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诸佛出世本怀, 无非是劝导众生从梦中醒来!--《心经》附记
[打印本页]
作者:
法华经521
时间:
2017-4-28 18:59
标题:
诸佛出世本怀, 无非是劝导众生从梦中醒来!--《心经》附记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这段经文比较别扭。如果断章取义来讲,就会偏解为通教禅宗的破相见性。他可以振振有词:《心经》讲得很清楚哇,真佛无相呐,真法不可说呐,言语道断呐,心行处灭呀!
可是这样一来,这个《心经》岂不前言不搭后语,牛头不对马嘴?上文明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怎么下文又说『空中无色』,岂非「空不是色」?这里就需要以圆顿之义来贯通来圆融、圆满、圆通。
我们已知色空四句乃佛法之命体命脉,是从根本上、全局上、战略上来阐述宇宙万法的本体,相当于世间法里所谓的世界观问题;而空中无色这十二句,乃佛法之行理、行义,是从具体上、局部上、战术上来展开修证的次第,相当于世间法里所谓的方法论问题。故以『是故』二字来圆通上下文义。
是什么故啊?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故,在圆悟一心三藏的前提之下,悟后进修。可解释为观世音菩萨回顾因地修持耳根法门时,从闻思修入三摩地的修行次第。闻到了什么?闻到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是圆顿大教见道位的功德,圆教行人在见道位所见到的真如本性与在证道位所证到的真如本性无二无别。
思什么?思文殊菩萨在楞严法会代佛开示『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的金口裁定。『归元』乃成佛之义,『性』即明心见性。成佛之道,除了明心见性,没有第二个法门。怎样才能明心见性?自古以来「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没有他说;而《法华经》《楞严经》本为一体。
《楞严经》是对《法华经》的展开,从一点、一撇、一捺、一划、一字、一句、一段、一品,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解说宇宙万法之本源及其生住异灭之规律;《法华经》呢,是对《楞严经》的高度概括,充分肯定,反复赞叹;而《心经》则是从哲理上对《法华经》《楞严经》高度浓缩,极显绝唱!
明什么心?明『空即是色』!见什么性?见『色即是空』。明心见性就是「照见五蕴皆空,诸法阿弥陀,诸法如是,诸法如来,诸法性相,诸法理事,诸法五蕴皆空,诸法不二」。此不二法门既是万法之本体,又为修证达道之总纲。
圆人明心见性虽说当下成佛,那是指分真即佛,下位不落六道轮回,上位可至十地等觉。如龙女那样,一闻《法华经》而直至妙觉圆满。毕竟是万万人中难有其一。绝大多数人尚须于分真后继续进修,而成究竟圆满即佛。
修什么?圆人明心见性以后,进修任何法门都能从分真到究竟,这就是方便有多门。而观音菩萨选择了耳根法门,属通教禅宗法门。
怎样修?禅宗的传统修法是破相见性,要经历五十种阴魔境界,也才能破除一分灭相无明,证一分法身,入初住位菩萨位,还有四十一位他无法证入;而圆教行人在见道位就已超越初住位乃至十地等觉。
观音菩萨是在圆人闻思修的次第中,行持耳根圆通之法。在这种前提之下,将「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四圣谛、菩萨心智」一切法放下,统统不理会,只是提起一个不即不离之念(不即:离一切相;不离:不可昏沉),『入流亡所』,分破「动、静、根、觉、空、灭」六关,进至『十方圆明』,『超越世间和出世间——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成就究竟圆满妙觉如来果位的修证,即『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参照《楞严经·第六卷》观音说法)。这是一种解法。
这段经文呢,还可以作另外一种解法。梵语本《心经》是在释佛灭度后由其弟子们凭记忆结集整理;再加之当时梵文由树叶刻写连接;又梵文本传到中国几经周转,两国语言差异——这中间盘根错节,种种原因都有可能造成经文的漏错、变异或译误。何以见得?《心经》译本有多种都不尽一致。
其中《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经》文本中就有「如是我闻,一时……」长长一大段,为玄奘本所缺。特别在「是故空中无色」这一大段中,有「无智无得,亦无不得」这两句话。据此,我们可以大胆推定,《心经》译文与原本梵文是有差异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依上文之义而变通一番下文:
『是故空中无色非无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受想行识非无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非无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意即是空,空即是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非无色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法即是空,空即是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非无眼界亦非无意识界,眼界乃至意识界即是空,空即是眼界乃至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非无无明亦非无无明尽,无明及无明尽即是空,空即是无明及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非无老死亦非无老死尽,老死及老死尽即是空,空即是老死及老死尽;无苦集灭道非无苦集灭道,苦集灭道即是空,空即是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非无智亦非无得,智及得即是空,空即是智及得。以无所得,非无所得故。』
这在佛法中叫「存疑」。佛法经文乃佛金口宣说,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不可以任何理由擅自变动一段一句一字,否则大逆不道。但是经文在刻抄、流通、翻译的过程中,由于无意的疏忽,往往造成文不及义,或者由于古今时代的变迁,彼此地域差异,也会对文解造成别扭。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有权对原文作变通解释,以利理通文义。
若是这样变通,解释起来则更显顺畅,更显圆顿大法不立阶梯、无修无证、一步登天之气势。文殊虽言「悟后进修,方便多门」,然迟速之别,快慢之分,非可等同。何如圆顿本修,全性起用。妄本真,何须破?真即妄,何待求?既然色即是空,何须破色归空?既然空即是色,何劳出空显色?五蕴、六尘、十二处、十八界、大中小三乘佛法,亦复如是。
换个说法,十方三世,上至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树木华草、泥巴瓦块、风云雨雾、乃及红黄黑白、是非长短、香甜苦辣酸臭,这天地万法无非诸佛法身真常,无非一人一念变现而已。真心本性非空非有,非生非死,非不生非不死,非一非多,非真非妄,非佛非众;而是随缘现空现有,现生现死,现不生现不死,现一现多,现真现妄,现佛现众。如人在梦,梦境万千,仔细想来,此梦中人事岂是他人,何关别事,实乃梦中之人一念变现而已。
诸佛如来出世本怀,良苦用心,无非劝导一切众生赶快赶快梦中醒来。果然明白此理,深信不疑,当下成佛了脱生死。正如经文『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亦如《法华经》所谓『一念信解,蒙佛授记』;《楞严经》说为『发明便解脱』。这中间有何修何证?
