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聊微信十大禁忌!你知道 [打印本页]

作者: 静莲    时间: 2017-3-19 15:01
标题: 聊微信十大禁忌!你知道
本帖最后由 一心三藏-_B0F1s 于 2017-3-20 18:30 编辑

聊微信十大禁忌!你知道


1、不招惹是非:带有明显政治激进色彩的内容和图片不发为好,这样,可使你远离是非。

2、不能低俗:过分低级庸俗的内容和图片不宜啭发,因为你的作品是你自身品味的客观反映。



3、不能咒人:不可强制别人啭发你的作品,比如:啭了将走大运、发大财,不啭将会如何如何……这是微信交流中的大忌。

4、不能泄露他人隐私:不能随意发表未经他(她)人同意、带有个人隐私性质的内容和图片,这涉及人权和肖像权,也是行规。



5、攒了才能啭:看到别人精彩文段和图片意欲啭发时,应先“攒”后啭,这是礼貌,也是涵养。

6、注意礼尚往来:不要只看不发不啭,要尊重朋友的劳动成果,否则有可能被朋友遗忘,或打入黑名单。别人向你“打招呼”时,也应尽可能及时予以回应,这叫礼尚往来。

7、在朋友圈内不发个人生活琐碎和烦恼的事,这既影响朋友们的情绪,浪费朋友们的时间,也会暴露了个人隐私。


8、涉及国家和工作单位机密不要乱发,哪怕一对一发也不妥,信息网络时代都有被记录和泄密的可能。

9、对经典的微信可加收藏。 要经常看,经常读,领悟其内涵,自己就不断会有新发现、新感受、新提高、新收获。

10、别让微信绑架你的生活,再好的东西也是双刃剑,把握好尺度才能让微信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绝不能成为低头一族,影响工作生活和健康。俗话说的好: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坐在我对面却在低头玩手机。你同意吗?



作者: 18861332172    时间: 2017-3-19 16:25
法华经》《楞严经》是娑婆世界一切众生,明心见性,快速成佛的第一经王。了义中的了义经,胜义中的胜义经。
文殊菩萨在此经中说:“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于闻中入。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此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文殊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
又说:“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非是常修学,浅深同说法” 。
又说:“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依此根(耳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
听经闻法明白自己的夲如来藏妙真如性,才是真正的修心,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从悟门而入,尤其听闻了义大法,成佛的法华经,开悟的楞严经,让我们开启我们本有的佛的大智慧,让生活工作更加自在快乐圆满,更主要是当下解脱我们生生世世的轮回之苦,因为我们这个心它就是不生不灭的,它永远在不停地幻化法界,千变万化,明白了我们就会善用其心,怎么去妙用命自我立。不明理就会随业力去受报,都是自心变现冤枉的受轮回之苦,想想都很可怕的!所以说宁可放下一百个地球工作日也要坚持听经闻法!明白自心。十方圆明。闻熏闻修!多听一课,道力法力便加深一分!所以这些个念佛念咒念经打坐等等六度万行--------都是为了明白以上道道理理后而用方便法来修清净心的,问题是以上的道理真明白了吗?若不见性, 即不名‘ 善知识’ 。 若不如此, 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 三界受苦, 无出期时。 昔有善星比丘, 诵得十二部经, 犹自不免轮回, 缘为不见性。 善星既如此, 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 以为佛法者, 愚人也。 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 都无用处。时时事事处处智慧关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一心三藏的道理就是在修行,就是加功用行,自己度自己。佛法修心,修正错误行为习气,扩大心量,虚心精进,相互学习,吸收佛法精华,广结善缘为增上缘!修懂楞严经法华经,唯有如来藏一心三藏的道理包融万法,不漏一法,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义!

