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照 发表于 2016-9-18 15:11:46

《金刚经》禅机玄意解密

金刚经“说-非-名”三段式的真实义 【本文摘自金法藏《金刚禅》第二章】 7.见相非相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本段大意,不可以佛的身相得見如來,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本段佛经中的禅机要点有三处: (1)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吗? 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大多数学佛人阅读此段佛经后,就用对于佛相也不要执著一句话含混过去了。为了发起大家的参禅疑情,下面举出二部佛经:众所周知,在观无量寿佛经中,世尊开示十六观的法门,其中第九观为观无量寿佛身相和光明,“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作此观者,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观经中世尊明确地说,第九观成就后,即见十方一切诸佛,得无生忍。佛說觀佛三昧海經云:“佛告父王。如是如是。未來世中。諸善男子善女人等及與一切。若能至心繫念在內。端坐正受觀佛色身。當知是人心如佛心,與佛無異。雖在煩惱。不為諸惡之所覆蔽。於未來世雨大法雨。”此经也是明确指示,正观佛身,即见如来。大家会问如何融通金刚经与上述二部观佛之经呢?融通的关键在于,要真正读懂这三部经的真实究竟义。前二部观经中,世尊侧重从妙有实相的角度,来开示见性开悟的境界相。金刚经中,世尊侧重从真空无相的角度,来开示见性开悟的境界相。在大涅槃经中,世尊开示了“一子之地”和“空平等地”二种眼见佛性的境界,一子之地是说佛菩萨大慈大悲视众生犹如独生之子,推而广之,一子之地就是有万象地的境界。前二部观经侧重说有万象地的见性境界,金刚经著重说空平等地的见性境界。相比较而言,金刚经比那二部观经更为难懂,原因是二部观经直接说见性者所照见的自佛世界内般若波罗蜜如幻法的境界相,金刚经则隐说妙有、显说真空的见性境界。换句话说,二部观经借报、应、化三身佛的外相来开显自性佛的内相,金刚经则以自性佛相而非报应化身佛相,明说真空、暗说妙有,最后又都归于空平等地的境界。 (2)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本经句是金刚经著名的三段式的起首省略句,全句则是“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是名身相”。此类经句乃是金刚经中常用的公式——说-非-名,据末学统计,本经5千余字,此类三段式竟然出现多达31次,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不能含糊放过。大家通常将其视为世尊随说随破,此遮彼遣,中道不立,目的是为了破除我们的人我执和法我执。从教下论理来说,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从宗门真参实修来说,这还是不离意识解会的窠巢。即使我们此遮彼遣到了极致,到了非想非非想天,八万大劫后还是堕入空亡。佛法是真参实悟之事,不是世间哲学思辨游戏所能契会,我们不能将佛法搞成新的八股文,否则就把自己的悟门堵死了。大家都如此作破执著会,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直到世尊临涅槃前才显说眼见佛性的境界,在法华会上算是半隐半显地开示眼见佛性的佛之知见,在华严时、方等时和般若时则是隐说眼见佛性的大事因缘。若说大涅槃显说,这是对已经见性开悟者所说的;对于未见性开悟者而言,依然是隐说。我们对于显说眼见佛性的大涅槃经都很难读懂,何况隐说见性开悟的金刚经呢?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这段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末学尝试解码破译,其具有两重密意:一是从自佛世界与现存世界比较来说,如來所說眼见佛性者在自佛世界内观照到的佛身相,即非我们世俗六根所见的现存世界中佛应身或化身相;二是从自佛世界内法眼与慧眼比较来说,见性者用清净法眼能够观照到自佛世界内本来佛的如幻身相,站在自性佛本身的角度来看,其慧眼“见犹非见,见不能及”,实无所见,故说非身相。其第二重密意的佛经依据是大涅槃经:佛开示道:“善男子,如人眼根清净不坏,自观掌中阿摩勒果,菩萨摩诃萨了了见道菩提涅槃亦复如是。虽如是见,初无见相。”下面末学继续按照自己的见地来翻译此段经文。須菩提,你认为可以用佛身的外表相貌来見自性如來吗?须菩提答:不能,世尊。因为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自佛世界内的自性佛是般若波罗蜜如幻法的妙有境界,是虚幻的;应化身佛的外表相貌也是因缘所生法,亦是虚妄。自佛世界内的諸相如梦幻泡影,从自性佛的角度来看,实无诸相可见,若见到此实相无相境界者,則見自性如來。 (3)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有些法师古德认为,“诸相非相”中的“诸相”,是指报、应、化三身佛相,或指释尊的八相成道之相,此诸“身相者即非是法身之无相也。所说身者谓三相身即是有相也。即非身相者非无相身也。以无相为相故。”。本经说“诸相非相”,灵山付法会上说“实相无相”,由此许多人认为实相=无相,所以禅宗开悟也是无相可见。其实,禅宗开悟所证的是实相与无相不二的般若波罗蜜如幻法。慧能六祖说:“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六祖的“于相而离相”,即是楞严经中的“知见无见”和“见犹非见”,也是灵山会上的“实相无相”,亦是本经的“诸相非相”。唯识明心者以为,七转识能够见闻觉知六尘,这是诸相,第八识不入六尘无见闻觉知,这是非相。禅悟见性者认为,自佛世界内显现的般若波罗蜜如幻法,依法眼所见的诸相,在慧眼看来就是非相;或者三世诸佛不知有,为非相,六道众生却知有,为诸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刚经》禅机玄意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