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请教:妙法莲华经里哪一段是在讲一心三藏的道理?
[打印本页]
作者:
pingxin.li
时间:
2019-6-11 22:28
标题:
请教:妙法莲华经里哪一段是在讲一心三藏的道理?
hi 诸位菩萨、大德,
我在跟着印广法师的视频学习法华经,有以下疑问,好多天了,没有想明白,还望指点,十分感谢!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序品第一
第三段
尔时,世尊四众环绕,供养、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
[这里"佛说此经已",已不是结束的意思吗,还没讲怎么就讲完了,讲的什么呀]
后面弥勒菩萨说完偈,又有:
尔时,文殊师利语弥勒菩萨摩诃萨,及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说大发,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
[前面说法讲完了,这里又说佛是要准备讲大法了,后面一直是在讲故事,讲以前的日月灯明佛、燃灯佛等等,后面各品也读了下,好多故事,也没找到佛是在哪里讲的如来藏、一心三藏的道理呀?]
作者:
南京当真
时间:
2019-6-12 06:32
1.说法瑞,您知道无量义经里讲什么吗?可以自己找来读。大概意思是,同样一句话在不同时期讲出来,意思是不同的。世尊四十余年说法未显真实。为法华开显张本哦!
作者:
南京当真
时间:
2019-6-12 06:37
2.一心三藏是真理,哪部经有能离的开?法华经没有详细说,是因为楞严经已经说的太透了,不需要细说。法华经只需要喻说隐说。比如莲华里的如来藏,九品莲华,花开莲现。如是我闻。一大事因缘,开示悟入佛知佛见,开权显实,开迹显本。等等等等,如果您不懂我说的这些名词,建议您读读老法师讲义。阿弥陀佛
作者:
妙莲当顺2
时间:
2019-6-12 10:31
“名无量义”,――无量义经正是为开讲法华经打前站,无量义无量义,无量即是一,一即是无量!即是一念万法 ,即是一心三藏。诸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缘即是讲妙法莲华经为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
作者:
妙莲当顺2
时间:
2019-6-12 10:42
第一品无论前面种种瑞相,还是后面更是通过文殊菩萨的开示解释直接点出将要开讲妙法华!相互印证呼应!
作者:
妙莲当顺2
时间:
2019-6-12 11:39
《妙法莲华经》是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一部大乘经典,由于此经译文流畅、文字优美、譬喻生动,教义圆满,读诵此经是中国佛教徒最为普遍的修持方法。
《法华经》二十八品共六万余字,初学者如果没有看阅古德的注疏,仅仅读诵原文是不易把握其整体脉络的。由于此经的内容在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分散,因而使读诵者常常不知所云,而对经文呈现的重要思想也无法深刻领会。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法华经》主要讲述的是一佛乘思想,也即一切众生,无论三乘五乘,最终皆归于一佛乘,无有余乘。由之而来佛陀对一乘之法的功德赞叹在经文中随处可见,读诵者往往只看到佛对一乘和法华功德的赞叹,却没有注意到一佛乘思想均贯穿其中。第二、本经流通分共有十六品,不但流通品目比其他经文多,且按本迹二门的分法而有两个流通分,失去往常序、正、流通三分法的一般次序,使读诵者无法清楚把握《法华经》全体的格局。有鉴于此,笔者从《法华经》会三归一、开迹显本的要旨出发,对本经的基本架构作一大略概括,按品分科,显明重点,使读诵此经者对法华经能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真正悟解佛说这部经典的一乘妙意,契入佛陀出世的本怀,达到学有所获,修有所证的目的。
各品大意
序品
