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夫妻恩爱 甚于牢狱 [打印本页]

作者: 法华经521    时间: 2017-2-17 23:07
标题: 夫妻恩爱 甚于牢狱
夫妻恩爱 甚于牢狱
2017-02-17 法华家园



佛法之真谛
佛法非迷信,非宗教信仰,乃是宇宙万法之真理真相!它是讲真,讲实,讲宇宙万物的起源以及所有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大宝积经卷九十七》 :大王,当知丈夫亲近女人之时,即是亲近恶道之法,此是丈夫第一过患。

       【夫妻恩爱 甚于牢狱】佛探查阿难,到底为何出家?

       “顿舍世间深重恩爱”,这个深重恩爱呀,无非是父母、儿女、夫妻之情。在世间善法里,把这个三情啊,说为人世间至尊至重。没有这三情来讲,你会被视为大逆不道。我们已经学佛之人,乃至已经出家之人,对这三种情啊,还仍然在这三种情上不同程度在执着。真正的出家人,更应该深深的思考这个问题,在家的居士也更应该认真检点这个问题啊。这三种恩爱,能够尽职、尽力,在世间人里,算这个(师竖大拇指)。可是这三重恩爱,在我们佛法里,视为三把枷锁,视为三大牢狱。

       许多人谈到这些问题,感慨万分,乃至能叫你感动的流下眼泪来。哎呀,这个人对父母这么孝顺,这个人夫妻之间怎么样恩爱,这个人对儿女怎么样慈悲。我告诉你,这就意味着完蛋,彻底完蛋。这是人间的美德啊,而且讲起来振振有词,我父母,怎么长怎么长,我能不管?我夫妻怎么恩爱怎么恩爱,我能不管?我儿子还小,这么大,我能不管?乃至学法之人,都变成残忍之人。

       可是佛讲的很清楚,佛在《四十二章经》上讲,“夫妻恩爱胜过牢狱”。《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把父母说为脖子上的枷锁,儿女视为脚镣、手铐。我们的老祖宗、老佛爷当年就是这样,趁父母、妻子、儿女在呼呼大睡的时候,深更半夜逃离王宫,剃头,难道佛不慈悲吗?佛就是这样带头,顺治皇帝,人家讲是阿罗汉,回小向大,深更半夜逃离王宫,他把王宫就看为牢狱,至高无上的皇帝,无量的福报享不尽,他还来受这份苦。倓虚大师出家之前,整整一个礼拜,思前想后,‘出家了,老婆改嫁怎么办,三个儿女,讨饭饿死了怎么办?’最后他选择,还是走出来,深重恩爱啊!所以这个如来藏大法是救命呐,当我们知道一切的天人鬼畜,包括泥巴瓦块,都曾经生生世世做过我们的父母儿女至亲骨肉,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乃至出来听几天课,都被家庭束缚的死死的,不敢越雷池半步。

       我曾经有一位同修,也叫赞叹,也叫挖苦,也叫讽刺,说,‘哎呀,我说你呀,你真是放得下呀’。我说‘我放不下,真正放不下的是我,真正放得下的是你们’。他说怎么回事?我说‘你们放下了生生世世的父母儿女,我不过放下了今生今世的父母儿女,我说咱们谁放得下呀?’哎,他们不好意思了。恩,是不是?天上那么大一点东西掉下来,掉到我心里,你有多大的事放不下呀。

       因为我们就是有来世啊,来世就是有六道轮回啊,这个事情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家里居住的那个地方,再半个月,马上就要地震了,那个地方马上就要地震了,马上搞原子弹。你在这听课的人,会不会回去?自己问自己,回去不回去?那里现在瘟疫流行呐,我怕你谁也不回去,该死该活,命里注定的,是不是?可是我们来世,比这个问题还要严重的!你不把这个法学好,你无量劫的生生世世,受大苦恼呐!你不要以为,在这里听课的人,乃至出家的人,家里都是没有事啊,家里人都死光了我们是孤儿来出家的,可不是那么回事啊。这个就看各人的智慧,各人的心量。