可古今中外几千年,当今世界全地球,行人百千万万亿,有几个人信《法华经》?有几个人修《楞严经》?又有几个人懂《心经》?一生成就,一时成就,一念成就,当下成就,百分之百成就的一心三藏大法,很多人却不敢相信,实乃佛法之悲哀!佛门之悲哀!行人之悲哀!
想当年,我佛世尊于楞严法会,苦口婆心,义正辞严,将自己金口宣说以及十方如来恒沙妙法通通否定,判为戏论;并将经题说为『大方广妙莲华王』。在法华会上,佛更是近乎拍桌子打板凳,一口咬定《法华经》是唯一真实之法,以十喻将《法华经》说为『诸经之王』。《楞严经》之所以说为『经王』,就是因为它讲清了真理,让人当下了生死。
今有人说《无量寿经》是经王,不知有何根据?是何理由?当然了,若真读懂《心经》,一切经、一切法、一切人事万物,皆是王,这又当别论。
作者:
苏州当_xQhhR
时间:
2017-4-28 20:06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想家的孩子
时间:
2017-4-28 20:12
楞严经
全方位演绎‘’真真如性‘’
法华经
‘’非渐非顿‘’,直接‘’开示悟入‘’
其他经典,偶尔能见到‘’冰山一角‘’
唯有法华楞严,彻法源底,究竟了义
作者:
苏州当_xQhhR
时间:
2017-4-28 20:14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一心三藏-yxsz
时间:
2017-4-29 06:43
回顾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虚以三藏十二部经无量法门,广为方便,逗机引导。实以《楞严》正脉,《法华》如理,《心经》总持,《弥陀经》密髓而圆一代时教。虽各别开生面而不一,而其立论落脚却无二。四部经是一部经,是讲的一个法,是一个心三藏。
《法华经》方便品第二讲“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楞严经》“讲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作者:
dangjue
时间:
2017-4-29 07:36
《法华经》云:“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 又云:“此法华经能令众生至一切智,一切世间多怨难信,先所未说,而今说之。” 又云:“是法华经于无量国中,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受持读诵?” 又云:“(佛)所说经典无量千万亿,已说、今说、当说,而于其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
作者:
弘扬正法
时间:
2017-4-29 11:54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4-29 12:10
回顾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虚以三藏十二部经无量法门,广为方便,逗机引导。实以《楞严》正脉,《法华》如理《心经》总持《弥陀经》密髓而圆一代时教。虽各别开生面而不一,而启应立论落脚却无二。四部经是一部经,是讲的一个法,是一个心三藏。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4-29 12:10
佛陀在《法华经》十几次说该经是“诸经之王”,为一大事出现于世,就是为了讲《法华经》,目的是让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 “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诸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诸佛灭度前必说《法华经》,佛灭度后,佛的儿子只受持弘扬《法华经》。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4-29 12:10
《法华经》云:“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 又云:“此法华经能令众生至一切智,一切世间多怨难信,先所未说,而今说之。” 又云:“是法华经于无量国中,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受持读诵?” 又云:“(佛)所说经典无量千万亿,已说、今说、当说,而于其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4-29 12:10
佛陀在《法华经》十几次说该经是“诸经之王”,为一大事出现于世,就是为了讲《法华经》,目的是让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 “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诸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诸佛灭度前必说《法华经》,佛灭度后,佛的儿子只受持弘扬《法华经》。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4-29 12:11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4-29 12:11
学佛法是有次第的。先会做人,再从五戒十善开示,持咒诵经念佛消业。每天按照妙印法师讲的:第一、从饮食上,你是否已经完全开始:不吃任何肉,不喝任何酒,不吃葱,不吃蒜,不吃韭菜,不吃洋葱?(这是佛陀在《楞严经》里的开示)第二、你是否每天坚持楞严咒、大悲咒和十小咒?每天念八十八佛名号或其他佛号?每天都有30分钟到2小时的静坐?请记住:是每天。 如何消业障? 一是:用“果报”来消业障(不学佛的人,几乎都不出这个范畴); 二是:用“念佛、诵经、持咒”来消业障(修行得力的学佛人)。 三是:果报和念佛同时发生而消业障(大部分学佛人是在这个范畴)。 不用“修行”来消自己的业障,就是用“果报”来消自己的业障。您将如何选择? 明白了再多的道理,不按佛经上讲的办法消业障,你的业障怎么办? 明白了再多的道理,不去念佛诵经持咒,就当下成分真佛了,这是说大话骗人的。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4-29 12:11
〔一〕《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云∶"如一切凡夫人中,须陀恒、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一切如来所说,若菩萨所说、若声闻所说,诸经法中。最为第一。有能受持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 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 〔二〕《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云∶"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暗得灯,如贫得宝,如民得王,如贾客得海,如炬除暗,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 〔三〕《法华经·法师品》云∶"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四〕《法华经·法师品》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悯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何况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后,悯众生故,出于恶世,广演此经。