是本经的总序,佛说无量义经後,入无量义处三昧,天上降下种种妙华,佛的眉间白毫放大光明。弥勒菩萨因疑发问,文殊师利菩萨作答:过去诸佛宣说《法华经》前,皆现此瑞。暗示佛说此经之殊胜处有别於他经,唤起大众的注意。
方便品
此品与寿量品,是《法华经》的两大中心,为本经正宗分。佛由三昧起,称叹诸佛智慧甚深无量,难解难入,佛说诸佛究竟了知诸法实相——「十如是」。为令声闻、缘觉二乘人断苦缚,得涅盘,佛以方便力,曾分说三乘之教,今日所说才是佛的真实教法。五千增上慢者退席,佛乃宣示唯一大事因缘,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一切众生皆当作佛,实无三乘。
譬喻品
自此品至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为止的七品,是将方便品内容进一步以譬喻及因缘加以说明。该品说明舍利弗最先领解佛意,故被授记为华光如来。佛将三界譬喻为火宅,将三乘喻为「羊、鹿、牛三车」,将一佛乘喻为「大白牛车」,以有名的「火宅喻」和「三车一车」之喻,显示「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及「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的深义。
信解品
须菩提、迦旃延、大迦叶、目犍连,于上品领解佛意。佛更说「长者穷子」喻,佛喻为大慈悲的长者,三乘譬喻为穷子,导出「于一乘道,随宜说三」的结论。
药草喻品
佛应四人之请,更以「三草二木」将人天二乘譬喻为大、中、小药草,将上根、下根菩萨喻为大树和小树,将佛的平等智慧譬喻为一味之雨。三千大千世界的大小长短诸种草木,悉受一味之雨而润泽成长,如同佛以一相一味之法,平等利益一切众生。
授记品
授大迦叶等四人将来成佛之记。
化城喻品
先说大通智胜佛时十六王子听讲《法华经》而转为菩萨沙弥,後乃成佛。次说「化城喻」,三乘之果不外是化城,目的是为入佛智慧、最终成佛。
授记品
富楼那为上首,五百弟子皆得受记。次说「系珠喻」,五百弟子虽都怀有佛种,但未开悟,由烦恼覆藏,如衣里藏有宝珠,但因不知,故处於穷困之境。
人记品
阿难、罗睺罗为上首。
法师品
佛在世或灭度後,凡随喜听闻《法华经》者均授予成佛的记别。又举出修行、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本经的「五种法施」和供养本经的「十种」功德。说谤法者之罪,并说凿井喻。
见宝塔品
多宝佛塔从地涌出,证明释尊所说真实不虚。释迦如来以神力,三变净土,分身诸佛咸集,开多宝佛塔。多宝如来,分半座与释尊同座。
提婆达多品
说如来往昔求法,师事阿私仙得闻妙法。又授提婆达多成佛记。文殊入龙宫说《法华经》,八岁龙女闻经即身成佛,证明《法华经》功德广大。
第十三、劝持品
药王、大乐说和两万菩萨,各各发愿弘扬《法华经》。被授记的五百阿罗汉及学无学八千人,以及八十万亿那由他无数菩萨,皆誓愿弘此经典。
安乐行品
文殊请问末世持经方法,佛告以身、口、意、誓愿四安乐行,并以转轮圣王髻中明珠罕见授人来譬喻佛不轻易讲说经中最尊最胜的《法华经》。
从地涌出品
六万恒沙菩萨及其眷属从地涌出,大众疑惑,不知此等恒河沙数菩萨为谁之弟子?从何处而来?此为佛开显「久远实成」佛果的序曲。
如来寿量品
释尊说明「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而其中间乃至今生,皆是方便示现。又说「佛寿长远」、「佛身常住」。以良医之譬喻说明为救众生而示现方便。佛实际上是「常在灵鷲山」、「常住说此法」,为使众生不起懈怠之念,故示现灭度。此品旨在说明佛陀「寿命之无量」、「教化之无量」、「慈悲之无量」及「救济之无量」。
分别功德品
说明与会者闻法获益之多,和五品弟子功德。
随喜功德品
是继上品所说者,说明听闻、讲述此经的广大功德。
法师功德品
明五种法师的功德,得六根清净神通力。
常不轻品
说明常不轻菩萨,以随喜行,得清净六根,说《法华经》,以此显示赞叹本经功德。
如来品
佛出广长舌相,放毛孔光。以此神力,为嘱付灭後传此经,捷要地说此经功德。此经所在之处就是道场,诸佛在此处成道、转法轮,并在此处涅盘。
嘱累品
此品为对诸菩萨「总付嘱」,三摸众菩萨顶而嘱付之。
药王品