       有时候我们家里的家亲眷属,他无非讲些气话吓唬吓唬我们,真正走到那一步,他比谁都乖巧,人就是这样的,欺软怕硬,你退一步,他进十步,你进一步,他可能就要退一步半。就是这样,人就是这么个样。许多人讲是,我要是来学佛啊,我家里人就不顾了?这都是些无聊,有没有那个父母因为自己儿子死了,算了,我也不过了,有没有啊?有没有哪个儿子或者女儿,因为父母死了,哎,算了,我也不活了,陪着他死吧。有没有啊?更何况我们不是来送死啊,你就是来送死,他也不会死,你放心,他会活得更加坚强。

       我的小外甥,今年我也不知道多大了,可能三岁还是三岁半了,到现在我也没见过面,我离开家十多年,没有跨过家门半步。老天爷有眼,我那小外甥在医院里,出生还不到半月,两次在医院里从头顶输液。家里人打电话说,你真是狼心狗肺的东西啊。我说我是佛心、菩萨肺,可不是狼心狗肺啊。可是我的那位“怨亲债主”,包括我丈母娘,去年五月一号来,本来是准备来跟我打官司,到最后给几个小和尚七骗八骗的还皈依佛门,到最后还拜我为师了。本来我还吓得直抖,这怎么办啊?老太君亲自出马了,讲得不好,我那个丈母娘有时候可是会耍无赖的,她跟你半死不活的,到时候搞出人命来怎么办啊?给几个小和尚哄来哄去,给哄好了,你看,事在人为啊!

       我们要自己管住自己,不能把我们自己的法身慧命交给莫名其妙的人,佛在经上怎么讲啊,不能亲近痴眷属,眷属都是愚痴的,往往用一种慈悲的眼泪,障碍我们成道。因为这个问题在我们修行中非常敏感。深重恩爱,何深何重,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底啊!大丈夫不是好当的,唐朝皇帝李世民都老老实实拜倒在出家人的脚下,皇帝、国王、将军元帅不能称大丈夫,只有出家人才能称大丈夫,你以为大丈夫好当啊?但是我这个出家人,包括出烦恼家,包括明心见性的菩萨,那是真正的出家人,要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我们这个挂牌的出家人,显得更为重要,好好的想一想,我们怎么样才能不愧为一个出家人的称号。出家人穿的这个袈裟,就是人天师表,所以要发大心,要成就自己,要帮助众生。

来源:网络


石破天惊说法华,风起云涌演楞严!
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
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

