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禅宗六祖的三大祖庭 [打印本页]

作者: 猫咪    时间: 2017-7-27 13:46
标题: 禅宗六祖的三大祖庭
禅宗六祖的三大祖庭

  文/陈荃
  
  从中国的禅宗史上来看,岭南可谓是中国禅宗的发源地,与禅宗的发展甚有渊源。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最早“锐志于佛道”的佛学家牟子,是岭南广信(广东封开)人,娶妻于苍梧(广西梧州),引老庄以申佛旨,着《理惑论》37篇,论述儒、释、道三家的异同,晚年曾抵广州王园旧址禅室,宣扬其《理惑论》观点,其人其着在岭南最先作出佛学启蒙。之后,天竺国三王子菩提达摩禅师远渡重洋,经过三年的漫漫航程,于南朝梁武帝普通八年抵达广州,在绣衣坊码头登陆上岸。达摩到达广州后,便在今天的华林寺所在地结草为庵,即“西来庵”。达摩在西来庵广播佛经,传授衣钵,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创立起了重大开山启蒙作用,因此这一带日后也被人们称作“西来初地”。不过,使禅宗真正在中国发扬光大的,却是生于岭南,且在岭南栖身说法三十六载的禅宗六祖惠能。
  
  六祖惠能(638—713),广东新兴人,三岁丧父,从小以卖柴为生。年二十四,往湖北黄梅东山禅寺参礼五祖学佛法,舂米八月余。后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得禅宗五祖弘忍慧眼,传为禅宗第六代祖师。之后,为避衣钵之争,惠能回到广东四会,避难于猎人队中十五载,后到广州光孝寺剃发受戒。翌年往曲江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讲经。此后便在宝林寺、广州光孝寺和新兴国恩寺三地说法三十余载,度无量众生。唐神龙元年,唐中宗颁旨赐六祖新州故居为国恩寺,曹溪宝林寺为中兴寺。神龙三年武则天又亲书“敕赐国恩寺”匾额。唐先天二年惠能回国恩寺作最后一次登坛说法后圆寂,肉身送归曹溪宝林寺供奉。
  
  六祖在曹溪宝林寺,传授禅法三十七年,得法弟子四十三人,传播全国各地。后来形成河北临济、湖南沩仰、江西曹洞、广东云门、南京法眼等五宗,即所谓一花五叶。法眼宗远传于泰国、朝鲜;曹洞、临济盛行于日本;云门及临济更远播于欧美。
  
  如今他出生并圆寂的新兴国恩寺、开坛剃度受戒的广州光孝寺和终身栖身说法的曲江曹溪南华寺,被世人并称为六祖的三大“祖庭”,历经千年,香火不断,沉淀着厚重的佛教文化意韵。下面我们就去这三大祖庭略作一探。
  
  新兴国恩寺
  
  国恩寺,始建于唐代高宗弘道元年,现位于广东省西部的云浮市新兴县集成镇境内。据了解,全中国以“国”字做佛寺名称的,只有“国恩寺”。国恩寺的名称是唐高宗於弘道元年所赐,之後武则天又亲笔提名“敕赐国恩寺”,以示对惠能大师的尊敬。国恩寺既是六祖肉身菩萨的故居,又是六祖弘法、示寂以及辑录六祖“法宝坛经”的圣地。
  
  虽历经沧桑,如今寺院仍保存着寺前山门大牌坊、天王殿、大雄宝殿、六祖殿及配殿、方丈室、客堂、禅堂、报恩塔、六祖纪念堂、圆通宝殿等多座古建筑。国恩寺至今还保存着许多与六祖惠能有关的历史遗迹。其中始筑于唐太极元年(712年)的报恩塔是六祖惠能为祭祀父母所修建的,高28.88米,完工的第二年他便圆寂。2006年12月在报恩塔西侧曾出土隋唐时期地宫文物,其中舍利子更是广东有史以来第一次考古发现的珍贵佛宝。另外国恩寺右侧还有六祖惠能父母墓、六祖浴池遗迹;左侧有古荔园,内有传为六祖手植的荔枝古树,据说树龄已有1300年了,至今枝叶茂盛,所结荔枝也被视为“佛荔”;而寺后还有惠能当年以锡杖引泉的卓锡泉等。
  
