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文化与生命科学
http://www.zhibeifw.com/upload/xxgx_fjykx/20130401101511_zwh4.jpg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生存欲望,珍爱生命是我们做人的准则。一般来说,人都有生存的权力,并且在我们活着的时候我们需要安全感,这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只有我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我们才能生活幸福,工作顺利,社会也因此向前发展,繁荣富强。反之,如果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我们就会整天觉得不安全,危险处处都是,惶惶不可终日。所以生存的第一基本条件就是健康——生命安全的象征。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也是人文科学,是一门现代科学,更是一门古老的基础科学。热爱生命,关爱生活,是人类一切活动的主题,是起始点,更是落脚点。 这个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医学长期以来的任务是防病治病,在这个范围内,过去的医学所面临的仅仅是病人,而现在的医学面对的则是整个人群。因此从现在开始医学的任务将主要是维护和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造福整个人类社会。 一、 佛家文化之浅见 大多数人对佛法和佛家文化的认识都是从释迦牟尼的故事开始的。其实佛家文化远不止这些,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其它各个民族的神传文化,都属于宗教文化体系,在本源上,这些宗教都是有着暗合性的。几乎在所有宗教的起源故事里都讲诉了人类的起源、人类的归宿,甚至善与恶的标准,行善者的未来是天堂,作恶者无疑会被打进地狱,在一个完整的宗教体系里都有着最高的神和其他各司其职的神,在这样一种规范的、朴素的道德体系影响下,各个民族的文明都自然地处在了一个比较高的标准上。 佛家文化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也皆有魔性”。佛家讲普度众生、佛家讲心物一元、心能挂物,意思是:小到微观,大到宏观,生命的存在是物质与精神两元的结合,其本质不过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而已,深刻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人的精神心理与物质身体的相互关系。 古时候没有专门的医学,更没有像今天划分的更为仔细的生理学、病理学等门类。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生活。通过生产劳动,一方面锻炼体魄,一方面又从大自然中获取丰硕的果实维系生存,甚至获得健康。同时在心理上,人们不断发展改善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使用各种形式增进交流,互相关爱,从别人的笑声、哭声、歌声里感觉到他人心灵深处的喜怒哀乐,并在这理解的过程中形成人类社会的文明。可以说,古代人们的一切生产生活方式既是人类文化艺术的起点,也是生命科学的自然本质的体现。这些生命的学问都潜藏在人类社会活动的整体之中,无处不在。生命科学既是哲学,也是人类社会学、经济学,如此诸多学问的综合体。浏览一下佛家、道家、儒家的经典就能发现,这些简单的道理体现了广义的生命科学,蕴藏着天地万物的原本之理。 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工业革命、信息产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市场化、全球化,让人类的劳动分工逐步涉及微观生活领域。自然能源代替着人力资源,脑力劳动替代着体力劳动,生命科学已成为一门庞大的学科群体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二、什么是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于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因为在生命科学领域里的未知知识与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奇迹,需要我们来探索。同时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其它学科领域的发展。比如生命科学中一个世纪性的难题是“智力从何而来?”我们现在的科学对单一神经元的活动了如指掌,但对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组合成大脑后如何产生出智力这个问题却一无所知。可以说对人类智力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释智力本身,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破解也将会相应地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 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要依靠相关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心机、X-射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不胜枚举。生命科学家也是由各个学科汇聚而来,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形成了众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新兴学科。 关乎自然界的学问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关乎人类健康的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防疫学、营养保健学等众多门类。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科研究由微观走向更微观,如由寄生虫到细菌到病毒的研究,由生理解剖到细胞到基因的研究。一个一个的疑问有了答案,随之而来的是更多更为深奥的问题。人类的健康问题亦是如此。有人做过调查,健康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笫一追求,生命的健康与否已成为困扰人们现代生活头等重要的大事。 生命科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拉开了人类探索生命的新序幕。它包含着探索人类生命的许多秘密,包含着改造医药、了解疾病的关键,更包含着所有人对生命科学改造生活的殷切期望! 三、佛学与生命科学 禅宗清楚地言明佛性与种种生命现象之关系:“在胎为身,处世名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魂。”生命的真正本源即此——佛性。在佛学中,从物质或精神层面来说,生命的层次分为十种,最高者即是佛,中间依次为菩萨、缘觉、阿罗汉、天人、人、修罗、畜生、饿鬼,最低者为地狱众生。前四为圣,后六为凡,四圣六凡于是构成生命的十种层次,即十法界。 凡人与圣人的区别在于觉,即:觉照德之深浅,觉深者则烦恼轻,故为圣;觉浅者乃至不觉,烦恼重则为凡。所以,上面所述的“四圣”是依觉的次序及烦恼的多少来确立的。由此可见,清净法身、觉性圆满才成为佛,佛代表的是一种生命最高、最圆满的境界。在佛法看来,生命的提升契机在于将思想中的杂质涤清,藉由种种善行的实践,除烦恼而回复本体的光明与清净。 对于生命的探索,人们似乎永远兴趣盎然,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话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更要看到其所引发的认知可能直接关系着我们未来的幸福。生命科学以微观分子领域为基础构建生命蓝图,在某种层次上,人们确实因此而突破了过去对生命比较狭隘的认识,也确实获得了解决部分生理疾病的契机。然而,一如美国冷泉研究所细菌遗传学博士波拉克(Robert Pollack)所归纳:“在这个曾一度看起来‘一切都可以参透’的生物世界领域里,我们却发现,当一组组的基因整合为本质上无法被预测的肉体与心智时,我们竟也无法完全掌握这些基因组最终的、完整的含意。” 基因工程与治疗引发了一个争议:这是误导人类未来发展的一项研究。这个争议无非源自于误认这个尚未被参透的基因作为生命本质,矮化生命的结果。佛学的知见则正好予基因一个正确的角色扮演,并且揭示具有开发意义的生命内涵──佛性。于是,不再过度重视基因,反能引导人们正确地去运用基因技术治疗疾病,将生命的重心放在自我清净性德的开发上,有缺陷的基因恰为一种提醒,人们无须因此而自卑或沮丧,因为生命的高低并非由此分判,提升的机会操纵在己,而且随处可得。 在佛学与生命科学的这场对话中,在不否定物质层面的前提下引出精神层面牵动了生命的本末,由此而彰显人之为人的真义,以及开创生命的真实基础与方向。我们可以总结地说,这一场佛学与生命科学的对话,不仅为引起生命伦理问题争议的主角──基因,找到新的定位点,解开人们对其所产生的种种迷思,更实质性地提供了人们重新审视生命意识的立足点与改造生命的实际方向。 小结 佛学是一种较为广义的生命科学,它蕴藏着天地万物的原本之理。佛学文化博大精深,是人类文化精华之所在,它对人生和生命的诠释,与现代的生命科学有一定的融会贯通之势。 其实,真正的佛法,广而言之到中国儒、释、道三家综合的文化,都是在讲有关生命的科学。我们自身的生命存在着很多未知的问题,所以每一个人都是科学家,每一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一个人都是宗教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