作者: 一心三藏-_B0F1s    时间: 2017-2-18 06:37
《楞严经》讲述的如来藏真理——
【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
【于一毛端现宝王刹】
天地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现而已!
作者: dangjue    时间: 2017-2-18 06:38
当你读懂法华、楞严经时,讲万法平等都是废话!都是一个东西,谁跟谁平等啊!!?你我他是一个人,爱、恨、情、怨都是自心取自心,自已跟自己捉迷藏,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样就不会有脾气了!因全是跟自己啊!!贪、嗔、痴、慢、疑也没有了!妄想分别也没有了!烦恼当即菩提!因统统是自己的心,才是真念佛!当下即是楞严大定,如来大定,无有不定时!一心三藏是法华三昧,当下即是极乐。   恩师开示:楞严经中说到;自心取自心。如果能明白这句话,生活将没有疑惑。一切的物质、人、事都是你自己啊,都是你当下一个念头变现的。就好比做梦的人,梦境中的一切如此真实,我们会哭会笑,但你在梦里并不知道这一切都是由做梦的人念头所变现的,也看不到做梦的人。那么你现在所经历的一切也亦复如是,梦里的茶杯是你念头变的,梦里的桌子是你,梦里的陌生人是你,一切的一切都是你自己。当你遇到为难你的人和事,你一想这就是我啊,你自己为难啥自己啊!当你明白一切山河大地都是自己的时候,你的心量就会扩大到此,如果你认为整个宇宙都是你自己的话你就会拥有整个宇宙的心量!佛跟人不同的就是人只承认这个手指头是自己,每天只看到这一寸,为这一寸盘算来盘算去的,而佛明白整个宇宙是自己于是得大自在!谁要是明白了自心取自心这句话,我告诉你你就是乘愿再来的菩萨!不是我说的,是佛经里说得!
作者: 一心三藏-_B0F1s    时间: 2017-2-21 13:29
        1、从说法历程看,《法华经》《楞严经》为世尊“久后、真实”之说、堪为临终遗嘱。当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49年,共分五个阶段,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前四个阶段,都是【于一乘道,随宜说三】,最后8年才【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佛陀明确开示,诸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缘,即开示众生悟入佛知佛见,【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在临终遗嘱中,特别嘱咐弟子“依法不依人,依了义法不依不了义法”。由此可见,诸佛出世本怀,就是要众生依《法华经》《楞严经》究竟了义之法,明达宇宙人生真理。
         2、从法理法义看,《法华经》《楞严经》开权显实、彻法源底。《法华经》《楞严经》形式上是两部,实质是一部。《法华经》高度概括《楞严经》,《楞严经》详细解释《法华经》。从哲学与科学的角度,开示宇宙人生、天地万法的起源及其相互关系:宇宙万物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四大假合;既然都是四大假合,为什么表现形式森罗万相?——非同非异;什么原因导致“非同非异”?——随心应量;“四大”究竟从何而来?——心现识变;谁的心所变现?——既是你心、也是我心、也是他心;大家的心是什么关系?一切万法是什么关系?——千佛一如,万法一念,一心三藏。把这个道理搞明白,即为明心见性。
         3、从文字表相看,《法华经》《楞严经》最具思辨性、逻辑性。《法华经》《楞严经》之前佛所说诸经,多以平实的铺陈、描述、讲故事为主,告诉我们修学的基本常识、理论和方法。通教禅宗《金刚经》等般若系列经典之时,思辨色彩渐浓;至别教华严宗之时辩证思想虽很丰富,但是佛陀对见道菩萨所说,多为铺排宣示,无需推理论证;到《法华经》《楞严经》之时,则极尽思辨之能事,辩证思想的丰富性、阐述论证的系统性、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均达到顶峰。从七处征心、十番显见,到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到三如来藏、三种相续,通过假设、推理、边破边立、边立边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透过现象看本质,虚妄之中悟实处,把宇宙人生真理一步步开示出来。尔后二十五位菩萨略说圆通、文殊菩萨拣择圆通,由此入乾慧地、五十五位妙菩提路,再谈七趣、辨五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之严整、逻辑之严密,在世法和佛法经典中无与伦比。可以说,佛法辩证思想,在这里最成熟、最完善,也最能代表佛之正法。因此世人常说,“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世间糟糠书”。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2-21 13:31
阿弥陀佛!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2-21 13:32
阿弥陀佛!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2-21 13:37
阿弥陀佛!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2-21 13:41