  传说唐先天二年(713年)六祖在国恩寺坐化,广州和曲江曹溪的僧众争相来迎惠能肉身。为决去向,三寺决定以香灯岗焚香烟飘方向确定,结果烟飘曹溪。但国恩寺僧众仍不愿相送。当晚入睡时突被六祖传集寺内法堂开示,“虽去曹溪,我是身在宝林(南华)心在家,常会回来。”并留下一偈:“任从天下乱,此地永无忧;任从天下旱,此地一半收。”翌日众僧起身相告,原为祖师梦中开示,于是愉快将六祖肉身送往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如今,在国恩寺旁的龙山温泉西面,还有惠能圆寂后僧众烧香以决所归的香灯冈。另外夏卢村有惠能诞生遗址;朗村有惠能北上求佛前离家的别母石和别母亭;寺田村东侧还有传为慧能坐化的藏佛坑和化身岩等遗迹、景致。
  
  在中国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大雄宝殿两边供奉的罗汉一般都是十六或者十八个,而六祖惠能故居国恩寺的大雄宝殿两边却供奉着二十罗汉。原来为使祖师所创的禅宗正旨流传于世,以神会、法海为首的众弟子便在国恩寺成立“录经堂”,把六祖一生所弘扬的正法眼藏整理辑录成书。就在《六祖法宝坛经》将要辑录成书之际,众魔趁夜深人静大部份护法弟子都进入梦乡的时候,便放火烧“录经堂”,妄想把《六祖坛经》全部毁灭。神会奋不顾身地纵人火海并用身体遮住经书,随后法海等弟子把火扑灭了。经书被神会用身体保住了,而神会的身体和脸部却被烧伤了。众弟子为了表达对两位高僧的崇敬,均称其为护法罗汉,并把他们的法相供奉在国恩寺大雄宝殿两旁和其他罗汉一起永为供养。所以国恩寺大殿两旁比其它寺院的大殿两旁多供奉两位罗汉。
  
  广州光孝寺
  
  光孝寺是广州最为古老的佛教名刹,并因禅宗祖师达摩在此传经,六祖惠能在此受戒而闻名于世。一如天王殿前楹联所云:“禅教遍寰中,兹为最初福地;祗园开岭表,此是第一名山。”
  
  光孝寺的前身是西汉初年南越王赵佗的玄孙赵建德的故宅,三国时期曾为吴国虞氏讲学书屋,因遍植诃树而称虞苑诃林,如今寺院门口楹联“五羊论古寺,初地访诃林”便是对当年这段历史的脚注。后来虞氏后人施宅为寺,始建制止寺,唐代易名为法性寺,以后寺院又先后易名为乾亨寺、万寿禅寺、报恩广孝寺等,直到明成化十八年因宪宗御敕而改名为光孝寺,并沿用至今。
  
  达摩东渡中国最早在广州的华林寺落脚,后来在光孝寺讲经,光孝寺还有达摩洗钵的洗钵泉。而惠能之所以能够在这里剃度受戒,还有一个着名的公案:隐居十六年之久的惠能来到光孝寺听印宗法师讲经,适逢风吹幡动,有两个僧人开始辩论,一说是“风动”,一说是“幡动”,惠能听后说一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人的心在动。”印宗法师听后才知道是六祖惠能来到这里。第二天,印宗法师在一个菩提树下为惠能剃度受戒。
  
  光孝寺里文物和遗迹众多,有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祖师开凿的洗钵泉、六祖慧能的瘗发塔、唐宝历二年的大悲幢、南汉时期的千佛铁塔、宋明时期的六祖殿、伽蓝殿、碑刻、佛像等。其中东西两座铁塔是目前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铁塔。
  
