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比如说我抱的这个茶杯有温暖的感觉,这是不是「受」啊? [打印本页]

作者: 天地万法一如来    时间: 2017-1-10 11:34
标题: 比如说我抱的这个茶杯有温暖的感觉,这是不是「受」啊?
比如说我抱的这个茶杯有温暖的感觉,这是不是「受」啊?那温暖的这个感觉在没有受的时候在不在?在,是不是?在,有没有形相啊?是不是空啊?那是不是「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啊?他虽然没有受的感觉,这个受在不在啊?所以「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大家明白吗?是不是很简单呐?

作者: 一心三藏-_B0F1s    时间: 2017-2-5 17:53
唯有到了《法华经》《楞严经》才讲真话。在《楞严经》第一卷,佛已经讲的很清楚。如果不明心见性,那八个字怎么讲的?『虽终日行,枉入诸趣』。也就是说:你不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不明白「心、佛」是怎么回事,即使一天到晚修行,你都逃离不了六道轮回。何况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一天到晚在修行啊?所以『正修行处』,就是讲修我们的心。
作者: 一支梅    时间: 2017-2-5 18:19
唯有到了《法华经》《楞严经》才讲真话。在《楞严经》第一卷,佛已经讲的很清楚。如果不明心见性,那八个字怎么讲的?『虽终日行,枉入诸趣』。也就是说:你不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不明白「心、佛」是怎么回事,即使一天到晚修行,你都逃离不了六道轮回。何况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一天到晚在修行啊?所以『正修行处』,就是讲修我们的心
作者: 厚德载物英    时间: 2017-2-5 20:06
若有劝一人,将引听法华,言此经深妙,千万劫难遇。 即受教往听,乃至须臾闻。斯人之福报,今当分别说。 世世无口患,齿不疏黄黑,唇不厚褰缺,无有可恶相。 舌不干黑短,鼻高修且直,额广而平正,面目悉端严。 为人所喜见,口气无臭秽,优钵华之香,常从其口出。 若故诣僧坊,欲听法华经,须臾闻欢喜,今当说其福。 后生天人中,得妙象马车,珍宝之辇舆,及乘天宫殿。 若于讲法处,劝人坐听经,是福因缘得,释梵转轮座。 何况一心听,解说其义趣。如说而修行,其福不可量。  这段经文就是说,你听《法华经》了,即使没有听懂,都能得人天福报。得人天福报还是凡夫;你听懂了,了生脱死,成佛菩萨。这都是《法华经》金口玉言,像这样的语言不知道有多少。
作者: 成佛法华经妙    时间: 2017-2-5 22:01
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既不是一个念,也不是十法界万法,一定要记好,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妄的。不能只知道有这个妄,而不知道有真;也不能只知道有真,不承认这个妄。真妄,空有,大小,多少,香臭,苦辣,无一不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遇缘显现。
作者: 一微尘    时间: 2017-2-6 06:44
唯有到了《法华经》《楞严经》才讲真话。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6 06:54
一念随喜”之“一念”真实义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 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这里的“一念”真实义: 是指刻骨铭心体悟相信了 “天地万法皆当人当下一人一心一念之所变现, 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这个世界只有一尊佛,一个人,一个念而已。 一尊佛,即是卢舍那佛,即是圆满报身,即是空不空如来藏; 一个人,即是毗卢遮那佛,即是清净法身,即是空如来藏; 一个念,即是释迦牟尼佛,即是无量化身,即是不空如来藏; 一尊佛,一个人,一个念皆是一心变现;  卢舍那佛,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皆是一佛变现;  报身,法身,化身,三身是一体; 空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 如来藏,其实就是一个如来藏。 明白此理,即是真正的“一念随喜”。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6 06:55
《大乘妙法莲华经》原文:“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如果从第一义谛来讲,怎么叫「如来使」?受持《法华经》的人以如来之理,做如来之教,行如来之行,使得众生成如来,是不是做「如来使」?这也是「开权显实」。除了「如」还是「如」,大家皆从「如」而来。 如来所遣,行如来事:受持《法华经》的人是佛派来的,是来代佛教化众生的。 受持《法华经》的菩萨是菩萨中的菩萨,这是在〈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十个比喻里佛的金口玉言。这个不能含糊的,在其它任何一部经典没有这种说法。这种方便说是不是很殊胜呢?那么归入第一义谛说法,「开权显实」,受持《法华经》、讲解《法华经》是不是就是《法华经》呢?是不是就是我们的法身真实智慧?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6 06:55
懂得了无分别, 之后, 不是不能分别 关键是  要能‘’不住分别‘’。  就好像, 其实我们都知道娑婆世界是一场梦, 然后呢?就什么也不做了吗? 不是,知道是梦的当下, 这场梦就是真的。 所以我们要 大做梦中佛事。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6 06:56
开悟,不从修得,从听经闻法得。开悟当下即了脱生死。  圆满,不修不得,开悟后修任何法门都可到圆满。 …… 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既不是一个念,也不是十法界万法,一定要记好,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妄的。不能只知道有这个妄,而不知道有真;也不能只知道有真,不承认这个妄。真妄,空有,大小,多少,香臭,苦辣,无一不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遇缘显现。  无量无量的法就是一个念,一个念就是无量的法。但是不能讲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就是一个念,或者就是无量法。它可以现一个念,现一个法,现无量法。所以,这个真心是不是不好说?如果一定要勉强说,强词夺理说,《楞严经》给了一个说法,叫真真如性。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6 06:56
