糟粕。要知道它已历千年验证,如今仍可万举万当。
34.有人说,难道就看着发热不管,难道不会烧坏?烧抽?烧傻?——有可能,但几率很低。而且只要懂得原理,完全可以避免。前面说过,干烧才会烧坏。只要泄气阀正常打开,高压锅是不会崩的。只要玄府正常出汗,人是烧不坏的。有个别孩子汗很少或者基本没有,皮肤摸上去滚烫而干燥,就要小心了。导致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原因,一种是体质原因,孩子津液不足,怎么判断呢,平常就是干巴瘦皮肤干。这就要喝水或补液补充津液。再一种是外感原因,寒邪束表,仔细回想,基本有汗出当风受凉病史(有的幼儿急疹会以此触发)。这个就要用到医疗手段,家长起码要会推拿捏脊,选择大致对证的非处方中成药,以助其解表。
35.病情有轻有重,轻的可以不用医疗干预。怎么判断呢?这里有病情判断五项标准:一,精神,精神稍弱但不萎靡,可主动玩耍;二,饮食,食欲下降但不断食,可进少量食物饮水;三,二便,小便虽黄但频次不减,大便稍难但至少一天一次;四,汗出,汗出稍多于平日,皮肤湿润;五,反应,普通干预可奏效,如喝热水,捂一捂,能明显出汗,体温下降。如以上几条都符合,哪怕烧到39度,也不用管。给他时间,他有自愈的能力。
36.可是大家压力都很大,孩子24小时不退烧的话,哪个父母胆敢置之不理,爷爷奶奶势必找你拼命。很多时候你要被迫提早介入干预,而这干预不一定好使。情形往往是这样的:孩子高烧,鸡飞狗跳,力排众议,喝热水,捂汗,稍好,旋即再烧;生姜红糖水,捂汗,稍好,旋即再烧;捏脊,鬼哭狼嚎,出汗,稍好,旋即再烧;鸡飞狗跳,力排众议,施以感冒清热冲剂,出汗,稍好,旋即再烧;鸡飞狗跳,身心俱疲,施以解热镇痛西药,出汗,稍好,旋即再烧;世界大战,此时你的内心是崩溃的,然而三五天已经过去,突然出疹,好了。。
37.幼儿急疹是一道难关。能坚持最终不去急诊不输液,全靠自己手段撑过去的,简直凤毛麟角。不要说普通家长,搞医的都撑不住。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这套理论、理念有超级强大的信心。这个信心强大到足以支撑你承受地狱般的心理煎熬。这个信心来自何处?各人机缘不同。我是因为自打接触中医,亲历奇迹无数,中医从没让我失望过。
38.说那么多,太复杂。事到临头,还是不知道怎么弄啊!不怕!下面闪亮登场:“幼儿急疹老军医指南”,请热烈鼓掌!
一.排除万难,不要上来就送急诊。
二.排除万难,不要一门心思退烧。
三.检查五项指标,如符合,则静观。清淡饮食,勿见风,适量生姜红糖水。待其自然病程。
四.检查五项指标,如大于等于两项不符合,则依次介入干预措施:大量生姜红糖水,捂汗,点穴曲池大椎,拍背,捏脊。并反复循环,直至指标正常,或热退疹出。
39.指南小贴士。①不需要纠结温度高低。事实上,如果指标都好,体温也不会高到烧坏的程度。如指标不好,按要求搞到好,体温自然也下来了。②如需干预,记得下手要狠。比如捏脊,有八字口诀如下:“鬼哭狼嚎,涕泗横流”。下手2分钟之内是必须一身透汗的。微汗出没用。③有人说点穴捏脊不会啊。“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抓紧学吧童鞋!受益无穷。⑤有眼尖的会注意到我没有提用药。是这样,对普通家长来说,外治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是不管中药西药非处方药,很容易犯错。就不作为指南内容了。
40.现实情况是,99%的家长出手就是逆行,就是误治。因此最首要、最迫切的是,先不要犯错。再论其他。
41.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缘起。
42.愿天下父母,知逆与从,正行无问。

ps:从,是顺的意思。逆从就是逆顺。
再ps:好玩儿的是,有很多人说,这病不用治,你治也是烧5天,不治也是烧5天,完全没用。其实不是。误治显然会延长病程,并且遗患。而及时足量的正治,会明显缩短病程。从发热到疹出热退,我最短只用了一天半,无遗患。是不是很开心!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