  另外寺院内还植有珍稀的诃树和有“初菩提”之称的菩提树。传说这光孝寺的“初菩提”是我国第一株菩提树,是与禅宗祖师达摩同时从印度来到中国的高僧智药三藏法师所手植的。当年他种下菩提树时曾预言,一百多年年后当有肉身菩萨在此树下开演佛法,度无量众——果然达摩之后一百五十年六祖惠能便在这株菩提树下开坛剃度受戒,从此演绎了佛教禅宗在中国本土化最为辉煌的一段历史。而中国所有的菩提树,据说也都是由它分枝而去
  
  曹溪南华寺
  
  南华寺原名宝林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据载,时有梵僧智药三藏率徒来中国五台山礼拜文殊菩萨,初到广州,再沿江北上,路过曹溪口时,掬水饮之,觉此水甘美异常,于是朔源至曹溪。四顾山川奇秀,流水潺潺,于是谓徒曰:此山可建梵刹,吾去后170年,将有无上法宝于此弘化。后韶州牧侯敬中将此事奏于朝廷,上可其请,并敕额“宝林寺”。天监三年建成。唐神龙年间(705-708年)被中宗皇帝和武则天改敕为中兴寺和法泉寺,宋初毁于兵火,开宝元年(968年)重修后宋太祖赵匡胤敕赐南华禅寺,自此沿用至今。
  
  唐仪凤二年,六祖惠能从广州光孝寺来到曹溪,住持宝林寺,栖身说法三十七载,发展禅宗南派,其弟子众多,弘法各地,遂成“南禅宗法”的发祥地。
  
  南华寺殿宇历经修建。现寺内所存的建筑物,除灵照塔外,其余殿宇,乃是1934年虚云和尚重修,以后陆续作过修缮,六祖殿于1981年重修。全寺建筑面积共1万2千多平方米,规模宏大。整体为中轴线平面布局,分为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方丈室,并有钟楼、鼓楼等建筑群组成。
  
  山门曹溪门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重檐歇山顶式,宽22.4米,高12.5米,浮雕金龙牌匾为赵朴初所题。宝林门是南华寺的第二山门,为平房结构。门道宽5米,两旁各置一石鼓。檐下有两个华拱,上托一斗三升。门楣悬挂红漆底金字“宝林道场”的匾额。此匾是原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题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门旁对联是:“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在天王殿殿后两侧分立钟鼓楼中,其钟楼里的铜钟据说是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所铸造的,钟声可传十里之外。另外在六祖殿内除了供奉着六祖慧能外,还有憨山、丹田祖师的真身,而左右两边墙壁上则镶嵌了二十九位禅宗典籍中所记述的历代传承贤僧的石刻画像。
  
  寺院后面的山林中还建有虚云纪念堂和虚云和尚舍利塔,并有飞锡桥、伏虎亭和一眼卓锡泉,泉水清澈冰凉,终年流涌不绝,俗称九龙泉。传说是六祖浣洗袈裟的清泉水,终年流涌不绝,清澈冰凉。宝林山中,周围占树繁茂,环境幽静,鸟语花香。苏东坡曾作《卓锡泉铭》,如今仍碑刻泉旁。泉旁有九株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水松,生长期数百年,高数十米,直插云天,更是引人人胜。
  
  除了六祖真身,寺内还珍藏着唐元明代圣旨、御制金丝千佛袈裟、清代《大藏经》、唐代铁铸观音、北宋木雕罗汉像和清雍正年间的千佛铁塔等佛教文物300多件,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今的南华禅寺,106国道就在寺前通过,京珠高速公路离该寺仅约两公里。由于交通便利,游人香客有增无减,特别是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和八月初三的六祖诞期,其场面盛况空前,令这座千年古刹更是禅光普照,佛日增辉。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