若悟此中理,当生成佛道。  大道至简,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 “天地万法皆当人当下一心之所变现,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个世界只有一尊佛,一个人,一个念而已。一尊佛,即是卢舍那佛,即是圆满报身,即是空不空如来藏;   一个人,即是毗卢遮那佛,即是清净法身,即是空如来藏; 一个念,即是释迦牟尼佛,即是无量化身,即是不空如来藏; 一尊佛,一个人,一个念皆是一心变现; 卢舍那佛,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皆是一佛变现;   报身,法身,化身,三身是一体;空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其实就是一个如来藏。果真明得此理,即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对自己生生世世的法身慧命负责,从此告别六道轮回,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何为开悟?明白并刻骨铭心相信了万法万物无非当下一人一念之所随缘显现的真实,即为开悟。何为明心见性?明白了一心当下即万法万物,即为明心。明白了万法万物当下即为一心所现,即为见性。 …… 开悟,不从修得,从听经闻法得。开悟当下即了脱生死。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6 06:56
以方便力故,虽示种种道,其实为佛乘。佛怎么就不怕人家讲他啰嗦呢?讲来讲去就个「其实为佛乘」,「其实为一乘」。我们听了心里是不是很难过啊?其实是众生可怜还是佛可怜呐? 知众生诸行,深心之所念,过去所习业,欲性精进力,及诸根利钝。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6 06:57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6 06:57
你不能在这里听经感慨万分,一离开道场,那名闻利养、贪嗔痴慢,统统都来了,马上就一反常态,这叫没有智慧。明白这个道理要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历事炼心。不能自己对不起自己呀!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6 06:58
唯有到了《法华经》《楞严经》才讲真话。在《楞严经》第一卷,佛已经讲的很清楚。如果不明心见性,那八个字怎么讲的?『虽终日行,枉入诸趣』。也就是说:你不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不明白「心、佛」是怎么回事,即使一天到晚修行,你都逃离不了六道轮回。何况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一天到晚在修行啊?所以『正修行处』,就是讲修我们的心。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6 06:58
若有劝一人,将引听法华,言此经深妙,千万劫难遇。 即受教往听,乃至须臾闻。斯人之福报,今当分别说。 世世无口患,齿不疏黄黑,唇不厚褰缺,无有可恶相。 舌不干黑短,鼻高修且直,额广而平正,面目悉端严。 为人所喜见,口气无臭秽,优钵华之香,常从其口出。 若故诣僧坊,欲听法华经,须臾闻欢喜,今当说其福。 后生天人中,得妙象马车,珍宝之辇舆,及乘天宫殿。 若于讲法处,劝人坐听经,是福因缘得,释梵转轮座。 何况一心听,解说其义趣。如说而修行,其福不可量。  这段经文就是说,你听《法华经》了,即使没有听懂,都能得人天福报。得人天福报还是凡夫;你听懂了,了生脱死,成佛菩萨。这都是《法华经》金口玉言,像这样的语言不知道有多少。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6 06:59
唯有到了《法华经》《楞严经》才讲真话。在《楞严经》第一卷,佛已经讲的很清楚。如果不明心见性,那八个字怎么讲的?『虽终日行,枉入诸趣』。也就是说:你不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不明白「心、佛」是怎么回事,即使一天到晚修行,你都逃离不了六道轮回。何况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一天到晚在修行啊?所以『正修行处』,就是讲修我们的心。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6 06:59
比如说我抱的这个茶杯有温暖的感觉,这是不是「受」啊?那温暖的这个感觉在没有受的时候在不在?在,是不是?在,有没有形相啊?是不是空啊?那是不是「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啊?他虽然没有受的感觉,这个受在不在啊?所以「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大家明白吗?是不是很简单呐?
作者: zhangliming    时间: 2017-2-6 06:59
唯有到了《法华经》《楞严经》才讲真话。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2-6 10:13
       有人说 不相信世上有轮回,轮回你还要到哪里去找?每时每刻心随境转,就是轮回之因,也是即因即果,都是同时呈现。      人就是一会高兴一会悲伤,这个心情带着我们一会天堂一会地狱,那就是轮回。        有人不相信因果之说,每个人的生活都各有差异,相貌也完全不同,你以为这些是上天安排的吗?全与自己用心不同有关,贫富美丑本身就是因果。       有人会说,你说的无常我不理解,难道你生活中没有喜怒哀乐吗?喜怒哀乐的心情是不断变化的,那不就是无常吗?      你即便不走近佛法,你却不可能离开生活,如果你能用心去感悟生活,就能体会到生活本身就是法!佛法就在生活中!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2-6 10:13
大乘妙法莲华经讲解。什么是湼槃?复见诸佛般涅槃者;涅槃就是证入|不生不灭|的境界,汉语译做圆寂。圆就是槃,寂就是涅。涅和寂表寂静义,表无形无相义。槃和圆是表县足圆满一切功德,有形有相,普现于十方法界,显现出森罗万相,叫做无量色身三昧。这是真正的涅槃义。涅槃有四种;一者性净涅槃,也叫自性清静涅槃。一切众生,法尔如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如是。随拈一法,当下而即是阿弥陀。这是从理上而言。二,有余依涅槃。佛出世三十一岁 成道,即进入涅槃,但是仍然以肉团身于世间弘法四十九年。这四十九年依靠这肉团身教化众生,叫有余依涅槃。三者,无余依涅槃。佛在八十岁那年以三昧真火焚于自身,从此这个世界上没有佛的肉团身,这叫无余依涅槃。四者,无住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住中流,心无所住,无处不住。万法是心。心现万法。十方万法无非诸佛法身真常。现空现有,空,有一如。这叫无住涅槃。它包含了前面三种涅槃。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