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无问西东
[打印本页]
作者:
释妙真
时间:
2018-1-21 12:42
标题:
无问西东
最近有一部电影上映,讲述了四个不同时代串联起来的故事。我没有
去看这部电影!在看了几篇关于这部电影的文章后,我决定写下自己的感想。
http://mp.weixin.qq.com/s/eh6age-_SbEYest8GSi-jQ
,这是其中一篇文章的链接,里面说“不放弃对生命的思索以及对自己的真实”是整部电影的主旨。并附上了《奇葩说》里面高晓松对一位清华博士生的点评。我在想,这其实也是每个生命探索者最后的终极内容!
我高二从一所省重点中学自己辍学,将自己辛辛苦苦考上的高中放弃,在亲人以及周围人的眼里,我成了一个心理有问题的精神病人,那段时间,家人为我付出很大的心力。也许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到了早上,脸上依然挂着泪痕!可当时的我被紧紧地压着,喘不过气,因为自己不懂得全面的发展,导致自己的承受能力变得越来越脆弱,最后终于自己结束了才两年的高中生涯。回了家后,生活并没有变好,压抑、压抑、极其的压抑。最后,自己狠下心通过自我阅读找寻解脱自己的方法。高晓松批评那位清华学生,说他辜负了清华对他十几年的教育。而这部电影,就是在传递一种清华精神!通过几个清华学生的故事,通过他们自我的对比,心里的挣扎,为了找寻生命的真实,他们不得不付出一些东西。就算你获得了某种社会生存技能,或者说获得了某种社会地位。可是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解决,所有的一切都会在停止的时候而让你显得更加的孤独。这就是社会的现实。无关命运,无关学历,无关身世。
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来到清华大学演讲。
泰戈尔在台上慷慨激昂的说:
我竭我的至诚恳求你们不要错走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记你们的天职,千成不要理会那恶俗的力量的引诱,诞妄的巨体的叫唤,拥挤的时尚与无意识,无目的的营利的诱惑。
当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和魔鬼做出交换的时候,你又做何感想呢?
遵从自己的内心,并作出正确的选择,无问西东,也讲述了一种哲学态度。哲学一词,它有爱与智慧的意思。我们面对人生的困境以及生命的抉择,到底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呢?电影里陈楚生饰演的那个清华大学生,看见林徽因、梁启超、梁思成、王国维、徐志摩,这一大群当时学者当中的佼佼者围绕着泰戈尔的时候,他的心里不由得生出一种羡慕,他说他们笃定、从容,无比自信的站在那里。似乎没有什么需要追求或寻找的东西,他们正围绕着一位充满爱与智慧的诗人。想想,泰戈尔的诗也曾经多少次温暖我的心灵啊!“我们认错了世界,反说它欺骗我们”、“上苍给了我生命,我用奉献去拥抱”,《飞鸟集》、《吉檀迦利》,这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贡献了他的一生,真正诠释了对生命的思索以及对自己的真实。而当时吴岭澜正面临选学科的问题,因为别人的误导而选了自己最不喜欢的理科。当他碰到这一幕,听了泰戈尔的演讲,才真正重新思索自己所面临的选择。我始终记得初中班主任老师经常跟我们说过的一句话,“有时候,人的选择比人所拥有的知识更重要”,现在,渐渐地知道人的选择是一种大局性的东西,而知识有许多层级在里面。
这两年,通过自我体会的加深,越来越明白这种哲学态度的重要性!其实电影,它始终都在关注当下,通过一些影响,模拟脑海中出现的种种幻想念头,给人们一种错觉,进而阐述一些艺术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可贵的是一些故事,通过电影里面的表现手法,会显得更加立体和充满活力。让人不禁感叹,一些好的导演,通过几十年的感悟,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通过电影手法表现出来,那种内心大的世界观与美好,真是让人无比欣赏和沉醉其中。不管是平平实实的、还是兜兜转转的。总的来说,当人们谈起电影的时候,总有一些话语会击中我的内心。当这部电影《无问西东》,通过几个小故事串联起导演的整个价值观的时候,我们在这些小小的人物中,体会到的是一种多么普遍且伟大的情感。前段时间,我还亲自去了电影院观看了陈凯歌的《妖猫传》,电影里所表现的唐代长安的繁盛,妖猫的嗔恨与炽热的情感、白居易的无奈且洒脱,如同破案一样,陈凯歌将一层一层谜底揭开。最后呈现在我们眼里的妖猫是多么真实啊!似乎没有人会有如此强烈的情感。
《无问西东》,第一次看到电影名字,倒没有什么感觉!通过几篇文章,似乎有一个大的世界在我眼前展现,我仿佛正置身于那个世界,挣扎着、求索着、哀嚎着,如同众人,但也异于众人。当我们通过电影这种媒介面对更大的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也许与我们不同,也许我们从没听说过,但是,我们都是一个个小孩,怀抱着热爱生活的态度,追寻自己的内心,无问西东!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