阿弥陀佛!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2-21 13:41
阿弥陀佛!
作者: 顺顺    时间: 2017-2-21 13:45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顺顺    时间: 2017-2-21 13:45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ngjue    时间: 2017-2-21 14:27
          法华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佛在经中嘱咐:不可分布,妄授与人:《法华》真义很难用言语表达,叫『秘』。「法华三昧」含藏万法之相,包含万有,总持一切万法,这个是『藏』。        佛在《法华经》讲好几次:《法华经》是三世诸佛共同守护『秘密之藏』。三世诸佛就是一切万法,把《法华经》作为法身舍利。一切万法共一个法身,即「性相一如」。诸佛世尊之所守护,就是『弥陀』在守护那个『阿』,就在讲『阿弥陀佛』。千经万论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看你懂不懂。       经中: 咸于佛前闻妙法莲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得』是正当名分,名副其实。怎么叫『一念随喜』啊?真正明白了一切的万法,从诸佛菩萨、天人鬼众、泥巴瓦块、到树木华草,都是一个人一个念所变出来的,这叫『一念随喜』。生一念欢喜心,深信万法都是一念所变现。这是提起我们受持《法华经》的信心,明确弘法利生的责任。       药王,若有人问,何等众生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受持《法华经》的人,于『未来世当得作佛』,是指究竟圆满之佛,明白如来藏妙义现在即已是「分真即佛」。除了讲经说法,念念观照万法皆是一人一念之所变现,这是最好的『广演此经』。只要能念念在道,境界现前时,你一定是自性流露,根本生不起烦恼来。这是心地法门最妙的秘诀。这叫「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时时保持观照是调我们的心。        一念心明白万法就是「我」,这是〈方便品〉所讲:赞叹一句《法华经》,即为供养一切佛。何况你不仅仅是一念,你到处奔走呼号、讲经说法、劝导修行、组织法会,更加就是『广说无上法』呀!真心供养受持《法华经》者以欢喜心、法喜心听经闻法。当我们一念观照到万法即是「我」的时候,万法是不是就在『供养』我啊?无量的万法道交感应,时时处处法喜充满。。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21 15:11
      1、从说法历程看,《法华经》《楞严经》为世尊“久后、真实”之说、堪为临终遗嘱。当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49年,共分五个阶段,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前四个阶段,都是【于一乘道,随宜说三】,最后8年才【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佛陀明确开示,诸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缘,即开示众生悟入佛知佛见,【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在临终遗嘱中,特别嘱咐弟子“依法不依人,依了义法不依不了义法”。由此可见,诸佛出世本怀,就是要众生依《法华经》《楞严经》究竟了义之法,明达宇宙人生真理。          2、从法理法义看,《法华经》《楞严经》开权显实、彻法源底。《法华经》《楞严经》形式上是两部,实质是一部。《法华经》高度概括《楞严经》,《楞严经》详细解释《法华经》。从哲学与科学的角度,开示宇宙人生、天地万法的起源及其相互关系:宇宙万物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四大假合;既然都是四大假合,为什么表现形式森罗万相?——非同非异;什么原因导致“非同非异”?——随心应量;“四大”究竟从何而来?——心现识变;谁的心所变现?——既是你心、也是我心、也是他心;大家的心是什么关系?一切万法是什么关系?——千佛一如,万法一念,一心三藏。把这个道理搞明白,即为明心见性。          3、从文字表相看,《法华经》《楞严经》最具思辨性、逻辑性。《法华经》《楞严经》之前佛所说诸经,多以平实的铺陈、描述、讲故事为主,告诉我们修学的基本常识、理论和方法。通教禅宗《金刚经》等般若系列经典之时,思辨色彩渐浓;至别教华严宗之时辩证思想虽很丰富,但是佛陀对见道菩萨所说,多为铺排宣示,无需推理论证;到《法华经》《楞严经》之时,则极尽思辨之能事,辩证思想的丰富性、阐述论证的系统性、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均达到顶峰。从七处征心、十番显见,到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到三如来藏、三种相续,通过假设、推理、边破边立、边立边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透过现象看本质,虚妄之中悟实处,把宇宙人生真理一步步开示出来。尔后二十五位菩萨略说圆通、文殊菩萨拣择圆通,由此入乾慧地、五十五位妙菩提路,再谈七趣、辨五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之严整、逻辑之严密,在世法和佛法经典中无与伦比。可以说,佛法辩证思想,在这里最成熟、最完善,也最能代表佛之正法。因此世人常说,“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世间糟糠书”。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21 15:11