自此品开始到第二十八劝发品,详说佛灭後弘此经的必要及弘经的功德。该品举出药王菩萨过去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烧臂供养,以报答听日月净明德佛讲《法华经》之恩。
妙音品
叙述变现34身,说《法华经》的妙音菩萨,从东方净光庄严国来到灵鷲山,礼拜释尊及多宝佛塔,以显宣说《法华经》的重要意义。
观世音品
无尽意菩萨请问观世音菩萨的神通因缘,佛为说14种无畏,32种应化身等种种功德。
陀罗尼品
菩萨及天神等,各各说咒护持受持《法华经》者。
妙庄严王品
述说药王、药上二菩萨的往昔事迹,他们为净藏、净眼二王子时,劝父母归依其师云雷音王佛,使他们听讲《法华经》的大善因缘,以显示遇佛、听《法华经》之难得。
普贤品
佛为普贤说佛灭度後得《法华经》的四个方法。普贤发愿护持受《法华经》者。各品大意
序品
是本经的总序,佛说无量义经後,入无量义处三昧,天上降下种种妙华,佛的眉间白毫放大光明。弥勒菩萨因疑发问,文殊师利菩萨作答:过去诸佛宣说《法华经》前,皆现此瑞。暗示佛说此经之殊胜处有别於他经,唤起大众的注意。
方便品
此品与寿量品,是《法华经》的两大中心,为本经正宗分。佛由三昧起,称叹诸佛智慧甚深无量,难解难入,佛说诸佛究竟了知诸法实相——「十如是」。为令声闻、缘觉二乘人断苦缚,得涅盘,佛以方便力,曾分说三乘之教,今日所说才是佛的真实教法。五千增上慢者退席,佛乃宣示唯一大事因缘,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一切众生皆当作佛,实无三乘。
譬喻品
自此品至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为止的七品,是将方便品内容进一步以譬喻及因缘加以说明。该品说明舍利弗最先领解佛意,故被授记为华光如来。佛将三界譬喻为火宅,将三乘喻为「羊、鹿、牛三车」,将一佛乘喻为「大白牛车」,以有名的「火宅喻」和「三车一车」之喻,显示「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及「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的深义。
信解品
须菩提、迦旃延、大迦叶、目犍连,于上品领解佛意。佛更说「长者穷子」喻,佛喻为大慈悲的长者,三乘譬喻为穷子,导出「于一乘道,随宜说三」的结论。
药草喻品
佛应四人之请,更以「三草二木」将人天二乘譬喻为大、中、小药草,将上根、下根菩萨喻为大树和小树,将佛的平等智慧譬喻为一味之雨。三千大千世界的大小长短诸种草木,悉受一味之雨而润泽成长,如同佛以一相一味之法,平等利益一切众生。
授记品
授大迦叶等四人将来成佛之记。
化城喻品
先说大通智胜佛时十六王子听讲《法华经》而转为菩萨沙弥,後乃成佛。次说「化城喻」,三乘之果不外是化城,目的是为入佛智慧、最终成佛。
授记品
富楼那为上首,五百弟子皆得受记。次说「系珠喻」,五百弟子虽都怀有佛种,但未开悟,由烦恼覆藏,如衣里藏有宝珠,但因不知,故处於穷困之境。
人记品
阿难、罗睺罗为上首。
法师品
佛在世或灭度後,凡随喜听闻《法华经》者均授予成佛的记别。又举出修行、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本经的「五种法施」和供养本经的「十种」功德。说谤法者之罪,并说凿井喻。
见宝塔品
多宝佛塔从地涌出,证明释尊所说真实不虚。释迦如来以神力,三变净土,分身诸佛咸集,开多宝佛塔。多宝如来,分半座与释尊同座。
提婆达多品
说如来往昔求法,师事阿私仙得闻妙法。又授提婆达多成佛记。文殊入龙宫说《法华经》,八岁龙女闻经即身成佛,证明《法华经》功德广大。
第十三、劝持品
药王、大乐说和两万菩萨,各各发愿弘扬《法华经》。被授记的五百阿罗汉及学无学八千人,以及八十万亿那由他无数菩萨,皆誓愿弘此经典。
安乐行品
文殊请问末世持经方法,佛告以身、口、意、誓愿四安乐行,并以转轮圣王髻中明珠罕见授人来譬喻佛不轻易讲说经中最尊最胜的《法华经》。
从地涌出品
六万恒沙菩萨及其眷属从地涌出,大众疑惑,不知此等恒河沙数菩萨为谁之弟子?从何处而来?此为佛开显「久远实成」佛果的序曲。
如来寿量品
释尊说明「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而其中间乃至今生,皆是方便示现。又说「佛寿长远」、「佛身常住」。以良医之譬喻说明为救众生而示现方便。佛实际上是「常在灵鷲山」、「常住说此法」,为使众生不起懈怠之念,故示现灭度。此品旨在说明佛陀「寿命之无量」、「教化之无量」、「慈悲之无量」及「救济之无量」。
