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偈颂印广法师(修正版)
[打印本页]
作者:
静莲
时间:
2015-3-28 13:05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一心三藏-_B0F1s
时间:
2016-7-21 16:57
顶礼恩师,顶礼如来藏!
作者:
清法华论坛
时间:
2016-7-21 17:2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清法华论坛
时间:
2016-7-21 17:21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清法华论坛
时间:
2016-7-21 17:21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清法华论坛
时间:
2016-7-21 17:21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久伴安好
时间:
2016-7-21 18:05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久伴安好
时间:
2016-7-21 18:06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
作者:
妙放A(一幽香)
时间:
2016-7-21 22:48
明白一心三藏.如是我闻.天地万法一真之人一念变现.万法即我.我即万法.不存在利与不利.则是最圆满的利.
作者:
妙莲xyw
时间:
2016-7-24 14:39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妙放A(一幽香)
时间:
2016-7-24 14:56
佛陀在《法华经》十几次说该经是“诸经之王”,为一大事出现于世,就是为了讲《法华经》,目的是让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 《法华经》原文: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佛把他自己讲的三藏十二部经在《楞严经》第四卷判为戏论之法——“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恒沙妙理,只益戏论。”在《法华经》把它判成是“戏论之粪”,你还在执着什么啊?只有“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
作者:
一叶莲
时间:
2016-7-24 15:00
所谓『一心』,就是我们的一个念。这一个念,当下就是十法界万法。所谓「一念」,就是「不二法门」。怎么「不二法门」?这个拳头跟这个手掌当下是不是一个东西?你说它是一个东西,它有两个相,拳头相和手相。你说它两个东西,这两个相是不是一个东西?说不二法门,是对二说不二。这一个念是万法一念,讲全了就是『一心三藏』。 三个藏,我们等会还要分别讲。 首先,我们片面地来体会下这个「一念」,我们在没有开口,没有动耳,没有动眼睛,没有动脑筋之前,我们想想有没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通过嘴巴能讲话,通过眼睛能看,通过耳朵能听,是不是啊?大家能意识到这个东西吗?那么这个东西在我们心里有没有形相?没有。一旦有了形相,它就变成脑子在思维,眼睛在看。它没有任何形相,每个人是不是都有这个念啊?这就是我们一个心。既然这一个念它没有任何的形相,也没有任何的味道,什么也没有。能不能分你的念、我的念、他的念?能不能分?不能分。既然不能分,是不是整个尽虚空遍法界就是这一个念?那当我这一个念变出了眼睛能看,变出了耳朵能听,现出了人相、鬼相、牛相、马相......相的时候,这一切的相,当下有没有离开这个念?是不是当下还是这个念呐? 现在我们从第二个角度,采取方便对照的办法,来把『如来』二字与佛学概念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名相概念来对应。佛菩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讲口头禅、来打官腔,我们不要忽略打官腔口头禅的作用,有了它可以帮助我们提起正念,提起观照。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阿弥陀佛』,如果与『阿弥陀佛』来对应,『如』就是『阿』,就是「空如来藏」;『来』就是『弥陀』,就是「不空如来藏」;『如来』就是『阿弥陀』,就是「空不空如来藏」,就是「即阿即弥陀、即弥陀即阿」。
作者:
15803503264
时间:
2016-7-24 16:01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作者:
gxp13753009555
时间:
2016-7-24 17:10
南无阿弥陀佛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