死人的眼睛没坏,为什么不能看?耳朵没坏,为什么不能听?舌头没坏,为什么不能尝东西?因为能看,能听,能尝的是心,死人的心已经离开了肉体。万法一念现,一念现万法。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21 15:12
入佛知见: 当不明白生死的时候,人人都贪生怕死,当明白人从来没有死过,死的只是肉体的转化,而“灵魂”(第七识)从来没有死过,你会有从未有过的欢喜,这就是法喜,这就是解脱知见。 如果再深入一点,明白无量的第七识共一个第八识,大光明藏中没有哪个不是哪个,你就是入菩萨的知见。 再深入一点,明白所有的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空间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现的,如人在梦,梦里境界万千,无非一梦人心现识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就是入佛知见。三世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开示悟入”佛知佛见,学佛从入佛知见开始,如果没有佛知佛见,所有的修都是心外求法,盲修瞎练,去佛远矣! 佛知之见就是《楞严经》说的“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21 15:12
      1、从说法历程看,《法华经》《楞严经》为世尊“久后、真实”之说、堪为临终遗嘱。当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49年,共分五个阶段,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前四个阶段,都是【于一乘道,随宜说三】,最后8年才【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佛陀明确开示,诸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缘,即开示众生悟入佛知佛见,【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在临终遗嘱中,特别嘱咐弟子“依法不依人,依了义法不依不了义法”。由此可见,诸佛出世本怀,就是要众生依《法华经》《楞严经》究竟了义之法,明达宇宙人生真理。          2、从法理法义看,《法华经》《楞严经》开权显实、彻法源底。《法华经》《楞严经》形式上是两部,实质是一部。《法华经》高度概括《楞严经》,《楞严经》详细解释《法华经》。从哲学与科学的角度,开示宇宙人生、天地万法的起源及其相互关系:宇宙万物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四大假合;既然都是四大假合,为什么表现形式森罗万相?——非同非异;什么原因导致“非同非异”?——随心应量;“四大”究竟从何而来?——心现识变;谁的心所变现?——既是你心、也是我心、也是他心;大家的心是什么关系?一切万法是什么关系?——千佛一如,万法一念,一心三藏。把这个道理搞明白,即为明心见性。          3、从文字表相看,《法华经》《楞严经》最具思辨性、逻辑性。《法华经》《楞严经》之前佛所说诸经,多以平实的铺陈、描述、讲故事为主,告诉我们修学的基本常识、理论和方法。通教禅宗《金刚经》等般若系列经典之时,思辨色彩渐浓;至别教华严宗之时辩证思想虽很丰富,但是佛陀对见道菩萨所说,多为铺排宣示,无需推理论证;到《法华经》《楞严经》之时,则极尽思辨之能事,辩证思想的丰富性、阐述论证的系统性、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均达到顶峰。从七处征心、十番显见,到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到三如来藏、三种相续,通过假设、推理、边破边立、边立边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透过现象看本质,虚妄之中悟实处,把宇宙人生真理一步步开示出来。尔后二十五位菩萨略说圆通、文殊菩萨拣择圆通,由此入乾慧地、五十五位妙菩提路,再谈七趣、辨五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之严整、逻辑之严密,在世法和佛法经典中无与伦比。可以说,佛法辩证思想,在这里最成熟、最完善,也最能代表佛之正法。因此世人常说,“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世间糟糠书”。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21 15:12
父见子等,苦恼如是,依诸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 依诸经方,这是以开药方来譬喻佛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各种教门。求好药草,是用经教、用法门里具体的办法来作为修行人的指导教理。色香美味,比喻各种经典、教门之具体特征、具体妙用。师父在这段经文里可以说讲得特别细。就是因为有感于对第十七品佛的那种授记,以及佛对于听经闻法直接证果的论述,许多人麻木不仁。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21 15:13
