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6-9-19 06:45:18

诵经时你会注意这些吗?                                       经典:即佛陀所宣说教法,经阿难等结集之,初以口传,后以文字记载,举凡文句、书籍,均称为经典。若有人能虔诚诵持,诸天护法也会随侍听闻,所以能以恭敬心诵持经典的人,必常为诸天善神所护佑。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卷数达二万多卷、字数达三亿之多。现列举一些各宗各派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各种经典都是对治各种烦恼的,每个人根基不一样,喜欢的经典也不一样。以上都是比较常读的经典,学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诵经时,有以下几点应注意的事项:1.诵经前要将双手洗净,且不论吃素或吃荤食,诵经前都应先刷牙漱口。2.选择无人打扰之处,避免他人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打断自己诵经。3.学佛的人宜戒除洋葱、葱、大蒜、韭菜、香菜等气味辛臭的食物,且避免饮酒。若刚食用过以上食物或饮过酒,不宜诵经。须刷牙漱口,在通风处待一阵子,待气味散尽,才可持诵经典。4.所在处若有佛像,应先礼佛三拜;若无佛像,则以双手持经书高举至齐眉处。5.礼佛后,即端身正坐(亦可盘腿而坐),合掌,如对圣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恭敬称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圣号三遍及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称念后即可开始读诵经文。诵经时,除双脚不可交叉“翘脚”外,也不可边诵经边吃东西。6.经上有灰尘当以净布拭之,不可用口吹尘。经典上不可放置世俗典籍及杂物,当敬法如敬佛。7.摆放经书时,不可一半在桌内,一半在桌外,当端正之。对经书、架裟、衣钵、锡杖、念珠、佛尘及一切法器,皆当恭敬处置之。8.读经时忽生杂念,则应将经本合上,待杂念消去后再读。9.诵经时,有人造访或问话时,可以合掌答礼,或以纸条记之,将经典合起,起身迎客,千万莫未将经典合起,即对着经典谈论世俗话,或大笑不已,这是亵渎法宝的行为。若咳嗽需以袖掩口。10.读经中止,当以纸条记之,不可折迭经页。11.专供读诵之经本,不可写字。万不得已,以铅笔为记,熟诵之后必须擦净。讲课之经本则不妨于消隐处笔记。12.经书损坏应当修补,如实在无法修补时,可以焚烧之,将余灰洒洒于清之处,勿使人践踏到。

zhangliming 发表于 2016-9-19 06:45:58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6-9-20 17:07:08

怎么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呢?我们生生世世的因果报应,上天堂、下地狱,做佛、做菩萨、做人、做鬼、做畜生、做穷人、做富人、做健康的人,做泥巴瓦块、做树木华草,都是由我们自己把握自己,都是由我们的心所决定。在佛法里叫作『命自我立』,这就涉及到我们要修行。 这无非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质量,一个是数量。这就与我们马列主义的量变与质变的规律相一致。 所谓「质量」,就是看我们这个心,你一天到晚是想着为人民服务,还是为己谋私?你一天到晚想的是行善,还是行恶?你想着是成佛成菩萨,还是要做大官发大财?是讲真还是讲妄?这就涉及到我们的「质量」。 至于「数量」,你同样是一份真心,或者是一份善心,或者是一份恶心,你是五十分的心?还是八十分的心?这是「数量」。我们随着心的「质量」和「数量」而受报应。 「应所」就是讲因,「知量」就是讲果,就是报应,就是讲因果报应。你在因地如何用心,你必然受何果报。我们一切众生就是在这因果报应中循环。我们在今生今世如果用的是真心、善心,你来世必得善报;你用的是恶心、下劣心,来世必得恶报。我们用心不同,你开口讲话,你行持一切的事情,所做的事也就不一样,都是受世界观指导,这个心涉及到身、口、意这三业。 所以我们修行人为什么要正信佛法?要追求真理?我们今生今世把《法华经》《楞严经》『如来藏』道理搞明白,生生世世得大自在。若只是在唸佛、拜佛……做种种的善事,你今生来世一定得大福报。但是,到第三世就很难说了,修人天福报叫「三世冤」。唯有开智慧『以道受乐』,得大解脱。

清净心安然 发表于 2016-9-20 17:58:09

佛法之真谛 佛法非迷信,非宗教信仰,乃是宇宙万法之真理真相!它是讲真,讲实,讲宇宙万物的起源以及所有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佛 发表于 2016-9-20 18:52:04

南无阿弥陀佛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诵经时你会注意这些吗?