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一只猪一只羊一头牛被关在一起,态度截然不同。。。换位思考就能体谅了
[打印本页]
作者:
一心三藏-_B0F1s
时间:
2017-3-16 11:42
标题:
一只猪一只羊一头牛被关在一起,态度截然不同。。。换位思考就能体谅了
一只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一起。。。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站在自己的视角,以为很了解别人,自以为是地随便谴责批判别人,以为全世界就自己是对的。其实,你不知道别人的生活,更无法对别人的酸甜苦辣感同身受,所以不要轻易地去指责别人或者批判别人。

有一个寓言:
说的是“一只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主人捉住猪,猪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恼羞成怒的指责说:你也太夸张了吧,他常来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大叫。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绵羊和乳牛听了,都默不做声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深刻,它说明,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倘若我们善于站在别人的位置上看问题,就能从内心深处理解别人,更接近、更符合事实,也容易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慈悲之心,使别人易于接受,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矛盾就会少很多了。
换一个角度,你会发现并不是只有你是这个世界的主角。千人千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不管故事是平淡无奇,还是曲折坎坷,每个人都已经历不同的故事,或悲伤或幸福。人生无常,谁都会有眼泪有悲伤,我们要学会欣赏和悲悯,学会善待他人,毕竟人生一世谁都不容易。


有这样一件真事:
一位医生在接到紧急手术的电话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并换上手术服,男孩(患者)的父亲失控地对他喊道:“你怎么这么晚才来?你难道不知道我儿子正处在危险中吗?你怎么一点责任心都没有?”医生淡然地笑着说:“很抱歉,刚刚我不在医院,接到电话就马上赶来了,您冷静一下。“冷静?如果手术室里躺着的是你的儿子,你能冷静吗?如果现在你的儿子死了,你会怎么样?”男孩的父亲愤怒地说。
医生又淡然地笑着说:“我会默诵祈祷文‘我们从尘土中来,也都归于尘土,祝福是主的名字。’请为你的儿子祈祷吧!”男孩的父亲愤愤的说:“当一个人对别人的生死漠不关心时,才会这样说。”几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医生高兴地从手术室走出来,对男孩的父亲说:“谢天谢地,你的儿子得救了!”还没有等到男孩的父亲答话,他便匆匆离去,并说:“如果有问题,你可以问护士!”“他怎么如此傲慢?连我问问儿子的情况这几分钟的时间他都等不了吗?”男孩的父亲对护士愤愤不平地说道。
护士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他的儿子昨天在交通事故中身亡了,我们叫他来为你的儿子做手术的时候,他正在去殡仪馆的路上,现在,他救活了你的儿子,要赶去完成他儿子的葬礼。”
你不知道别人的生活,请不要随意去指责。
别人的生活发生了什么,他们正在经历着怎样的波折和磨难,站在自我立场的你可能并不知晓,你所看见的只是表象而已。
不要轻易地指责别人,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去知道别人生活里的喜怒哀乐、去真正体谅别人的酸甜苦辣。每个人因立场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所以,不要一味的随意去指责批评,否则会给别人带来伤害。
一个真正的有文化修养的人,能够用“慈悲心和包容心”去成就别人,其实也是在成就自己。


佛语云: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是何等的境界!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做到善待他人、体谅他人,便能在这世俗的世界中得到内心的宁静。有句话说得好:“幸福并不取决于财富、权利和容貌,而是取决于你和周围人的相处。”你想做个幸福快乐的人,那么就从善待他人开始吧!