入佛知见: 当不明白生死的时候,人人都贪生怕死,当明白人从来没有死过,死的只是肉体的转化,而“灵魂”(第七识)从来没有死过,你会有从未有过的欢喜,这就是法喜,这就是解脱知见。 如果再深入一点,明白无量的第七识共一个第八识,大光明藏中没有哪个不是哪个,你就是入菩萨的知见。 再深入一点,明白所有的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空间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现的,如人在梦,梦里境界万千,无非一梦人心现识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就是入佛知见。三世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开示悟入”佛知佛见,学佛从入佛知见开始,如果没有佛知佛见,所有的修都是心外求法,盲修瞎练,去佛远矣! 佛知之见就是《楞严经》说的“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21 15:13
  因此景仰三宝、感恩三宝、并以三宝作为人间最大福田,发恭敬心、菩提心而至心供养。之所以要供养一切法界众生,就是因为人生在世,事事都以因缘和合方得成就,食衣住行,无一不是借助众生之力方得圆满,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因此应发感恩心以为供养。当我们今天自己衣食饱暖,要想想世上还有无数的饥童饿殍,乃至广大恶道众生受苦无尽,所以要发广大心、慈悲心至心供养。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21 15:13
         法华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佛在经中嘱咐:不可分布,妄授与人:《法华》真义很难用言语表达,叫『秘』。「法华三昧」含藏万法之相,包含万有,总持一切万法,这个是『藏』。        佛在《法华经》讲好几次:《法华经》是三世诸佛共同守护『秘密之藏』。三世诸佛就是一切万法,把《法华经》作为法身舍利。一切万法共一个法身,即「性相一如」。诸佛世尊之所守护,就是『弥陀』在守护那个『阿』,就在讲『阿弥陀佛』。千经万论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看你懂不懂。       经中: 咸于佛前闻妙法莲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得』是正当名分,名副其实。怎么叫『一念随喜』啊?真正明白了一切的万法,从诸佛菩萨、天人鬼众、泥巴瓦块、到树木华草,都是一个人一个念所变出来的,这叫『一念随喜』。生一念欢喜心,深信万法都是一念所变现。这是提起我们受持《法华经》的信心,明确弘法利生的责任。       药王,若有人问,何等众生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受持《法华经》的人,于『未来世当得作佛』,是指究竟圆满之佛,明白如来藏妙义现在即已是「分真即佛」。除了讲经说法,念念观照万法皆是一人一念之所变现,这是最好的『广演此经』。只要能念念在道,境界现前时,你一定是自性流露,根本生不起烦恼来。这是心地法门最妙的秘诀。这叫「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时时保持观照是调我们的心。        一念心明白万法就是「我」,这是〈方便品〉所讲:赞叹一句《法华经》,即为供养一切佛。何况你不仅仅是一念,你到处奔走呼号、讲经说法、劝导修行、组织法会,更加就是『广说无上法』呀!真心供养受持《法华经》者以欢喜心、法喜心听经闻法。当我们一念观照到万法即是「我」的时候,万法是不是就在『供养』我啊?无量的万法道交感应,时时处处法喜充满。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21 15:13
圆顿行人在见道位所见之真如本性与在证道位所证之真如本性无二无别。如人在暗,忽见明灯,岂有背转之理?紧趋百步,明灯在手,其所见之灯与所把之灯岂是二灯?故圆顿大教不愁修证,但愁不悟。非是前七方便悟后起修、解行并重所可伦比。何以故?圆人解悟,以面对灯,见光之时,并见于灯。故直入果地,不受委曲。前七方便,以背对灯,或侧对灯,但见于光,而不见灯。由其盲修瞎练,纵经历劫,亦难成就。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21 15:14
如果叫我来判的话呀,我会把十六品和十七品判为《法华经》中精华的精华,只要你们读懂了这两品,你们自然就会知道。皆悉具足:这是讲无量万法,没有哪一法不具足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没有哪一法不解脱。只是众生在迷中,他不这么认为而已。既然法法皆是三德,那么法法是不是皆是法法呀?万法唯一本体。「捣筛和合」,这个「捣」呢,与「空如来藏、空观」相对照。万法皆空,观照这个「空」,着重观照它「空不空」。「筛」,与「不空如来藏」相对照,也叫「假观」。「和合」呢,就是把「空观、假观」圆融一体,叫「中观」。所谓「中观」是讲圆教的「圆中」,叫「无住三昧」。这个「观」是「一观一切观」,住而无住,无住三昧。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21 15:14