分别功德品
说明与会者闻法获益之多,和五品弟子功德。
随喜功德品
是继上品所说者,说明听闻、讲述此经的广大功德。
法师功德品
明五种法师的功德,得六根清净神通力。
常不轻菩萨品
说明常不轻菩萨,以随喜行,得清净六根,说《法华经》,以此显示赞叹本经功德。
如来神力品
佛出广长舌相,放毛孔光。以此神力,为嘱付灭後传此经,捷要地说此经功德。此经所在之处就是道场,诸佛在此处成道、转法轮,并在此处涅盘。
嘱累品
此品为对诸菩萨「总付嘱」,三摸众菩萨顶而嘱付之。
药王菩萨本事品
自此品开始到第二十八劝发品,详说佛灭後弘此经的必要及弘经的功德。该品举出药王菩萨过去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烧臂供养,以报答听日月净明德佛讲《法华经》之恩。
妙音菩萨品
叙述变现34身,说《法华经》的妙音菩萨,从东方净光庄严国来到灵鷲山,礼拜释尊及多宝佛塔,以显宣说《法华经》的重要意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无尽意菩萨请问观世音菩萨的神通因缘,佛为说14种无畏,32种应化身等种种功德。
陀罗尼品
菩萨及天神等,各各说咒护持受持《法华经》者。
妙庄严王本事品
述说药王、药上二菩萨的往昔事迹,他们为净藏、净眼二王子时,劝父母归依其师云雷音王佛,使他们听讲《法华经》的大善因缘,以显示遇佛、听《法华经》之难得。
普贤劝发品
佛为普贤说佛灭度後得《法华经》的四个方法。普贤发愿护持受《法华经》者。
作者:
pingxin.li
时间:
2019-6-12 22:49
感恩各位解惑,我明白了,感恩~~~
作者:
菩提路人
时间:
2019-6-20 06:08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义
作者:
法华当开
时间:
2019-10-10 16:12
本帖最后由 法华当开 于 2019-10-10 16:18 编辑
《法华经》中讲:一实相印:实相有三,无相之实相(对应空如来藏)有相之实相(对应不空如来藏),无相无不相之实相(对应空不空如来藏)也是讲一心三藏如来藏。原文:佛陀在《法华经方便品》里说:‘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
根据:圆瑛大师:
实相有三,即三如来藏:
一、无相之实相:无一切妄法差别之相,祗有一真平等实相,即空如来藏,空诸一切,虚妄染法之相,并非本体而全无也,乃藏性不变之体。
二、无不相之实相:并非无相,而能随缘现一切相,即不空如来藏,具足十界诸法,非无诸相也,乃藏性随缘之用。
三、无相无不相之实相:若言其无,则不舍一法;若言其有,则不立一尘,即空不空如来藏,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乃藏性体用双彰。
--节选自《楞严经讲义·卷七》
作者:
南无不动如来
时间:
2019-10-11 16:14
天台宗智者大师一生专弘法华经,他提出了“一心三观”的思想,“一心三观”的思想的源头来自大智度论。大智度论亦称《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是古印度佛教大德龙树菩萨(约三世纪)撰,是大乘佛教中观派重要论著。也就是说智者讲法华经是结合大智度论等般若类经论来讲的。注意“一心三观”这四个字在法华经里绝对也是找不到的。我看过一些文章,说智者大师的思想在当时就被人质疑,认为没有经典依据。后来智者大师遇到一位梵僧,梵僧告诉他他的“一心三观”思想和楞严经的义理很像,智者遂建坛拜经,祈愿看到此经。可惜直到往生都没有如愿。若智者大师生前能看到楞严经,说不定一心三藏的观点,他那个时候就会提出来。佛教各个宗派的法师都在宣讲法华经。华严宗的法师讲法华经就是结合华严经来讲的。修唯识的法师讲法华经,就结合为唯识经论来讲。印广法师讲法华经是结合楞严经来讲的,楞严经和法华经的关系密切,古大德也有这方面的开示,感兴趣可以自己找一下。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