(来自网络)
作者:
妙莲xyw
时间:
2017-3-16 11:48
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
作者:
正法久住
时间:
2017-3-16 11:49
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
作者:
正法久住
时间:
2017-3-16 11:49
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
作者:
妙莲xyw
时间:
2017-3-16 11:53
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
作者:
妙莲xyw
时间:
2017-3-16 11:54
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
作者:
妙莲xyw
时间:
2017-3-16 12:00
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
作者:
beauty
时间:
2017-3-16 12:02
阿弥陀佛,恭敬一切,感恩一切,慈悲一切。
作者:
妙莲xyw
时间:
2017-3-16 12:03
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
作者:
beauty
时间:
2017-3-16 12:20
明什么心?明“空即是色”! 见什么性?见“色即是空”。 明心见性就是“照见五蕴皆空,诸法阿弥陀,诸法如是,诸法如来,诸法性相,诸法理事,诸法五蕴皆空,诸法不二”。 此不二法门既是万法之本体,又为修证达道之总纲。 观世音真实义: 观者,又见. 第一见,眼见;第二见,心见,见不见之见,在相见性,当下即是观世音;此【观】乃是指透过现象看实质,是明心见性之观。即“照见五蕴皆空”。 世者, 三世十方万法离不开当人、当下一念! 音者,上立下日,日能破暗,是帮助我们开智慧、破迷开悟。立于日头是立足于智慧,转识成智来观照万法。识得假名实体、性相一如,一根草丝尽足为一真法界。 此为观世音真实义! 一旦明白了观世音菩萨的真实义,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今生今世的烦恼习气,帮助我们去病、健康长寿;更主要更根本的是,它能帮助我们生生世世开大智慧、修大福报、了生脱死。 ~南无正法明如来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3-16 12:36
阿弥陀佛!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3-16 12:37
阿弥陀佛!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3-16 12:39
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16 12:43
《楞严经》云:末劫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我们这个时代,是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不了义法、方便法、小乘法、世间善法只会害得我们生生世世沦溺六道、流转轮回。但是,你可不要以为那些邪师是那些强盗土匪哈。所谓邪师他们都是宣讲行善积德,都是讲的佛法,但这些人害人比强盗土匪还坏无量倍,因为强盗土匪害人只是一生而已,他始终还要还你的因缘报应的,而这些邪师害人他们会害你无量千万生生世世,而且他还不还你,更可悲更滑稽的是:这些人他还就是好人,他很慈悲的,他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成佛,乃至比他成佛还要快,正因为他是这样的行止,我们才不容易识别。这是很严谨的问题啊。他害了你以后,你继续生死轮回,而他不会受罪,因为他即使堕在地狱里,他在那儿也是闭关看经,哪句话讲错了,阴风一吹把灯吹灭了,然后等他观照明白,灯又亮了。这个地狱叫铜锁地狱。专门让讲经说法讲错了的人,在那里闭门思过。 佛也说了:凡是不讲第一义谛法,非佛弟子。明白了不?他们其实连佛子的资格都没有。但是来讲,他们可能是名师哈,名气大得很,外表或者也很庄严慈悲,所以我们末劫末法的修行人要有择法眼。选择“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16 12:43
《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云: 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是人佛赞善哉,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 《法华经》云: “闻法欢喜赞, 乃至发一言, 则为已供养,一切三世佛。” 诸位,听经、读经、讲经就是最好的修行。听《法华经》就是见佛,就是供佛,就是报佛师恩,感恩一切!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今日佛涅槃日,至诚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16 12:44
