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佛的马麦之报 [打印本页]

作者: 当本(心静如水    时间: 2016-12-4 20:24
标题: 佛的马麦之报
佛的马麦之报

        一日,佛陀与五百位具足六神通的阿罗汉应婆罗门阿只达之请,前往接受三个月的供养。

        然而,供养当天,阿只达被魔乱心,沉迷于五欲之乐,关闭家门不让任何访客进入。

        当佛陀与五百位比丘抵达阿只达的住处时,无人供养,只好坐在大树下休息。

        弟子们纷纷入城托钵,但三天都乞不到任何食物。

        唯有遇到一位养马人,将马所食用的麦量减少,以供养佛陀及五百比丘。

        阿难见了十分难过,但不得已,只好请一位老婆婆将马麦煮熟,供养世尊。

        世尊食前祝愿后,因为佛陀的德行,难以下咽的马麦变成了美味可口的麦仁粥。

        经过这场境遇,弟子们十分不解,为什么万德庄严的世尊,也会有沦落食马麦的一日呢?

        佛陀开示大众:在过去久远世以前,有一佛名号为毗婆叶如来,在盘头摩跋城中,有十六万八千位大比丘常随佛修行。

        该国的盘头国王、诸大臣及全城善男信女们,皆以虔敬的心供养毗婆叶如来及诸大比丘,令他们衣食无所匮乏,而能全心修行,无有挂碍。

        城中有婆罗门的导师,名为因提耆利,精通梵志修道典籍及各种修观的方法,教授五百童子。

        有一天,国王设大斋会,先恭请佛陀,而佛陀也慈悲应允。

        于是宫中众人用非常盛重与欢喜的心准备各种珍馐佳馔,并以上等的毛毯铺在座位上,恭迎佛陀的到来。
        这时国王在座位上,摄心正念,长跪、恭敬地执持香炉,对精舍所在的方位说:“斋会时辰已到,恭迎世尊前来应供。”

        毗婆叶如来见时辰已到,便与弟子们着衣持钵、威仪庠序地来到王宫接受供养。一一就座完毕后,国王以虔敬之心上供种种佳肴。

        这时,有位名为弥勒的比丘,因为生病无法前来应供,所以世尊非常慈悲地帮弥勒比丘准备了一些食物带回精舍。

        经过梵志山的时候,因提耆利闻到美味的食物,知道国王竟先斋供比丘们而没请他,嫉妒之情油然而生,便愤愤然地说:“这没有头发的道人应该吃马麦,凭什么受如此美味的供养。”

        又转身问五百童子们,老师说的对不对?

        诸童子们回答:“老师讲的一点也不错,他们师生应全部都吃马麦才对!”

        佛陀告诉舍利弗:“当时在山上的那位婆罗门就是我的前身,五百童子就是现在在座的五百罗汉,当时生病的弥勒比丘,就是现在的弥勒菩萨。”

        佛向舍利弗说,当时我因起嫉妒的恶念,说这些人不应吃美味的佳肴,而该吃粗糙的马麦才是,而你们亦同声附和。

        因此缘故,我与你们在地狱中轮回好几千年。

        现在虽已成道,由于过去的宿殃,所以我们共同吃了九十天的马麦。

        当时,我没有说佛陀应吃马麦,只说这些比丘们该吃,所以现在吃到的是麦仁。

        而你们附和的时候,因说了佛陀与弟子们也应共同吃马麦才是,所以你们吃到的是麦糠。

        这时,世尊为此宿世的因缘,说了一首偈语:

        “我本为梵志,所学甚广博,教授五百童,在于树园中。

        “在毗叶佛世,形骂诸比丘,不应食粳,正应食马麦。

        “汝等童子说,实如师所道,并及此等师,亦应食马麦。

        “以是因缘故,久受地狱苦,尔时残余殃,亦五百比丘。

        “婆罗门时请,当会毗兰邑,与卿食马麦,九十日不减。

        “因缘终不朽,亦不着虚空,当护三因缘,莫犯身口意。

        “今我成佛道,得为三界将,阿耨大泉中,自说先世缘。”

        佛陀向舍利弗说:“你看,如来众恶法已断灭,诸善法已具足,能度化诸天龙神帝王臣民及一切众生,尚且不能免除过去的宿报,何况尚未得道的凡夫众生呢?”

        佛陀告诉舍利弗:“应当知晓三世因缘果报的道理,勿犯身口意三业。”

        说完之后,舍利弗、五百罗汉及阿耨大龙王、八部鬼神等,听闻佛语,悉皆信受、踊跃欢喜。

        典故摘自:《佛说兴起行经》卷二、《中本起经》卷二

省思: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因果之理丝毫不爽。

        《法句经》亦云:“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得。”

        有因必有果,欲一切都能圆满如意,就要从每个当下的身、口、意三业观照起。

        身无善行不做、口无善言不说、意无善念不起。

        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

        ——上文敬摘自 中国佛教网

        南无阿弥陀佛。?[微笑]


作者: dangjue    时间: 2017-7-23 15:59
《楞严经》卷一 六种震动怎么震动?六种震动是表我们破除邪知邪见,树立正知正见的境界。听到“如来藏”的法理法义,心态在调整,这就是六根在“动”;六根动了,再看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比如,原来看到这是茶杯,现在一看茶杯就知道这就是我,六尘在动,这是“遍动”;六根对六尘遍动以后,看到这个茶杯是我,马上想到一切的万法都是我,都是由我们的心变现而有,六种意识界都在动,十八界都在动,这就是“等遍动”。
作者: beauty    时间: 2017-7-23 18:41
南无阿弥陀佛!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行人当善护身口意三业。
作者: 当本(心静如水    时间: 2017-7-27 15:47
《楞严经》卷一 六种震动怎么震动?六种震动是表我们破除邪知邪见,树立正知正见的境界。听到“如来藏”的法理法义,心态在调整,这就是六根在“动”;六根动了,再看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比如,原来看到这是茶杯,现在一看茶杯就知道这就是我,六尘在动,这是“遍动”;六根对六尘遍动以后,看到这个茶杯是我,马上想到一切的万法都是我,都是由我们的心变现而有,六种意识界都在动,十八界都在动,这就是“等遍动”。
作者: 妙莲当顺2    时间: 2018-9-8 15:03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为什么菩萨畏因!而凡夫畏果!大众当慎!
作者: 妙莲当顺2    时间: 2018-9-8 15:03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为什么菩萨畏因!而凡夫畏果!大众当慎!
作者: 经王法华    时间: 2018-9-8 17:26
有因必有果,欲一切都能圆满如意,就要从每个当下的身、口、意三业观照起。

        身无善行不做、口无善言不说、意无善念不起。

        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
作者: 妙莲当顺2    时间: 2018-9-8 22:38
此善应为大善,一心三藏,明心见性之善,方能得救!
作者: 当本(心静如水    时间: 2018-9-11 08:22
妙莲当顺2 发表于 2018-9-8 22:38
此善应为大善,一心三藏,明心见性之善,方能得救!

感恩师兄,这个16年帖子又翻出来了啊,阿弥陀佛
作者: 妙莲当顺2    时间: 2018-9-11 12:31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只要是能引导大家向善启迪人心趋于佛智的帖子都要翻出来!
作者: 当本(心静如水    时间: 2018-9-11 19:29
妙莲当顺2 发表于 2018-9-11 12:31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只要是能引导大家向善启迪人心趋于佛智的帖子都要翻出来!

顶礼如来藏!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