修行修行,我们到底修什么?这个问题不知困扰了多少修行人。 我们到底修什么?修这个肉团身吗?不是。我们这个肉团身,迟早是要坏的,要化为灰土、灰飞烟灭,而我们的心不死。但是,我们的心在哪里?怎么修?没开悟、不明白的时候,我们只知道这个肉团身是我,我们的心只在这个肉身上;再大一点,我们的心只在我们的小家里,在我们的父母、儿女身上,我们整日为衣食奔波劳碌、与人争斗;再大一点,在一个团体、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再大一点,也许包容了太阳、月亮、星球……如果再大一点,知道在十万亿土外,有个极乐世界,一心想到极乐世界去。但是,如果没开悟,不明白真相,在他看来,极乐世界也是有处所、有边界的。所以,他的心仍然是有边界、有局限的。而明心见性之后,我们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一念真心变现,都与我们一体。我们的心,无所是,无所不是,随缘显现。这个心量是没有边界的,万物都在我们心中,万物都是我们的心。这时,还有什么分别?还有什么好执着?还有什么好争斗的呢?那么,心到底怎么修?明白了如来藏就是修!认识了宇宙万法就是修!心量开了就是修!我们常说,明理开悟,明理开悟。明理明什么?开悟悟什么?除了真心,无别!明理是心明,开悟是心悟。 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21 15:15
       我们要自己管住自己,不能把我们自己的法身慧命交给莫名其妙的人,佛在经上怎么讲啊,不能亲近痴眷属,眷属都是愚痴的,往往用一种慈悲的眼泪,障碍我们成道。因为这个问题在我们修行中非常敏感。深重恩爱,何深何重,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底啊!大丈夫不是好当的,唐朝皇帝李世民都老老实实拜倒在出家人的脚下,皇帝、国王、将军元帅不能称大丈夫,只有出家人才能称大丈夫,你以为大丈夫好当啊?但是我这个出家人,包括出烦恼家,包括明心见性的菩萨,那是真正的出家人,要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我们这个挂牌的出家人,显得更为重要,好好的想一想,我们怎么样才能不愧为一个出家人的称号。出家人穿的这个袈裟,就是人天师表,所以要发大心,要成就自己,要帮助众生。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21 15:15
《楞严经》讲述的如来藏真理—— 【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 【于一毛端现宝王刹】 天地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现而已!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21 15:16
当你读懂法华、楞严经时,讲万法平等都是废话!都是一个东西,谁跟谁平等啊!!?你我他是一个人,爱、恨、情、怨都是自心取自心,自已跟自己捉迷藏,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样就不会有脾气了!因全是跟自己啊!!贪、嗔、痴、慢、疑也没有了!妄想分别也没有了!烦恼当即菩提!因统统是自己的心,才是真念佛!当下即是楞严大定,如来大定,无有不定时!一心三藏是法华三昧,当下即是极乐。   恩师开示:楞严经中说到;自心取自心。如果能明白这句话,生活将没有疑惑。一切的物质、人、事都是你自己啊,都是你当下一个念头变现的。就好比做梦的人,梦境中的一切如此真实,我们会哭会笑,但你在梦里并不知道这一切都是由做梦的人念头所变现的,也看不到做梦的人。那么你现在所经历的一切也亦复如是,梦里的茶杯是你念头变的,梦里的桌子是你,梦里的陌生人是你,一切的一切都是你自己。当你遇到为难你的人和事,你一想这就是我啊,你自己为难啥自己啊!当你明白一切山河大地都是自己的时候,你的心量就会扩大到此,如果你认为整个宇宙都是你自己的话你就会拥有整个宇宙的心量!佛跟人不同的就是人只承认这个手指头是自己,每天只看到这一寸,为这一寸盘算来盘算去的,而佛明白整个宇宙是自己于是得大自在!谁要是明白了自心取自心这句话,我告诉你你就是乘愿再来的菩萨!不是我说的,是佛经里说得!
作者: 妙妙闻心    时间: 2017-2-21 16:32
顺治皇帝,人家讲是阿罗汉,回小向大,深更半夜逃离王宫,他把王宫就看为牢狱,至高无上的皇帝,无量的福报享不尽,他还来受这份苦
作者: 妙妙闻心    时间: 2017-2-21 16:33
你不把这个法学好,你无量劫的生生世世,受大苦恼呐!你不要以为,在这里听课的人,乃至出家的人,家里都是没有事啊,家里人都死光了我们是孤儿来出家的,可不是那么回事啊。这个就看各人的智慧,各人的心量。
作者: 妙妙闻心    时间: 2017-2-21 16:34
我们要自己管住自己,不能把我们自己的法身慧命交给莫名其妙的人,佛在经上怎么讲啊,不能亲近痴眷属,眷属都是愚痴的,往往用一种慈悲的眼泪,障碍我们成道。因为这个问题在我们修行中非常敏感。深重恩爱,何深何重,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底啊!
作者: 妙妙闻心    时间: 2017-2-21 16:34
  顶礼上印下广门清大法师
作者: 妙妙闻心    时间: 2017-2-21 16:35
    顶礼一心三藏
    顶礼如来藏
作者: 一微尘    时间: 2017-2-21 17:46
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