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6-9-29 00:03:08

法华经 14(4)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有菩萨,于后恶世,无怖畏心,欲说是经。应入行处,及亲近处,
常离国王,及国王子,大臣官长,凶险戏者,及旃陀罗,外道梵志。
亦不亲近,増上慢人,贪著小乘,三藏学者,破戒比丘,名字罗汉。
及比丘尼,好戏笑者,深著五欲,求现灭度。诸优婆夷,皆勿亲近。
若是人等,以好心来,到菩萨所,为闻佛道。菩萨则以,无所畏心,
不怀希望,而为说法。寡女处女,及诸不男,皆勿亲近,以为亲厚。
亦莫亲近,屠儿魁脍,畋猎渔捕,为利杀害。贩肉自活,炫卖女色,
如是之人,皆勿亲近。凶险相扑,种种嬉戏,诸淫女等,尽勿亲近。
莫独屏处,为女说法,若说法时,无得戏笑。入里乞食,将一比丘,
若无比丘,一心念佛。是则名为,行处近处,以此二处,能安乐说。

这段话特别体现出佛的慈悲心。初心菩萨你要想安隐说法,没有恐怖心,没有人来找你的烦恼,你要注意:从根本原则上来开智慧,把心安定下来,夹紧尾巴做人。这是特别保护初心菩萨,不至于才一开口就遭到许多人的围攻。为什么?有些法尽管你讲的是对,尽管你是问心无愧,但是别人不能接受。
「贪著小乘三藏学者」就是指三藏十二部经,乃至把大藏经全部通读个几十遍几百遍,叫「贪著」。连佛法也不可以贪。你把「如来藏」道理搞明白了,什么经你都不想读,那是劳命伤财。你读它干啥呀?你自己讲的一切话都是经文,都是经典,你耳闻目睹看到的一切万法都是三藏十二部经。
破戒比丘、名字罗汉,这些都是些贡高我慢之人。你去教他,他比你学问还要高,你三句话没有讲完他给你话把子堵住了,他炫耀他懂了什么什么什么。所以特别是初心菩萨,这些人你不要惹他,打得赢就打,打不赢你就走。捡那些老实巴交的人。求现灭度:是指证阿罗汉果位。
诸优婆夷,皆勿亲近:「优婆夷」是指在家的女居士,男居士叫「优婆塞」。屠儿:屠夫,杀猪杀羊的人。「魁脍」也是杀猪宰羊的人。「魁」是大的意思,「脍」就是刽子手。畋猎渔捕,为利杀害,贩肉自活,炫卖女色。特别是初心人,不可以跟这些人接触,防止你被他拉下水,也防止别人造口业。你有足够的道行,你可以去度他。
「诸淫女等」是指妓女,前面的「炫卖女色」一般地是指歌伎,卖艺不卖身。莫独屏处为女说法:不要一男一女在一个地方。「屏处」就是说把门也关了,窗户也遮了。佛法里有严格的规定,实在有必要在一起,应该是亮门亮窗。为女说法:为异性说法。如果女为女说法、男与男说法,没有这个规定。
入里乞食,将一比丘,若无比丘,一心念佛:出门必须两人以上。男的就带比丘,女的带比丘尼。不可以一男一女在路上走路,年龄悬殊的又当别论,有的一男一女,老人们你还要扶扶他;或者一大一小,小孩子你要牵着他。

又复不行,上中下法,有为无为,实不实法。亦不分别,是男是女,
不得诸法,不知不见。是则名为,菩萨行处,一切诸法,空无所有。
无有常住,亦无起灭,是名智者,所亲近处。颠倒分别,诸法有无,
是实非实,是生非生。在于闲处,修摄其心,安住不动,如须弥山。
观一切法,皆无所有,犹如虚空,无有坚固。不生不出,不动不退,
常住一相,是名近处。

