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为何我们的世界有高山大海 ,到 处坑洼不平? [打印本页]

作者: 法华经521    时间: 2017-2-23 22:02
标题: 为何我们的世界有高山大海 ,到 处坑洼不平?
为何我们的世界有高山大海,到处坑洼不平?

法华世界
02-23 21:07
编前语:为何我们的世界有高山大海,到处坑洼不平?今天要从佛的大弟子舍利弗的因缘说起。舍利弗因为听佛讲《法华经》而见性成佛,他自己感觉自已解脱了。而且佛也在法会上,当众给他授记。舍利弗未为成佛的名号是“华冠如来”,国土名“离垢”,离垢世界国土平正,安隐丰乐,而且没有恶道众生,就是没有畜生类、饿鬼类、地狱类与阿修罗这些。那我们想想,我们现在的世界是娑婆世界,我们地球这个国土高山大海,悬崖峭壁,火山地震水灾风患层出不穷,大地到处坑洼不平,这是为什么呢?



尔时,佛告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法华经》譬喻品
这是佛给舍利弗授记。佛在这里讲缘分——我们这个师生关系啊,已经是二万亿佛法了。再讲具体一点,从大通智胜佛以来我们与释迦牟尼佛已为师生关系。所以我们就要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一听《法华经》就能沉得住气?而当年灵山法会还有五千人退席,要明确我们肩上的担子,任重道远!我们要发心,从现在开始,把释迦牟尼佛这一万年末法要扭为正法!我们不允许进入灭法时代!只要我们发心真实,我们一定能如愿所行!诸佛菩萨、天龙八部都会加持我们!

“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这是肯定你也有这个根机,从来没有半途而废,没有怀疑过老师。“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为什么师父鼓励大家见人就要传法?你所传法之人将来的生生世世都是你的学生,都跟你一起弘法!包括看到牛马猪羊这些众生,你都要结缘;只要看到都要给它授三皈依,都要结下佛缘。我们行菩萨道,就是要入世修行,广结法缘,自利利他。

我们要学会包容人,不是要人来包容你;你要学会喜欢人,不是要人来喜欢你。人的心电感应是平等的。你遇到境界很高很高的人,你不包容他,他能包容你;遇到境界次之的或者跟你差不多的,甚至比你低的,你不包容他,他绝对也是不包容你。最后你没有路走了,这就很可悲。何况我们修行人就是要广结法缘,恨不得连哄带骗把人骗过来,是不是?佛法需要气氛。

"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舍利弗实际上前世已经明心见性,他带着「隔阴之谜」而来,像这样的菩萨多得很。所以《法华经》就是发心的经。那么与舍利弗一对照,是不是就知道我们过去世的情况了?

那么《法华经》呢,既是对中间一部分再来的菩萨指导其进修的课程,增加他肩上的担子;也是令初学当生成就、当下成就的一乘法门。在法华会上,一般再来的菩萨叫「影响众」;而有些是初发心的菩萨来成就。大家各自对号入座,从而提起我们的信心,增强我们的责任感。而且有些菩萨级别很高。比如我在这里讲法,我只能悟到三分,他能悟到四分、五分、六分;各人开智慧的时空点不一样。这是不可思议的。
"汝今悉忘":「悉忘」就是因为带着隔阴之谜。"而便自谓已得灭度":把阿罗汉当成了真。一般愿身再来的菩萨,即使没有人引导他来学佛,他自性中一定流露出慈悲心、正义感、安全感。有的人从来没有看到他念佛拜佛,也没有皈依,但是他为人一生就是善良、正直、为人所信任,他就是以这种自性中的气氛来加持周边的环境。

"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所以这次再讲大乘经,让我们在某种意义上透过隔阴之谜,知道过去世中怎么回事。"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莲华,这就是《法华经》的精华。「莲华」在十方佛土都有,你能把它观照透彻,就是明心见性。「莲华法」就是「菩萨法」,「菩萨法」是成佛之道——强调不是过去的「声闻、缘觉」,也不是过去的那个权教的菩萨。如果把权教菩萨、别教菩萨叫「真」菩萨,那么圆教菩萨叫什么菩萨?叫「真真」菩萨。在〈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讲,受持《法华经》的菩萨是菩萨中的菩萨,跟《楞严经》讲「真真如性」是不是一个意思?大家注意啊,这都是佛的金口玉言,绝对不是我在这里赞自毁他。可是佛虽然这样讲,没有人强调就使许多人熟视无睹。

”佛所护念”,这是给我们传《法华经》的人吃定心丸。因为师父没有天眼通,也没有什么什么通,我并不知道你们这些人到底是不是受持《法华经》的根机;但是我现在知道统统都是,因为与我没有关系,是佛在把门,你没有这个根机你进不来。所以我也像佛一样,只是说真实法,我就没有这些顾虑。这个"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在《法华经》里这三句话反复多次出现,非常重要。



