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标题: 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 [打印本页]

作者: 平顶山妙开    时间: 2016-10-27 20:17
标题: 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非是畴昔善根轻鲜。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这时候,文殊师利菩萨哀悯会中大众,就从座上站起,顶礼如来,合掌恭敬,对如来说:世尊,大众们没有悟解到如来所说这两种精明观见皆是色尘空性,其道理在于,是即不是,不是即是的辨证之中。世尊,如果这些形质器物以及一切空性,都是物象,那么,如果看见了,就应当有可以指出的对象,如果没有看见,就应当没有那些所可看见的一切。大众不知道这个道理的含义,所以惊慌无措,并不是他们的智慧根器浮浅不深。恳请如来发慈悲心,引导大众明了,这些种种物象和这个精明观见本来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在这中间,没有是,也没有不是?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如来告诉文殊师利和大众:诸天十方如来和大菩萨们,在他们所住的正等正觉境界里,一切观见与观见所缘之对象以及一切所思所想,都像那空无之花,是本来就无花的实体。观见以及观见所缘的对象,本来就是那妙明清净无上智慧的本体,还说什么既是又不是呢?文殊啊!我问你,你是文殊,是否还有另一个文殊?这是文殊呢,或者不是文殊?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文殊说:是这样,世尊。我是文殊,却不能说是文殊。为什么呢?如果因为我是文殊,我才是文殊,那就会有一个非文殊,我才不是文殊,如此,就有了二个文殊,而我现在自然就是文殊,没有非文殊,这当中实在没有是和非的区别二相。