这里是讲在法门里种种的分别。不行:是不要去分别。上法,指别教;中法,是通教;下法,是藏教;而圆教包容万法,万法都是一个念。你如果不把这个道理讲清楚,你讲这个法不行,那个法不行——你是谤佛谤法!有为无为:所谓「有为法」,执著于事相而昧于理性;所谓「无为法」,执著于理性而昧于事相。佛以「性、相」方便引导,其实是一。实不实法:「实法」就是唯「一心三藏」;「不实法」就是权教法、方便法,我们既不能执著实法而轻慢权法——没有权法怎么能到达实法?又不能执著权法而不顾实法。权法是手段、是道路,不可作为宝所。
不得诸法:就是「无所有性」。一切万法跟剥芭蕉树一样,剥到最后都没有真实的实体,那怎么来的?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不知不见:这是讲初心菩萨想安乐传法的一个原则:保持清净心。「不见」就是视而不见,「不知」就是充耳不闻,要学会安定我们这个心。是则名为菩萨行处,这都是一些基本原则问题。在这种前提之下行一切法,你能得到自在。
一切诸法,空无所有:有形有相最后归结到「空」。那么「空」有没有啊?为什么没有?因为它当下就是妙有。它不是「断灭空」——连「空」都没有了。「空」真空当下就是妙有。我们是面对「有」来说「空」,然后对「空」再来说「空」,把「空」都空了,当下不就变成「有」?
无有常住,亦无起灭:这两者是不是互遮互显呐?通过生灭,我们观照其不变之性。就是「通过起灭之相见常住之性,叫在相见性;通过常住之性见起灭之相,叫在性见相」。是名智者所亲近处,应该常作以上观照。
颠倒分别,诸法有无,是实非实,是生非生:「颠倒分别」就是「以因缘有,从颠倒生」。《楞严经》说为,心显现出「业相、转相、现相」这三细,细相无明又生出「起业相、智相、相续相、名字相、执取相、业系苦相」这六粗,由「三细六粗」而显现出十法界一切的万法万相,叫「颠倒分别,诸法有无」。「诸法有无」就是生住异灭十法界。
是实非实:「是实」为「在相见性,随缘不变」——相由心随缘变出,相当下还是一念,它仍然「是实」,是真心本性。「非实」为「在性见相,在空见有」——「真空」随缘显现出十法界的有形有相的「妙有」。「是实」为「性、如、阿」;「非实」呢,为「相、是、弥陀」;「是实非实」就是「阿弥陀、如是我闻、如来」。是生非生:这是再一次帮助我们观照因缘万法。今天张家生了一个儿子,他生了没有?因为他没有生之前就在,仅仅是借张家因缘来示现一下。我们从无始劫以来从来没有生过,从来没有死过,都是无量寿。
在于闲处修摄其心,安住不动,如须弥山:这是比喻定力。真正认准了万法都是唯我一念所现,此法华三昧,楞严大定,无论你在醒着、梦中、定中、中阴身期间,你根本都没有办法改变的,「须弥山」都不足以比喻你的定力。有些人怀疑:那些东西那么傻,怎么一听就信了?我们对他们也感到遗憾:他们怎么就不信呢?所以迷惑颠倒是不是也如「须弥山」呢?但是他到最后要动。而开智慧的人,永远不会动。
观一切法,皆无所有,犹如虚空,无有坚固。这是在重复说明破除我执。见道之人的我执已经破除了一半,即使我执现行,他有惭愧心,戒坏见不坏。
不生不出,不动不退,常住一相,是名近处:「不生」为无始;「不出」为「法外无心,心外无法」;「不生」,我们从来没有生过;「不出」,你往哪里出啊?孙悟空他本事再大,能不能飞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啊?因为他就是佛手掌心。整个十法界万法都是「我」,它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你到哪里出?这是成就我们的大慈悲心。
印广法师到扬州来,扬州有没有多一个印广法师啊?山西有没有少一个印广法师啊?任何人到任何地方都是不动而至,叫「不出」。「不动不退」。「不动」,不为生死所动,不为烦恼所动;「不退」,明心见性之人他没有理由退,他没有办法退,他想退都退不了。你退到哪里?「心外无法」,处处都是你。这就是明心见性的重要性,想不成佛都没有办法,因为你已经上了佛船。
常住一相:这就是《法华经》所讲一念授记。你知道万法就是「你」一个念。没有哪一法不是一个念,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没有哪几个法不是哪几个法,凡所有相,皆是实相。「常」为时时、事事、处处,耳闻目睹身受,都是一个自己。要常常提起这个念,不能说是在听经闻法的时候才想起这个念,否则我们在修持中还要走些弯路。