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离垢,其土平正,清净严饰,安隐丰乐,天人炽盛,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其旁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果。
这是正式给舍利弗授佛记。“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是表智慧的境界,过一天、过一年、过一念都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把过去、现在、未来十方法界归于当下这一念。佛之所以是佛,佛活在一念之中;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凡夫活在过去现在未来、妄想分别。所以这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一念也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你不能非要确定一定是多少数字,因缘成熟自然示现成佛。为什么呢?因为这其中既有定数,也还有变数。那么对于这种授记该如何观照呢?如果依文解字讲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的话,他永远也成不了佛。无量无边嘛!所以对授记的功德我们作两种观照。

第一种观照:我们从授记之日到成佛,现量功德最低保障线,是永远不落三恶道;上不封顶,一下成圆满佛都有可能,这要看你见道的深浅。我们无量劫来在六道轮回受苦,以后不落三恶道,这是不是吃了定心丸了?

第二种观照:佛既然授记他成佛,他一定是指日可待。但是有一项功德是真实:从授记之日起已是「分真即佛」,已是菩提不退转。如果是初果罗汉的话,你永远不落三恶道;乃至地位菩萨、等觉菩萨,到具体成佛都没有一个确定的数字,或者相差个十年二十年、或者相差个千年万年都没有一定——因为佛法里是讲「因缘果报」,「缘」是讲变数,计划赶不上变化,但他最终成佛是一定的。

再想一想:能不落三恶道是不是比你究竟成佛这个定心丸的分量还要重无量倍?能不能理解这个法?因为我们从授记之日到成佛,毕竟是指日可待,是个有限的量。那么我们从无始以来到不落三恶道,这段时间有没有限啊?没有限呐!所以有限的量与无限的量再比较,这个有限的量是不是小不点呐?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能够明心见性不落三恶道比成圆满佛,心里不知道要自在多少倍呀!所以这就是《法华经》的功德,这就是「如来藏」的功德,而且这个功德我们当下就能得到。所以我们在后面不管哪个过多少多少大劫,我们不必去过分当真。

“供养若干千万亿佛”:仍然是不定数,也可以是无量数,也就是说在若干千万亿佛法中进修,这是方便说;究竟说,明心见性的菩萨时时事事处处都在供养无量佛——既包括已经圆满成佛的佛,也包括还在众生位天人鬼畜、泥巴瓦块,我们统统都在供养,一念一言一行我们都在供养。世间法有讲:只要你开口讲话就是在搞宣传。对于明白「如来藏」道理的人,你尽管多开口讲话弘扬正法,加持世界,成就自己的道行。你讲一句《法华经》,则为供养一切佛!你心里经常想到一切的万法都是「我」,这就是「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常作如是观照,你一定会逐步地口业清净,身业清净。用心至关重要啊!并不是供养无量千万亿佛非要几点钟去唱,一天到晚去上供品或者怎么样。

“奉持正法”:吃饭、穿衣、走路,我们都在「奉持正法」。能吃的是谁啊?被你吃的是谁啊?穿衣服到底谁穿谁啊?看到父母是谁生谁啊?这就是「奉持正法」。真正明白「如来藏」道理,你会心开意解。“具足菩萨所行之道”,这是最后大圆满。四十二分无明微细烦恼破除了,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两种生死彻底了断。

这尊佛的别号叫“华光如来”。华,即成佛的《法华经》,是表「缘因佛性」,是表解脱了、化生了;光呢,是表「了因佛性」,开智慧了,成就了般若德;华光是已经回到大光明藏中,大光明藏就是我们的「正因佛性」,是我们的法身德。

“国名离垢,其土平正,清净严饰,安隐丰乐”:「离」是离开,「垢」是痛苦、烦恼之义。“其土平正”:不像我们娑婆世界,高山大海,到处坑洼不平。为什么「其土平正」啊?彼国众生心地平坦,心平则世界平。娑婆世界为什么坑坑洼洼的?因为此土众生的心不平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以下犯上,麻木不仁……现在人道里的众生杀害畜生非常普遍,乃至最后爆发战争。并使整个大自然造成失调,天旱雨涝、瘟疫流行、地震等等,都是我们的心在起作用。比如在客厅一推门,阳台的的窗户就会晃动。「一枝动,百枝摇」。你手在这里摆一摆,太平洋的水浪动不动啊?一定在动。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本体。你稍微动一动,整个宇宙虚空都在动。心力不可思议啊!