(1)如何理解〈回小向大〉无量劫以来,我们把自己这个小小的肉团身,看成旡限的大,给他吃好喝好玩好乐好,造下无边的罪业大如须弥,一旦明白十法界万法都是自己一念变现之时,一切万事万物都是你自己之时,以这颗小我之心,回到大我的本位上,用这一念不断加持十法界,人生的格局一下子从小我的个体上,飞跃融入的大我之中,有了一种对生命内义的全方位体验,这是回小向大。 无量劫以来把六种意识心,当成最大的心,受不了半点委屈,半点伤害,就象呵护一个刚刚出生的婴,竭尽全力的,来满足妄想心的无明的须求,一旦明白里面还有一颗如如不动的真心之时,这种无明妄想,一直被认为大心的小心,一下子回到了这颗遍布虚空法界的这颗真心,无明的觉受开始变的喜悦,内心的阳光开始清洒,柔软音符是心灵歌唱,频频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和花共舞,和风低语, 美好的祝愿总会在不经意悄然来到,感受在顺逆间静若处子的安然,你己经回小向大了。 回小向大……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16 12:44
(2)如何理解〈回小向大〉无量劫以来! ……回小向大,什么小什么大,大,是法华楞严吗!小,是小乘法吗!当我满怀激情走进法华世界的时候,一下子惊呆,那是我肉眼无法见到的世界,令我如此的痴狂和迷恋,心灵深处有了一次一次深情呼喊,我爱你法华,我要和你相伴永远,天长地老,永不分离,归宿之路仅仅只有不到半步之遥,我却走了无量劫,悲伤的泪水,在这一夜全部洗劫了我,所有的功过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从那一刻开始我己深深明白,爱你何曾是爱我自己,更是爱整个世界,无量宇宙,大的无外, 小乘法,小吗?我们真的明白吗?一粒微尘里的无量法界,你有过身临其境,一探究竟了吗?在小在小里面都包含着一颗怦然跳动的心心,当我们走进法华心中的时候,里面无量的方便,小乘之法,交罗遍织成一个多彩的法华世界,这仅仅是一种心灵格局的超越,依然渗透在如微尘小的世界里,小乘法依然是心,依然是法华,只要我们明白这颗心,即可以从小乘走向大乘,又可以从大乘走向小乘,随心所欲,来去自由,回小向大,在心。回大向小,还在心。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16 12:44
所谓“万法唯识所变,唯心所现”。 识者,即报身功德——智慧妙用,机谋权变,出神入化。 心者,即法身功德——性具真如,天然本具,原来如此。 所变所现,即化身功德——人文万法,竖穷三世,量周沙界。 既说为变,岂可唯一?十法界中,云吞雾绕,天堂地狱,同分别业,唯各自招。所谓“无分别不妨分别也”。 既说为现,岂可不一?如来藏中,谁不是谁?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唯是一念。所谓“分别不妨无分别也”。 既说变现,则生何曾生?死何曾死?父何曾父?子何曾子?人何曾人?鬼何曾鬼?佛菩诸圣,六道正依,又何尝异? 彻法源底,了义终此。情无情界,天地万法,无非一真之人一心变现而已!纵讲第二义谛,无量劫中,一切众生,都曾多生多世互为父母儿女至亲骨肉啊! 众生迷不自知,妄自执着,互不认亲,反相计较,乃至相害,故有轮转,枉受苦报!如人在梦,梦境万千,梦中人事,岂关他人,何关别事,无非梦人,一念变现!诸佛出世,良苦用心,无非劝导,迷蒙等辈,醒梦归真!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16 12:44
无始以来,每一个众生都是原始佛,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只因动了一念,有了一念生相无明。随之生相无明的后面就有了业相无明。生相无明是从因上讲,业相无明是从果上讲,其实生相无明就是业相无明。生相无明是离我们真心本来面目最近。 真心本来面目因有这一念而出来亮相,随这一念无明妄想变现出十法界无量的森罗万象与千变万化各种境界。因为我们是初次亮相,没有经验,不知道能变与所变都是我们自己,不知道向内看,只知道对着外面的境界执着与用心,自己就在自己变现的十法界里与自己捉迷藏做游戏。时间长了,养成了习气,忘了回家的路,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再回到自己的真心本来面目。从此如来变成了如来藏(cang),如同自己的眼睛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眼睛,除非有人在旁边告诉你。所以我们自己不认识我们自己是谁,更不知道自己变现的一切万法就是自己,因此诸佛出世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一点,让你知道你是谁?你从哪来?万法是谁?你与十法界与众生的关系。而讲出这个道理的就是成佛的《法华经》与开悟的《楞严经》。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一念信解,蒙佛授记!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16 14:02
《四经序1》我佛世尊出世本怀,无非一大事因缘——欲令众生开佛知见,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既曰开,当是众生本有;既是本有,当是一开即示;既为示,当是一示即悟;既言悟,当是一悟即入。此开示悟入,次第圆融,即开即示即悟即入。所谓不从修证,而直入菩提萨婆若海。 圆顿行人在见道位所见之真如本性与在证道位所证之真如本性无二无别。如人在暗,忽见明灯,岂有背转之理?紧趋百步,明灯在手,其所见之灯与所把之灯岂是二灯?故圆顿大教不愁修证,但愁不悟。非是前七方便悟后起修、解行并重所可伦比。何以故?圆人解悟,以面对灯,见光之时,并见于灯。故直入果地,不受委曲。前七方便,以背对灯,或侧对灯,但见于光,而不见灯。由其盲修瞎练,纵经历劫,亦难成就。然而众生习气,或执相昧性,或执性昧相,或执别昧圆——瞎子摸大象,各执于一端,以方便为究竟,认化城为宝所。是故古今中外几千年,当今世界全地球,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念佛者万数,往生者二三。概由不达一心三藏之理,妄执三乘有漏菩提,且又先入为主,不自反省。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16 14:02
