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故事】如盲执烛
【佛经故事】如盲执烛如盲执烛
过去,佛陀在拘睒尼国美音精舍与四众弟子宣说佛法。当时有一位外道梵志虽然智慧广博,博览群经,通达事理,却贡高我慢,认为天下无人能比。
有一次,他在大白天拿着火把进城,人们问他:「为什么你要白天拿着火把呢?」梵志回答:「世人愚痴顽冥,视而不见,所以我今日手持火把,要照亮人们的愚痴昏昧。」
佛陀知道梵志如此贡高我慢、沽名钓誉,不思无常之苦,将来必堕太山地狱,受苦无量,无有出期。于是,佛陀化作一位贤者,坐在店家的上座,招手问梵志:「为什么你要白天拿着火把呢?」梵志回答:「因众人冥顽暗钝,即使在白天也如同黑夜,看不见光明!所以我拿着火把来照亮人们的愚痴昏昧。」
贤者接着问梵志:「经中有四明法,你知道吗?」梵志回答:「没有听过。」于是贤者乃进一步说明:「所谓四明:第一、通晓天文地理,并能调和四时;第二、明达日月星宿及金木水火土五行,分时化育,以成万物之理;第三、明白治国之道,有效地抚绥四邦;第四、通晓用兵之道,疆域固守无失。你身为梵志,可知道有这四明法吗?」
梵志对于自己的无知和恃才傲慢深觉渐愧,于是将火把丢在地上。佛陀知其悔意,乃恢复丈六金身,全身绽放光芒,照彻天地,并以庄严的梵音为梵志说了一首偈子:
「若多少有闻,自大以憍人,
是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
佛陀说:「再也没有人比你更冥顽无知的了,竟然在大白天拿着火把在街上游走。你所知道的道理,犹如天地间的一微尘罢了。」梵志羞愧地伏地叩头,虔诚拜请佛陀为师。梵志出家后,精进用功,心开意解而证阿罗汉。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一》
省思
古德云:「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大的人,在人际关系与事业上都不易成就,修行也容易障蔽智慧,无法了达真理实相。恭敬心则是对治慢心的良药,有一分恭敬,就能消除一分业障,增长一分福德智慧。因此,我们应当时时审视自己的心念及行为,若常怀谦卑、恭敬,自然有光明的人生。
功德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jAyMjY2Nw==&mid=204592355&idx=1&sn=5816bab909890b2533af42e26a9bc91b&scene=1&key=c3acc508db720376fd22005fb6e3c255e4affb08eb0f3188d7fcd912efe43a314d07796e6a52e6ae09ff9ba2d3f08e37&ascene=7&uin=MTk4ODc5MDUzNA%3D%3D&devicetype=android-19&version=26031b31&nettype=WIFI&pass_ticket=D8sOHnO2cXDZEjkXgNBXLwXiAwtmtJqfKOnB5ao%2FOoyA2sFjwg631Hv87jU%2BLT9K&wx_header=1 阿弥陀佛! 愿生生世世护持弘扬法华楞严如来藏一心三藏大法!荷担如来家业!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整个宇宙(十法界一切有情众生及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树木花草等一切无情)都是一个真心随生相无明之缘变现而有,由无形无相的宇宙变现为有形有相的宇宙,即由空如来藏变现为不空如来藏,无形无相的宇宙当下即是有形有相的宇宙,有形有相的宇宙当下即是无形无相的宇宙,即:空如来藏当下即是不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当下即是空如来藏,所以当下即是"一心三藏"。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