若有比丘,于我灭后,入是行处,及亲近处。说斯经时,无有怯弱。
菩萨有时,入于静室,以正忆念,随义观法。从禅定起,为诸国王,
王子臣民,婆罗门等,开化演畅,说斯经典。其心安隐,无有怯弱。
文殊师利,是名菩萨,安住初法,能于后世,说法华经。

你走到哪里胆子很大,气势很壮,绝对不会为歪魔邪道所吓倒。真理就是真理,有佛的金口玉言,由我们自己的心来认可。这里的「入于静室」就是要有思想准备,能以不变而应付万变。
以上的长行和偈颂是第一个安乐行,叫「身安乐行」。你能如实做到,可避免遇到危险,避免别人算计。因为自古以来弘扬正法,「命若悬丝」,务必小心谨慎,做好自我防护措施。

一叶莲 发表于 2016-9-29 07:18:08

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是什么?非有为,非无为;它可以现有为、现无为,以此心修行,决定成佛!你懂得了这个心,你就已经成佛一大半。《楞严经》讲,果地觉与因地心必须一致,才能成就。因为我们的果地觉就是[非无为,非有为]这么个果,所以我们因地发心修行,你必须要先懂得[非有为,非无为]这个本来面目。这个法太妙、太简单、太现实!有些人不懂、不信,就是因为它太简单!因为我们总是用凡夫的心把事情看得很复杂,自作多情,还自以为很怎么样。      我们要非常珍惜这个法呀!

小当宣 发表于 2016-9-29 08:07:11

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是什么?非有为,非无为;它可以现有为、现无为,以此心修行,决定成佛!你懂得了这个心,你就已经成佛一大半。《楞严经》讲,果地觉与因地心必须一致,才能成就。因为我们的果地觉就是[非无为,非有为]这么个果,所以我们因地发心修行,你必须要先懂得[非有为,非无为]这个本来面目。这个法太妙、太简单、太现实!有些人不懂、不信,就是因为它太简单!因为我们总是用凡夫的心把事情看得很复杂,自作多情,还自以为很怎么样。      我们要非常珍惜这个法呀!

13643634688 发表于 2016-9-29 09:45:44

南无阿弥陀佛

宇宙万法一念心 发表于 2016-9-29 10:15:24

南无阿弥陀佛

枣庄妙音 发表于 2016-9-29 17:50:40

石破天惊说法华,风起云涌演楞严! 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 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

知足常乐-当全 发表于 2016-9-29 19:39:35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jAyMjY2Nw==&mid=204592355&idx=1&sn=5816bab909890b2533af42e26a9bc91b&scene=1&key=79512945a1fcb0e28518a112f6508a5a2a550c5c5b61a597b232be4b3a2e67ff7c37815e7587be79720e6f19a67edb1b&ascene=7&uin=MTk4ODc5MDUzNA%3D%3D&devicetype=android-19&version=26031b31&nettype=WIFI&pass_ticket=9EIt4zMapFr4IS%2FjSV2h5wjqnw7cghQwLXbxtugaXUe5pO%2FyW9ip9sBJVUmGKPqH&wx_header=1

一月光 发表于 2016-9-29 23:08:40

万法皆一人一念所变现。一人就是醒人(真心),空和色都是真心的一体两相,真心包含空与一切色,这是佛学万法唯心所现的真义,我们唯一的真真如性像醒人一样现出空和色,非空非色,即空即色;《楞严经》说“唯心所现”,三个如来藏都是由无形无相的真心变现,三个藏和一心就是一个东西。非一非三,即一即三。

妙放A(一幽香) 发表于 2016-10-4 21:25:54

佛在《法华经方便品第二》说,修任何法门都能成就。为什么?说白了,因为懂得了万法,原来都是我一个心一个念随缘之所变现的,万法当下又回归我一个心一个念,没有一法不是另一法,都是我自己,

知足常乐-当全 发表于 2016-10-4 21:40:28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jAyMjY2Nw==&mid=204592355&idx=1&sn=5816bab909890b2533af42e26a9bc91b&scene=1&key=&ascene=7&uin=&devicetype=android-19&version=26031b31&nettype=WIFI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法华经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