“清净严饰”:说明这个国土的众生盛行修行的风气。人心清净,自然环境都很清净。依报随着正报转。“安隐丰乐”:此处「隐」字同「稳」。此土众生安居乐业,各种的产业发展平稳,物产非常丰富,一切的众生都是快乐。

“天人炽盛”:可能没有四恶道,只有人、天这两道。

“琉璃为地”:琉璃是一种宝石。西方极乐世界是黄金为地,我们这里是黄沙烂泥巴为地,这都是由众生的心所感召。

“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八交道,即「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最关键的是「正见」,从阿罗汉的正见到菩萨的正见,到佛的正见。在「正见」的前提下思惟,叫「正思惟」,用正知见来观照一切。

「正语」也叫「正言」,言为心声,非正言正语而不言不语。

「正业」,分为白业与黑业——所谓白业,像经营五金啊、蔬菜瓜果啊,这些行业与杀生、与社会风气的堕落无关,叫「白业」;像杀生啊、歌厅啊、酒厅啊、那些疯狂的玩乐的场所、有损于社会道德的那些行业,叫「黑业」。所以我们修行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要把持好。如果是黑业的话,祈求佛菩萨加持你转换工作。

「正命」与「正业」有点相似。「正业」是指大范畴;「正命」是指你直接依赖于活命的那种手段。

有几种饭不能吃。一种叫「方口饭」。专门是攀缘官府,攀缘大户人家。第二种叫「仰口食」。这是指懂得天文地理的一些人,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第三种叫「下口食」。「下口食」是指挖地、种地会伤害众生,叫「下口食」。这个法呢,一般地我们现在不要执著,这是阿罗汉修的小乘法,他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保持自己的清净心。那我们现在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就用智慧来对待。你发这个心,提前给这些众生烧香、念佛、念咒、打个招呼,在农作过程中烧香、念佛、念往生咒或者做功德回向,超度他们。

第四种叫「维口食」。就是看相算命、打卦、看风水、做阴阳先生这一类。这些人属于泄露天机,都要受报。但是你如果利用这些种种的神通、神奇的学问帮助众生发心入佛门修行,这是行菩萨道。不能一概地把这些人排斥为歪门邪道,这不公正。你即使天天讲经说法,天天念「阿弥陀佛」,你起心动念是为自己的名闻利养,你也是歪门邪道;你即使从事以上这种种不正的行业,你起心动念是为了护持如来家业、为了供养三宝、为了劝人学佛,你是行菩萨道。

还有「正精进」。精进有正、邪之别。佛在《楞严经》讲了十种仙道,还讲到一些其它的种种法门。他们那个勇猛精进啊,真是叫你叹为观止!一辈子不吃不喝,一辈子在荒郊野外受苦,吃烂泥巴、吃石头等等等等,或者喝西北风,最后也能成仙,也能得到些鬼王的福报。所以祖师大德对这些人感慨万分呐!那佛门里的「正精进」,小乘、中乘、大乘,学了以后起码不堕三恶道。最大的精进就是明白「如来藏」,一了百了,叫「正精进」。

「正念」与「正思惟」、「正见」很相似。「正念」相似于「正见」。他当下就能把持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正思惟」呢,还要好好想一想,带有拖泥带水这种特征。所以「正念」是表一个人的定力更加圆满。

「正定」,时时住在如来大定之中,没有不定的时候。这八个正道是从八种不同的角度由浅到深,让我们学会把握「身口意」这三业。

“黄金为绳”:黄金是表真实;「为绳」就是来约束,作为标准来检验。你看我们国家讲的《八荣八耻》,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黄金为绳」,还有国家的种种的法律法规,等等。这与上面的「八正道」相对应。“以界其侧”:我们很容易想起在大街上是不是画着各种各样的线呢?有的是公交专用车道,有的是紧急车道,有的是机动车道。像这样的佛土可能汽车都没有,它不需要搞这样的路标。这里是打比喻。