作者: dangjue    时间: 2017-3-20 18:32
楞严经告诉我们修行的下手之处,要从闻思修开始。可是现在很多修行人却与佛的教导,与《楞严经》背道而驰,希望通过无量的法门来明心见性。这是佛门的悲哀,修行人不可不慎。选择什么样的法门尤为重要。     学习《楞严经》真让人感慨万分,万分感慨。楞严经在空说非空,在有说非有,所谓的空和有,善与恶,好与坏,长与短无非都是我们真心性具功德的妙用,真心不随任何一法而改变,而任何一法与别的法都是平等无二的。《楞严经》告诉我们: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真心非空非有,非善非恶,非真非妄,但当下可以显空显有,显善显恶,显真显妄。佛法就这么妙,世间一切有形有相的万法很难表达我们无形无相的真心。
作者: 妙莲华雨    时间: 2017-3-20 18:47
传播正能量!阿弥陀佛!
作者: 妙莲华雨    时间: 2017-3-20 18:49
传播正能量!弘扬正法!阿弥陀佛!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3-20 18:49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作者: 顺顺    时间: 2017-3-20 21:01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21 07:21
(1)听经闻法的妙用—— 音频机放在枕边,整晚听师父法音宣流,能让我们的假人(第六识)明理妙用;能让真人(第七识)暗渡陈仓,渡六种意识心,过生死之海;能让我们身上的附体和冤亲债主闻法解脱;能让虚空法界的无量灵类生命“闻即往生”,还有一个更大的妙用,就是让自己念念在道。 凡人难免有习气,稍不留神,就被习气卷走,障碍自己,污染法界。最好是有点时间就听经,让自己念念在道,无暇他顾,尤其是初学,定力不深时。 作为如来使,我们没有别的事可做,除了学法就是弘法,但不是在家里听经就叫学法,在寺院讲经就叫弘法。在家陪读,照顾病老,乃至上街买菜、工作应酬,无不是历事炼心的道场。初学时还需要观照,观照多了久了习惯了,即使不观照,也在观照之中,观不观都是那个东西。如是念念在道,变凡夫的习气为佛菩萨的习气,尘缘法缘,真妄一如,和光同尘,一无分别,活在一真法界。即使心系众生,也是随缘而为,佛度有缘人,对家人也不执着,真正是随缘自在,自在随缘,“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恩师说:真正明心见性的人不需要老师,时时事事处处自己的心就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21 07:22
(2)“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这是根本,佛言:“不讲第一义谛法,非佛弟子”。第一义缔,就是《法华经》《楞严经》,就是如来藏的道理,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如是我闻”,就是“一心三藏”。明白万法皆当人当下一念所变现,如何能不生起同体大悲心?故菩萨发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因为菩萨明白,所有人,都是一个人;所有事,所有物,都共一个本体,从而发大菩提心:“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界尽,方证菩提”。能如此发心,是名“真佛子”,能如是发心,名为“真菩萨”。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21 07:22
(3)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它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就是非空非有。真心无处不有。什么也不是。即一切法,就是即空即有。真心无处不在。什么也是。明白这个道理很重要。不仅要明白,而且要知道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真心本体它无相无不相,所以我们很难用有形有相的任何一法去表达我们的真心,所以讲它非空非有,无处不有。什么也不是。  因为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它本具无量的性具功德,也就是说,万法在没有变现之前,就在我们心里,它是以一种无形无相的形式含藏在我们心里。当它遇到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21 07:22
(4)一定的因缘具足这个条件下,就会随缘变现为有形有相的无量的万法。这个世间没有一法能离开我们的心,法外无心,心外也无法。  所以真心即空即有,真心无处不在。真心什么也是。比如,我们能吃饭能走路,能干活的能睡觉的这种功能,就是我们真心本具的妙用。没有一法能离开我们的真心而独立存在。  本体和妙用不能分开,它是一体两面,要把它圆融为一个本体。讲非空非有,是讲我们真心本体的特征,讲即空即有是讲本体的妙用。体用是不二的,性相是一如的。如果你只讲即空即有,不讲非空非有。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21 07:23
(5)就掉在藏教菩萨的有形有相啦。执相昧性,执事昧理啦;如果你只讲非空非有,不讲即空即有。就掉在禅宗的无形无相啦。而且禅宗菩萨所见到的空性,仅仅停留在空如来藏这个位置。佛门把它叫作菩提邪法。之所以把它叫做菩提邪是因为它不究竟不圆满不彻底。见真重增一重尘。  楞严经告诉我们:“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什么意思呢?就是告诉我们:带妄显的那个真,还不是真正的真。现的是禅宗的舍有归空的那个空性,显得是别叫的次第空性。还不是真正的真。  因为还有个能显真能显妄的那个东西,才是真正的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心。也就是楞严经讲的真真如性。真真如性。非空非有非中,当下即空即有即中,现空现有显现中。空藏当下就是大气球手套的全体,就是一心三藏。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21 07:23
(6)不空藏当下也是大气球手套的全体,就是一心三藏。空不空藏当下也是大气球手套的全体,就是一心三藏。真空本来不空,妙有本来非有。空是对有讲的,有是对空讲的。三个藏当下就是一个东西。  你的如,我的如,泥巴的如,天人鬼畜的如,诸佛菩萨的如,臭狗屎的如,统统都是同一个如。这叫百界一如,万法一念。阿只有一个,弥陀有无量个,无量的弥陀都是一个个体。无量的个体弥陀都是一个本体。  法华经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换句话说。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没有那几个不是那几个。一即是无量,无量即是一。真心本来面目,非一非多。非佛非众生,即一即多,即佛即众生。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21 07:24
(7)所谓的无量万法,所谓的佛,所谓的众生,所谓的是非好坏长短,,等等都是随心应量。都是性具功德的随缘妙用。如同世间人所讲,人心不同,各有所面是一个道理。尽管现的相千差万别,但无量的万法都是一个本体。楞严经讲四科七大讲的好,“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所以我们就明白过去,现在,未来,无量的时间。东西南北上下无量十方。在时间空间里无量的万法,都是当人当下一个人一个心一个念得变现。佛出世间就是告我们这个道理。你果真明白这个道理,当下了生脱死,当下就成就啦,当下最低都是圆教初住。上不封顶。而且从凡夫到分真即佛,无修无证,一步登天。当下成就。为什么呢?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21 07:24
(8)因为我们本来就是把那个东西。你明白了什么就是什么。如同法华经所讲的花开莲现。如同楞严经讲的发明便解脱。如同弥陀经所讲的,即已食时还到本国。都是一个道理,见道的当下即是证道。  注意:这里的证道只是比量境界的证道。与佛现量的证道相比还不究竟,还不圆满。我们现在的证道好比是初三初四的月牙,佛现量证道是十五十六的圆月。像龙女那样直接证道妙觉位的人几乎少中又少。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21 07:24
(9)所以针对一般人来讲,虽然无修无证,也不妨有修有证。在明心见性的前提下,悟后起修,带果行因,修因证果。最终成究竟圆满大佛。这和文殊菩萨在楞严经所讲:“归元性无二,方便又多门”也是相一致的。  这就是修行人修行的正确方法。特别是刚刚上路修行的人,必须从闻思修下手,必须从明心见性开始。在明心见性的前提下,修什么法门都能成就。  明心见性,必须从一心三藏开始,彻底搞明白如是我闻,阿弥陀佛。所以听经闻法太重要啦。闻中必有智慧。听经闻法,当下成就。今天就聊到这里吧,希望师兄们把这一段看懂。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