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心性专一,有始有终 [打印本页]

作者: 妙莲xyw    时间: 2016-11-10 08:07
标题: 心性专一,有始有终
心性专一,有始有终

明代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说道:宋代书法家米芾说过,学习书法必须专一于书法,不要再有其他爱好分心,方能有成就。与此类似的是,古代善于弹琴的人,也说必须专攻两三支曲子,方能进入精妙的境界。这里说的虽是小事,但也可以借喻大的方面。佛说把心集中在一个地方,那么没有办不到的事。所以说,心意开了叉,事情也不能成,心性专一,志向坚定,三昧就能很快得到。参禅和念佛的人,不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综观世间学有专长之人,都是由于其对某一领域有所偏好,专注于心,穷根究底,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学有所成。
因此,立于人世,不管做哪一行,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精神专一、有始有终。这正如修行之人想修成正果,须一门深入,方法勿杂。方法多了,智慧不及,不能融会贯通,反而一无所成。
相传,一位得道高僧来到一座无名荒山,山间茅屋中闪烁金光,高僧料定此间必有高人,遂前往一探究竟。原来,茅屋中有一位老人,正在虔诚礼佛,老人目不识丁,从未研读佛经,只是专注地念着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哞。”高僧深为老人的修为所动,只是他发现老人将六字真言中的两个字念错了,他指点了老人正确的梵音读法后便离开了,想老人日后的修为定能更上一层楼。然而,一年后,他再次来到山中,发现老人仍在屋中念咒,但金光已不再。高僧疑惑万分,与老人攀谈得知,老人以往念咒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而得高僧指点后总是过于关注其中两字的读法,不由心绪烦乱。
做人做事的道理也一样。“杂则多”,欲望多了,懂得多了,有时便会流于表面,不专一,不深入,博而不专;“杂则多,多则扰”,考虑得太多,困扰了自己,也困扰了他人;“扰则忧,忧而不救”,思想复杂了,烦恼太多了,痛苦太大了,连自己都救不了,又怎么救他人?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专注于心是做人做事的大原则,博而不专,杂而不精,必会制约人生发展的高度。
有一只兔子,身材很修长,天生就很会“跳跃”,所以它一直以“跳远第一名”的荣誉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后来,有一只老狗告诉兔子:“兔子啊,其实你的天分资质很好,体力也很棒,你只得到跳远一项金牌,实在很可惜;我觉得,只要你好好努力练习,你还可以得到更多比赛的金牌啊!”
“真的啊?你觉得我真的可以吗?”兔子似乎受宠若惊。
“只要你好好跟我学,我可以教你跑百米、游泳、举重、跳高、推铅球、马拉松……你一定没问题啊!”老狗说。
在老狗的怂恿下,兔子开始每天练习“跑百米”、早晚也跳下水“游泳”,游累了,又上岸,开始“练举重”;隔天,跑完百米,赶快撑着竿子不断往前冲,也想在“撑竿跳”中夺魁。接着,又掷铅球、跑马拉松……
到了第二届运动大会,兔子报了很多项目,可是它跑百米、游泳、举重、跳高、掷铅球、马拉松……没有一项入围,连以前它最拿手的“跳远”,成绩也退步了,在初赛中就被淘汰了。
这只小兔子的教训是深刻的,有些人很有“企图心和欲望”,想让自己很有名、出尽风头;就像兔子一样,在别人的怂恿下,觉得自己既可以做这个,又可以做那个,到头来,一样都没有做好。
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极其有限的,如果我们想去做成一件事情,我们就必须将自己仅有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去,要知道只有一心一意地去做一件事情,才能最终把事情做好。
法国科学家居里说:“当我像嗡嗡作响的陀螺般高速运转时,就自然排除了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人,一旦进入专注状态,整个大脑就围绕一个兴奋点活动,一切干扰统统不排自除,除了自己所醉心的事业,生死荣辱,一切皆忘。



作者: 一心三藏-_B0F1s    时间: 2016-11-10 11:22
过五关 度六将 证菩提(修订版2015)
http://www.fahua123.com/forum.ph ... 33&fromuid=1687
(出处: 法华论坛)

作者: 知足常乐-当全    时间: 2016-11-10 11:45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jAyMjY2Nw==&mid=204592355&idx=1&sn=5816bab909890b2533af42e26a9bc91b&scene=1&key=cde9f53f8128acbd078094f61f4375b4004f726b1bd32a9136e799bce010f02bf2d8d1b368ffcabb8864ddc1847f9bae&ascene=7&uin=MTk4ODc5MDUzNA%3D%3D&devicetype=android-19&version=26031e30&nettype=WIFI&pass_ticket=Mu8%2FBQtUfGJ8We6xrZiifw9Ny46hu9L1zC0skQF3ncnZf2p4fJlWavFBMUJ5nVlS&wx_header=1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6-11-10 14:06
皈依大乘妙法莲华经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6-11-10 14:06
皈依大乘妙法莲华经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6-11-10 14:06
皈依大乘妙法莲华经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6-11-10 14:07
皈依大乘妙法莲华经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6-11-10 14:07
皈依大乘妙法莲华经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6-11-10 14:08
皈依大乘妙法莲华经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6-11-10 14:08
皈依大乘妙法莲华经
作者: 顺顺    时间: 2016-11-10 14:17
南无观世音菩萨
作者: 成佛法华经妙    时间: 2016-11-10 21:05
学佛必须从悟门而入,必须搞清楚什么如是我闻?什么是阿弥陀佛?如是我闻,阿弥陀佛就是一心三藏。首先要了解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         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它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就是非空非有。真心无处不有。什么也不是。即一切法,就是即空即有。真心无处不在。什么也是。明白这个道理很重要。不仅要明白,而且要知道为什么?
作者: 成佛法华经妙    时间: 2016-11-10 21:06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