“其旁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果”:从方便法来讲,这是描述佛土的庄严丰饶;从究竟义来讲,这片国土的人盛行修行,盛行解脱,各人都有自己的果位。行树,是表智慧,智慧是证果之因。
作者: 一心三藏-yxsz    时间: 2017-2-24 08:31
    佛妙音说法无所障碍。『如来藏』心地法门就像就像纽带、桥梁一样,把万法来圆融为一体;也可以说为「慈悲喜舍」——「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也叫「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如来藏』心地法门不舍一人、不漏一法,「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具无量的智慧德能,无量的智慧融为一个本体。「一即无量,无量即一」。你既不能说它们是一,又不能说它们是无量,它次第圆融。
     『如来藏』法门是根本心修法门;圆满解脱——只有『如来藏』心地法门,一修一切修,一净一切净,一解一切解,一证一切证,一解脱一切解脱;「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唯以此心地法门成就一切众生。
       明白了『如来藏』,开了这个智慧,指导我们的一切的行持,本来这是一个臭皮囊,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当下这个臭皮囊已经变为成佛的「真体」、「法体」。无量万法是一个本体,无量的万法同归于一念,同归于『一心三藏』。
作者: 李萍    时间: 2017-2-24 08:38
佛讲了49年法,就是为了传一句话,万法一念现,一念现万法
作者: 李萍    时间: 2017-2-24 08:39
佛讲了49年法,就是为了传一句话,万法一念现,一念现万法
作者: 李萍    时间: 2017-2-24 08:40
佛讲了49年法,就是为了传一句话,万法一念现,一念现万法
作者: 李萍    时间: 2017-2-24 08:40
佛讲了49年法,就是为了传一句话,万法一念现,一念现万法
作者: 成佛法华经妙    时间: 2017-2-24 08:40
:亦说“妙莲华”… “妙”者, 一念变现万法,万法回归一念; 非真非妄,即真即妄,真妄一体;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在相见性,在性现相; 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天地万法无非一个“妙”字, 一个“妙”字说尽天地万法。 “莲”者, 在尘不染,在烦恼证菩提; 身在娑婆,心在极乐; 历事练心,提升定力,提升品位; “华”者, 即因即果,当下往生,当下成佛, 无修无证,华开莲现,不历僧祇获法身…
作者: 李萍    时间: 2017-2-24 08:40
佛讲了49年法,就是为了传一句话,万法一念现,一念现万法
作者: 李萍    时间: 2017-2-24 08:41
佛讲了49年法,就是为了传一句话,万法一念现,一念现万法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2-24 09:33
阿弥陀佛!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2-24 09:33
阿弥陀佛!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2-24 09:34
阿弥陀佛!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2-24 09:34
阿弥陀佛!
作者: dangjue    时间: 2017-2-24 09:54
            《楞严经 .  卷四》关于对【第一决定义】部分重点内容精辟开示。           佛对阿难开示如何以不生灭因地心证得不生灭果地觉后,又打了【浊水自清】譬如,来进一步开示如何【悟后进修】证得极果如来。         【如澄浊水,贮于净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           意思说,比如要想使浑浊的水澄清,就要把它放到干净的器具中,静一段时间不要动它,沙土自然下沉,清水当下就现前,这也叫做初步伏住客尘烦恼。           具体分析:           这是比方,浑水放在饼子里不动,泥巴就沉下来,这是表我们的心要定,当我们知道了整个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念之所变现时候,你的心就会表现的如如不动,这就叫自性定,叫本性定。可是成就这种定就是因为太简单,不会被人轻易所相信啊!所以佛说《法华经》实相义之一步登天的一佛乘圆顿大法,难信难解,就是当年法华大会佛的五千弟子都当场退了席,况佛灭度后的今天呢?         【贮于净器】,非一心三藏而不可为净,一心三藏,华开莲现,立地成佛。我们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放下我执,我执是真正杀人钢刀,明心见性即为放下,所以立地成佛就是不历修证,当处成佛,在《楞严经》叫做当业轮转,当凡夫业,你现在就是凡夫;当善业,你当下就是善人;当佛业,你就是佛;当菩萨业,你就是菩萨。          【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就是比如我们明白了烦恼习气,当下就是清净心,在见道位我们已经知道清水现前了,这叫分真即佛,叫带业往生,就是我们心已在佛土,但烦恼习气还有,甚至还要现前,它不影响你往生佛土,佛在《地藏十轮经》说为【戒坏见不坏】,所以我们讲听经闻法当下成佛。          【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           意思说, 然后把沙土去掉就变成纯净的清水,这就叫永断根本无明。就是比如说,悟后进修、实证,把那个沉下的泥巴除掉,叫究竟成佛。           【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          意思说,证得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一切万法都能随缘自在变现,不再被烦恼所惑,都与如来无住大涅槃常乐我净四德相符。
作者: 一月光    时间: 2017-2-24 15:46
《法华经》《楞严经》开权显实、彻法源底。《法华经》《楞严经》形式上是两部,实质是一部。《法华经》高度概括《楞严经》,《楞严经》详细解释《法华经》。从哲学与科学的角度,开示宇宙人生、天地万法的起源及其相互关系:宇宙万物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四大假合;既然都是四大假合,为什么表现形式森罗万相?——非同非异;什么原因导致“非同非异”?——随心应量;“四大”究竟从何而来?——心现识变;谁的心所变现?——既是你心、也是我心、也是他心;大家的心是什么关系?一切万法是什么关系?——千佛一如,万法一念,一心三藏。把这个道理搞明白,即为明心见性。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