《四经序2》回顾佛陀当年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虚以三藏十二部经无量法门,广为方便,逗机引导;实以《楞严》正脉,《法华》如理,《心经》总持,《陀经》秘髓而圆成一代时教。虽各别开生面不一,而其立论落脚无二。 有说无量诸经鸣锣开道,敲打边鼓;《首楞严经》剖析万法,彻法源底;《妙法华经》一华道破,石破天惊;般若《心经》提纲挈领,一领风骚;《阿弥陀经》藏头露尾,头尾双彰。 究此四经一道,纵横万宗,经纬一体。藏心妙相,融会贯通。直以“如是我闻”冠置群经之首,以为千经万论开宗明义之总纲,而作十方三世盘根错节之津梁。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16 14:03
《四经序3》“如是我闻”,如者,即性之说;是者,况相而论;我者,圆通本体;闻者,明心见性。 如说何性?《楞严》入流,本妙圆心者是;《法华》喻藏,莲藕中空者是;《心经》对论,五蕴皆空者是;《陀经》含蓄,池底金沙者是。总而言之,空如来藏者是。 是说何相?《楞严》出流,元明心妙者是;《法华》比方,莲根茎叶者是;《心经》统括,五蕴诸法者是;《陀经》圣境,极乐世界者是。总而言之,不空如来藏者是。 我为何体?《楞严》了义,妙明心元者是;《法华》不二,月光三昧者是。《心经》照见,究竟涅槃者是;《陀经》话中,阿弥陀佛者是。总而言之,空不空如来藏者是,一心三藏者是。 闻何义?明何心?见何性?十方三世天地万法。上自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风云雨雾、树木花草,乃及红黄黑白是非长短香甜苦辣酸臭,此有情无情,森罗万象,千变万化,无非一真之人心现识变而已。一真之人者,我也。阿弥陀佛也。一心三藏也。心者,如也,阿也,空如来藏也。识者,变者,现者,是也,弥陀也,不空如来藏也。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16 14:03
《四经序4》正论真真如性,非如非是,非性非相,非心非色,非空非有,非一非多,非同非异,非离非即,非寂非照,非生死非涅槃;而又随缘现如现是,现性现相,现心现色,现空现有,现一现多,现同现异,现离现即,现寂现照,现生死现涅槃,现阿现弥陀。 当知真真如性,如是不二,性相一如,心色本然,空有非异。一多互等,同异当下,离即尔时。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阿即是弥陀,弥陀即是阿。此真真如性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不动道场,量周沙界。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理不碍事,事不碍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谓大光明中谁是谁,谁又不是谁哉!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16 14:03
《四经序5》若人在梦,梦中人事,千千万万,万万千千。此梦此境,岂关他人?何有别事?无非梦人一念变现!梦中被狗咬,能咬者谁?被咬者谁?又正梦之时,不见梦人而梦人常在。方醒之刻,梦境杳无而梦境不失。梦人阿也,梦想弥也,梦境陀也。诸佛如来出世本怀,良苦用心,无非劝道一切众生赶快赶快,梦中醒来。行人果真明得此理,当下解脱,成佛分真,悟后进修,成佛圆满。 圆顿大法,不立阶梯,无修无证,一步登天(第一义天),放下屠刀(我执),立地成佛(分真)。在《楞严经》说为“发明便解脱”,“何藉劬劳,肯綮修证”;在《法华经》说为“一念信解,蒙佛授记”,直至“十地等觉”;在《心经》说为“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在《阿弥陀经》说为“食时还国,发愿往生”。 以饭食知味而喻见道成佛,发明原心而往生佛国。故“已发愿已往生,今发愿今往生,当发愿当往生”。其间哪有许多节外生枝?故“临命终时,佛现其前”。临者,见道明理,终者,圆满成就。当下生死妄命与涅槃真命圆融一体,自性之佛自现其前。此为命终。哪里是说人到死时,他佛接引!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16 14:04
《四经序6》人本非死非不死,佛本非自亦非他。一念悟,当下转凡夫业报身而为菩萨愿身。如印光大师所言: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果真明理之人,你想成佛也成佛,不想成佛也成佛,你没有办法不成佛! 譬如有人,从小坐局,一间小房。其心之量,一间小房。有朝一日,开门见天。其心之量,当下即天,何能再小?此为菩提不退转也。又如有人,溺于水中,眼不能睁,一旦见水,衣虽还湿,无复命险,此为见水离水,带业往生。再如升举,以苹果大之气球岂升西瓜大之铁块?而房屋大之气球,轻举西瓜大铁块。瓜铁,定业也;气球,心量也。定业,定量也;气球,变量也。明理之人,心旷飞扬;昧理之人,情执低沉。《楞严》说为想升情坠。 行人于此,细为品味。是序。 饭僧印广
作者:
李萍
时间:
2017-3-18 15:29
佛讲了49年法,就是为了传一句话,万法一念现,一念现万法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