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夫妇的发心
[打印本页]
作者:
猫咪
时间:
2016-12-23 22:18
标题:
夫妇的发心
夫妇的发心
夫妇的发心
一杓饭汁得心明,天上人间贵人称,
不信但看尼树子,形如芥子荫多宏。
佛陀在世的时候,僧众们的饮食都是到信众家中去托钵乞食,僧团中是不起火煮食的,这是当时印度僧团的规则。
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们来到城里托钵,到了一家婆罗门的门口,就站在那儿不动。正在屋里忙着煮饭的妇女,忽然觉得四周光明起来,其光与日月之明完全不同,照在身上令人有一种柔和舒服的感觉。这时炊饭的妇女回头一看,原来是佛陀及弟子们站在她家的门口。她见到佛陀的端正相好,比丘众的庄重威仪,内心马上生起欢喜尊敬,想把刚煮好的饭供养佛陀,可是一向愚昧不信佛法的丈夫,如果看见她供养行施,一定会不高兴,这时,她悲心油然生起,惭愧自己的罪业,生为女身,处处受人限制,不得自由,不能自主。
婆罗门女想出一个办法,将饭盛在碗里,然后压取饭汁,拿了一杓饭汁,供养佛陀。佛陀很高兴的接受,并且说了一首偈:
若施白象百,明珠璎珞饰,
供佛一杓汁,其福超彼上。
这时刚从屋里走出来的婆罗门听见了,觉得奇怪,就问佛陀道:「一杓的饭汁值得什么东西,有什么可贵之处,您这种说法未免太欺人了,怎么叫人好相信?」
佛陀慈和地回答道:「我从很久以前就一直勤修六度,我所作及所言都真实无错,你应该相信我是证得圣果的佛陀。」佛陀停了一下,又继续说道:「在舍卫城的罗阅路上,你有没有看见一棵几十丈的大尼拘陀树?」
「我知道,这棵大树在夏天是大家唯一避暑的好地方。」
佛陀又问道:「你既然知道这棵树的庞大,那么我问你,当初所下的种子到底有多大?」
「差不多芥子大小。」婆罗门不加思索的回答。
「如芥子般的小种子,能长出遮去半个天的大榕树,你能说它奇怪吗?这并不奇怪,那是自然的定律,是因果的循环。如今,你们有此一杓饭汁的布施,将来的收获不是难以计量吗?何况我是无上功德的大福田,具有殊胜的法宝。你们能恭敬供养佛陀,将来的福报是无限量的。」
佛陀的说法,婆罗门夫妇非常崇敬佩服。从此夫妇俩对于办斋供众非常热心,命终以后上生天界,受永恒的快乐。
布施不一定是富人才能做的,因为佛教所说的布施,并不仅仅是钱财的施给,看见别人行施,心理不起嫉妒,不生瞋恨,而生欢喜心,你的功德也和布施的人同等,这么容易做的善事,我们怎么不作呢?
佛陀告诉大家说:「施一杓饭汁的婆罗门夫妇,不但现在已经生于天界享福,永远不再堕生恶道。经过三十劫后,又降生人间,并成佛于人间。」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念诚心正见的小小布施,可以收到莫大的成果。一树累累的果实,由一粒种子而来;人天福报功德,从不断的布施中成就。「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诚可信也。
作者:
一心三藏-_B0F1s
时间:
2016-12-24 07:55
《法华经》从正面以肯定的方式提出宇宙人生本体,《楞严经》从各个侧面,以‘肯定’与‘否定’交错进行,一点一滴一划,一字一句,由浅入深来阐述宇宙人生本体。
作者:
平常人平常心
时间:
2016-12-24 08:16
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6-12-24 08:28
‘宿王华,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者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暗得灯,如贫得宝,如民得王,如贾客得海,如炬除暗,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若书是经卷,华、香、璎珞、烧香、末香、涂香,幡盖、衣服,种种之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瞻卜油灯、须曼那油灯、波罗罗油灯、婆利师迦油灯、那婆摩利油灯、供养,所得功德,亦复无量。’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6-12-24 08:28
在无量劫以前,有五位商人驶船捞宝,不幸遇难沉没,五位商人沉入海中。有只海龟突然冒出水面,并向五位商人示意:「到我背上,我载你们上岸。」当海龟顺利将人驮上岸,便精疲力尽躺在海边昏沉过去。 一阵刺痛醒来,海龟身上爬满八千只小虫吸食血肉。海龟心想,若此时立刻入海,所有小虫必将淹水而死,于是起了大菩萨愿,舍身供虫,并在临终前发了大愿,愿「未来成佛时」五位商人及八千虫蚁,转生善道,成为我初转法轮的对象,安置他们于成佛道上。依此祈愿之力,当佛已得正觉时,在鹿野苑给予五位弟子开演五比丘初转法轮。这五位弟子即是过去五位商人;而为八千天神授教,即是那八千只虫子,海龟就是世尊的前生。 诸弟子谛听:菩萨总是将众生置于自己之前,「发菩提心、行菩提愿」,必须先长养「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大海龟的故事就是悲心最佳的典范。但愿众生尽无余,远离一切痛苦及苦因。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6-12-24 08:29
佛说一切法只告诉众生一件事'就是宇宙与人生的真相.宇宙万有是怎么回事'人和宇宙万有是什么关系.人从那里来又到那里去'明此理者名真佛子'不明此理者无论怎修都是盲修瞎练的外道.这就是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一心三藏.佛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为什么没有差别.因为万法皆有灵性.也就是觉性和佛性'也就是万法一念. 什么是佛.慧能大师告诉我们'佛者觉也.也就是觉悟的智慧'这个智慧为十方法界众共有.没有国界'没有种族宗教区分'它是永恒不变的唯一真理.这个真理只被发现'而不被创造.佛陀只是发现真理而传播真理的人.这个觉性众生本自具足'只是迷了'不识自己的本来面目'都在心外求法.也就是佛在法华经说的'众生都是怀珠乞丐'本来是佛还在心外到处找. 一念觉悟,十方圆明!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6-12-24 08:29
石破天惊说法华,风起云涌演楞严! 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 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
作者:
猫咪
时间:
2016-12-24 08:40
人在做天在看,阿弥陀佛!
作者:
妙妙闻心
时间:
2016-12-24 09:56
一杓饭汁得心明,天上人间贵人称, 不信但看尼树子,形如芥子荫多宏。
作者:
妙妙闻心
时间:
2016-12-24 09:56
若施白象百,明珠璎珞饰, 供佛一杓汁,其福超彼上。
作者:
妙妙闻心
时间:
2016-12-24 09:57
布施不一定是富人才能做的,因为佛教所说的布施,并不仅仅是钱财的施给,看见别人行施,心理不起嫉妒,不生瞋恨,而生欢喜心,你的功德也和布施的人同等,这么容易做的善事,我们怎么不作呢?
作者:
兹心非心
时间:
2016-12-24 11:10
供养三宝,舍一得万,所言不虚!
作者:
猫咪
时间:
2016-12-24 13:11
阿弥陀佛!
作者:
妙莲华雨
时间:
2016-12-24 13:55
佛氏门中好修福,一文舍去万文来。
作者:
妙莲华雨
时间:
2016-12-24 13:56
随喜赞叹,阿弥陀佛!
作者:
成佛法华经妙
时间:
2016-12-24 18:07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