作者: 非凡(_y30in    时间: 2016-11-5 07:39
天地万法皆当人当下一心之所变现,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作者: 一月光    时间: 2016-11-5 17:05
《法华经》多次提到一念成就的问题:“一念信解、蒙佛授记”,“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楞严经》中,佛还大声疾呼:“当业轮转,当处出生”,“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何藉劬劳,肯綮修证”。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心念一转,心量打开,就能当下转烦恼为菩提。
作者: 李萍    时间: 2017-2-27 16:59
修行是为了修心,而不是为了修身。万法一念现,一念现万法
作者: 成佛法华经妙    时间: 2017-3-2 07:51
如来藏妙法(背诵)  一、天地万法皆是当人一念之所变现,大光明藏中没有谁不是谁!没有一法不是一法!  二、每个当下就是一级大梦!梦人即空如来藏,梦境即不空如来藏,梦人与梦境空有不二,即空不空如来藏!  三、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大气球手套,五个手指代表无量万法!无量万法共一口气,万事万物万法同呼吸、共命运,我与众生同体,我与诸佛同悲,心佛众生,等无差别!  四、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我,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人、任何事、没有任何理由生烦恼!我活着就是让别人快乐!别人就是我!别人就是佛!  五,如来藏为总,万法为别,互为总别,互别为别!  六、如来藏妙法,闻在一时、成在当下!顿超生死、不离生死!解脱烦恼、不离烦恼、烦恼当下、即是菩提!  七,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八,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及往生,位齐等觉!
作者: dangjue    时间: 2017-3-2 08:25
入佛知见:  当不明白生死的时候,人人都贪生怕死,当明白人从来没有死过,死的只是肉体的转化,而“灵魂”(第七识)从来没有死过,你会有从未有过的欢喜,这就是法喜,这就是解脱知见。   如果再深入一点,明白无量的第七识共一个第八识,大光明藏中没有哪个不是哪个,你就是入菩萨的知见。   再深入一点,明白所有的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空间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现的,如人在梦,梦里境界万千,无非一梦人心现识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就是入佛知见。  三世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开示悟入”佛知佛见,学佛从入佛知见开始,如果没有佛知佛见,所有的修都是心外求法,盲修瞎练,去佛远矣! 佛知之见就是《楞严经》说的“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3-2 08:58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3-2 08:59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3-2 08:59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3-2 09:00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3-2 09:00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3-2 09:05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3-2 09:05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作者: 缘华_淑艳    时间: 2017-3-2 09:05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2 09:31
《楞严经》说为“因缘自然,理穷于是”“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离,离合俱非,此句方名无戏论法”  “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  天地万法,无非一真之人一念变现而已呀!  所谓“万法唯识所变,唯心所现”。  识者 能变。即报身功德——智慧妙用,机谋权变,出神入化。  心者 能现。即法身功德——性具真如,天然本具,原来如此。  法者 所变所现。即化身功德——人事万法,竖穷三世,量周沙界。  既说为变,岂可唯一?十法界中,云屯雾绕,天堂地狱,上圣下凡,各自昭然。生活当中,生住异灭、聚分净秽,善恶贵贱,何可滥混。所谓“无分别不妨分别也”。  明于此理,成就菩萨利他功德。广行万善,为国为民为世界,成就众生,增进自己。昧于此义,纵证罗汉,亦为定性,不成增进。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2 09:31
1《楞严经 . 卷四》关于对【自然心与生灭心】精辟开示。           佛对阿难开示我们真心本来面目是【非菩提心非生灭心】、二者破除方为【无功用道】后,接着又开示道:           【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此亦生灭。无生灭者,名为自然】            意思说,按照前面来讲,如果说,有个自然,像这样说的话,就说明自然心生起来了,那个生灭心就灭了,其实,这也还是个生灭心啊!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你生出了个自然嘛。没有生、没有灭,才真正叫自然。           佛的开示,是针对阿难执着自然法与因缘法而言的。即,如果把因缘心灭掉了,来修自然心,那么,自然心生起来了,这自然心还是因缘心啊!还是用了【有为之心】来行【无为之法】,即,来行【自然之法】,仍然是【有为法】。没有生、没有灭才真正叫自然。          这个【自然】,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观照,一是,用圆顿大法来观照,把我们整个宇宙人生真理,就说成是个自然。           二是,从通教别教观点来观照,把宇宙人生真理,即把一种属于无形无相、如如不动、不变的、那个所谓的【真如】说成自然。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2 09:32
2《楞严经 . 卷四》关于对【自然心与生灭心】精辟开示。 三是,就是指的外道的自然,外道的自然是妄想的自然,认为太阳、月亮、山河大地、刮风下雨是自然现象。其实,刮风下雨、山河大地不是自然,是因缘所生法,是因缘变现出来的法。这个【自然】,可惜被外道抢先一步占领阵地而提前下手盗用了,所以佛没办法,把这个【自然】改成了【自性】,改成了【真】。圆教压根讲,就没有自然、没有因缘,是非因缘、非自然,但无分别不妨分别,强词夺理有了个【真真如性】,它可以随缘变现为【自然】,随缘变现为【因缘】,这才叫真正的自然。可以再进一步分析:把【拳头】比如【自然】,把【手掌】比如【因缘】,代表十法界万法。《法华经》《楞严经》没有什么自然、因缘之说,强词夺理为一个【自然】,即【真真如性】,是【非因缘、非自然】。我们眼见【手掌】,心当下就见到它是个【拳头】,【因缘】当下就是【自然】,叫【非因缘】,可毕竟是【手掌】,又是【非不因缘】;我们眼见【拳头】时,心当下就见到它是个【手掌】,所以【拳头】这个【自然】,当下就是【非自然】,但它毕竟又是【拳头】,又是【非不自然】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2 09:32
…… 开悟,不从修得,从听经闻法得。开悟当下即了脱生死。  圆满,不修不得,开悟后修任何法门都可到圆满。 …… 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既不是一个念,也不是十法界万法,一定要记好,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妄的。不能只知道有这个妄,而不知道有真;也不能只知道有真,不承认这个妄。真妄,空有,大小,多少,香臭,苦辣,无一不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遇缘显现。  无量无量的法就是一个念,一个念就是无量的法。但是不能讲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就是一个念,或者就是无量法。它可以现一个念,现一个法,现无量法。所以,这个真心是不是不好说?如果一定要勉强说,强词夺理说,《楞严经》给了一个说法,叫真真如性。
作者: 上善若水zcr    时间: 2017-3-2 09:33
一念随喜”之“一念”真实义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 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这里的“一念”真实义: 是指刻骨铭心体悟相信了 “天地万法皆当人当下一人一心一念之所变现, 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这个世界只有一尊佛,一个人,一个念而已。 一尊佛,即是卢舍那佛,即是圆满报身,即是空不空如来藏; 一个人,即是毗卢遮那佛,即是清净法身,即是空如来藏; 一个念,即是释迦牟尼佛,即是无量化身,即是不空如来藏; 一尊佛,一个人,一个念皆是一心变现;  卢舍那佛,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皆是一佛变现;  报身,法身,化身,三身是一体; 空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 如来藏,其实就是一个如来藏。 明白此理,即是真正的“一念随喜”。<转>
作者: 顺顺    时间: 2017-3-2 13:26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顺顺    时间: 2017-3-2 13:26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一月光    时间: 2017-3-2 15:01
《法华经》《楞严经》开权显实、彻法源底。《法华经》《楞严经》形式上是两部,实质是一部。《法华经》高度概括《楞严经》,《楞严经》详细解释《法华经》。从哲学与科学的角度,开示宇宙人生、天地万法的起源及其相互关系:宇宙万物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四大假合;既然都是四大假合,为什么表现形式森罗万相?——非同非异;什么原因导致“非同非异”?——随心应量;“四大”究竟从何而来?——心现识变;谁的心所变现?——既是你心、也是我心、也是他心;大家的心是什么关系?一切万法是什么关系?——千佛一如,万法一念,一心三藏。把这个道理搞明白,即为明心见性。
作者: 一月光    时间: 2017-3-2 15:52
佛陀在《楞严经》讲,“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何藉劬劳.肯綮修证”,“有何艰险”!意思是说,了悟万法真相后,成佛象大风吹起尘沙一样简单,不用苦修苦证就能成就。这可是佛陀的金口玉言啊!  明白了《法华经》,当下即是往生净土; 明白了《楞严经》,当下即住安乐国,变地狱为佛土!往生哪是等到死的时候!成佛何须等到来世!诸佛菩萨都是活着往生,活着成佛,当下往生,当生成佛。




欢迎光临 法华论坛 (http://www.fahua123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