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自在者,若能观世间出世间一切,无非一人(一真之人),一念缘起显现,则意解心开,心无挂碍大自在也。
观,代表者根本知见的塑造,成就。有什么样的观,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观点,知见。有什么样的知见,则塑造出什么样的未来,缔造什么样的命运。
一者,凡情之观。凡情观世间,个体为我,六识为心。攀缘起心,迷尘着相。自以为我身宝贵,我能见闻觉知,却恰恰被它,认贼作子,害得造业束缚轮回。
二者,小乘观。小乘学人,以三法印观世间。观心无常,心念无常流变,念念迁移不住。观法无我,此身四大假合,因缘和合才有,因缘离散即无。于是求证小乘境界的“寂静涅槃”,从而安住灵体,出离轮回,不受后有。
三者,不了义大乘之观。诸行无常,不仅仅是个体位的身心,包括世间万物一切,皆是运行变化无常。诸法无我,不仅仅是我身我相,观空无我,整个法界森罗万象,皆观性空无我,了不可得。怎么办,求证体证法身如来,以此作为,不了义大乘法,所归元的“寂静涅槃”,所谓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如如不动于当下的,自性真空也。
四者,圆实佛法,了义大乘之观。简单来讲,观一切即本心实相。
若说为自心,实则即自即他,即他即自,自他一个本体,却即自即他。
诸行无常只是它的缘起。常与无常,无非是它当下当体功德呈现。
万法不需要观空,空与不空皆如来藏心,只需要觉悟。
天地之间,纯一如来藏心。虽说为一,圆融无量。方便法所谓要了断的生死,要破除的无明烦恼,到此通通圆融于心,不过本有家珍显现妙用,生死为何要了断,无明为何要破处。只在一念迷觉,不在其他也。
(连云港当胜 2021.3.28)
分享教义阐释之“观自在菩萨”
反闻入流音声门,
心观万法空不空。
一朝闻解微妙禅,
即观即入即自在。
(大连当莲 左开 202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