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 〔五〕《法华经·法师品》云∶"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又云:"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六〕《法华经·法师品》云∶"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萨道,若不能得见闻读诵书持供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若有得闻是经典者,乃能善行菩萨之道。其有众生求佛道者,若见若闻是法华经,闻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七〕《法华经·如来神力品》云∶"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祗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 〔八〕《法华经·随喜功德品》云∶"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祗劫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祗,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祗不可得比。" 〔九〕《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云∶"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使无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为魔所使者,若夜叉、若罗刹、若鸠Р琛⑷襞舍暗、若吉蔗、若富单那、若韦陀等诸恼人者,皆不得便。" 〔十〕《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云∶"普贤,若于后世,受持读诵是经典者,是人不复贪著衣服、用具、饮食、资生之物。所愿不虚,亦于现世得其福报。" 〔十一〕《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云∶"普贤,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人佛口闻此经典,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是人佛赞善哉!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衣之所覆。如是之人,不复贪著是乐,不好外道经书手笔,亦复不喜亲近其人,及诸恶者,若屠儿,若畜猪羊鸡狗,若猎师,若炫卖女色。是人心意质直,有正忆念,有福德力。是人不为三毒所恼,亦复不为嫉妒、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恼,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普贤,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如有人见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应作是念∶此人不久当诣道场,破诸魔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法、击法鼓、吹法螺、雨法雨、当坐天人大众中,狮子法座上!" 〔十二〕《印光大师文钞》中云∶"法华奥典,位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 以上所示乃《法华经》无量殊胜功德之一滴也。总而言之,读诵、受持、书写、解说、供养者,皆具无量之功德,其之功德,佛智筹量不得其边。皆是大菩萨,自舍清净业报,愍众生故,生此人间,为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非菩萨事也),与如来共宿,诸佛护念,一切魔外不得其便,一切烦恼所不能侵,现世安稳,所愿不虚。上根之人,须臾闻之即得究竟成佛。一般之人闻已信解受持即得近佛果凡闻《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释迦本师即与授记成佛。又大势至菩萨化身印光大师开示,闻法华经者即往生,而且往生即登一生补处,速得成佛。 读诵《法华经》能得无量无边殊胜利益故,读诵受持者无不成佛故,在此普劝一切大众共同来读诵此无上妙典也。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4-29 12:12
学佛法是有次第的。先会做人,再从五戒十善开示,持咒诵经念佛消业。每天按照妙印法师讲的:第一、从饮食上,你是否已经完全开始:不吃任何肉,不喝任何酒,不吃葱,不吃蒜,不吃韭菜,不吃洋葱?(这是佛陀在《楞严经》里的开示)第二、你是否每天坚持楞严咒、大悲咒和十小咒?每天念八十八佛名号或其他佛号?每天都有30分钟到2小时的静坐?请记住:是每天。 如何消业障? 一是:用“果报”来消业障(不学佛的人,几乎都不出这个范畴); 二是:用“念佛、诵经、持咒”来消业障(修行得力的学佛人)。 三是:果报和念佛同时发生而消业障(大部分学佛人是在这个范畴)。 不用“修行”来消自己的业障,就是用“果报”来消自己的业障。您将如何选择? 明白了再多的道理,不按佛经上讲的办法消业障,你的业障怎么办? 明白了再多的道理,不去念佛诵经持咒,就当下成分真佛了,这是说大话骗人的。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4-29 12:12
《妙法莲华经》 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 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 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 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楞严经》:……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何籍劬劳,肯綮修证? 阿弥陀佛!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4-29 12:12
一切众生本具佛性。只因为一念迷,障碍本心,生死相续。不闻佛名字。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4-29 12:13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4-29 14:31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6-22 13:58
阿弥陀佛。随喜赞叹!感恩!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